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7 毫秒
1.
基于Lab VIEW虚拟仪器技术的重介选自动监控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简要介绍了基于Lab VIEW设计平台的虚拟仪器技术在选煤厂重介选煤过程自动监控系统的初步设计。重介悬浮液的参数设置直接影响实际分选效果,决定产品的最终质量和产率以及选煤的经济效益,所以要求监控系统可对重介选煤过程的主要参数进行在线监测、图表显示、优化控制、处理和实时记录,以提高系统的易用性、可扩展性和数据分析处理的性能,为获得良好的工艺效果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针对传统人工凭经验给定悬浮液密度值方法存在的准确度低的问题,提出了利用BP神经网络控制方法进行悬浮液密度智能给定的方法,并利用此方法对从郭屯选煤厂生产现场采集到的数据进行了训练和预测。结果表明:利用BP神经网络对重介悬浮液密度值进行智能给定是完全可行的,从而为重介质选煤悬浮液密度的智能给定提供了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3.
重介选煤是现阶段重要的选煤方法,是今后选煤发展的主要方向,而介质消耗是重介选煤厂管理的一项重要指标。针对重介选煤中加介频繁、人工劳动强度大、人工加介损耗大的问题,通过分析研究,提出选煤厂自动加介系统,并详述了方案制定原则和控制策略,介绍了设备选型和工艺流程。通过实施加介系统控制工艺选择、控制方案及策略的选择,实现了从合介制备到加介的自动化控制,有效减轻了工人劳动强度,精准控制密度,降低了介质损耗,为选煤厂智能分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桃山选煤厂重介质悬浮液自动测控系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介质悬浮液密度自动控制是确保分选密度稳定,减少人为因素造成洗选质量问题,提高选煤效率的关键控制环节。桃山选煤厂通过对重介质悬浮液密度、桶位实行自动检测,悬浮液分流、加介、加水采取自动控制,使整个系统运行稳定、可靠,分选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为了使重介悬浮液密度及时适应选煤生产的需要,设计出重介悬浮液密度自动设定系统。根据重介选煤厂实际操作情况,先设计训练精煤灰分预测的BP神经网络,再采用Wincc、Matlab编写程序实现重介悬浮液密度的自动设定。该系统可以对一系列密度数据下的精煤灰分进行预测,根据预测结果选择最佳密度设定值,有利于提高精煤灰分的可控性。生产结果表明:在该系统设定的密度值下,精煤灰分在要求的范围内,说明系统运行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针对块煤重介质分选机、末煤重介质旋流器选煤工艺存在系统复杂,管理难度大的缺陷,提出了一种基于块煤与末煤重介质回收系统共用的选煤工艺,块矸石及块精煤都进入末煤脱介系统,通过调整补水量以及合格介质的分流量,实现块煤和末煤系统分选密度的独立调控。将该工艺应用于新窑选煤厂的设计及生产,结果表明:块精煤和末精煤灰分均为5%~6%,水分分别为12%和15%,分选系统运行稳定;同时省去了块精煤脱介筛、块矸石脱介筛以及稀介质桶,降低了投资;块煤与末煤重介质回收系统共用的选煤工艺对动力煤分选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可为其在炼焦煤选煤厂推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针对重介选煤系统研发了一套重介分选过程实时分析与分选效果在线预测系统,该系统可实现选煤厂重介过程的产率和生产效率的实时计算;实现入选原煤密度组成和重介精煤产率、效率以及分选密度等的在线预测。系统采用Delphi与Matlab的交互混合编程来完成参数预测,利用Flash与XML技术完成B/S架构的Web页输出界面。  相似文献   

8.
东周窑选煤厂重介分选过程采用的手动调节控制效果差,为了优化分选质量,建立自动化控制系统,对重介分选流程进行控制。重介分选流程受重介悬浮液密度、合介桶液位高低、煤泥和补水因素影响,自动控制系统由上位机、执行件、传感器、控制器构成,调控重介分选影响因素。比较了使用前后分选效果,自动化控制下的分选效果更加优良,解决了选煤厂重介分选控制难题。  相似文献   

9.
针对选煤厂重介浅槽分选机存在的控制指令时延较长、分选效率不高的问题,将配置有智能控制系统的重介浅槽分选机应用于长春兴选煤厂,并对使用效果进行分析。在分析长春兴选煤厂重介浅槽分选工艺流程、选煤参数以及智能控制系统的基础上,对其实际应用效果进行分析,从精煤产出率、精煤灰分以及经济效益等方面与原有重介浅槽分选技术以及传统跳汰机选煤技术进行比较,比较结果表明,基于智能控制的重介浅槽分选机在精煤产出率、精煤灰分、吨煤利润等方面表现突出,具有实际使用价值和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0.
重介悬浮液密度及液位的检测与自动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煤矿井下开采设备和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原煤细粒煤增多,原煤煤质变差,用户对煤炭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企业为适应市场竞争,纷纷进行了重介工艺改造。重介工艺具有分选精度高、对原煤适应能力强且生产操作和工艺调节简单,易于实现选煤生产自动化,但重介悬浮液密度及液位检测与调节自动控制水平的高低决定着重介工艺分选精度和分选效果,也是重介工艺最核心的环节。本文以太原选煤厂重介工艺为例,对悬浮液密度及液位的检测与自动控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屯兰矿选煤厂重介选煤自动控制系统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屯兰矿选煤厂重介选煤工艺中存在的问题,采用先进控制仪器仪表,对重介选煤中的悬浮液密度、煤泥含量、压力稳定、液位稳定、磁选机入料稳定等工艺环节进行优化,实现精心化操作,进一步提高了自动控制水平和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西铭矿选煤厂主要分选工艺、粗煤泥分选、细煤泥分选、选前脱泥与不脱泥流程、有压与无压重介旋流器的选择.该矿选煤厂采用大直径重介旋流器作为主要分选设备,采用螺旋分选机处理粗煤泥,细煤泥不分选直接落地销售.整个工艺系统在提高洗选效率、保证产品质量,提高选煤厂经济效益等方面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为解决田庄选煤厂块原煤分选系统可靠性差、操作困难及细粒煤分选效果差的问题,在原三级分选工艺基础上增加粗煤泥分选环节,形成了块煤斜轮分选+末煤重介旋流器分选+粗煤泥干扰床分选+煤泥浮选的四级分选工艺。采用四级分选工艺后,田庄选煤厂精煤产率得到稳定提高,介质消耗量大幅下降。  相似文献   

14.
重介质悬浮液的稳定性和流动性是影响重介质旋流器分选效果的两个相互矛盾的因素。为探寻悬浮液性质对重介质旋流器分选效果的影响,通过测量悬浮液密度变化和零时表观黏度,研究了不同煤泥含量对悬浮液稳定性和流动性的影响,并进行了实验室重介质旋流器分选试验。结果表明:重介质悬浮液的煤泥含量是影响悬浮液稳定性和流动性的主要因素。同一悬浮液密度下,煤泥含量越高,悬浮液密度下降越慢,其稳定性越好;不同密度的悬浮液达到稳定所需的煤泥含量不同,悬浮液密度越高,达到稳定所需的煤泥量越少。重介质悬浮液的煤泥含量对其流动性的影响效果与稳定性相反,悬浮液密度越大、煤泥含量越高,则黏度越大、流动性越差。实验室重介质旋流器分选试验表明,在悬浮液密度为1.50 g/cm3的条件下,当煤泥含量为20%时,错配物含量最低,其分选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5.
王洁 《中州煤炭》2023,(4):213-218
选煤厂伴生矿物煤泥水处理系统中,煤的粒度差异会导致其分选精度较差。为提高煤泥水处理系统的处理效果,提出了选煤厂伴生矿物煤泥水处理系统的改造设计方法。根据采集到的煤泥数据,对煤泥的浓度和粒度进行测量和分析,实现了煤伴生矿物煤泥水的性质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分别对煤泥分选流程、煤泥脱矿短流程和煤泥水剂处理3个方面进行了改造和优化,完成了选煤厂伴生矿物煤泥水处理系统的改造设计。通过对改造前后的净耗水量、水煤浆灰分和循环水浓度的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孙华峰 《煤炭工程》2013,(1):108-110
 针对岐源选煤厂煤泥水处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对比絮凝沉降试验,取得了理想的澄清效果,同时确定出最佳性能的絮凝剂和凝聚剂的配比用量,从理论和实践上探讨洗水闭路循环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7.
重介质悬浮液流变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颗粒沉降引发的选煤重介质悬浮液流变特性难以测定的难题,采用旋转黏度计结合线性拟合方法,提出了一种提高悬浮液黏度测量精度的方法。对密度1.45~1.80 g/cm3、煤泥含量0~0.30范围内的重介质悬浮液的流变特性进行了系统试验研究,考察了固体体积分数和煤泥含量对悬浮液流变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通常的选煤重介质悬浮液为假塑性流体;给定固体浓度,随着煤泥含量增加,悬浮液的稠度系数近似线性减小、幂律指数增大;给定煤泥含量,随着悬浮液体积分数的升高,稠度系数近似线性增加、幂律指数减小;在重介质选煤工业应用的通常范围内,给出了悬浮液稠度系数和幂律指数的计算公式,相对误差基本在±10%范围内。  相似文献   

18.
李进  高琪 《中州煤炭》2021,(9):1-10
为了打造车集煤矿智能矿山建设,提高车集煤矿安全生产运营水平,对煤矿智能管控平台业务流程建设及其监控平台进行了设计研究,管控平台核心业务架构主要分为设备层、控制层、生产执行层、经营管理层与决策层5个层次,重点分析了安全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掘进等智能管控平台业务流程建设;设计了其监控平台,主要智能监控平台主要功能、智能联动平台设计等。研究把安全生产相关子系统集成到一个平台,使生产信息业务部门横向到边,可为智能矿山建设提供安全生产的基础数据源。  相似文献   

19.
对开滦林西矿业有限公司选煤厂煤泥水沉降特性进行了研究,优选了絮凝剂和凝聚剂,通过药剂制度的选择和加药方式的改进,以及增加耙式浓缩机水面漂浮物的分离处理设施,有效地解决了林西矿细粒煤泥和8号煤层中赋存的超细矿泥造成的油状絮团物对循环水的聚集污染,从而确保了生产用水质量。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裕源矿选煤厂的煤质特点,对50~0 mm粒级原煤的选煤方法和原煤入洗方式以及-0.5 mm粒级煤泥的选煤方法进行了分析确定,得出结论:裕源矿选煤厂50~0 mm粒级原煤采用选前不脱泥无压三产品重介旋流器分选,-0.5 mm粒级粗煤泥采用煤泥重介分选,细煤泥采用浮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