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 毫秒
1.
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效益评价是矿山综合治理与政府决策的重要依据,也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手段。指标体系的构建是实现效益评价的基础,评价指标的选取是本项研究的关键。分析了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的特点,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和生态、经济、社会等效益评价对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的效益评价研究进行梳理;阐述了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并结合京津冀北部水源涵养重要区区域生态及社会经济特征,设计了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类别;将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融入综合效益评价,分类选取评价指标,构建了京津冀北部水源涵养重要区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效益评价指标体系。重点探索经济效益指标、社会效益指标,强化企业盈利、生态补偿、示范引领、景观美学等指标,该指标体系的构建为京津冀北部水源涵养重要区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工程的效益综合评价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研究区内采坑错落分布,废弃矿渣随意堆放,压占损毁土地资源。勘查区内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主要有地形地貌景观破坏(采坑和废弃矿渣堆)、矿山地质灾害(崩塌危岩体、滑坡)、土地资源损毁及含水层破坏等。研究了废弃矿山地质环境评价和治理技术,采用边坡整理、平整场地、挡土墙、覆土工程、道路工程、防护工程、生物绿化工程等措施,使区内生态环境得到改善,促进了整个生态系统的融洽与协调,并保持了系统之间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3.
矿产资源的不断开发形成了大量的废弃矿山,如何对这些废弃矿山进行治理,治理的同时创造价值成为了废弃矿山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而太阳能资源作为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大力开发利用可以有效地改善能源结构。本文通过分析废弃矿山治理和光伏发电现状,提出一种废弃矿山治理新模式,并在政策引导、工程适用性、效益分析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为废弃矿山治理提供了创新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对北京地区废弃矿山进行实地勘测,收集整理了相关资料并做出相应的评估分析,以VB语言为开发平台,以SQL2000建立属性数据库,应用组件Mapobjects控件进行了GIS的集成式二次开发,完成了北京地区废弃矿山地质条件信息管理系统的空间数据库建立、属性数据库建立以及系统软件的GIS功能设计等工作,为整个北京地区废弃矿山的治理及植被恢复工程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5.
欧哲  王铁  杨家富  罗国庆 《金属矿山》2017,46(7):178-185
未及时治理的废弃矿山存在地质灾害隐患、水土流失、视觉污染等问题,其中,边坡岩质破碎的石灰石废弃矿山是废弃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的难点之一。以安徽省繁昌县“三线三边”废弃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为依托,选取具有典型的破碎岩质边坡的石灰石废弃矿山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已有的地质环境问题进行了调查和分析。针对边坡较陡,坡面岩石风化、破碎严重,节理、裂隙发育的工程地质特征,以及边坡植被资源和地貌景观破坏造成视觉污染和地质灾害的现状,对相应的治理技术进行了研究,采用“双网结合”护坡、截排水、改良型喷混植生护坡等技术对废弃矿山进行了地质环境治理,并及时对初步治理成果进行了养护管理和动态监测。实践表明:所提技术方案的成功应用使得边坡已基本消除地质灾害隐患且处于稳定状态,坡面植被根基扎实且覆盖率达到90%以上,基本形成了稳定的植物群落和良好的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6.
为改善内蒙古林西县废弃矿山生态系统功能,提升生态生产能力,改善居民生产生活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本文以“山水林田湖草沙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理念为指导,分析矿山存在的地质灾害,并提出治理方案。因地制宜,提出“一环两轴五区”的空间治理格局,采用“光伏+生态修复”的治理模式,将治理区划为沙生灌木区、光伏+牧草种植区、光伏+灌木经济林区、地道药材种植区与植被恢复区等五个主体功能区。通过治理,可有效降低地质灾害发生,逐步恢复废弃矿山生态系统功能,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实现绿水青山。本文研究了废弃矿山生态治理技术,分析了废弃矿山地质环境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地质灾害治理方案与生态修复治理方案,探索了“光伏+生态修复”治理模式,为后续生态治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国土空间开发和城市建设带来的废弃矿山多存在地灾隐患、环境污染、景观破坏等问题,亟待生态修复与再利用。在生态文明时代,矿山生态修复更加强调统筹空间要素的系统评估和治理。为探索矿山生态修复新路径,以矿山生态修复理论为指导,提出了国土空间矿山生态修复规划的框架和基本内容,以南宁市大都市区为例,基于矿山生态系统综合评估,以重建"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为目的,构建了集"本底评价、功能分区、修复提升"为一体的规划体系。通过划定矿山功能分区,明确保护与开发程度,预判土地资源供应能力,并采取需求、供给相匹配的方式,确定各类废弃矿山的修复目的,分类提出多种生态修复策略,以期实现对土地资源的合理再利用。  相似文献   

8.
渭北嵯峨山一带历史开山采石活动造成矿山地质环境破坏和土地损毁,严重影响了大西安都市圈外围景观。以往治理工程多针对采坑底盘及工业广场等平缓场地,在原地形基础上进行植被修复,受损的地貌景观未得到根本的改观,废弃采矿用地也未得到充分的复垦利用。本次研究以嵯峨山CK1、CK2废弃采坑生态修复设计项目为依托,提出通过台阶式整治进行地貌重建、复垦利用废弃土地的综合治理方案,实现对废弃采石矿山开发式治理,修复工程产生的多余石料依规通过政府公共交易平台拍卖回收资金,形成“修复-利用-资金回收”闭环的废弃采石矿山修复模式,旨在为渭北“旱腰带”众多的废弃采石矿山生态修复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索关中地区石灰岩废弃矿山地质环境恢复综合治理方案,详细阐述分析了石灰岩采矿后形成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及治理技术,并以铜川市耀州区药王山景区周边废弃石灰岩矿山为例,分析了区内地质环境问题及危害,综合考虑地质灾害、生态环境及当地社会需求等诸多因素,通过"加筋土反包分台阶回填+草籽麻袋护坡、废弃土地整修及复垦绿化、边坡整修+坡面排水+平台与坡面绿化、修建道路+路边排水渠"等工程措施,消除了地质灾害对药王山景区游人及当地群众的生命威胁,确保了景区安全运营,极大程度地改善了景区周边面貌,优化、美化了景区生态和旅游环境,社会、环境效益显著,为关中地区石灰岩废弃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留下了宝贵经验,也可为同类石灰岩矿区的恢复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废弃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废弃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和土地资源恢复工程是矿山开发后期的一个重大问题,如果不能妥善处置将对当地生态环境产生恶劣影响,直接影响当地生态文明建设。因地制宜根据矿山开采方式提出治理模式意义重大。本文通过对不同开发类型矿山地质环境治理资料收集整理后,按照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的基本原则和总体要求,总结并分析露天矿山开采和地下矿山开采治理模式。其中,总结分析了露天开采矿山的开采特点和地质构造情况,并对采用的工程治理和综合治理的原理和适用性情况进行了说明。总结了地下开采矿山的开采工艺和治理思路,并对所采用的土壤修复治理和综合治理模式的适用性情况和原理进行了说明。在此基础上,以江西省赣县稀土废弃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为例,说明废弃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为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环境治理修复的指导思想,国家用专项资金开展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工作。以山东济宁某石灰岩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现存的地质环境问题修复治理为例,采用危岩体卸载、坡面排险、残梁清理、地形地貌整治、截排水工程、挡墙工程施工、绿化工程、养护工程等各项治理修复工程措施,达到历史遗留废弃矿山修复治理预期目标:治理生态修复面积34.62hm2。其中,消除地质安全隐患点5个,恢复植被面积11.18hm2,新增乔木林地面积7.13hm2,增加其他林地面积0.84hm2,增加其他草地面积11.27hm2。盘活利用土地面积20.33hm2。修复治理后在产出指标、效益指标和满意度三个评估项中,均达到或超过可研指标值,表明恢复治理的效果显著。通过开展历史废弃矿山的恢复治理研究,为修复历史遗留废弃矿山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露天废弃矿山治理方式及主要安全措施。结合浙江省某露天废弃矿山治理的实际情况,按照矿山现状特点及非煤矿山现行法律、法规及政策、标准,分析和预测废弃矿山治理过程中治理方式与现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行政规章、规范、标准的符合性,提出了对废弃矿山治理的方式及可采取的主要安全措施方案。为政府有关部门提供安全技术参考,为废弃矿山治理提供安全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天台县赤城街道塔后废弃矿山生态环境治理工程的施工实践,简要介绍了工程的施工工艺,并切实总结了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4.
历史遗留的废弃采石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突出,存在较大的地质环境问题,消除地质灾害隐患,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改善人居生态环境是一个迫切的政治任务。以驻马店市驿城区朱古洞乡采石矿山群为研究对象,总结了矿山面临的3大地质环境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恢复治理的相关工程对策,以期为废弃采石矿山生态环境治理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文中介绍了我国废弃煤矿概况及其遗留的地质环境问题,通过收集国内外废弃煤矿开发利用的实践,根据废弃煤矿资源的井上下空间位置,介绍了目前废弃煤矿资源再利用的各种方式,如矿山公园、井下空间利用、生态修复等,根据废弃煤矿资源再利用现状分析了我国废弃煤矿资源再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废弃煤矿资源再利用的相关对策,为废弃煤矿资源再利用及实现废弃煤矿区与区域经济、社会、生态融合发展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16.
景观设计在废弃露采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景观设计作为一种思潮在全国范围内兴起,随之而来的景观作品在国内大大小小的城市中出现,为现代人提供游憩场所,同时也具一定的文化内涵.废弃露采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中,采用景观设计也成为时常,并已成为一个不小的潮流.本文通过废弃露采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示范工程案例分析,总结出文化引入、融入与转型、应景改造、保留及开发等景观设计方法,提出只有客观评价矿业活动在城市发展中的地位、重视矿业遗迹资源在旅游开发中的价值、正确认识景观设计在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中作用等,才能使景观设计在废弃露采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中得到最好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在资源环境约束趋紧和经济下行压力下,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公众需求的矛盾日益突出。为了解决废弃矿山生态修复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投融资模式,在分析废弃矿山生态修复不同阶段成本支出和收益过程的基础上,概述了传统融资工具——贷款融资和股权融资的优势和注意事项,介绍了可用于废弃矿山生态修复项目的多元化融资工具的各自特点、相关性和资金来源,阐述了融资问题和协调问题对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投资的限制,提出了发挥政府决定性作用、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鼓励当地民众共同参与等促进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投融资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平坝地区废弃矿山及其周边展开地质调查和测绘工作,依据矿山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等方面的调查成果分析影响矿山采场边坡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并对边坡稳定性进行评价,提出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矿山生态修复工程方案。从平坝区大硐村水井坡砂石场废弃矿山地质环境条件、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等方面入手,综合分析矿山各种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切实可行、经济合理的修复工程措施。达到废弃矿山修复目的,以期为类似废弃矿山修复提供经验,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9.
河北阜平县葛拉沟废弃露天铁矿已废弃多年,由于长时间失去人工治理和维护,致使当地的地质与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同时也存在发生地质灾害的隐患,严重影响到了矿山周边居民的生活质量与安全,也阻碍了阜平县红色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葛拉沟废弃露天矿内残存5处渣堆、12处露采掌子面、5处开采台面和1处矿山泥石流沟,矿山破坏总面积约0.21 km2。本文针对葛拉沟废弃露天铁矿存在的地质环境问题,进行了地质环境影响评估,对裸露的渣堆、掌子面、开采台面和小寨沟内矿渣冲蚀区等设计合理的治理方案,修复破坏的自然景观和防治可能出现的地质灾害。该治理方案可最大限度地减少矿山地质环境问题造成的破坏,同时建议矿山地质环境的治理过程中和治理后要定期巡查和维护工程和植被,确保工程质量和绿化效果。另外,该治理方案可为同类矿山环境治理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本文收集和调查了深圳市88处废弃矿山,其中25处经过治理已完成恢复利用,但剩余63处仍然存在地质环境问题。主要的地质环境问题有地质灾害、地形地貌景观破坏和土地资源破坏3种。其中,地形地貌景观破坏、土地资源破坏在深圳市废弃矿山中普遍存在,地质灾害隐患相对较少。结合深圳市实际情况,首先进行废弃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评价以及废弃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危害程度评价,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废弃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结果显示:深圳市存在地质环境问题的废弃矿山中对地质环境影响轻微的占26.99%,对地质环境影响较严重的占4.76%,对地质环境影响严重的占68.25%。表明深圳市废弃矿山总体情况不容乐观,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治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