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3 毫秒
1.
研究NaOH溶液水发毛肚时,碱液浓度与浸泡时间对毛肚涨发效果的影响,以毛肚增重百分比及感官评分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选择出毛肚的最佳水发工艺.结果表明:毛肚水发的最佳工艺条件为20g/3000mLNaOH溶液浸泡30min,清水浸泡1h.该条件下,毛肚平均增重百分比为139%,涨发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
采用响应面法优化毛肚的碱发工艺。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研究NaOH质量浓度、碱发时间、碱发温度对毛肚品质的影响,以毛肚感官评分、制成率和缩水率为响应值,根据响应面中心组合实验设计原理,建立多元二次回归方程。响应面结果表明,NaOH质量浓度对毛肚品质的影响最为显著,最佳参数组合为NaOH 5.2 g/L,碱发时间33 min,碱发温度47℃,此时毛肚产品的感官评分为8.3,制成率为261.5%,缩水率为12.1%,与模型预测值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3.
陈玉茹  杨静  黄苏红  程轶群  黄明 《食品工业科技》2020,41(18):157-163,169
为更安全有效地使盐渍毛肚复水涨发,本实验研究了碳酸钠涨发毛肚的工艺条件。采用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对碳酸钠浓度、碳酸钠处理时间、温度进行优化。以增重率和破碎力为响应值,确定碳酸钠涨发毛肚的最优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毛肚的最优工艺条件为碳酸钠浓度1.03%(w/v),碳酸钠处理时间2.3 h,温度43℃,此时毛肚的增重率达185.25%±3.61%,破碎力为2333.31±99.12 g,脆度高,感官评价良好。碳酸钠处理后毛肚不易流动水和自由水含量明显增加,肌纤维断裂、肌细胞膨润饱满。本研究表明该碳酸钠涨发盐渍毛肚工艺可靠,增重率高,嫩化效果好。  相似文献   

4.
以食品级NaOH、Na2CO3和NaHCO3为材料,进行毛肚水发的单因素试验,分别研究碱液浓度、碱处理时间和反应温度对毛肚感官品质和增重的影响,并将3种碱处理后的毛肚按NY 5268-2004《无公害食品毛肚》的方法进行指标检测,筛选合适的水发用碱。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在感官评价方面,NaOH>Na2CO3>NaHCO3,在增重方面,NaOH具有明显优势。指标检测结果表明:3种毛肚的感官指标、理化指标和微生物指标均达到无公害食品的标准。综合考虑感官品质、增重比、生产周期和性价比,NaOH更适合作为水发毛肚的处理用碱。  相似文献   

5.
以16种中小学生作业本为检测对象,首先以白度颜色测定仪进行荧光白度检测,其次以水为溶剂对其中V B L荧光增白剂进行提取,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进行V B L含量分析。同时,以V B L为标样添加到纸页中,抄造含有不同V B L含量的纸张样品。对实验所制备的样品经白度颜色测试仪以及紫外分光光度计测试,验证荧光白度与紫外分光光度计的分析吻合程度,也佐证学生作业本中V B L含量的检验结果。结果表明,荧光白度与紫外分光光度分析方法均可测定纸页中VB L的含量。16种试样中全部含有VB L荧光增白剂,VB L含量最高为0.23%,最少为0.05%;荧光白度最大为14.47%,最小为5.32%。  相似文献   

6.
应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和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检测胶原蛋白水解物中L-羟脯氨酸含量,分析了两种方法的适用性。结果显示,紫外分光光度计法和氨基酸分析仪法在0~2.95 mg/L范围内,L-羟脯氨酸的浓度分别和吸光度、峰面积的线性良好,相关系数R2分别为0.999 3和0.999 8,RSD分别为0.96%和0.73%(n=6)。紫外分光光度计法样品处理简便且重复性好,适合基层大量检测使用;氨基酸分析仪法操作简便且不受其他氨基酸干扰,适合精密和研究检测使用。  相似文献   

7.
随着科技日益发展,各种新技术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在新时代下,国内、外生产的各种白度仪的精准度远远低于分光光度计。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属于一种分析仪器,用于供紫外线可见区光度测量方面。其中的紫外可见光光度吸收光谱法在使用过程中,不断被优化改进,已成为科研、生产领域中不可或缺的组成元素,是其基本分析手段,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随着光谱技术飞速发展,光谱仪器已朝着更加专业化的方面发展,很多新型、专业化的光谱仪器不断出现在市场中,比如,荧光分光光度计、原子吸收发光光度计。此外,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比如,食品检测、水质分析领域。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应用使这些领域发生了质的转变,为相关行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力量。因此,文章作者对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及其应用实践这一主题予以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为使用经济、省时地探讨白皮杉醇(Pic)的促氧化作用,本研究以邻苯二胺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合成了黄绿色荧光的碳量子点(CDs),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荧光分光光度计、透射电镜、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对CDs进行表征,同时研究了其在不同温度、pH、离子强度和紫外照射时间下的稳定性,最后研究了Pic在Cu2+催化下对CDs荧光的淬灭作用及其促氧化作用的量效关系。结果表明:该CDs在水溶液中最佳发射波长为570 nm,最佳激发波长为385 nm,尺寸约为7.4 nm,表面具有酰胺键等官能团;并且其有良好的抗光漂白性,对温度和离子强度不敏感,在pH 5~10内,有良好的发光性;在100 μmol/L Cu2+条件下,Pic在浓度为1.5~12.5 μmol/L时,荧光探针的淬灭程度与Pic浓度成线性关系,而当Pic浓度高于12.5 μmol/L时,体系的荧光下降趋于平缓,促氧化效果不再明显。本研究可为Pic作为功能性食品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通过乳液聚合法制备了荧光聚合物聚苯乙烯荧光乳液,对其合成条件进行了优化。通过红外光谱仪、凝胶渗透色谱仪确定其结构;利用紫外 可见分光光度计、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其光学性能。将该荧光聚合物涂布于纸张表面后,通过测量接触角对比发现,经过处理的纸张表面接触角比空白纸张大20°,且初始白度提高了16.0 个百分点;在紫外老化箱中老化处理48 h后,涂有该荧光聚合物的纸张白度比空白纸张和涂有荧光单体的纸张分别少下降了8.79个百分点和8.08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0.
采用荧光、紫外分光光度法对西农莎能奶山羊奶中维生素A、B_1、B_2、B_(12)、C和叶酸含量进行了测定,并对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鲜奶中维生素B_(12)和叶酸的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为改善水发毛肚的感官品质,研究碱液浓度、碱处理时间和碱处理温度对感官品质的影响,运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工艺参数,建立工艺参数与感官品质的多元二次回归方程。结果表明:碱处理时间和碱液浓度对感官品质的影响极为显著(P<0.05),各因素对感官品质的影响顺序依次是碱处理时间>碱液浓度>碱处理温度。最佳参数为:碱液浓度15.75 g/3 000 mL,碱处理时间35.9 min,碱处理温度24.83℃。以此工艺生产的毛肚感官评定得分为92分,与预测值基本一致,且感官要求、理化要求和微生物指标均符合NY 5268-2004无公害食品毛肚的标准。  相似文献   

12.
热处理对罗非鱼皮酸溶性胶原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察热处理时间对罗非鱼皮酸溶性胶原(acid-soluble collagen,ASC)理化性质和成膜能力的影响。结果发现,热处理时间对胶原的紫外吸收和分子质量分布没有明显影响;随着热处理时间的延长,ASC的比浓黏度发生下降,变性温度和热转变温度分别从32.6℃和38.15℃下降至27.0℃和29.19℃。浊度实验结果表明,当ASC在42℃条件下热处理超过10 min后,ASC不具备成纤维能力。而且,热变性的胶原还会阻碍天然胶原的纤维形成。另一方面,随着热处理时间的延长,胶原膜的抗拉伸强度从30.81 MPa增加至41.33 MPa,断裂延伸率从8.95%增加至11.59%,透明度值从2.42增加至3.33。根据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的结果,发现胶原膜的纤维状网络结构随着热处理逐渐转变成类似皱纹的纹理结构。以上研究结果表明,经过热变性后,罗非鱼皮ASC的成纤维能力下降,但成膜能力却出现上升。  相似文献   

13.
以西伯利亚鲟鱼肝脏为原料,分离纯化出鲟鱼肝脏铁蛋白(liver ferritin of Acipenser baerii,ABLF)。采用电泳、紫外、动态光散射(dynamic light scattering,DLS)、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等分析5 个不同热处理温度(60~100 ℃)对ABLF稳定性的影响,同时探究25~65 ℃热处理温度对ABLF铁释放速率快慢的影响及在4、25 ℃条件下ABLF的贮藏稳定性。研究表明: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60~100 ℃),ABLF的溶解度和铁含量逐渐降低,蛋白聚集体含量增加;红外光谱分析显示ABLF中α-螺旋相对含量逐渐降低,无规卷曲相对含量整体呈增加趋势,以上现象在80~100 ℃范围内尤为明显,而在60~80 ℃范围内变化较小,表明ABLF在60~80 ℃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ABLF的铁释放速率随温度升高(25~65 ℃)而增加。4 ℃条件下ABLF贮藏稳定性高于25 ℃。本研究将为ABLF的加工及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The aim of this work was to develop a method for processing ripe olives with a single NaOH treatment (lye) instead of the well‐known 3 lye treatments. Olives of the Hojiblanca variety were processed according to the 2 processes and the color, firmness, flavor, and content in phenolic compounds of the final product were similar in both cases but concentration in triterpenic acids was highest in the olives from the single lye treatment. In this process the concentration of NaOH must range between 20 and 35 g/L, especially to obtain good texture when working at 20 °C. If temperature during the oxidation up to 27 °C the firmness of olives wa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The concentration of the NaOH did not exert a high effect on the color of the final product, although firmness decreased as the strength of the lye increased. Higher contents in phenolic compounds and triterpenic acids were also found in the olives processed with the lowest NaOH concentration tested (20 g/L). This new process reduces the volume of wastewaters and energy consumption, and gives rise to a product which is richer in bioactive substances than the traditionally processed one.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刺参热加工过程中体壁胶原蛋白的物性变化规律,利用原子力显微镜(atomic force microscopy,AFM)考察样品浓度、溶剂和热处理条件对刺参体壁酶促溶性胶原蛋白(pepsin-soluble collagen,PSC)溶液聚集状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乙酸缓冲液(pH2.7)、PBS缓冲液(pH7.2)和超纯水中,海参体壁酶促溶性胶原蛋白均随着浓度的增大而逐渐开始自组装,并最终形成无规则的团状结构或者片状网络结构。但是,溶剂不同,其开始自组装所需要的胶原蛋白浓度也不同。随着加热温度的升高或加热时间的延长,刺参体壁酶促溶性胶原蛋白分子逐渐聚集成网络结构,但加热温度超过100℃或时间超过2 h后,其交联程度逐渐降低,网络结构逐渐消失。  相似文献   

16.
周磊  邹立强  刘伟  方志超  刘军平 《食品科学》2014,35(17):160-164
以蘑菇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为原料,研究不同温度热处理对PPO活性的影响。选取不同温度(50、55、60、65 ℃)处理10 min后的PPO样液,应用圆二色光谱(circular dichroism,CD)和荧光光谱研究热处理对PPO二级结构和三级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各温度下进行热处理的PPO活性均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热处理温度越高抑制效果越明显;CD光谱表明热处理后的PPO二级结构发生了改变,主要表现在α-螺旋含量下降,β-折叠含量升高,而β-转角及无规卷曲含量则没有太大的变化;荧光光谱表明热处理后的PPO三级结构发生改变,表现在最大荧光发射峰发生了明显红移。  相似文献   

17.
为阐明海蜇伞部酶促溶性胶原蛋白(pepsin-solubilized collagen,PSC)的热变性反应机理,以保持完整三螺旋结构的PSC为研究对象,通过微量热仪测定不同升温速率条件下PSC的变性温度,以及采用34、35、36、37、38、39℃加热不同时间后的PSC残存率,并进行热变性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海蜇伞部PSC对热变化敏感,随着加热温度升高,单位时间内提高的热量增加,使海蜇伞部PSC变性速率加快,完成变性时间缩短;随着升温速率的减慢,吸热峰逐渐向低温区移动,即变性温度随升温速率的减慢而降低,但升温速率的变化对反应热并无显著影响。反应级数为0.9的回归方程能够较好地描述PSC热变性过程,在恒温34、35、36、37、38℃及39℃的条件下,PSC变性的D90值(90%蛋白变性所需时间)分别为53.76、26.11、15.75、4.89、4.26、2.55 min,Z90值(D值降低90%的温度变化)为3.69℃,表观活化能为481.90 k J/mol。研究结果可为海蜇胶原蛋白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
侯然  赵伟  卢士玲  韩平  刘璐  艾延文  董娟 《食品科学》2021,42(1):124-131
为了探明超高压处理和热处理对酱卤羊肚肌原纤维蛋白氧化、特性及结构的影响。本实验以未经二次杀菌处理的样品为空白(CN),对酱卤羊肚分别进行400 MPa、15 min超高压处理(ultra-high pressure treatment,UHPT)和85 ℃水浴40 min热处理(heat treatment,HT),真空包装后4 ℃条件下贮藏,通过测定肌原纤维蛋白羰基含量、总巯基含量、蛋白组成、溶解度和浊度,分析两种二次杀菌方式对蛋白氧化及特性的影响;同时采用光谱法(紫外吸收光谱、内源荧光光谱和拉曼光谱)对蛋白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贮藏初期经过超高压和热处理后的肌原纤维蛋白羰基含量均上升更快,并且UHPT组整体高于HT组。贮藏期间各组总巯基含量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并且相比CN组,HT组和UHPT组在贮藏前期下降速率更快,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结果表明,二次杀菌后,主要受到影响的蛋白为肌动蛋白和原肌球蛋白。超高压和热处理均会显著提高蛋白浊度(P<0.05),但超高压处理的影响较小。光谱分析表明,两种二次杀菌方式均使色氨酸残基向非极性环境转移,并且α-螺旋相对含量降低、无规卷曲相对含量增加、折叠比上升,且随贮藏时间的延长,结构产生了有序到无序的转变。相关性分析表明:贮藏时间与总巯基含量、溶解度、α-螺旋相对含量具有显著相关性,并且蛋白氧化与蛋白特性和结构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超高压作为二次杀菌方式在尽可能保证贮藏期间酱卤羊肚的品质的同时具有更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