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怪味鸡丁为研究对象,探讨基于自动烹饪机器人平台的怪味味型的工艺参数及其智舌的主成分识别,研究得出构成怪味味型的最佳主成分配方参数为:食盐1.5g、花椒粉2g、辣椒油16g、白糖∶香醋为4∶4(g/g)、酱油2g。并通过智舌PCA主成分模式识别,该味型与预定的"大师水准"怪味味型配方较为接近,说明该味型配方具备适用烹饪机器人数据采集运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以麻婆豆腐为研究对象,探讨基于自动烹饪机器人平台的麻辣味型的工艺参数及其智舌的主成分识别,研究得出构成麻辣味型的最佳主成分配方参数为辣椒油11g,花椒粉2g,白糖3g,味精3g,酱油2g。通过智舌主成分模式识别,该味型与预定的"大师水准"麻辣味型配方较为接近,说明该味型配方具有较好的实际操作价值。  相似文献   

3.
糖醋味、鱼香味、荔枝味是从酸甜味衍生而来的3种相似的味型.通过文献了解这3种味型常用的调味料配比,每种味型选取3种配方进行感官评价并运用电子舌对3种味型9种配方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电子舌能够较好地区分相似味型.  相似文献   

4.
采用伏安型电子舌对8种低钠盐配方样品进行苦味特性评价研究。使用电子舌系统采集样品信号,利用小波分析进行数据压缩预处理,结合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对低钠盐配方进行区分分类,利用径向基神经网络建立低钠盐苦味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小波压缩后剩余能量和置零系数比分别为99.23%,99.42%;主成分得分图上,低钠盐配方与苦味参比样品差异明显;聚类分析结果与主成分分析结果相一致,正确反映了样品之间的亲疏关系;径向基神经网络建立的苦味预测模型均方根误差为1.48%,预测结果与实际感官评价结果相吻合。该研究为低钠盐的呈味特性评价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5.
周晓燕  陈巧  朱文政 《中国调味品》2013,38(1):58-59,72
利用智舌对泡椒汁不同的配方进行主成分分析.采用铂电极、金电极、钯电极、钨电极、钛电极和银电极组成的传感器阵列,在1Hz脉冲频率下进行检测,并采用主成分分析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显示,智舌能对不同配方的泡椒汁有很好的识别和区分.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传统烹饪工艺和调味技术为基础,结合食品加工技术,研究了即食金针菇味型的调配,确定糊辣油、油酥豆瓣油、香辣油的烹饪工艺和配方,开发出适合大众饮食习惯及口味的即食金针菇产品,为丰富即食金针菇产品的味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电子舌是模仿人类舌头的功能研制出的一种分析仪器。经过多年发展,电子舌已经在诸多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尚未在烹饪研究领域得到应用。通过电子舌能对不同人用各自配方调制出来的糖醋汁进行主成分分析,证明电子舌对其有很好的识别和区分作用,并对电子舌在烹饪中的发展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鱼香味调味酱的配方、加工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产品咸甜辣鲜、酱体油润、红亮、鱼香味浓郁。鱼香味调味酱的最佳配方为10g盐、140g酱油、180g砂糖、120g白醋、120g泡红辣椒、100g葱、110g姜、120g蒜和100g黄酒。加入0.01%山梨酸钾,再经沸水杀菌10min处理,产品在室温下储藏6个月后仍无霉变。在产品中加入100ppm的PG,在室温下储存6个月后其过氧化值为0.084。  相似文献   

9.
鱼香味型是川菜常用的二十多种味型之一,是川菜的特殊风味,广泛流行于四川省各地,也多为其它地方风味所借鉴、采用。究其原因,这还得从鱼香味型的特点谈起。 一、鱼香味型的特点 1、鱼香味型总的特点为:色泽红亮,鲜辣爽口,鲜味突出,咸味恰当,甜酸味呈小荔枝味,并使诸味融为一体,酷似“鱼香”。 2、川菜鱼香味型同川菜其它复合味的共性是在调味时常把咸、甜、辣、酸、香、鲜集中使用在一个菜上,例如:鱼香肉丝、泡椒鳝鱼、鱼香茄饼、辣子鸡丁、鱼香鸭方等等是其代表菜。这类菜肴既集中用味又突出主味,反复味强,又有回味,使…  相似文献   

10.
姜舜怀 《美食》2010,(11):20-21
鱼香味是川菜中独特的一种复合味型,也是川菜中最著名的味型之一,因其源于四川民间烹鱼调味的方法而得名。鱼香味菜肴选用泡红辣椒、盐、白糖、酱油、香醋、味精、生姜、香葱、蒜等烹饪调味,咸甜酸辣兼备,姜葱蒜香浓郁,色泽红亮,口味浓厚醇美,深受人们喜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