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AutoCAD中三维造型与工程图转换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阐述在工程设计中三维造型和二维投影图的作用,探讨了三维模型的种类和生成方法,介绍了三维模型转换成二维工程图的方法和技巧.  相似文献   

2.
Pro/E环境下快速生成工程图的技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Pro/E三维环境和二维工程图环境下对系统选项设置、格式文件定制、模板文件定制及图纸制作中不符合国家标准情况下的处理方法和技巧.并通过自制模板,在Pro/E环境下快速、方便地生成符合国家标准的二维工程图.所述方法免去了在三维CAD软件和二维CAD软件之间转换工程图的麻烦,又能充分利用Pro/E全尺寸相关的特点,提高了设计效率,是一个可行的二维工程图国家标准化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3.
三维建模技术及生成工程图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实例介绍了AutoCAD的三维技术、利用形体分析和布尔运算构建三维模型的方法以及由三维模型生成二维工程图的方法和技巧,这对工程设计与制造都有较大的研究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4.
简介SolidWorks中将二维工程图生成三维模型的实现方法,提出一种以匹配线框为形状特征的视图识别和建模方法,并对在转换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三维CAD软件中二维工程图功能的扩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三维CAD软件Solid Edge为例,将Solid Edge二次开发技术与数据库等技术结合在一起开发了公差查询与标注软件、图页设定等软件,解决了其尺寸公差标注、标题栏设置、粗糙度标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为三维CAD软件如何扩展二维工程图功能以及提高二维工程图设计效率提供了一条途径.  相似文献   

6.
基于三维参数化模型的工程图尺寸自动标注与布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维工程图在产品的设计、制造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工程图的生成、尺寸的标注与布局都是耗时费力的工作。为解决工程图自动生成的问题,对基于三维参数化模型的工程图自动生成系统进行了研发,着重介绍了尺寸自动标注与布局的算法,并在NX UG上实现了这些算法,取得了较好的辅助制图效果,在生产实际中获得了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知识工程的核心功能在于实现知识重用,文章即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以工程设计软件UG/NX8.0为平台,运用PTS(Product Template Studio)产品模板工作室模块,研究了企业产品零部件模板的制作,并创建实例,将产品零部件模板运用到变形设计中,通过更改相关参数实现模型和对应二维工程图的自动更新。采取简单的操作实现模型和对应二维工程图在当前设计文件夹下的自动生成。大大减少了绘制三维模型和二维工程图的时间。显著提高企业产品开发效率,节约开发成本。  相似文献   

8.
《模具工业》2016,(12):1-8
介绍三维模型生成二维工程图过程中,存在标注繁琐以及尺寸标注不全、标注混乱等问题,研究基于三维软件UG NX平台,建立了零件工艺信息数据库,通过特征识别方法提取模型特征信息,构造零件特征邻接属性图,运用UG二次开发技术,自动调用自定义工程图模版,实现了三维模型的自动标注,实例分析表明:研究开发的工程图自动标注系统极大地减少了图纸设计工作量,有效提高了设计效率。  相似文献   

9.
在Solid Edge造型平台上,采用数据库技术、参数化尺寸驱动技术和三维实体与二维工程图的关联技术,开发了一套三维砂箱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在把CAD技术运用于工装设计上做了积极的探索。  相似文献   

10.
确定冷滚轧机床的设计方案,用MDT进行三维实体造型,输出二维工程图,以有限元软件ANSYS作为分析工具,建立接触分析模型,对机架、滑台、模具进行整体三维接触分析,根据分析结果,调整机床结构参数,给出模具间隙调整依据。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析在UGⅡ基础上开发的基于特征的板材折弯件参数化展开软件的概况。该软件采用C语言编,基于特征的零件描述方法,调用U-FUNC库,通过菜单选择,参数化地绘制典型折弯件的三维图形,并可在其基础上进行自由拼接,最后快速生成展开图。  相似文献   

12.
王红志  汤祺 《模具制造》2006,6(3):13-16
将传统的叶轮设计方法与现代设计制造技术相结合,从二维水力模型图中的教据出发,在UG软件环境下,探讨了三维扭曲叶片的曲面拟合方法并对叶片与前后盖板的定位装置进行了设计,对叶片模具设计及制造中的关键环节进行了研究,为精密铸造技术在叶轮制造上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注射模在设计过程中经常需要进行设计变更,很容易造成二维与三维设计不一致的情况,为模具设计和加工带来诸多不便,针对这一问题,基于UG NX平台,提出了一种保持二维与三维设计同步更新的方法,利用属性关联技术记录三维设计中各零件相关信息,保证二维与三维设计的信息统一,同时通过UDO技术建立了三维与二维设计中各元素的关联机制,使得三维的更改能触发二维的自动更新,提高了CAD系统的自动化程度,为注射模设计提供了便利。  相似文献   

14.
Flat pattern development of sheet metal components is a prerequisite for sheet metal fabrication and it also facilitates development of process plans. Commercial softwares for flat pattern development are too expensive and they often require a 3-D model of the component. In fact, most of the component drawings exist as orthographic projections in the majority of industries. A system that can automatically generate a flat pattern using the orthographic projections as the input can be very useful. Such a system is proposed in this paper and it first extracts the features automatically from the orthographic projections and then generates the 3-D wireframe model of the central plane of the component. Using a variant of attributed adjacency graph, the data from the 3-D wireframe model are used for automatic flat pattern development incorporating bending allowances.  相似文献   

15.
提出了一种将Pro/E工程图进行网络传输与显示的方便实用的方法,该方法将多个Pro/E工程图文件合成为一个文件包存储于数据库中,借助于C/S网络传输方式可方便地进行网络传输与存储。通过该方法,在客户端下载到的文件包可以方便地解压还原为Pro/E工程图,并可脱离Pro/E的软件环境,显示在自行设计开发的软件中。  相似文献   

16.
建立了用于模拟立方晶系合金三维枝晶生长的改进元胞自动机模型。该模型将枝晶尖端生长速率、界面曲率和界面能各向异性的二维方程扩展到三维直角坐标系,从而能够描述三维枝晶生长形貌演化。应用本模型模拟在确定温度梯度和抽拉速度条件下三维柱状晶生长过程的一次臂间距调整机制和不同择优取向柱状晶之间的竞争生长。使用NH4Cl?H2O透明合金进行凝固实验,模拟结果和实验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7.
以往从弯曲件二维图来计算弯曲件毛坯尺寸主要依靠人工读图、手工计算的方法,自动化程度很低。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特征面的弯曲件毛坯展开方法,根据弯曲件二维图中各视图的对应关系,从中提取出弯曲件的特征面信息,自动计算出弯曲件的毛坯尺寸,并输出毛坯展开图,可大大提高弯曲件毛坯展开的自动化程度。  相似文献   

18.
关于Auto CAD中将三维实体图转换成平面三视图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AutoCAD中由三维实体图转换成平面三视图是工程学的一种改革与创新,也是对传统绘制工程图样的方法的挑战。因此,探讨如何方便快捷地由三维实体图转换成平面三视图的操作方法和技巧就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In the present work, the size distribution and shape of WC grains in cemented carbides (WC–Co), with different Co contents, have been investigated in three dimensions. Direct three-dimensional (3-D) measurements, using focused ion beam serial sectioning and electron backscattered diffraction (EBSD), were performed and a 3-D microstructure was reconstructed. These measurements were supplemented by two-dimensional (2-D) EBSD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on extracted WC grains. The data from 2-D EBSD collected on planar sections were transformed to three dimensions using a recently developed statistical method based on an iterative inverse Saltykov procedure. This stereological analysis revealed that the assumed spherical shape of WC grains during the Saltykov method is reasonable and the estimated 3-D size distribution is qualitatively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actual distribution measured from 3-D EBSD. Although the spherical assumption is generally fair, the WC grains have both faceted and rounded surfaces. This is a consequence of the relatively low amount of liquid phase during sintering, which makes impingements significant. Furthermore, the observed terraced surface structure of some WC grains suggests that 2-D nucleation is the chief coarsening mechanism to consider.  相似文献   

20.
注塑模具图纸的规范设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宋满仓 《模具技术》1999,(4):24-26,60
就注塑模具图纸的规范设计提出了具体实施方案,内容包括备料单的提出,模具图纸设计,电极设计等,实践证明,这种方案对提高模具设计质量,缩短设计周期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