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文章考察了乙醇加入量、温度等因素对氯化钾和氯化钠单独存在及二者共存时在水溶液中的溶解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温度下加入乙醇可使氯化钾和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度均降低,但其降低的幅度不同;两种盐类在水中溶解度的差异将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利用溶剂分离氯化钾和氯化钠的新工艺初步方案。  相似文献   

2.
目的 为降低酱油中氯化钠的含量,采用氯化钾(K组)与乙醇(乙组)替代酱油中的氯化钠,对比研究两种低盐酱油的品质和安全性。方法 通过高盐稀态一贯型发酵酿造高品质低盐酱油,测定了不同氯化钾(K组)与乙醇(乙组)低盐酱油的氨基酸态氮,总酸,食盐,呈香物质等指标。结果 与CK组相比,氯化钾与氯化钠比例为4∶6,5∶5和6∶4时能显著增加酱油中氨基酸态氮的含量;乙醇和氯化钠的浓度比例分别为3∶20,4∶19,5∶18和6∶17时会降低酱油中总酸的含量。K组和乙组成品酱油中的食盐含量均随替代比例的增大而显著降低,且乙组降低更为显著。另外,氯化钾与氯化钠比例为4∶6的酱油成品挥发性香气物质的种类最多;乙醇和氯化钠比例为5∶18的酱油成品挥发性香气物质的种类最多且含量最高。结论 适量的氯化钾和乙醇替代氯化钠进行高盐稀态发酵可以获得高品质的低盐酱油,从安全性角度则是适量氯化钾优于乙醇,本研究为低盐酱油的酿造提供了一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葡萄糖酸钠的结晶热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葡萄糖酸钠的结晶热力学特性进行了研究,考察了温度、溶剂组成、pH、杂质等对葡萄糖酸钠溶解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葡萄糖酸钠在水中的溶解度很高,25℃时的溶解度达到61.53g;葡萄糖酸钠微溶于乙醇,乙醇的加入可明显降低葡萄糖酸钠的溶解度;pH在4~7之间对葡萄糖酸钠溶解度无明显影响;发酵液中残留的葡萄糖对葡萄糖酸钠溶解度没有影响,而柠檬酸钠会略微降低葡萄糖酸钠的溶解度。同时测定了发酵处理液中葡萄糖酸钠的介稳区宽度,为发酵液中葡萄糖酸钠的结晶提供了热力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利用Pitzer理论计算25℃下KCl-MgCl2-H2O三元体系中氯化钾的溶解度,得到25℃下预测氯化钾溶解度的模型.然后利用文献数据,建立了不同温度下此体系预测氯化钾溶解度的模型,即氯化钾的溶解度是关于氯化镁浓度的二次多项式,并且其系数是随着温度的改变而变化的,此模型对氯化镁在小于2 mol/kg H2O的浓度范围内十分适用,一定程度地补充了非常见温度下氯化钾溶解度数据的不足.  相似文献   

5.
实验测定了硫酸钙在不同温度和不同浓度盐水溶液中的溶解度,并分析了盐水溶液中各离子对钙离子的溶解浓度的影响及盐水浓度、温度对硫酸钙溶解度及溶度积的影响。结果表明:钙离子的溶解浓度随溶液中氯离子、镁离子、钾离子的浓度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随硫酸根浓度的增加先减小后增加;硫酸钙的溶解度随氯化钠浓度的增加先增加,中间出现一个极大值后再降低,极大值为7.10 g/L;在盐水浓度为25%时,硫酸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先缓慢地增加,在70℃下达到最高,而后降低;硫酸钙的溶度积随盐水浓度的增加先升高再降低;在25%盐水中,温度为25℃~90℃下硫酸钙的溶度积数值范围为1 461(mmol/L)2~2 068(mmol/L)2。  相似文献   

6.
赵方园  郭兴凤  赵树超  张明  杨迎 《中国油脂》2023,48(10):57-63+70
为探究工业化生产的醇法大豆浓缩蛋白溶解性较差的原因,研究了醇法加工条件(乙醇体积分数、浸提温度、干燥温度)对大豆浓缩蛋白溶解性及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豆浓缩蛋白的溶解度随着乙醇体积分数的增大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乙醇体积分数为65%时溶解度最低;浸提温度和干燥温度的升高会导致溶解度大幅降低;随着浸提液中乙醇体积分数的增大,大豆浓缩蛋白表面疏水性、分子间的疏水相互作用、二硫键含量及粒径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乙醇体积分数为65%时最大,而α-螺旋含量增加,β-折叠含量整体先增加后降低,无规卷曲含量降低;随着浸提温度和干燥温度的升高,大豆浓缩蛋白分子间氢键作用力降低,而表面疏水性、分子间疏水相互作用、二硫键含量和粒径增大,α-螺旋向β-折叠及无规卷曲转变,蛋白质结构趋于无序。综上,工业化醇法加工工艺(60%~70%乙醇体积分数、50~60℃浸提温度、60~70℃干燥温度)所引发的大豆浓缩蛋白表面疏水性的增大、分子间聚集程度的增加等导致了其溶解度的降低,不利于后期应用。  相似文献   

7.
氯化钠-硫酸钠-水三元体系相平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等温法,在15℃和20℃下测定了氯化钠和硫酸钠在水中的相互溶解度数据,得到了平衡液相组成的密度和折光率。  相似文献   

8.
低钠保健食盐的研制刘西德山东曲阜师范大学273165该制作方法为:在60C的水浴中加入一定量的纯水,然后加入葡萄糖酸钙和蔗糖脂肪酸耶g防结块剂,搅拌使其全部溶解,搅拌下依次加入硫酸镁、氯化钾、碘化钾及氯化钠,待上述所加的盐全部溶解后,升高水浴的温度,...  相似文献   

9.
采用动态法测定了278.15~323.15 K范围内双脱甲氧基姜黄素晶体在不同浓度乙醇中的溶解度,并用修正的Apelblat方程对溶解度数据进行拟合。使用Van’t Hoff方程计算双脱甲氧基姜黄素晶体在不同浓度乙醇中溶解吉布斯自由能ΔG、溶解焓ΔH和溶解熵ΔS,并在90%乙醇中进行了降温结晶实验。结果表明,双脱甲氧基姜黄素在不同浓度乙醇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明显增加,修正的Apelblat方程拟合效果良好。使用90%乙醇作为溶剂的降温结晶得到的产品纯度在92%左右,收率大于70%。  相似文献   

10.
反浮选法纯制光卤石矿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报道了用QHS-1型氯化钠浮选剂浮选分离光卤石矿中氯化钠的方法。该方法可使精光卤石中的氯化钾品位达25.5%左右,氯化钠含量降至5%以下,氯化钾捕收率95%以上。光卤石矿中的氯化钠捕收率85%左右。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阳离子交换膜对阳离子艳红X-5GN的吸附和解吸性能。结果表明,吸附过程主要发生在前30min,吸附符合伪二级动力学模型;Langmuir吸附模型能更好的描述吸附过程。染料水溶液中加入不同浓度无机缓染剂Na2SO4对吸附有一定影响;用乙醇、氯化钠,乙醇和氯化钾溶液的混合液来解吸,解吸率可达98%以上,且该阳离子交换膜的重复利用性很好。  相似文献   

12.
研究氯化钠、蔗糖和碳酸钠对芡实淀粉糊化特性的影响规律。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等方法测定了不同质量分数氯化钠(1%、2%、3%、4%、5%)、蔗糖(4%、8%、12%、16%、20%)和碳酸钠(0.5%、1.0%、1.5%、2.0%、2.5%)对芡实淀粉的糊化温度、溶解度、膨胀度、冻融稳定性等糊化特性的影响。结果发现,氯化钠、蔗糖和碳酸钠均提高了芡实淀粉的糊化温度。原芡实淀粉透明度为1.3%,氯化钠的加入降低了透明度,而蔗糖和碳酸钠则提高其透明度。氯化钠、蔗糖和碳酸钠均增加了芡实淀粉糊的膨胀度和溶解度,并均降低其冻融稳定性。在凝沉性方面,三者表现不一,低含量的氯化钠(1%~3%)和碳酸钠(0.5%~1.5%)均有利于芡实淀粉糊的稳定;高含量的氯化钠(4%~5%)和碳酸钠(2.0%~2.5%)均促使淀粉糊凝沉增加,降低稳定性;而蔗糖则提高了芡实淀粉糊的凝沉稳定性。由此可见,在芡实淀粉糊化过程中,氯化钠、蔗糖和碳酸钠三者对其糊化特性的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3.
祁慧晨  冷一欣 《食品科学》2015,36(1):113-117
在5~60 ℃温度范围内,研究阿斯巴甜在不同比例的乙醇-水混合溶剂中的溶解与超溶解特性,得到了阿斯巴甜的结晶介稳区,并推算出表观成核级数m,给出了成核速率方程。采用λh方程关联6 个体系的溶解度数据,并考察温度、溶剂组成、降温速率以及搅拌速率对结晶介稳区的影响。结果表明:阿斯巴甜的溶解度随着温度和乙醇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增加,当质量比w=0.5时出现溶解度的协同效应;随着温度和乙醇质量分数的增加,阿斯巴甜结晶介稳区宽度减小;在相同条件下,搅拌速率的降低和降温速率的升高均会增大阿斯巴甜结晶介稳区的宽度。  相似文献   

14.
以马铃薯淀粉为研究对象,研究氯化钠对淀粉糊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氯化钠添加量的增加,马铃薯淀粉起始糊化温度和峰值温度升高,峰值粘度和最终粘度呈现先下降后略微上升的趋势,且淀粉糊的热稳定性提高;氯化钠使淀粉糊的透明度下降,且在添加量为2%时透明度最低;马铃薯原淀粉糊不易凝沉,氯化钠的添加使淀粉糊出现较大的凝沉现象,随着氯化钠添加量的增多凝沉现象加剧,放置时间越长凝沉现象越趋于稳定;氯化钠增大淀粉的溶解度和膨胀度,且不同质量分数的氯化钠对其的影响不同;最后,氯化钠的加入提高淀粉糊的冻融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介绍热法联碱母液铵盐分离工艺利用盐硝和氯化铵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差异,在高温下蒸发析出氯化钠和硫酸钠结晶、在低温下蒸发析出氯化铵结晶原理,优化了盐硝生产工艺方法。并阐述了此工艺的技术特点及主要设备。  相似文献   

16.
选择乙醇、乙酸乙酯、乙腈3种有机溶剂与水混合作为双相体系,采用DNS法测定并分析乳糖在不同双相体系中的溶解规律。试验结果表明,有机溶剂种类、加入比例和体系温度是影响乳糖在双相体系中溶解性的主要因素。相同温度条件下,3种有机溶剂对乳糖溶解度的影响大小依次为乙腈乙醇乙酸乙酯。其中,水分含量为10%的双相体系中,乳糖在乙酸乙酯中溶解度最高,为纯水中溶解度的54%;在乙腈中的溶解度最低,为纯水中溶解度的23%。极性小的有机溶剂对乳糖双相体系介稳区及饱和溶液平衡度影响较小。弱极性有机溶剂更利于双相体系中乳糖的溶解。  相似文献   

17.
颗粒冷水可溶淀粉制备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研究了采用乙醇-碱溶液处理方法制备颗粒冷水可溶淀粉的工艺技术。以溶解度和粘度作为评价指标,通过正交试验和响应面分析,得出制备颗粒冷水可溶淀粉的工艺中反应温度与乙醇浓度对溶解度影响显著,反应温度、碱用量、乙醇浓度及反应温度与碱用量、碱用量与乙醇用量的交互作用对粘度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8.
两种不同碳链烷基吗啉分子的浮选性能对比及性能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烷基吗啉是一种新型氯化钠浮选剂,应用于氯化钾工业化生产中的反浮选工艺,文章根据国内氯化钾生产的实际情况,对两种常见的烷基吗啉浮选药剂的浮选性能进行对比研究。并通过添加活化剂,优化浮选药剂性能,达到降低药剂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我国苦卤综合利用的工艺为兑卤法生产氯化钾-水蒸气蒸馏法提溴-蒸发法生产工业氯化镁.就氯化钾生产而言,大多数苦卤化工企业采用Ⅰ效兑卤,Ⅱ效分离盐生产工艺,卤水在Ⅱ效蒸发器中的沸腾温度为65℃~70℃,但是各厂均采用经验方法控制Ⅱ效的排料浓度,可能造成氯化钠在Ⅱ效未能充分析出,使分离盐的产量降低,同时由于高温盐量偏大,母液夹带损失多,造成氯化钾收率低,且高温盐氯化钠含量高,对高温盐分离生产硫酸镁不利.文章从相图理论分析和室内沸腾蒸发实验两个方面研究了苦卤在70℃沸腾蒸发的析盐规律,为氯化钾生产中Ⅱ效排料工艺参数的优化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NaBrO3和NaCl在10、20、30、40、50、60、70、80、90℃时于水中的共饱和溶解度及各温度下共饱和溶液的密度进行了测定,绘制了共饱和溶解度图,并对NaBrO3和NaCl在水中的共饱和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规律进行了讨论。关键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