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微生物根霉在酿造厂里的作用及危害根霉在培养基上用匍匐菌丝迅速蔓延,匍匐菌丝上有节,向下伸入培养基中生成很多分枝,形如根,称为假根。从假根部向空间能着生出成群的孢子囊梗,它的顶端膨大,成球形或近球形的孢子囊。孢子囊内囊轴明显,囊轴基部与梗相连处有囊托。孢子囊一般为黑色,内生大量的孢子囊孢子,有球形、卵形或不规则形。孢子囊孢子成熟后,囊壁立即破裂,孢子随空气散布,遇到适宜的营养及温湿度条件就迅速发芽生长,它的菌丛呈棉絮状,很不整齐,起初为白色,老熟后变成灰褐至黑色。根霉的形态如图4—1所示:  相似文献   

2.
以匍枝根霉孢子为研究对象,通过改良固体培养法进行培养,并观察和统计匍枝根霉孢子的萌发情况、菌落大小和色泽、菌丝生长变化情况及孢子囊的形态特征,分析不同浓度山梨酸钾对抑制匍枝根霉生长的效果。结果表明:山梨酸钾对匍枝根霉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且抑制作用随其浓度升高而增强,当浓度≥0.8 g/100 mL时,抑菌效果已达到显著水平;当浓度为1.01.2 g/100 mL时,可抑制79%1.2 g/100 mL时,可抑制79%90%根霉孢子的萌发,抑制菌丝及菌落生长且加速其老化、衰退。  相似文献   

3.
广东肇庆传统酒曲优势霉菌的分离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对广东肇庆传统小曲的优势霉菌进行鉴定,以该小曲的稀释液涂布于麦芽汁平板上,分离、纯化得到菌株F6,然后观察F6的培养特征和菌体形态特征,做普氏(Pfeffer)培养液等鉴定试验,并与目前应用广泛的菌株Q303的生长特征进行对比。结果表明:F6具有假根、匍匐茎、孢囊孢子、菌丝无隔膜等根霉的典型形态特征,且在普氏培养液中28℃和37℃下能生长,在45℃下不能生长。与Q303相比,F6的孢子囊梗和菌丝更短,在麦芽汁培养基表面上生长会起皱褶,气生菌丝稀疏,有极少的孢子囊。广东肇庆传统小曲的优势霉菌F6为米根霉种(Rhizopus oryzae)。F6糖化酶活力强,所酿之酒具有独特风味。  相似文献   

4.
湖北传统酒曲中优势霉菌F14的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湖北民间传统酒曲中分离得到1株霉菌F14,其糖化酶活力强,所酿的酒具有独特风味.对F14进行了菌落形态、菌体特征形态的观察及Pfeffer氏液培养等鉴定试验,F14具有假根、匍匐菌丝、孢囊孢子、菌丝无隔膜等根霉的典型形态特征;且在Pfeffer氏液中于28℃、37℃条件下培养生长,在45℃条件下不生长.鉴定确定该菌株为米根霉种(Rhizopus oryzae).  相似文献   

5.
研究以降解纤维二糖菌株为主要筛选对象,从酿造大曲样品中分离筛选获得产β-葡萄糖苷酶的真菌菌株D8,并对其进行了生物学鉴定,将其鉴定为梨头霉属(Absidia)的伞枝梨头霉菌(Lichtheimia corymbifera),并对其发酵所产β-葡萄糖苷酶酶学性质进行了研究,为其开发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毛青钟 《酿酒》2004,31(5):76-78
测定了传统黄酒酒药中微生物的数量,研究了淋饭酒母搭窝期微生物的变化,分析了搭窝期微生物生化过程,阐述了拟内孢霉酵母、乳酸球菌(糊精片球菌)、念珠霉、拟内孢霉以外的能同化淀粉和糊精的酵母(如糖化酵母、假丝酵母属中的有些酵母、丝孢酵母等)是搭窝期主要糖化、分解菌;而根霉、犁头霉等起次要作用;乳酸球菌是保障搭窝期顺利进行、正常完成的关键菌之一.  相似文献   

7.
本文评价了由曲霉属真菌引起霉腐的烟叶制成卷烟后的吃味和烟气的递送,以及造成的损害.霉变烤烟样品取自试验室贮存和商业贮存两处.鉴定的致霉真菌为匍匐状曲霉、赤曲霉、黑曲霉、棕曲霉及黄曲霉;交链孢霉属和枝孢霉属被认为是田间真菌.  相似文献   

8.
黄酒酒药微生物和在酿造中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析了酒药制作过程中微生物的变化;测定和分析了成品酒药中主要微生物的种类、数量及其在黄酒酿造中的作用;阐述了淋饭酒母搭窝糖化期的主要糖化、分解菌是拟内孢霉酵母、念珠霉菌、乳酸球菌、能同化淀粉、糊精的酵母(拟内孢霉以外的酵母如糖化酵母等),而根霉、犁头霉、毛霉等起次要糖化、分解作用。  相似文献   

9.
根霉PE—8菌株的选育及其淀粉降解酶类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霉在自然界分布极其广泛,许多基质上普遍存在,如土壤,空气,酒药,酒曲等。根霉的用途非常广泛,我国用根霉制曲酿酒已有悠久的历史,如米根霉、代氏根霉等淀粉酶活力相当强,大多用作糖化菌,我国最早用它们创立了淀粉发酵生产酒精的方法。在酿酒过程,它们除了具有糖化作用外,还能产生少量的乙醇。某些根霉菌株产生乳酸、反丁烯二酸、脂肪酶、果胶酶等。另外,根霉产生麦芽低聚糖酶也已见报道。本文报道了根霉PE-8菌株的  相似文献   

10.
上海型根霉与川黔型根霉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士良 《酿酒科技》2004,(3):33-33,32
方心芳等老前辈将根霉分为“上海型”和“川黔型”。这两类根霉都具有很强的糖化力.都具有糖化和酒精发酵的功能,但它们又各自具有特点。上海型根霉在发酵过程中产酸能力强.适于酿造薯类原料,而不同的上海型根霉菌种又各具特色;川黔型根霉产酸很少.适于高粱原料的发酵。(陶然)  相似文献   

11.
五株优良根霉的特性比较及其推广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5株根霉的特性进行了分析.①将这5株根霉分为四川型和上海型.②最适生长糖化温度为30~35℃,最适发酵温度为30℃.在相同温度下,四川型根霉生长糖化较上海型慢.③最适pH在3.0~5.5之间.④各根霉生酸能力差别较大.四川型产酸力较弱,上海型较强.⑤发酵力的大小为3.868>3.852>3.867>3.851>3.866.⑥根霉的糖化力很强,可代替曲霉作麸曲使用.⑦该5株根霉适于多种类型、多种原料、多菌种、不同工艺的曲药生产.(丹妮)  相似文献   

12.
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研究了根霉曲培菌糖化过程中不同的入箱温度、培菌时间和根霉菌添加量对糖化醅感官质量和糖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根霉曲培菌糖化效果的因素依次为:根霉曲添加量>入箱温度>培菌时间;根霉曲培菌糖化的最佳工艺为:入箱温度为28℃,培菌时间26 h,根霉曲添加量为7‰。本研究及结果可为根霉曲培菌糖化工艺调整、糖化醅质量提升及根霉曲在酿酒中的应用提供数据支撑和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3.
根霉RN-1,根霉RQ-1,根霉RA-1,根霉RS-1是从酒曲中筛选纯化的高糖化力菌株。用该菌株制作甜酒糖分层析结果表明,其糖化产物主要为葡萄糖,不同展开剂以吡啶:正丁醇:水=4:6:3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4.
从几种常见真菌中筛选壳聚糖高产菌株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微波法从根霉RO14、毛霉M5、黑曲霉AN22、梨头霉AC18木霉TV7、香菇LE2、平菇PO3、滑菇PN9、猴头菇HE4等的菌丝体中提取壳聚糖(chitosan),结果表明,根霉壳聚糖的得率为9.6%,明显高于其他菌株,且纯度较高;对各真菌壳聚糖的相对分子量、脱乙酰度等指标进行了测定,所得产品均具有较高的相对分子量和脱乙酰度,各壳聚糖的脱乙酰度高于或接近90%,其中根霉RO14的脱乙酰度达到93.4%。  相似文献   

15.
从贵州黑糯米酒曲中分离筛选出霉菌86株,其中包括根霉属37株、毛霉属35株、青霉属6株、地霉属4株、链格孢属2株、明枝霉属1株以及木霉属1株。采用淀粉平板透明圈法初筛,麸皮培养及黑糯米酿酒实验复筛,得到1株糖化力较强的菌株,编号为Q8-M7。并提取菌株Q8-M7的ITS序列进行分子学鉴定。最终鉴定糖化力较强菌株Q8-M7为米根霉(Rhizopusoryzae)。  相似文献   

16.
小曲酒最佳培菌糖化工艺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健  洪志恒  肖明红 《酿酒》2001,28(2):36-38
对以大米为原料,传统小曲、纯种根霉曲和耐高温型酿酒高活性干酵母作糖化发酵剂的小曲酒的生产工艺进行了探讨,并对影响小曲酒出酒率和品质的因素(培菌糖化时间、培菌糖化温度和用曲量)作了较深入的研究,确定了小曲酒生产的最佳培菌糖化工艺条件:培菌糖化时间24h;培菌糖化温度30℃-35℃。用曲量:传统小曲0.8%、纯种根霉曲0.4%、耐高温型酿酒高活性干酵母0.15%。  相似文献   

17.
探讨根霉曲在馥郁香型白酒生产中的作用。实验结果显示,根霉曲有利于糖化发酵的正常进行,通过糖化淀粉为入池发酵提供了糖分等营养物质。同时得出根霉曲的糖化培菌给酒带来了馥郁的香气和复杂的香味成分,而未糖化的粮糟产的酒则形成不了这种风格。并且通过与传统小曲的比较得出,馥郁香型白酒的生产只适合使用纯种根霉曲,如果使用小曲则会改变酒的风格和香味成分。  相似文献   

18.
汾酒大曲可培养真菌多样性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汾酒大曲中分离出81株真菌,并对这81株菌进行了基于rDNA序列的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表明,在汾酒大曲中分布有6个属的霉菌和4个属的酵母菌,其中扣囊腹膜孢酵母是优势酵母菌种,伞枝犁头霉和匍枝根霉是优势霉菌菌种.  相似文献   

19.
根霉酒精发酵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凤英  董开发  涂瑾 《食品科学》2002,23(8):158-159
本文对以2-2根霉等几株纯根霉作糖化发酵剂酿酒, 与2-2根霉和活性干酵母混合制曲酿酒作对照,对发酵过程中化学成分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用纯根霉产酒精的发酵性能前期虽比加了酵母的根霉曲发酵更迟缓,但2-2菌株发酵结束时酒醪中的酒精含量与对照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0.
采用选择性培养基对福建各地区药白曲中的根霉进行分离纯化,得到6株根霉纯菌株。经菌落形态特征观察以及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确定这6株根霉均为米根霉属Rhizopus oryzae strain CBS 112.07。通过糯米基质固态发酵法跟踪测定米根霉产液化酶、糖化酶以及产还原糖和总酸能力,结果显示:6株米根霉的液化力在前5 d呈递增的趋势,其中以菌株M1,M2,M3产液化酶活力最高,并在第5天达到最大值;糖化力则在前5 d内呈现快速上升后保持稳定的趋势,其中以菌株M2,M3,M6产糖化酶活力最高,其糖化力均在第2天达到最大值,三者差异不具有显著性;还原糖产量变化趋势与糖化力相似,其中以M2、M3产还原糖量最高,并与其他菌株之间呈显著差异性;此外,M4产总酸能力最高,可达到1.17%(以乳酸计),其产还原糖量和糖化酶活力最低。M1,M2和M3是可应用于红曲黄酒酿造的优良米根霉菌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