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从贵州黑糯米酒曲中分离筛选出霉菌86株,其中包括根霉属37株、毛霉属35株、青霉属6株、地霉属4株、链格孢属2株、明枝霉属1株以及木霉属1株。采用淀粉平板透明圈法初筛,麸皮培养及黑糯米酿酒实验复筛,得到1株糖化力较强的菌株,编号为Q8-M7。并提取菌株Q8-M7的ITS序列进行分子学鉴定。最终鉴定糖化力较强菌株Q8-M7为米根霉(Rhizopusoryzae)。  相似文献   

2.
根霉酒精发酵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凤英  董开发  涂瑾 《食品科学》2002,23(8):158-159
本文对以2-2根霉等几株纯根霉作糖化发酵剂酿酒, 与2-2根霉和活性干酵母混合制曲酿酒作对照,对发酵过程中化学成分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用纯根霉产酒精的发酵性能前期虽比加了酵母的根霉曲发酵更迟缓,但2-2菌株发酵结束时酒醪中的酒精含量与对照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3.
采用选择性培养基对福建各地区药白曲中的根霉进行分离纯化,得到6株根霉纯菌株。经菌落形态特征观察以及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确定这6株根霉均为米根霉属Rhizopus oryzae strain CBS 112.07。通过糯米基质固态发酵法跟踪测定米根霉产液化酶、糖化酶以及产还原糖和总酸能力,结果显示:6株米根霉的液化力在前5 d呈递增的趋势,其中以菌株M1,M2,M3产液化酶活力最高,并在第5天达到最大值;糖化力则在前5 d内呈现快速上升后保持稳定的趋势,其中以菌株M2,M3,M6产糖化酶活力最高,其糖化力均在第2天达到最大值,三者差异不具有显著性;还原糖产量变化趋势与糖化力相似,其中以M2、M3产还原糖量最高,并与其他菌株之间呈显著差异性;此外,M4产总酸能力最高,可达到1.17%(以乳酸计),其产还原糖量和糖化酶活力最低。M1,M2和M3是可应用于红曲黄酒酿造的优良米根霉菌株。  相似文献   

4.
甜酒曲华根霉淀粉酶菌株紫外线诱变育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平板菌落观察和显微镜检,从甜酒小曲中分离出华根霉淀粉酶菌株,通过平板菌落初筛测变色圈直径与菌落直径的比值(HE值)和摇瓶复筛测液化力、糖化力,筛选出1株HE值最大,液化力、糖化力最强的优良出发菌株,对其紫外线诱变处理,选育到1株较出发菌株酶活力高的优良变株SCLG-华根霉28.该菌株的HE值为1.52、液化力为70 min、糖化力为520 mg/(g·h),分别较出发菌株高出8.57%、12.50%、30.00%,且遗传性能稳定.将此优良变株制作的甜酒曲用于甜酒发酵实验对照,糖化相同重量的糯米,糖化时间减少3 h~4 h,液体渗出量明显增加,所得甜酒风味更足,甜味更浓.  相似文献   

5.
以糖化能力较强的根霉Q303为菌株,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根霉麸曲种曲培养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影响根霉麸曲质量的因素依次为:水分含量装载量培养时间。根霉麸曲种曲的最佳培养工艺条件为:培养温度32.5℃、培养时间60 h、装载量15 g/500 mL、水分含量53.3%(8 mL),为中试生产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和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6.
藻状菌纲毛霉科的根霉属与梨头霉属的分离与观察根霉: 调味品酿造中有关的根霉分为糖化型,为华根霉、米根霉、河内根霉、日本根霉及爪哇根霉等;另一类型是蛋白质分解型,如寡孢根霉等;也有有害的,如黑根霉等。梨头霉则以糖化型著称,如李氏梨头霉等。根霉与梨头霉都形成假根与匍匐枝,其不同之处在于: <1>根霉孢子囊梗着生于假根处。 <2>梨头霉孢子囊梗着生于匍匐枝上。  相似文献   

7.
阎宗科  白莉圆  张艳  徐晨  陈雪  孟勤燕 《酿酒》2021,(1):108-115
为规范强化大曲的生产,适应西凤酒扩能及数字化生产需求,通过对强化霉菌的优筛、复壮及性能测试,获得优良的强化菌种,继而优化强化菌种的配比方案,使大曲性能更优。结果表明:(1)通过糖化力培养基筛选及菌株酶活测定,共筛选出6株强化霉菌,分别是黑曲霉M004-2、黑曲霉C556-22、酯化红曲霉-16、红曲霉C462-11、根霉S和根霉5,对其进行重新保藏;(2)对筛选出的菌株进行不同比例混合固态发酵试验,通过不同理化指标进行比较分析,得出红曲霉:黑曲霉:根霉=3:1:2的配比组合为最优组合。  相似文献   

8.
根霉PE—8菌株的选育及其淀粉降解酶类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霉在自然界分布极其广泛,许多基质上普遍存在,如土壤,空气,酒药,酒曲等。根霉的用途非常广泛,我国用根霉制曲酿酒已有悠久的历史,如米根霉、代氏根霉等淀粉酶活力相当强,大多用作糖化菌,我国最早用它们创立了淀粉发酵生产酒精的方法。在酿酒过程,它们除了具有糖化作用外,还能产生少量的乙醇。某些根霉菌株产生乳酸、反丁烯二酸、脂肪酶、果胶酶等。另外,根霉产生麦芽低聚糖酶也已见报道。本文报道了根霉PE-8菌株的  相似文献   

9.
以华根霉3.85纯种为出发菌株,通过紫外线诱变处理,运用推理育种技术,选育到1株突变株,命名为SUSE-华根霉2(6.18)。该菌株的液化力为1h50min,糖化力51。将SUSE菌株制得的甜酒曲用于生产调料酒,稳定性好;用于食品调味、色、香、味俱佳。  相似文献   

10.
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研究了根霉曲培菌糖化过程中不同的入箱温度、培菌时间和根霉菌添加量对糖化醅感官质量和糖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根霉曲培菌糖化效果的因素依次为:根霉曲添加量>入箱温度>培菌时间;根霉曲培菌糖化的最佳工艺为:入箱温度为28℃,培菌时间26 h,根霉曲添加量为7‰。本研究及结果可为根霉曲培菌糖化工艺调整、糖化醅质量提升及根霉曲在酿酒中的应用提供数据支撑和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1.
甜酒汁液糖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喻凤香  陈煦  林亲录  李珂  杨熠  李菁 《酿酒》2006,33(2):37-40
根霉RhizopusRN-1,根霉RhizopusRQ-1,根霉RhizopusRA-1,根霉RhizopusRS-1是从酒曲中筛选纯化的优良菌株。用该四菌株制作甜酒,测定了其总糖和还原糖含量和低聚糖值。并对根霉RA-1糖组分进行了Sephadex G-100柱凝胶层析,分离得到四个峰。纸层析结果表明,第一峰为单糖,第四峰为低聚麦芽三糖,不同展开剂以吡啶∶正丁醇∶水=4∶6∶3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2.
通过测定柠檬皮中柠檬苦素对根霉的最小抑菌浓度(MIC)、最小杀菌浓度(MBC)、孢子萌发抑制率、菌丝萌发抑制率确定其抑菌活性,根据测定各因素对抑菌活性的影响确定抑菌活性的稳定性;并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和测定根霉细胞外碱性磷酸酶(AKP)含量和蛋白质含量,菌丝体的总糖含量,分析柠檬皮中柠檬苦素对根霉的抑菌机理。结果表明:柠檬皮中柠檬苦素对根霉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分别为1250、5000 μg/mL;对根霉孢子萌发的抑制效果更强,对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抑制的EC50值分别为918.34和1707.31 μg/mL。柠檬苦素对根霉的抑菌活性不受温度和明胶的影响;pH为4时,抑菌活性最强;Fe3+、Fe2+均能显著(p<0.05)提高柠檬苦素的抑菌活性。柠檬苦素能使根霉的糖、蛋白质、AKP等胞内物质渗出;扫描电镜观察也发现经柠檬苦素处理的根霉孢子凹陷和皱缩严重,且溶出物明显;菌丝出现断裂扭曲、变形、变细。因此,柠檬苦素能破坏根霉的细胞壁和细胞膜的完整性,使胞内物质渗出,菌丝体和孢子变形,从而使根霉生长代谢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13.
该文从5种不同的黄酒生产用酒药中分离出5种根霉,通过比较发现1号根霉产液化酶活力、糖化酶活力、蛋白酶活力较高,并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了1号根霉的产酶条件,得出最佳的产酶条件是:温度31℃、料水比1:1.6、(NH4)2SO4的添加量0.4%.  相似文献   

14.
以‘湘研15号’辣椒为试材,分离、鉴定出4 株辣椒采后病原菌,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丁香、肉桂、花椒等9 种植物提取液对尖孢镰刀菌、黑色炭疽菌、红色炭疽菌、根霉菌的抑制效果,通过平板梯度稀释法测定植物提取液对上述4 种供试病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inimum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MBC);通过测定辣椒的病斑直径、发病率、总酚及类黄酮含量、苯丙氨酸解氨酶(phenylalanine ammonia lyase,PAL)、过氧化物酶(peroxldase,POD)、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活力,研究复合涂膜剂诱导辣椒对根霉病的抗性作用。结果显示,丁香、肉桂提取液对4 种供试病原菌的抑菌率均为100%,对尖孢镰刀菌、黑色炭疽菌、红色炭疽菌和根霉菌的MIC均分别为1.25、2.50、2.50 mg/mL和5.00 mg/mL,MBC均分别为2.50、5.00、5.00 mg/mL和10.00 mg/mL。丁香、肉桂提取液复合涂膜剂能有效抑制辣椒的发病率和减小病斑直径,接种第8天时,与刺伤后接种根霉菌孢子组(CK2)相比,复合涂膜剂组发病率降低了6.67%(P>0.05)、病斑直径减小了30.35%(P<0.05);与刺伤后加无菌水组(CK1)和CK2组相比,复合涂膜剂处理辣椒的PAL活力分别提高了45.91%、24.54%(P<0.05);POD活力分别提高了22.15%(P<0.05)、12.54%(P>0.05);PPO活力分别提高了80.00%、28.57%(P<0.05);总酚含量分别提高了60.00%、43.74%(P<0.05);类黄酮含量分别提高了82.05%、61.36%(P<0.05)。结论:丁香、肉桂提取液复合涂膜剂能诱导辣椒对根霉病产生抗性,本研究可为开发高效、稳定、无毒无害辣椒防腐保鲜剂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5.
从L-乳酸生产菌米根霉(Rhizopus oryzae)菌株AS 3.819基因组DNA中分别扩增得到了乳酸脱氢酶基因(ldhA)、丙酮酸脱氢酶基因(pdcA)、淀粉糖化酶基因(amyA)以及磷酸甘油酸酯激酶基因(pgk1)的启动子片段,并构建启动子探针载体pUKMR,以β-内酰胺酶基因(bla)为报告基因在大肠杆菌JM109中对这些启动子片段进行筛选及启动活性检测。结果表明:4 种启动子片段成功启动报告基因表达;在非底物诱导情况下,ldhA和pgk1启动子启动活性较强;在有合适碳源底物诱导情况下pdcA和amyA启动子拥有更高的启动活性;ldhA基因的启动子启动活性随着启动子片段长度的增加有一定提高,而在长度为500 bp以上时,其启动活性变化不明显。本研究为Rhizopus oryzae提供了一种快速简便的启动子捕获分离及启动活性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6.
该文对浙江传统玫瑰醋酿造过程中的主要霉菌进行了分离、纯化和应用试验.共获得不同形态的霉菌43株,其中15株属于曲霉属,8株属于青霉属,3株属于毛霉属,2株属于根霉属,2株属于红曲霉属,另外13株尚未能鉴别.这表明传统米醋酿造过程的发花阶段微生物区系结构复杂.经酶活力测定,所得43株霉菌具有不同程度的糖化酶和蛋白酶活力,菌株M1糖化酶活力最高,达6288U,M17蛋白酶活力最高,达1620.1U.采用Biolog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对M1和M17进行分析,结合形态学实验结果,M1与米根霉相似性(sim值)为71.2%,M17与米曲霉相似性(sim值)为68.0%.以M1和M17菌种制米曲,混合接种500kg发酵缸进行发花对比试验,结果表明M1和M17混合接种发花可明显缩短玫瑰醋酿造过程发花时间.  相似文献   

17.
以孝感米酒酒曲中分离的14株根霉(Rhizopus spp.)为试材,以糯米饭为培养基,筛选一株高产糖化酶的菌株进行形态学和分子 生物学鉴定。 同时,按照孝感米酒的酿造工艺,以其为菌种酿造米酒,测定米酒的理化指标、挥发性风味成分,并进行感官评定。 结果表 明,筛选得到1株高产糖化酶的根霉菌株Q1,经形态观察和分子生物学鉴定,鉴定其为米根霉(Rhizopus oryzae)。 按照孝感米酒的酿造 工艺,以Q1为菌种酿造米酒。 30 ℃发酵36 h后,米酒中总糖含量(407.40 mg/g)、还原糖含量(221.74 mg/g)和γ-氨基丁酸(GABA)含量(73.75 mg/kg)高、酸度适宜(6.09 mg/g)、酒精度低(1.14%vol),感官品评(80分)结果较好且挥发性风味成分比较丰富,符合孝感米酒 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利用从普洱茶中分离出的黑曲霉、根霉和从茯砖茶中分离出的冠突散囊菌接种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茶汤,进行单一菌株发酵,对发酵过程茶多酚类化合物的含量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茶多酚含量显著降低,黄酮类化合物总量在黑曲霉、冠突散囊菌作用下分别减少72%、31.76%,在根霉作用下增加了94.92%;儿茶素各组分的含量变化较大,其中表没食子儿茶素、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表儿茶素、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均呈现显著的下降趋势,而儿茶素、没食子酸在不同菌株作用下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规律;茶黄素在黑曲霉、根霉作用下先增加后减少,冠突散囊菌则相反;茶红素总体呈下降趋向,茶褐素在根霉、冠突散囊菌作用下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9.
陈阿娜  汤斌  刘标 《食品工业科技》2012,33(3):142-144,213
对产纤维素酶菌株Rhizopus sp.TY1原生质体进行N+离子注入-紫外复合诱变,以期获得高产菌株。以原生质体形成率和再生率为指标,确定最佳酶解时间3h;以致死率和正突变率为指标,确定最佳N+离子注入剂量为2.0×1015ions/cm2、最佳紫外照射时间为90s。实验筛选得到一株高产菌株Rhizopus sp.TY1.2,液态发酵终点时滤纸酶活力(FPA)和羧甲基纤维素酶活力(CMC)分别达到5.1、20.9U/mL,与出发菌株相比,FPA和CMC分别提高了75.9%和175.0%。传代实验结果显示Rhizopus sp.TY1.2产纤维素酶性能稳定,该结果表明N+离子注入-紫外复合诱变所产生的变异是可遗传的变异。  相似文献   

20.
以四川省达州市大竹地区的7份米酒样品为研究对象,采用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米酒样品中真菌菌群多样性进行分析,并通过传统微生物培养技术与分子生物学手段分离鉴定米酒样品中的酵母菌。米酒中真菌群落α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该研究的测序条件可以有效反映样品中生物信息。真菌群落结构分析表明,子囊菌门(Ascomycota)(50.11%)和毛霉亚门(Mucoromycota)(49.81%)为米酒中的优势真菌门(平均相对含量≥1%),根霉属(Rhizopus)(49.64%)、复膜孢酵母属(Saccharomycopsis)(19.93%)、酿酒酵母属(Saccharomyces)(16.58%)和威克汉姆酵母属(Wickerhamomyces)(11.53%)为米酒中的优势真菌属(平均相对含量≥1%)。操作分类单元(OTU)结果显示,米酒样品中含有13个核心OTU,占总序列数的86.35%,主要隶属于根霉属(49.48%)、复膜孢酵母属(19.61%)和酿酒酵母属(16.21%)。大竹米酒中可分离菌株以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为主,相对含量达87.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