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以Na型活性沸石为吸附荆,对青藏高原产沙棘果油脱砷工艺进行了研究,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以砷含量、果油色泽为检测指标,确定了最优工艺参数。试验表明:活性沸石的加入量为3.5g/50g沙棘果油,在85℃时反应40min。在此条件下砷的含量〈0.1μg/g,油的色泽为亮黄色,且清澈透明。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液化、糖化条件对液体葡萄糖DE值、过滤性质的影响,考察了液化酶、糖化酶之间的相互作用,确定了液体葡萄糖的最佳生产工艺,淀粉与水比例1:3,温度50℃,加入30U/gα-淀粉酶,边加入边搅拌,酶解20min后加热至沸保持5min,冷却至55℃,调pH值为4.5,再加入50U/g的糖化酶糖化3d-4d,加入淀粉量0.5%的活性炭,加热至沸保持10min,浓缩至固形物含量为84.1%-88.0%,即为DE值为42-48的液体葡萄糖。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液化、糖化条件对液体葡萄糖DE值、过滤性质的影响,考察了液化酶、糖化酶之间的相互作用,确定了液体葡萄糖的最佳生产工艺,淀粉与水比例1:3,温度50℃,加入30U/gα-淀粉酶,边加入边搅拌,酶解20min后加热至沸保持5min,冷却至55℃,调pH值为4.5,再加入50U/g的糖化酶糖化3d-4d,加入淀粉量0.5%的活性炭,加热至沸保持10min,浓缩至固形物含量为84.1%-88.0%,即为DE值为42-48的液体葡萄糖。  相似文献   

4.
通过单因素实验探讨梾木毛油的精炼工艺,并对精炼梾木油清除DPPH.能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磷酸添加量0.6%、80℃反应30 min,加碱量1.8%、70℃反应20 min条件下,梾木油磷含量从1 520 mg/kg降到12.45 mg/kg,酸值(KOH)从23 mg/g降到1.4 mg/g;脱胶脱酸油中加入5%的白土,100℃反应30 min,色泽从墨绿色降到Y11.6,R1.6,B0.2。梾木油在0~50 mg/mL质量浓度范围内,DPPH.清除率与质量浓度呈正相关,质量浓度高于50 mg/mL时,对DPPH.清除率达到80%。  相似文献   

5.
通过单因素实验探讨株木毛油的精炼工艺,并对精炼株木油清除DPPH·能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磷酸添加量0.6%、80℃反应30 min,加碱量1.8%、70℃反应20 min条件下,株木油磷含量从1 520 mg/kg降到12.45 mg/kg,酸值(KOH)从23 mg/g降到1.4 mr/g;脱胶脱酸油中加入5%的白土,100 ℃反应30 min,色泽从墨绿色降到Y11.6,R1.6,B0.2.株木油在0~50 mg/mL质量浓度范围内,DPPH·清除率与质量浓度呈正相关,质量浓度高于50 mg/mL时,对DPPH·清除率达到80%.  相似文献   

6.
煎炸废油经过脱胶、脱酸、脱色处理后,以其为原料和乙酸甲酯在固定化脂肪酶的催化下反应制备生物柴油。考察反应条件对酯交换反应的影响,得到的最佳条件为:煎炸废油2.0g、固定化脂肪酶Novozym435的用量为油重的9%、有机溶剂叔丁醇2.0mL、乙酸甲酯与煎炸废油摩尔比9:1、有机碱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的用量为油重的15%、反应时间12h、反应温度60℃、摇床转速为150r/min。在此条件下生物柴油的得率为80.73%。  相似文献   

7.
用于印染废水脱色的稻壳吸附剂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稻壳为原料研制对印染废水有强吸附作用的吸附剂。试验表明,以硫酸活化稻壳的最适条件为:硫酸浓度7.0%、用量30mL/100g稻壳,搅拌均匀后,在130℃下活化50min,此条件下的稻壳活化后对0.10mg/mL次甲基蓝溶液的吸附率为42.9%。进一步以双氧水活化,正交试验所得最佳工艺为:活化温度200℃、双氧水浓度14%、双氧水用量30mL/100g稻壳、活化时间65min。最佳工艺条件下活化后的稻壳的吸附率平均为86.2%。  相似文献   

8.
黑曲霉HU53菌株产酸性蛋白酶的条件和酶学性质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本文报道了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HU53菌株产酸性蛋白酶的固体发酵条件优化和酶学特性的研究结果。适合该菌株的最佳固体发酵培养基为麦麸38.8%,豆粕9.7%,NH4NO31.5%和水50.0%,最佳起始pH5.5。在28℃下发酵50h后酸性蛋白酶的比活力达到93.8U/g,且在52h发酵期内基本不产孢子。该酸性蛋白酶的最佳反应酸碱度为pH3.0,最佳反应温度为50℃,对酪蛋白的Km为2.8016mg/ml,在40℃下保温180min后相对酶活力为93.50%。2.0mmol/L的Cu^2 和Mn^2 对该酸性蛋白酶具有极其显著的激活作用,相对酶活力分别为对照的171.9%和121.1%;而相同浓度的Fe^3 和Ca^2 则对其表现出强烈的抑制作用,相对酶活力分别仅为对照的62.5%和44.6%。  相似文献   

9.
白花蛇舌草罗汉果保健饮料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白花蛇舌草为主要原料,加入10倍重量的水,在pH5、85-95℃条件下10-15min。冷却至30℃,加入0.5%果胶酶水解20min,过滤,调节pH6.5-6.7,过滤。按照白花蛇舌草提取液:罗汉果提取液:柠檬酸:维生素C为100ml:15ml:0.1g:0.2g的比例进行调配,得到入口清香、回味甘甜纯厚、具有白花蛇舌草和罗汉果独特风味的天然中药材保健饮料。  相似文献   

10.
黄浆水中大豆异黄酮的回收——黄浆水的预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混合活性炭吸附法回收豆制品加工黄浆水中大豆异黄酮的效率,对黄浆水进行预处理。最佳工艺条件为调节废水pH=7.5,按废水固形物含量的10%加入CaCl2,加热至100℃,处理15min,滤其沉淀后,再进行超滤,最佳操作条件为压力0.3NPa-0.4MPa,温度40℃-50℃,滤膜PS-10,截留分子量10000。经预处理后,黄浆水中蛋白质去除率为95.3%,大豆异黄酮损失率12.9%。  相似文献   

11.
硫酸铝催化玉米油环氧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环氧植物油是一种新型无毒增塑剂;玉米油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是制备环氧植物油良好原料。该实验以硫酸铝为催化剂进行环氧化反应合成环氧化玉米油,研究反应时间、甲酸用量、双氧水用量、反应温度、催化剂用量等因素对环氧化反应影响。通过正交试验得到优化工艺条件为:玉米油30 g、甲酸用量11 ml、双氧水用量35 ml、硫酸铝用量5%、反应温度50℃、反应时间9 h;在此条件下所得产品环氧值达6.3%。  相似文献   

12.
王博  鞠兴荣  周润松  何荣  季圣阳 《食品科学》2018,39(18):249-254
以大豆油和月桂酸作为反应底物,采用Lipozyme RM IM催化合成中长碳链(middle-long-middle,MLM)型结构脂质。通过响应面试验优化方法研究不同底物(月桂酸∶大豆油)物质的量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脂肪酶添加量对合成结构脂质中月桂酸插入率的影响,并研究在最佳反应条件下MLM型结构脂质的理化性质。结果表明,最佳合成工艺条件下所得结构脂质的月桂酸插入率为29.26%,该条件为底物物质的量比6∶1、反应温度45?℃、反应时间24?h、脂肪酶添加量为底物质量的13%。理化性质研究表明,与原大豆油相比,MLM型结构脂质碘值(97.38?g/100?g)、黏度(70.39?cP)均降低,皂化值(以KOH计)(229.58?mg/g)、结晶开始温度(4.89?℃)和熔融开始温度(-19.87?℃)均显著提高(P<0.05),而烟点(231.24?℃)无显著差异(P>0.05)。本研究合成的MLM型结构脂质,提高了原大豆油的营养价值,为开发抗肥胖、降血脂的优质油脂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黄豆酱油渣油脂和膳食纤维的制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学伟  朱新贵  刘滢  曾苑玲 《中国酿造》2013,32(10):109-112
黄豆酱油渣是传统酱油酿造后所产生的废渣,富含大豆油脂和膳食纤维。通过正交试验设计研究提取油脂和膳食纤维的条件。提取油脂最佳工艺:料液比(正己烷量∶酱油渣量)2.5∶1,提取时间90min,提取温度60℃,油脂的提取率为44.1%;脱脂酱油渣膳食纤维最佳提取工艺:脱脂酱油渣经酸处理,并水洗至中性后,按料液比10∶1加入浓度4%的NaOH溶液,提取温度60℃,提取时间60min,膳食纤维的提取率为27.0%。对提取产品进行分析,粗油脂颜色较深,过氧化值为2.26mmol/kg,酸价为51.51mg KOH/g;黄豆酱油渣的膳食纤维呈米白色,其溶胀性和持水力分别为3.20mL/g和4.53g/g。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糠醛渣为原始材料进行磺化预处理,利用静自电组装技术将壳聚糖包覆表面,得到糠醛渣-壳聚糖和磺化糠醛渣-壳聚糖复合材料。以FT-IR、SEM等技术对以上制备的复合材料的进行分析表征;然后将两种复合材料利用戊二醛交联后进行果胶酶的固定化。采用单因素变量法研究新型固定化酶的最佳催化性能和稳定性。未磺化糠醛渣复合材料固定酶的最佳催化条件:pH 3.5,果胶酶浓度50 mg/mL,果胶浓度15 mg/mL,反应时间120 min,反应温度45℃;磺化糠醛渣复合材料固定酶的最佳催化条件:pH 3.5,果胶酶浓度20 mg/mL,果胶浓度10 mg/mL,反应时间60 min,反应温度50℃。其中糠醛渣复合材料的固定化果胶酶的最大载酶量为197.20 mg/g,在重复循环使用8次后剩余相对酶活可达81.78%,磺化糠醛渣复合材料的固定化果胶酶在4℃下储存32 d后仍剩余88.98%的相对酶活。两种固定酶都表现出较好的操载酶量和储存稳定性,有较好的经济价值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采用过氧甲酸法制备环氧棕榈油,研究了甲酸、双氧水、催化剂用量以及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环氧值的影响.并通过响应面法对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得到最佳反应条件为:m(棕榈油)∶ m(甲酸)∶ m(30%双氧水)∶ m(催化剂)=30∶ 6∶ 43∶ 0.3,反应温度65 ℃,反应时间6 h.在此条件下产品环氧值为3.89%.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花生油的水化脱胶工艺,考察离心转速、加水量、电解质、恒温时间、恒温温度等因素对花生油水化脱胶效果的影响。采用比色法检测脱胶花生油磷脂含量,通过对磷脂含量的分析讨论,最终确定花生油水化脱胶的最优工艺条件为:预热温度75℃,按每100g油加入1mL浓度为8%的柠檬酸溶液,搅拌时间5min,恒温温度80℃,恒温时间20min,4200r/min的转速离心20min。用柠檬酸水化复合脱胶工艺对花生油进行脱胶处理,可得到符合脱胶要求的脱胶油。  相似文献   

17.
徐怀德  唐菊  刘立芳 《食品科学》2010,31(15):55-59
为开发花椒籽油中的α - 亚麻酸,对猪胰脂肪酶水解花椒籽油的酶解特性和水解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油水界面面积(αt)与温度(t)、搅拌速率(ω)、底物浓度(S)的关系为αt=0.04ω 0.577t1.242S(1+0.02S)。水解反应速率随温度的变化服从Arrhenius 方程,反应活化能为21.891kJ/mol。以米氏方程为理论基础,考虑αt 对水解反应速率的影响,建立猪胰脂肪酶对花椒籽油的水解动力学模型。猪胰脂肪酶水解花椒籽油的适宜条件为:温度50℃、油质量分数30%、酶质量浓度72.9g/L,在此条件下反应4h 后水解率达57.13%。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水酶法提取牡丹籽油的工艺条件,以游离油提取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佳提油预处理工艺条件,即料水质量比1︰6、p H 3.5、反应温度40℃、反应时间8 h;以游离油和水解蛋白提取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了最佳酶解条件,即在碱性蛋白酶最适条件下(pH 8.5,温度55℃),以3%(酶/籽,干基计)的添加量,酶解5 h。结果表明,游离油提取率可达86.21%,且乳化层较少。在上述最佳条件下,取250 g进行破乳研究,最终确定了冷冻解冻的破乳方法。结果表明,牡丹籽总清油提取率可达91.23%,所制备的牡丹籽油,色泽淡黄,气味清香。  相似文献   

19.
全大豆酿造酱油经过压榨工序抽取酱油时,可回收部分大豆油脂,但由于油脂氧化和酸败形成的大量游离脂肪酸(FFAs),导致回收油脂的酸价高达64.68(KOH) mg/g,降低了回收油脂的利用价值。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研究酿造酱油回收油脂的酶法脱酸工艺。结果表明,最佳的酶法脱酸条件为:反应时间12 h,反应温度50 ℃,甘油添加量6.6%,脂肪酶添加量为3%。在该优化工艺条件下,酿造酱油回收油脂的脱酸率高达93.75%,油脂的酸价可降低至2.86(KOH) mg/g,低于GB 2716—201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植物油》中食用植物油关于酸价的最高指标要求(≤3 mg/g)。进一步研究表明,在该脱酸反应体系中,固定化脂肪酶Novezym 435具有良好的脱酸稳定性。  相似文献   

20.
为降低油脂氢化过程中反式脂肪酸的含量,本实验以自制的Pd/碳纳米管(Pd/carbon nanotubes,Pd/CNTs)为催化剂,在催化转移氢化体系中氢化大豆油,通过响应面试验以大豆油碘值为响应值摸索最优工艺条件,同时对催化转移氢化大豆油进行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氢化温度84 ℃、催化剂添加量0.20%(以体系质量计)、甲酸铵供体浓度0.33 mol/50 mL、氢化时间90 min,产品的三烯酸、二烯酸和单烯酸反应速率常数分别为4.9×10-2、8.7×10-3和8.31×10-4,氢化亚麻酸和亚油酸的选择性高达5.63和10.47,氢化后大豆油碘值为95.3 g/100 g,反式脂肪酸相对含量仅为10.2%。采用催化转移氢化的方式进行油脂氢化,对制备低反式氢化油脂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和应用前景,也可为油脂氢化工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