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超滤法制备高活性醒酒玉米肽以及pH值对超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制备高活性醒酒玉米肽,采用了超滤技术对酶解液进行分级分离,通过体内外试验比较了各级分的醒酒玉米肽,并研究了pH对玉米肽超滤过程的影响.结果显示:体外试验中活性较高的分子质量小于5 ku的玉米肽级分,在动物试验中表现出最高的血醇清除率,达34.35%;与原酶解液相比,活性极显著提高(P<0.01).随着时间的增加,在pH 6、7、8、9条件下,超滤膜通量和传质率(Tr)不断下降,而浓缩体积倍数(VCF)不断增加;而同一时间,随着pH的增加,膜通量和VCF逐渐增加,而Tr则逐渐下降.采用截留分子质量为5 ku的超滤膜对玉米肽进行分级分离,膜透过物(即Mw<5 ku)的醒酒活性可极显著提高(P<0.01);碱性条件下(pH 8~9)对玉米蛋白酶解液进行超滤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
采用纳滤膜技术对河豚鱼皮胶原肽螯合锌进行了脱盐浓缩试验,研究不同分子量的纳滤膜对螯合锌脱盐效果及回收率的影响,确定最佳的纳滤除盐工艺。试验结果表明,最适用膜为截留分子量700 Da的卷式纳滤膜。在渗滤过程中,当加入6倍料液体积的纯水后,河豚鱼皮胶原肽螯合锌基本达到了脱盐的效果,产品的回收率为73.82%。河豚鱼皮胶原肽螯合锌经纳滤膜脱盐后,蛋白质含量从46.6%提高到82.04%,含锌量为12.8%,去除了大量的无机盐杂质,达到了分离纯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从产业化角度将膜过滤技术应用于黑米花青苷色素生产过程,以提高黑米花青苷色素产品的纯化效果和产率,改善其在酒、饮料等中的应用特性。方法:分别采用截留量2000kD和1000kD的陶瓷膜,脱除黑米花青苷色素提取液中的脂溶性成分;采用截留分子质量100D的纳滤膜对脱脂后的黑米花青苷色素液进行浓缩。考察膜处理前后黑米花青苷色素色价值、脂溶性成分含量、干物质和酒精度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结果表明,截留量1000kD陶瓷膜对黑米花青苷色素液的脱脂效果优于截留量2000kD的陶瓷膜;截留分子质量100D的纳滤膜能达到预期的浓缩要求。结论:截留量1000kD陶瓷膜和截留分子质量100D的纳滤膜可用于黑米花青苷色素的产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4.
膜技术分离七叶参皂甙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七叶参为材料,研究了微滤澄清、超滤除大分子、纳滤分离、纳滤浓缩等膜技术在分离七叶参皂甙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采用0.2μm微滤膜在40℃条件下微滤经粗滤后的七叶参浸提液,且在微滤滤液达到浸提液重的80%时加入与原料等重的透析水透析残渣可作为微滤澄清的技术参数;选用截留分子量为10000Da的超滤膜能有效去除色素等大分子物质;利用截留分子量为2500Da或3500Da的纳滤膜分离七叶参皂甙,可制得纯度为42%以上的七叶参皂甙产品,且3500Da纳滤膜比2500Da纳滤膜的得率要高,但干粉中皂甙纯度略低;选用500D的纳滤膜在32℃左右、操作压力为1.8MPa的条件下浓缩七叶参皂甙不仅浓缩效率高,而且可进一步提高产品纯度。  相似文献   

5.
采用膜分离技术对芦荟水提液进行除杂、浓缩,以提高芦荟多糖的纯度.试验比较了微滤膜10K和微滤膜20K的除杂效果,选用更合适的微滤膜20K:可使芦荟多糖透过率高达97.6%、杂质截留率达17.8%;比较了纳滤膜MWC和纳滤膜GMC的浓缩效果,选用更合适的纳滤膜MWC:芦荟多糖截留率高达98.3%,浓缩液芦荟多糖的纯度达73.6%.  相似文献   

6.
超滤法制备高ACE抑制活性玉米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获得高降血压活性的玉米肽,采用截留分子质量为5、3、1 ku超滤膜对玉米蛋白酶解液进行分级分离,比较了各级份及未分级玉米肽的肽含量及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抑制活性;并采用正交试验对最佳膜分离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显示:经截留分子质量3 ku的膜滤过肽液的ACE抑制活性最高,其最佳膜分离条件为:原液浓缩比3∶1,pH值为5.5,温度为35℃时,此玉米肽滤过液的ACE抑制率大于82.27%。截留分子质量为3 ku的超滤膜为分离玉米ACE抑制肽的最佳超滤膜。  相似文献   

7.
目的:使用耐碱纳滤膜(NFM)处理甲壳素碱煮液回收有机氮,探究不同操作条件对膜通量及目标物截留率的影响,确定膜主要操作参数,并进行纳滤(NF)浓缩传质机理分析。方法:在不同跨膜压差(TMP)及温度条件下分别对等体积的同一物料进行8h的全循环,并通过截留率及膜通量来确定最佳TMP和进料温度。在最佳膜操作条件下对物料进行纳滤浓缩回收肽。基于固定电荷TMS模型和立体位阻SHP模型,通过Matlab拟合膜相关参数,离线分析纳滤浓缩中间过程传质变化。结果:在TMP30bar,进料温度40℃条件下进行纳滤浓缩,可有效回收有机氮。物料衡算结果表明蛋白总透过率仅5.92%。在该操作条件下,纳滤浓缩过程中总氮截留率呈增长趋势。结论:使用耐酸碱纳滤膜可以有效回收有机氮。使用TMS和SHP模型,通过Matlab软件拟合膜参数,纳滤浓缩过程中膜孔会发生微弱的阻塞,且有效膜层吸附层的表面电荷密度较原始膜电荷密度大。在Donnan效应作用下,总氮的截留率呈增长趋势。  相似文献   

8.
根据酶法提取燕麦中的燕麦蛋白,将浸提液过滤后通过膜设备工作过程进行除杂浓缩。经过实验得出,微滤膜、超滤膜和纳滤膜分别选用MF1、UF2和NF1作为最佳膜设备。对燕麦提取液进行除杂浓缩,能够去除大部分的固形杂质,并将水提液浓缩11.88倍,将测定得到燕麦蛋白的含量达到92.76%。  相似文献   

9.
灵芝多糖的膜技术除杂浓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膜分离技术对灵芝水提液进行除杂、浓缩,以提高灵芝多糖的纯度.试验比较微滤膜N30和N100的除杂效果.选用更合适的N100:可使灵芝多糖透过率高迭98.5%、杂质截留率达18.6%;比较了纳滤膜DLC和DKC的浓缩效果,选用更合适的DLC:灵芝多糖截留率高达99.5%,灵芝多糖的纯度达72.4%.  相似文献   

10.
采用不同截留分子量的卷式纳滤膜对罗非鱼鳞胶原肽螯合锌进行脱盐浓缩,通过对螯合锌浓缩冻干物进行成分、回收率的测定,确定了最适宜的卷式纳滤膜。试验结果表明,使用截留分子量为700 Da的卷式纳滤膜最为节能、有效,罗非鱼鳞胶原肽螯合锌经纳滤膜脱盐后,蛋白质含量从51.3%提升至81.54%,含锌量为13.31%,产品的回收率为70.51%。  相似文献   

11.
为了考察酶膜耦合连续法制备的玉米肽(CP)在动物体内的解酒及防醉效果,并与间歇法制备的CP进行比较,采用小鼠模型分别进行翻正反射实验、解酒和防醉实验,并以市售海王金樽为阳性对照,观察小鼠的醉酒只数和醉酒时间,测定小鼠血清中乙醇体积分数及肝脏乙醇脱氢酶(ADH)的活力。结果表明:酶膜耦合连续法制备的CP能极显著地缩短小鼠醉酒时间及降低酒后血清中乙醇体积分数(P<0.01),极显著激活其肝脏ADH活力(P<0.01);各项数据均显示CP具有良好的解酒、防醉效果,连续法制备的CP其醒酒效果优于间歇法制备的CP;CP的摄入时间与饮酒时间间隔短是有利的;摄入300mg/kg(以体质量计)连续法制备的CP其解酒效果与摄入450mg/kg海王金樽相当。酶膜耦合连续法制备的CP是良好的醒酒物。  相似文献   

12.
动植物源蛋白体外消化产物结构性质及ACE抑制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动植物源蛋白对于血压调节功能上的差异是否由蛋白肽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ngiotensin conversion enzyme,ACE)抑制活性所引起,动植物蛋白经体外消化后,对蛋白肽的ACE活性抑制进行研究。采用胃蛋白酶-胰蛋白酶两步消化法,水解植物蛋白(大米、燕麦、大豆、豌豆)、红肉蛋白(猪肉、牛肉)和白肉蛋白(鸡肉)。测定所获蛋白肽的水解度、分子质量分布、氨基酸组成及其ACE抑制率。结果表明,随着蛋白质水解度的增加和分子质量的减小,3类蛋白消化产物的ACE活性抑制率均相应增大。其中,植物蛋白消化产物ACE抑制率最高(60.41%),红肉蛋白最低(40.13%)。对蛋白质消化产物的氨基酸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植物蛋白和白肉蛋白消化产物的疏水性氨基酸含量均显著高于红肉蛋白。3类蛋白中消化产物的疏水性氨基酸含量越高,则ACE抑制活性越高,说明疏水性氨基酸含量高可能是植物蛋白肽具有高的ACE抑制活性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玉米醒酒肽是玉米黄粉蛋白水解后得到的一种低聚寡肽。在大量的体外、动物和人体试验中,玉米醒酒肽可以有效调节参与酒精代谢的相关酶活性以及改善机体摄入酒精后的各类生理反应,发挥显著的醒酒活性。具有醒酒活性的玉米肽在一级结构上体现明显的共性,具有相似的氨基酸组成序列,其醒酒机理也已经被广泛研究和证实。本文对玉米醒酒肽的活性验证试验、结构特征及醒酒机理进行综述,旨在为进一步开展玉米及其他来源醒酒肽的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郭辉  何慧  韩樱  黄文浩  张小波 《食品科学》2011,32(11):265-269
为了研究玉米肽(CP)对大量摄入乙醇后小鼠的醒酒作用,采用气相色谱(GC)法测定小鼠血液中乙醇含量,NAD+法测定肝脏中乙醇脱氢酶(ADH)的活力,结合氨基酸分析,探讨其醒酒机理。结果显示:CP对肝脏中ADH有激活作用,且两者间存在明显剂量-效应关系,灌胃600mg/kg CP可极显著激活小鼠肝中ADH活性(P<0.01),激活率达30.1%;并极显著抑制血清中乙醇含量的提高(P<0.01),小鼠血清中乙醇含量的降低与CP间亦存在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在小鼠灌胃乙醇后20~200min内,给CP组血醇清除率和ADH活力均明显高于乙醇模型组;在小鼠灌胃乙醇20~120min内,给CP组与模型组血醇清除率差异显著(P<0.05或P<0.01);在小鼠灌胃乙醇50~120min内,ADH活力差异显著(P<0.05)。氨基酸分析表明,玉米肽具有较高的疏水性。用85%乙醇洗脱的疏水性最强的组分对羟自由基的抑制率最高,达83.05%。结论:玉米肽能激活ADH,且有良好的持续激活作用,其作用可能与玉米中疏水性短肽有关。  相似文献   

15.
以菜籽多肽粗品为研究对象,利用粉末活性炭进行脱色处理后,将多肽溶液吸附聚集到DA201-C大孔吸附树脂上,经乙醇解吸后,得到菜籽精制多肽(RP75)。并分析了菜籽精制多肽(RP75)的基本组成、抗血栓活性、抗炎活性以及氨基酸组成特性。结果表明,DA201-C大孔吸附树脂精制的最适工艺是多肽浓度30mg/mL,流速3BV/h,pH 4.5,乙醇解吸浓度75%。精制后菜籽多肽(RP75)的肽含量为74.94%,抗营养因子植酸、硫苷均未检出,有丰富氨基酸组成,并具有良好的抗血栓活性(IC_(50)=8.82mg/mL)和抗炎活性(IC_(50)=0.80mg/mL),可以作为一种潜在促进健康的可食用功能性产品。  相似文献   

16.
研究建立了反相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HPLC-FLD)测定玉米低聚肽中丙氨酸-酪氨酸(AY)的方法。色谱柱选为Agilent Hypersil ODS柱(125 mm×4.6 mm×5μm);荧光检测激发波长为340 nm,发射波长为450 nm;洗脱程序为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玉米低聚肽样品经邻苯二甲醛(OPA)柱前自动衍生,能使AY与样品中游离氨基酸、小肽等在30 min内得到良好分离,并且AY浓度在0.1~1 000.0 mg/L时其浓度与相应峰面积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最低检测限(以信噪比为3计)为0.005 mg/L。样品加标各AY的回收率为97.8%。该法快速准确,简便灵敏,分离度高,能够满足玉米低聚肽中AY的检测要求。  相似文献   

17.
Bioactive peptides are specific peptide fragments that positively exert various functional and biological activities and ultimately influence health. Corn protein are potential precursor proteins for bioactive peptides. This review encompasses the studies reported to date on the production, isolation, purif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technologies of bioactive corn peptides (CPs), with particular attention being devoted to these peptides’ different health effects, including antioxidant, antihypertensive, hepatoprotective, alcohol‐metabolism‐facilitating, anti‐inflammatory, anticancer, antimicrobial, and dipeptidyl peptidase IV (DPP‐IV) inhibitory activities. The review also describes studies examining the potential mechanisms believed to be involved in these bioactivities, and the possible absorption and transport pathways of CPs are summarized.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以大米淀粉为原料,探讨谷物蛋白肽的添加对大米淀粉理化性质和体外消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10%的小麦肽对降低体系的峰值黏度、崩解值的效果最好,其值分别降低300 MPa·s;相反,5%的玉米肽使淀粉糊的终值黏度、回升值降低最大,分别降低256 MPa·s、200 MPa·s;谷物蛋白肽可以增大大米淀粉糊的焓变,提高淀粉糊的热稳定性;淀粉溶解度与谷物蛋白肽的添加量成正相关,3种肽对淀粉膨胀度无影响;大米肽能明显改变淀粉冻融稳定性,添加5%、10%可以使淀粉的冻融稳定性增强,析水率降低3%;3种肽可降低大米淀粉中易消化淀粉的含量,综合比较,大米肽对降低淀粉体外消化的效果最好,其中添加5%的玉米肽使易消化淀粉的含量降低值最大,降低25%,其次是添加1%的大米肽。根据谷物蛋白肽的主要氨基酸成分分析,大米肽的碱性氨基酸含量明显要比其他两种肽的含量高,玉米肽中的各氨基酸含量也相应的比小麦肽高;因而,谷物蛋白肽对淀粉的影响主要因素与各自的氨基酸含量以及分子量大小有关。  相似文献   

19.
The adsorption dynamics and thermodynamics of grass carp fish scale peptides (FSPs) onto non-polar macroporous resins (MARs), DA201-C, have been investigated. The adsorption of FSPs was affected by time, pH and peptide concentration. The adsorption process followed the Langmuir adsorption isotherm, and was endothermic (ΔH < 43 kJ/mol). The predominant force in adsorption of FSPs onto DA201-C was hydrophobic. Depending on this force, the dynamic adsorption and gradient desorption results showed that DA201-C resins were good at desalting and enriching peptides with higher contents of hydrophobic amino acids, and these peptides had higher ACE inhibitory capabilities in vitro. The lowest concentration at which the eluted fraction possessed half of its original ACE activity (IC50) was 0.13 mg/ml.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fish scale peptides produced showed good ACE-inhibitory effect in vitro and fish scales are a good source of peptides with in vitro ACE inhibitory activity.  相似文献   

20.
以玉米低聚肽和氯化亚铁为原料制备玉米低聚肽螯合铁(II),以得率和螯合率评价螯合效果,通过单因素实验、响应面中心组合设计和验证实验确定最佳工艺。通过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测定玉米低聚肽螯合铁(II)的氨基酸组成,并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扫描电镜(SEM)对玉米低聚肽螯合铁(II)的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玉米低聚肽螯合铁(II)的最佳制备工艺为肽盐比5:1,pH7.0,螯合时间35 min,螯合温度65 ℃。此条件下,玉米低聚肽螯合铁(II)的得率为46.59%±1.69%,铁(II)的螯合率为51.75%±2.10%。玉米低聚肽螯合铁(II)中必需氨基酸含量占比25.58%,相对分子质量小于1000 u的组分占比高达89.77%。FTIR结果表明,铁(II)与玉米低聚肽末端羧基或氨基中的氮原子、氧原子形成配位键,从而形成螯合物;SEM结果显示,螯合后分子发生聚集,圆球状结构消失,说明成功生成了一种新型玉米低聚肽铁螯合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