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2 毫秒
1.
以卵磷脂和胆固醇为膜材,中链脂肪酸(MCFAs)为油溶性模型材料,采用薄膜分散- 动态高压微射流法(薄膜分散-DHPM法)及动态高压微射流- 冻融法(DHPM- 冻融法)制备MCFAs 脂质体,以包封率和平均粒径为主要考察指标对两种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薄膜分散-DHPM 法最佳制备条件为脂质质量浓度8g/100mL、磷脂与胆固醇质量比5:1、处理压力140MPa、处理次数4 次;DHPM- 冻融法最佳制备条件为冷冻时间0.5h、融化温度40℃、冷冻保护剂为麦芽糖、冷冻保护剂用量3%。最佳条件下,薄膜分散-DHPM 法制备的MCFAs 脂质体平均粒径为87.1nm,分布均匀,包封率可达(66.5 ± 3.1)%;DHPM- 冻融法制备的MCFAs 脂质体粒径较大,平均粒径为110.1nm,包封率较低,为(53.5 ± 4.9)%。通过MCFAs 脂质体泄漏动力学和精密度(日间和日内)实验考察其稳定性。薄膜分散-DHPM 法和DHPM- 冻融法的稳定性都较好,均适合于MCFAs 脂质体的制备。  相似文献   

2.
以卵磷脂和胆固醇为膜材,采用薄膜- 超声法制备VC 脂质体。通过单因素考察生产工艺对包封率的影响以及正交设计法进行工艺优化。得出制备VC 脂质体最佳工艺:制备温度65℃、卵磷脂:胆固醇=5:1、总脂材:VC=25:1、总脂材:表面活性剂(吐温-80)=10:2,在此条件下包封率可达42.1%,平均粒度为373.9nm;将脂质体在4℃下密闭放置15d,以脂质体的粒径变化为指标考察其稳定性。结果表明,脂质体悬液粒径无明显变化,脂质体悬液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3.
中链脂肪酸-维生素C冻干脂质体的制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脂溶性药物中链脂肪酸(MCFAs)和水溶性药物维生素C(Vit.C)为模型药物,采用复乳-高压法制备中链脂肪酸-维生素C复方脂质体,并用冷冻干燥技术制备成固体脂质体。通过研究脂质体的形态、粒径分布和包封率,对预冻温度、预冻时间、干燥时间、适宜的冻干保护剂种类、冻干保护剂与卵磷脂的质量比分别进行单因素考察。优选脂质体适宜的预冻温度为-80℃,预冻时间为5h,总干燥时间48h,适宜的冻干保护剂为蔗糖,蔗糖与卵磷脂的质量比为1.5∶1。最优冻干工艺条件下制得的中链脂肪酸-维生素C复合脂质体的维生素C包封率为62.25%,MCFAs包封率为46.30%,平均粒径为115.5nm。并考察了复方脂质体冻干前后粒径、Zeta电位、颗粒形态变化,发现粒径和Zeta电位变化不大,表明复方脂质体具有较好的物理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以叶酸为载药,卵磷脂和胆固醇为膜材,采用薄膜水化- 超声法制备叶酸脂质体;通过单因素考察制备工艺对包封率的影响以及正交设计法进行制备工艺优化。得出最佳制备工艺为卵磷脂与胆固醇比5:1(m/m)、叶酸质量浓度1.4mg/mL、制备温度60℃、水相pH8.0。制备的叶酸脂质体包封率可达到30.36%,平均粒度为335.4nm。将脂质体在4℃下密闭放置15d,以脂质体的粒径变化为指标考察其稳定性。结果表明,脂质体悬液粒径无明显变化,主要集中在300~400nm,脂质体悬液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5.
中链脂肪酸脂质体的制备及其特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成梅  王瑞莲  刘伟  万婕  刘玮琳 《食品科学》2007,28(10):143-146
采用薄膜蒸发-超声法制备中链脂肪酸脂质体,考察单因素制备工艺对包封率的影响以及所得脂质体的外观形态、粒径、Zeta电位和稳定性。结果表明,中链脂肪酸脂质体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磷脂与胆固醇之比为3:1,中链脂肪酸与总脂材比为1:10,表面活性剂(吐温-80)与膜材之比为3:10,制备温度为35℃。最佳工艺条件下产物包封率可达82.9%,平均粒径为240.420.3nm,Zeta电位为-52.273.2mV,4℃下放置90d质量稳定。  相似文献   

6.
采用逆向蒸发法制备莲藕多酚-多糖复合脂质体,分别以多酚和多糖的包封率为指标,考察多酚质量浓度、多糖质量浓度、磷脂-胆固醇质量比、超声时间和高速剪切转速对脂质体包封的影响,进一步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制备工艺为:磷脂-胆固醇质量比1:4、莲藕多酚质量浓度15 mg/mL、莲藕多糖质量浓度1.5 mg/mL、超声时间6 min、高速剪切转速8000 r/min,在该条件下所得脂质体的多酚包封率为72.36%、多糖包封率为15.66%、ζ电位为-38.70 mV、粒径为123.01 nm。监测液态和冻干复合脂质体在4℃和25℃贮藏期间的包封率、ζ电位和粒径变化,发现脂质体冻干后的贮藏稳定性明显增加,且低温(4℃)利于脂质体的保存。研究结果可为莲藕功能成分脂质体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以大豆卵磷脂和胆固醇为膜材,采用薄膜蒸发-动态高压法制备Vc纳米脂质体.通过单因素考察处方工艺对包封率的影响以及正交设计法进行处方工艺优化.结果表明,制备Vc纳米脂质体的最优条件:制备温度60℃,Vc浓度5mg/mL,Vc和总脂材质量比为1∶10,大豆卵磷脂和胆固醇质量比为4∶1,表面活性剂和总脂材质量比为4∶10,动态高压处理压力为140MPa,处理2次.该条件下包封率可达(47.16±6.28)%,平均粒度为(73.9±4.4)nm.  相似文献   

8.
采用薄膜分散法结合动态高压微射流技术制备樟树籽油纳米脂质体,以包封率及粒径为主要指标,考察各因素对樟树籽油脂质体制备的影响,建立以癸酸、月桂酸为指标的包封率测定方法,薄膜分散-动态高压微射流技术制备樟树籽油脂质体最佳工艺为大豆卵磷脂质量浓度3g/100mL、大豆卵磷脂与樟树籽油质量比3:1、大豆卵磷脂与胆固醇质量比6.7:1、磷酸缓冲溶液pH7.0、吐温80加入量占卵磷脂质量的24.2%、微射流120MPa处理两次,此条件下包封率可达(91.8±3.7)%,平均粒径达(107.1±8.6)nm。  相似文献   

9.
以大豆卵磷脂和胆固醇作为壁材,采用薄膜分散-高压均质法制备佛手精油脂质体。以脂质体粒径、Zeta电位和包封率为指标筛选工艺参数和配方参数,确定脂质体最佳制备工艺,并对脂质体的形貌、稳定性进行考察,同时研究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佛手精油脂质体的最佳制备工艺参数为:均质压力120 MPa、均质次数5次、磷脂/胆固醇比例5:1、精油添加量3.5 mg/mL。在此条件下制备的脂质体粒径为183.53 nm,PDI多分散指数为0.147,Zeta电位值为38.75 mV,包封率为47.23%,载药量为1.67 mg/mL。所制备的脂质体具有良好的离心稳定性、贮藏稳定性4℃贮藏30 d,精油保留率为85.03%,对DPPH、ABTS、羟基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为82.58%、78.02%、70.89%。结论:在均质压力120MPa、均质次数5次、磷脂/胆固醇比例5:1、精油添加量3.5mg/m L的条件下,制备的脂质体粒径适中、稳定性良好,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0.
用冷冻干燥法制备VC前体脂质体以提高VC的稳定性和利用率。采用单因素试验分别研究冻干保护剂用量、种类、预冻时间和冷冻干燥时间对VC前体脂质体复水后包封率和粒径的影响,并以正交试验优化工艺。结果表明,VC前体脂质体的最佳工艺条件:冻干保护剂为海藻糖,卵磷脂与海藻糖的质量比为1∶3,预冻时间为6 h,冷冻干燥时间为36 h。此条件下,VC前体脂质体复水后包封率在59%左右,平均粒径为114.8 nm。  相似文献   

11.
综述总结了甲壳素在食品领域近5年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甲壳素膜在食品包装材料方向的应用,甲壳素微球在食品大分子固定载体及吸附分离等领域的应用,纳米甲壳素的制备及其在乳化、调节食品质构、抗菌、保健等领域的应用,甲壳素寡糖的制备等,并对其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以含不同环氧乙烷(EO)数的直链脂肪醇醚和琥珀酸酐为原料,通过一步法合成了非离子表面活性剂醇醚琥珀酸酯。将醇醚琥珀酸酯用NaOH溶液中和后得到离子型表面活性剂醇醚琥珀酸酯盐。该制备工艺环保无毒,符合绿色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同时还研究了醇醚琥珀酸酯/盐的静态表面张力、在石蜡膜上的接触角、动态表面张力以及润湿、乳化、泡沫、去污等应用性能。结果表明其展现出优异的性能,为今后的实际工业应用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动态高压微射流是一种新兴的食品加工技术,由于其强剪切粉碎、高速撞击、气蚀、振荡和膨化等作用,在运载体系的乳化、均质和细化等制备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应用。本文概述了乳化均质技术、动态高压微射流技术制备乳液的技术特点以及动态高压微射流技术在乳液运载体制备中的应用,为促进动态高压微射流技术的进步和乳液运载体的工业生产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以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oly(lactic-co-glycolic acid),PLGA)为载体,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猴头菌素缓释微球,并对其体外药物释放行为进行考察。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以包封率为评价指标,考察影响微球质量的因素,采用响应面试验法进行优化,筛选出最佳工艺条件。结果:最佳工艺为芯壁比(猴头菌素与PLGA质量比)1∶1.64、PLGA质量分数15%、搅拌速率1 200 r/min。最佳条件制备的猴头菌素微球表面光滑圆整,包封率为99.66%,微球体外384 h累计释放率达84.30%。结论:以PLGA为载体材料,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可以制备包封率较高的猴头菌素微球,体外释药实验也表明该微球具有明显的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15.
羟基硅烷改性高固含量水性聚氨酯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聚四氢呋喃二醇、聚己二酸丁二醇酯、端羟基硅烷和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等为主要原料,以2,2-二羟甲基丙酸和磺酸型扩链剂为亲水扩链剂,采用自乳化和外乳化相结合的方法合成阴离子型高固含量水性聚氨酯乳液。考察了预聚时间、有机硅加量、乳化剂和扩链剂含量、R值(NCO/OH)等对乳液和成膜性能的影响。通过红外光谱、热重分析对改性前后水性聚氨酯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预聚时间为2.0~2.5h,磺酸型扩链剂含量为0.27%,外乳化剂用量为1.6%,R=1.3,有机硅含量为2.5%时,能得到固含量53%、黏度低,稳定性、耐水性、耐热性优异的水性聚氨酯乳液。  相似文献   

16.
由于乳化、成膜、吸脂、保水和抗氧化等理化功能显著,大豆分离蛋白作为微胶囊壁材的应用潜力巨大。已有的研究表明其在提升生物活性物质的氧化稳定性方面发挥了显著的作用。本文综述了大豆分离蛋白微胶囊的常见制备方法和研究进展,并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以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e Hexaenoie Acid, DHA)微藻油微胶囊化过程中形成的乳状液为研究对象,研究乳状液制备工艺条件及氧化稳定性。利用透射光浊度法和电导率法测定乳状液的稳定性,研究预乳化时间、乳化温度、均质压力、均质级数对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以乳状液稳定性和表面张力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对乳状液制备工艺进行优化,制备后进行微胶囊包埋,分析了DHA微藻油微胶囊的氧化稳定性。结果表明,乳状液制备的最佳工艺为乳化温度50℃、均质压力30 MPa、预乳化时间3 min,2级均质,在此条件下,透射光浊度法测定得到乳状液稳定性为8.75%,表面张力为20.5 mN/m。乳状液制备工艺优化后得到的DHA微胶囊氧化稳定性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8.
综述了有机硅微乳液的形成原理、制备方法及制备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在有机硅微乳液的形成原理里,详细介绍了增溶理论和界面张力理论;在有机硅微乳液的制备方法中,介绍了转相乳化法、相转变温度乳化法、乳液聚合法;并着重讨论了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pH等对有机硅微乳液形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以大蒜、食用调和油为原料,以蒸馏单甘酯为乳化剂,直接均质、乳化,生产调味油,进行了全成分大蒜调味油制备的乳化试验,确定了最适乳化操作条件。  相似文献   

20.
We developed and tested a simple method to measure dispersed droplet size of W/O emulsions. Then, using a microporous glass membrane treated with oil phase, we produced a W/O emulsion with high water content (40% w/w) at a high emulsification rate by the membrane emulsification method, and assessed its stability. In comparison with emulsions by the stirring methods, variations in dispersed droplet size and viscosity of emulsions by membrane method were small and the emulsions were more stable. Droplet size was not related to the stability of the W/O emulsion prepared by membrane emulsific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