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以籼米为主料,采用乳酸菌和酵母菌纯种发酵制备传统发酵米粉。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了接种比例、发酵温度、发酵时间、接种量这4个因素对传统发酵米粉品质的影响,然后通过L_9(3~4)正交试验对发酵工艺进行优化,并确定最优发酵工艺条件:接种比例(乳酸菌与酵母菌质量比)=3︰1,接种量2%,发酵温度25℃,发酵时间5.5 d,在此工艺条件下获得的发酵米粉形态、风味、口感俱佳。  相似文献   

2.
以大麦芽、小米、赤小豆、燕麦为谷物原料,酵母菌和乳酸菌为发酵菌种混合发酵制备谷物发酵饮料。以感官评分为评价指标,先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乳酸菌接种量、发酵温度等5个因素对谷物发酵饮料品质的影响,筛选出了乳酸菌接种量、发酵温度、酵母接种量三个主要影响因素,再通过响应面法进行了工艺优化。在优化其工艺条件的基础上,对谷物发酵液进行了调配。结果表明,最佳制备工艺为发酵温度38 ℃,乳酸菌接种量3.3%,酵母菌接种量0.7%,原麦汁浓度8 °P。添加发酵液50%,三氯蔗糖0.025%,槐花蜜5%制得的谷物发酵饮料感官评分为97分,酒精度为0.12%vol,接受度较高,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复合菌种发酵法制备玫瑰酵素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复合菌种发酵法制备玫瑰酵素最佳工艺。采用响应面法优化酵母菌和乳酸菌双菌种发酵法制备玫瑰花酵素的最佳工艺,建立玫瑰花酵素SOD酶活性与各自变量的回归方程。结果表明,最优双菌种发酵条件为酵母菌接种量1.99%,酵母菌发酵时间9.13 d;乳酸菌接种量1.27%,乳酸菌发酵时间10.98 d,此优化条件下SOD酶活性为245.3 U/mL,接近理论值246.45 U/mL。在双菌种优化条件下,接种醋酸菌联合发酵,增加酵素口感和风味,通过三种菌的复合发酵,得到具有玫瑰红色和玫瑰花味,淡淡酒香,酸甜适宜,口味及营养丰富的酵素饮品。  相似文献   

4.
以胡萝卜渣为原料,研究猴菇菌、乳酸菌和酵母菌复合发酵生产胡萝卜活菌饮料的工艺,通过正交试验设计、感官评价等方式对猴菇菌种子培养基的配方、猴菇菌发酵工艺条件、发酵液的前处理以及乳酸菌和酵母菌复合发酵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猴菇菌种子培养基的配方是胡萝卜汁30%,麦芽糖2%,豆浆6%,柠檬酸0.02%,磷酸二氢钾0.1%,硫酸镁0.15%。猴菇菌的最佳发酵参数为发酵温度25℃,发酵时间78 h,接种量12%,干渣添加量2%。淀粉酶的最佳添加量为0.05%。乳酸菌和酵母菌复合发酵的最佳工艺参数为发酵温度36℃,发酵时间12 h,接种量4%,酿酒酵母与乳酸菌配比为1︰2。  相似文献   

5.
蓝莓果渣酵素发酵工艺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蓝莓果渣为主要原料,优化最佳发酵工艺条件,提高酵素产品质量。选取工艺参数为酵母菌和干酪乳酸菌的最佳接种量、发酵温度、初始pH值、发酵时间,分析其对酵母菌的蛋白酶活力和浓度及对干酪乳酸菌浓度的影响。按照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法设计上述工艺参数的优化试验。确定最佳酵母菌发酵工艺条件为:发酵液初始pH 3.5、发酵温度30 ℃、接种量0.15%、发酵时间16 h。酵母菌发酵16 h后在37 ℃条件下,发酵液pH 4.0,干酪乳杆菌接种量0.50%,静置发酵24 h,温度保持在18~20 ℃左右,静置进行24 h的后发酵,使发酵液产香,品质优良,将浓缩后的发酵液通过真空冷冻干燥,制成蓝莓果渣酵素粉状产品。  相似文献   

6.
李祎  王萍 《现代食品科技》2017,33(6):248-254
本文以龙葵果为原料,对益生菌发酵龙葵果汁进行工艺优化,选取初始糖度、初始pH、乳酸菌的发酵温度、接种量、发酵时间、酵母菌的发酵温度、发酵时间和接种量8个因素进行Plackett-Burman试验,确定影响总酚含量的关键因素为乳酸菌发酵温度和酵母菌接种量;用中心组合设计对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得出发酵的最佳条件为初始糖度12%、初始pH 4.5、乳酸菌接种量5%、乳酸菌发酵温度39.5 ℃、乳酸菌发酵时间24 h、酵母菌接种量0.07%、酵母菌发酵温度25 ℃、酵母菌发酵时间20 h,优化后发酵龙葵果汁的总酚含量达到1.18±0.02 mg/mL,与优化前相比提高了21.6%。发酵龙葵果汁的抗炎及抑菌活性与发酵前相比均有显著提高,发酵龙葵果汁的透明质酸酶活性抑制率达到82.98±4.16%,抑制白蛋白变性能力达到81.57±1.24%。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的抑制效果好于对埃希氏大肠杆菌的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7.
利用乳酸菌和酵母菌复合菌系制备酵素,通过多菌种单因素试验优化发酵菌种条件并确定复合发酵接种顺序及发酵时间。结果表明:最优发酵方式为先接种酵母菌预发酵后再接种乳酸菌,最佳复合发酵条件为装瓶量30mL(250mL)、pH 5.0、接种0.20%酵母菌、30℃振荡培养24h;再接种3.0%复合乳酸菌(植物乳杆菌嗜酸乳杆菌为11),37℃培养24h;4℃低温静置发酵24h,酵素产香。该条件得到的芸豆酵素上清液色泽通透呈黄色,气味清冽,活菌数显著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SOD)达224.09U/mL。  相似文献   

8.
李凡  吕兵 《食品工业科技》2019,40(3):179-184
为了开发一款白首乌酵素产品,本文以白首乌为原料,采用乳酸菌和酵母菌复合发酵制备酵素,对乳酸菌和酵母菌的单因素实验条件进行优化,并确定两菌种复合发酵时的接种顺序和发酵时间。结果表明:采用先接种酵母菌后接种乳酸菌发酵的方式最优,该接种顺序下的最佳复合发酵工艺条件为:梅山酵母菌(S4)在初始pH5.0、装瓶量30 mL(250 mL)、蛋白胨添加量1.2%、接种量0.2%、发酵温度30 ℃的条件下,发酵24 h,酵母菌发酵结束后,接种3%的复合乳酸菌(嗜酸乳杆菌(LA)和植物乳杆菌(LP)以1:1混合(v:v)),37 ℃静置发酵36 h,然后在4~8 ℃下后发酵12 h,使发酵液产香。在此条件下,白首乌酵素中乳酸菌活菌为2.61×108 CFU/mL,酵母菌活菌数为7.9×107 CFU/mL,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力为4.23×104 U/L。采用发酵的方法制备白首乌产品,为白首乌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新的思路,对促进白首乌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以黄河大米为原料进行乳酸菌和酵母菌的共生发酵,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探讨了乳酸菌、酵母菌的接种量、发酵时间及发酵温度对食醋的酒精度和乳酸含量的影响,并对其发酵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当酵母菌接种量为1.0‰、乳酸菌接种量为5%、发酵温度为30 ℃、发酵时间为72 h时,发酵所得的酒醪中酒精度为7.8%vol,乳酸含量为0.54 g/100 mL。用该酒醪经液态深层法酿造的食醋中不挥发酸和酯类含量较优化前分别提高了10.25倍和1.62倍,并最终改善液醋的感官品质。  相似文献   

10.
以糙米为主要原料,通过接种复合微生物进行发酵糙米的生产.采用响应面法设计试验,以脂肪酶活性为指标,确定了糙米发酵的最适条件.试验结果表明,发酵糙米生产工艺的最优条件为:发酵时间4.53 h,发酵温度26.81℃,接种量3.47%,菌种配比(乳酸菌与酵母菌)为2:1.21.  相似文献   

11.
对蜂蜜进行乳酸菌和酵母菌发酵,通过实验研究得出最适发酵工艺参数:蜂蜜稀释液初始糖度为20°Be,乳酸菌发酵时间为16h,乳酸菌接种量为6%;酵母菌发酵时间为12h,酵母菌接种量为8%;对发酵液进行过滤、调配、离心、灭菌等处理后,研制出具有较好口感和色泽的蜂蜜发酵非酒精饮料。  相似文献   

12.
以新鲜鸡蛋为主要原料,利用乳酸菌和酵母发酵作用加工降胆固醇去腥发酵全鸡蛋饮料。结果表明:啤酒酵母能较好地去除蛋腥味和改善风味,经定向诱导驯化的嗜热链球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复合发酵对胆固醇的降解率可达30.02%,发酵优化工艺条件为:发酵时间60h、葡萄糖用量1.25%、和接种量4%。  相似文献   

13.
牛乳经酵母菌和乳酸菌发酵生产低醇乳酒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鲜牛乳为主要原料,添加蔗糖和营养素等辅料,经酵母和乳酸菌混合接种发酵,生产出低醇乳酒。通过对2种菌发酵方式的选择、协同性发酵实验、乳酸菌接种量和营养素的添加、发酵条件优化及发酵过程分析和发酵终点确定的研究,结果表明,当蔗糖添加量为10%时,乳酸菌的接种量为1%;牛乳酒生产的最佳配方及工艺条件是牛乳用量30%,营养素添加量70mg/L,酵母接种量8%,温度28℃。经生产性实验,在总发酵时间28h,乳酒产品酒精含量达到2·02%,呈乳白色,状态均匀,泡沫细腻,乳香、酒香和谐一体。  相似文献   

14.
以新鲜牛乳为原料,采用响应面法对蒸馏型奶酒的发酵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蒸馏型奶酒的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初始糖度19.3°Bx,初始pH4.4,酵母菌单独发酵26 h时接入乳酸菌,混合接种量8.3%,在此优化条件下,蒸馏奶酒的酒精体积分数为20.8%。  相似文献   

15.
左勇  边名鸿 《食品科学》2011,32(11):228-231
将分离筛选得到的乳酸菌、醋酸菌和酵母菌进行配比得到红茶菌复合菌种,分别讨论培养基pH值、溶氧量、温度和时间对培养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乳酸菌、醋酸菌、酵母菌按质量配比2:2:1,即总接种量5%、最适初始pH值为5.5、装液量为40%(即装液量100mL/250mL),在30℃、传统培养基培养5d的条件下,发酵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6.
以水牛奶、大麦麦芽和黑米为主要原料,经过一次生物共同发酵研制出一种营养丰富的水牛奶饮料酒。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产品最佳配方:水牛奶与麦汁比例5∶5,水牛奶与黑米汁比例3∶7,白砂糖添加量7%,酵母菌接种量2%,乳酸菌接种量1%,发酵温度35℃,发酵时间20h。  相似文献   

17.
以青钱柳液和葛根汁为原料,加入酵母菌和植物乳杆菌植物亚种(Lactobacillus plantarum subsp. plantarum),进行分步发酵生产青钱柳-葛根复合发酵型饮料。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行正交试验,优化青钱柳-葛根复合发酵型饮料发酵工艺。结果表明,青钱柳-葛根复合发酵型饮料最佳的发酵工艺为:青钱柳液与葛根汁比例1∶1(V/V),酵母接种量0.5%,一次发酵时间24 h,植物乳杆菌植物亚种接种量3.5%,二次发酵时间16 h。在此优化发酵工艺条件下,青钱柳-葛根复合发酵型饮料具有青钱柳和葛根的清香味,口感柔和,酸甜适口,感官评分达91.7分,酒精度为0.2%vol,总酸含量为2.49 g/L,糖度为8.3 °Bx,pH值为3.58,总黄酮含量达5.15 mg/g。  相似文献   

18.
以面包专用粉为主要原料,添加乳酸菌、酵母、面包改良剂、白糖等辅料,采用二次发酵工艺生产面包。以感官评价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确定最佳的工艺条件和参数为:白砂糖15%、酵母2%、乳酸菌2%、发酵时间4 h。该工艺下制作的面包内部组织柔软细腻,纹理结构好,发酵香味浓郁,且有柔和的乳酸味,其品质优于普通面包。  相似文献   

19.
沃飞  韩建春 《饮料工业》2008,11(1):26-29
通过添加酒典、酵母发酵大米和发芽糙米生产低酒精度米饮料。并对4个主要影响因素(酒曲添加量、酵母添加量、糖化时间和发酵时间)进行考察,得到优质米饮料的最佳工艺是:向蒸煮后的混合米中添加8‰酒曲和0.5‰的酵母糖化16h,再加150%的水发酵20h。通过一系列对比实验确定添加0.16%CMC和0.04%海藻酸钠后米饮料状态稳定。以该工艺制得的米饮料含丰富的氨基酸、维生素和矿物质,口感柔和绵长、保质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