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陈伟平  谢园沁  胡金鹿 《食品科学》2012,33(15):291-296
目的:研究蚕蛹油对3种不同类型的肝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方法:雄性ICR小鼠150只,按体质量随机分为3大组:实验a组(酒精性肝损伤组)、实验b组(免疫性肝损伤组)、实验c组(D-半乳糖胺肝损伤组)。每大组再随机分为5个小组:空白对照组、月见草油阳性对照组、肝损伤模型组及蚕蛹油低、高剂量组。灌胃7d后,除空白对照组外,各实验组分别进行如下处理:实验a组给予50%乙醇12mL/kg,建立小鼠酒精性肝损伤模型;实验b组采用尾静脉注射卡介苗(BCG)+脂多糖(LPS)诱导小鼠免疫性肝损伤;实验c组以10%D-半乳糖胺600mg/kg给各组小鼠腹腔注射,诱导小鼠D-半乳糖胺肝损伤模型。24h后测定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的活性和肝组织中丙二醛(MDA)、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的含量;观察肝脏、脾脏指数的变化。结果:蚕蛹油组肝脏指数、脾脏指数、ALT和AST的活性及肝组织中MDA、还原型GSH水平与模型组各水平相比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肝脏、脾脏指数水平与ALT、AST活性及MDA、GSH含量相关性显著(P<0.05)。结论:蚕蛹油对酒精所致小鼠急性化学性肝损伤、卡介苗和脂多糖诱导的免疫性肝损伤、D-半乳糖胺所造成的小鼠肝损伤均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且对酒精性肝损伤及BCG和LPS诱导的免疫性肝损伤保护效果优于月见草油,其机制可能与其降酶、降低脂质过氧化水平、阻止肝细胞坏死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2.
灵芝肽对小鼠半乳糖胺致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灵芝肽(GLP)对D-半乳糖胺(D-Gal)诱导的小鼠化学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小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GLP低、中、高剂量组,每天灌胃一次,GLP组分别灌胃GLP 60、120、180mg/kg bw,正常组、模型组灌胃等量生理盐水,2周后模型组和GLP组腹腔内注射D-Gal (750mg/kg bw),诱导小鼠肝损伤.通过试剂盒的方法分别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活力,肝组织中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并进行肝组织病理学镜检.结果:与模型组比,以180mg/kg bw给予GLP,可显著降低小鼠血清ALT、AST的活性和肝组织中MDA含量,提高肝组织中SOD的活力与GSH的含量(p<0.05~0.01),肝组织病理学镜检结果显示已接近正常组.结论:GLP对D-Gal诱导的小鼠肝损伤有很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美味猕猴桃根正丁醇提取物(BEAD)对四氯化碳(CCl4)、D-半乳糖胺致肝损伤小鼠血浆转氨酶活性的影响。采用CCl4、D-半乳糖胺灌胃建立小鼠实验性肝损伤模型,以不同剂量BEAD和阳性对照药联苯双酯灌胃治疗,测定小鼠血浆中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活性。结果表明不同剂量BEAD对CCl4、D-半乳糖胺造成的小鼠急性肝损伤ALT、AST活性升高具有降低作用,BEAD中、高剂量能显著降低ALT、AST的含量,与模型对照组相比,P〈0.01。说明BEAD中高剂量对小鼠急性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郭辉  何慧  韩樱  杜璟  于国才 《食品科学》2009,30(9):187-190
目的:研究双酶法制备的玉米肽(CCP)对D-半乳糖胺(D-GalN)诱导小鼠化学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60只小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联苯双酯阳性对照组、玉米肽低、中、高剂量组,每天灌胃一次,阳性对照组灌胃联苯双酯 200mg/kg bw,玉米肽组分别灌胃CCP180、360、720mg/kg bw,正常组、模型组灌胃等量生理盐水。10d后,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小鼠均腹腔注射D-Gal(700mg/kg bw),诱导小鼠肝损伤。通过试剂盒的方法分别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活力,肝组织中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并进行肝组织病理学镜检。结果:与模型组比,以720mg/kg bw剂量给予CCP,可极显著降低小鼠血清ALT、AST的活性和肝组织中MDA含量(p<0.01),并可显著提高肝组织中SOD的活力和GSH的含量(p<0.05~0.01),其保肝效果与200mg/kg bw联苯双酯接近;肝组织病理学镜检结果显示已接近于正常组。结论:双酶法制得的玉米肽对D-GalN诱导的小鼠肝损伤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玉米肽对D-半乳糖胺(D-Gal)诱导小鼠化学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将小鼠随机分成五组,即空白组、模型组和三个玉米肽(CP)组,每天灌胃一次,CP组灌胃玉米肽剂量分别为160、320、640 mg/kg·bw,空白组和模型组则灌胃等量生理盐水,10 d后模型组和CP组腹腔注射D-Gal(750 mg/kg·bw),诱导小鼠肝损伤.通过试剂盒的方法分别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活力,及谷胱甘肽(GSH)、甘油三酯(TG)含量;并进行肝组织病理学镜检.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以640mg/kg. bw剂量给予玉米肽,可极显著降低小鼠血清ALT、AST的活性和TG含量,提高血清中GSH的含量(P<0.01),且肝组织病理学镜检结果显示已接近正常组;CP组生化指标及肝组织病理学变化存在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玉米肽对D-Gal诱导的小鼠肝损伤有很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诺丽果汁对D-半乳糖胺致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实验验证大溪地诺丽果汁(TAHITIAN NONI Juice,TNJ)对小鼠急性化学性肝损伤的肝保护作用.采用D-半乳糖胺(D-GlaN)制备肝损伤小鼠模型.测定各组动物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GP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GOT)的活性和肝脏丙二醛(MDA)的含量,并取肝脏观察肝细胞镜下病理学改变、并作组间比较.TNJ能可降低肝损伤小鼠血清中的ALT和AST的活性和肝组织中MDA的含量,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和TNJ各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和P<0.01);从形态学观察,TNJ可有效地减轻肝损伤小鼠的肝细胞损害.TNJ对D-GlaN诱导的急性化学性肝损伤小鼠有肝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研究大豆皂苷对四氯化碳(CCl4)所致急性肝损伤小鼠肝脏氧化应激的干预作用。将实验小鼠按体重随机分为5组,即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水飞蓟素组(阳性对照组)及大豆皂苷高、低剂量组。每日给药1次,连续7 d。实验末期,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组小鼠腹腔注射CCl4建立急性肝损伤模型,比色法检测血清白蛋白(Alb)含量、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活性以及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性及还原型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含量。结果显示,大豆皂苷明显增高CCl4致急性肝损伤小鼠血清Alb水平,降低血清ALT、AST和ALP活性;升高肝组织总SOD、CAT和GPx活性,提高肝GSH水平,降低肝MDA水平;升高肝线粒体Na+-K+-ATPase、Ca2+-Mg2+-ATPase和Mn-SOD活性,降低肝线粒体MDA含量。这说明大豆皂苷可降低CCl4致急性肝损伤小鼠肝脏氧化应激,对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紫甘薯叶总黄酮对四氯化碳致小鼠慢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腹腔注射7%的CCl4制备慢性肝损伤小鼠模型,分别用3种不同浓度的紫甘薯叶总黄酮(FPSPL)进行治疗,检测小鼠肝脏指数(LI),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活性,白蛋白(ALB)和总蛋白(TP)含量,肝组织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研究了FPSPL对小鼠慢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FPSPL能显著降低小鼠LI,降低血清ALT和AST活性,提高血清ALB和TP含量,提高肝组织SOD活性,降低MDA含量。FPSPL对四氯化碳导致的小鼠慢性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研究栀子油对四氯化碳所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保肝作用机制。采用四氯化碳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测定小鼠血清中ALT、AST活性,TBA、TBIL、DBIL水平,肝组织中SOD活力及MDA、GSH的水平,用HE染色切片对肝组织进行病理学观察,考察栀子油各剂量组对四氯化碳所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与模型组相比,栀子油中剂量组(0.6 g/kg)、高剂量组(1.2 g/kg)可显著改善四氯化碳所致急性肝损伤小鼠的肝脏组织病理学变化,显著降低肝损伤小鼠血清中ALT、AST的活性和TBA、TBIL、DBIL的水平;栀子油高剂量组可提高肝匀浆中SOD活力和GSH水平,降低MDA含量。栀子油对四氯化碳所致急性肝损伤小鼠具有保肝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酶、抑制自由基脂质过氧化、维持肝细胞膜正常形态有关。  相似文献   

10.
宋晓琳  沈明花 《食品科技》2011,(7):49-50,54
目的:研究花脸蘑多糖对四氯化碳(CCl4)诱发的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用CCl4建立小鼠急性化学性肝损伤模型,检测花脸蘑多糖对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性及白蛋白(Alb)含量、肝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及丙二醛(MDA)的含量的影响。结果:花脸蘑多糖明显降低急性肝损伤小鼠血清ALT及AST活性,提高Alb含量及肝组织SOD、GSH-Px活力和GSH含量,并显著降低MDA含量。结论:花脸蘑多糖具有一定的肝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抗氧化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1.
钝顶螺旋藻的体内抗氧化和护肝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探索了钝顶螺旋藻对D-氨基半乳糖(D-GalN)所致急性肝损伤的防护作用和体内抗氧化效果.ICR系小鼠在饲喂一周AIN-93~G标准饲料或含质量分数5 %钝顶螺旋藻粉末的实验饲料后,第七天腹部注射D-GalN(300 mg/kg)建立急性肝损伤模型.血清谷草转氨酶(GOT)和谷丙转氨酶(GPT)活性、肝组织丙二醛(MDA)、还原型谷胱甘肽(GSH)以及维生素C水平在6 h后通过专用试剂盒或TBARS、DTNB和DNPH法分别测定.D-GalN处理显著提高血清GOT和GPT活性以及肝MDA水平,并显著降低了肝GSH和维生素C含量,而饲喂含螺旋藻饲料能够显著地抑制这些变化.研究结果表明:钝项螺旋藻具有显著的体内抗氧化效果,对D-GalN所致肝损伤具有很好的防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大豆拉丝蛋白丸子不同加工方式对高脂血症小鼠的降脂功效。方法:选取50只ICR(Institute of Cancer)小鼠初始分为正常对照组10只、40只高脂血症模型组。正常对照组和高脂血症模型组小鼠分别饲喂普通饲料和高脂饲料。6周后,将造模成功的ICR小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高脂模型组、大豆拉丝蛋白、大豆拉丝蛋白丸子(油炸)组、大豆拉丝蛋白丸子(水煮)组。喂养7周后,检测血清中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 甘油三酯(triglycerides,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水平,肝脏 HE 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高脂血症小鼠血清中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血清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肝脏及附睾脂肪质量及相应指数均升高(P<0.05或P<0.01);与高脂模型组相比,三组大豆蛋白组的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清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肝脏质量(仅大豆拉丝蛋白丸子油炸组)、附睾脂肪质量和附睾周脂指数均显著降低(P<0.05或 P<0.01)。肝脏HE染色切片显示,高脂喂养下小鼠肝脏切片出现明显脂质空泡及脂肪滴,而大豆拉丝蛋白和大豆拉丝蛋白丸子(水煮)组干预后肝脏切片无明显的脂质空泡和脂肪滴形成。大豆拉丝蛋白丸子(油炸)组仍可见脂肪滴形成。结论:本课题组研究的大豆拉丝蛋白丸子可以减轻高脂血症对机体脂质代谢的影响,且油炸和水煮两种加工方式对降脂功效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3.
李勤勤  耿欣 《食品科学》2011,32(19):236
目的:探讨不同处理的精制玉米麸皮对链脲佐菌素(STZ)所致糖尿病小鼠高血糖的预防作用。方法:对脱淀粉、蛋白后的精制玉米麸皮分别进行酸碱处理,得到相应的酸碱降解产物。分别以精制玉米麸皮(RCB组)、精致玉米麸皮酸解产物(HAC组)、精制玉米麸皮碱解产物(HAL组)为受试物添加到小鼠饲料中喂养21d后,除正常组外,小剂量多次腹腔注射STZ建立糖尿病小鼠模型。测定各组小鼠的体质量、采食量、血糖含量、体力活力及肝脏各相关指数。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不同处理的精制玉米麸皮可显著减少由STZ诱导的糖尿病小鼠体质量的下降程度(P<0.05),并且可显著增加小鼠体力活力,延缓疲劳的发生;酸解产物可显著抑制由STZ诱导的糖尿病小鼠血糖含量的升高(P<0.05)及显著增加肝组织中GSH和SOD的含量(P<0.05),能极显著增加肝组织中糖原的水平(P<0.01)并能显著降低肝组织中MDA的含量(P<0.05)。结论:精制玉米麸皮的酸解产物有明显预防STZ诱导的糖尿病小鼠血糖升高、体质量减轻的作用,可能与其能提高糖尿病小鼠体内抗氧化水平及保护肝糖原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藤茶提取物对高尿酸血症小鼠的降尿酸效果和对肝肾的保护作用。方法:腹腔注射氧嗪酸钾诱导建立高尿酸血症小鼠模型,以藤茶提取物低、中、高剂量(100、200、400 mg/kg)和别嘌呤醇(10 mg/kg)连续灌胃14 d,检测小鼠血清尿酸(Uric acid, UA)、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 BUN)、肌酐(Creatinine, CRE)、天门冬氨酸氨基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AST)、谷氨酸氨基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LT)和肝脏黄嘌呤氧化酶(Xanthine oxidase, XOD)水平;计算肝肾系数后切片染色,观察肝肾组织的病理学特征。结果:与模型组相比,200和400 mg/kg藤茶提取物组小鼠血清尿酸值分别降低22.65%(P<0.05)和29.15%(P<0.01),显著降低血清肌酐和尿素氮水平(P<0.05), 下调天门冬氨酸氨基转氨酶、谷氨酸氨基转氨酶和肝脏黄嘌呤氧化酶水平(P<0.05),降低肝肾系数;病理组织形态学检查结果发现藤茶提取物对高尿酸血症小鼠肝组织和肾组织有明显改善作用。结论:200、400 mg/kg藤茶提取物对高尿酸血症小鼠有良好的降尿酸效果和肝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黑果枸杞色素对高脂血症小鼠血脂及脂质过氧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进  瞿伟菁  刘丛  时德红 《食品科学》2007,28(9):514-518
目的:探讨黑果枸杞色素对实验性小鼠高脂血症的调节作用及脂质过氧化的影响。方法:将ICR雄性小鼠按体重和血脂水平随机分成6组,分别接受正常饲料、高脂饲料、高脂饲料加辛伐他汀、高脂饲料加黑果枸杞色素(低、中、高剂量分别为100、200、400mg/kg)处理。喂养6w,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机体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谷光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丙二醛(MDA)水平等指标。结果:与高脂组小鼠相比,给予黑果枸杞色素可降低小鼠血清总TC和TG、LDL-C的含量,升高血清和肝组织T-AOC、GSH-PX活性,显著降低肝组织MDA含量(p<0.05);但对血清HDL-C和血清、肝组织中SOD活性未见显著影响(p>0.05)。结论:黑果枸杞色素对高脂血症小鼠血脂水平升高和脂质过氧化均有一定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人工虫草不同部位多糖及固体培养残基多糖对小鼠CCl4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取健康的雄性小鼠60只,按体质量随机分成6组:正常对照组、急性CCl4肝损伤模型组、虫草子实体多糖组、菌丝体多糖组、固体培养残基多糖组和阳性药物组,每组10只。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比较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含量,测定肝组织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总蛋白(TP)含量,并对肝细胞的组织形态学进行观察。结果:虫草多糖子实体、菌丝体和固体培养残基多糖组,能显著抑制CCl4引起的小鼠血清ALT、AST活性及肝脏MDA含量的升高,以及肝脏SOD含量的降低,并能显著减轻CCl4引起的肝小叶内的灶性坏死。结论:虫草多糖子实体、菌丝体和固体培养残基多糖组对小鼠化学性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人工虫草子实体多糖效果最优,其次为菌丝体多糖,再次为固体培养残基多糖。  相似文献   

17.
姚媛  盖永强  陈铁军  王喆  朴美子 《食品科学》2022,43(23):174-179
目的:建立小鼠慢性酒精肝损伤模型,对比验证野生葛根和栽培葛根解酒护肝功效的差异。方法:将SPF级小鼠随机分成9 组,对比不同剂量的野生葛根和栽培葛根对小鼠肝组织和血液中转氨酶、脱氢酶、抗氧化指标和炎症信号指标影响的差异。结果:与模型组相比,葛根治疗组小鼠血清中转氨酶活力降低,肝组织中谷丙转氨酶活力显著升高,谷草转氨酶活力显著降低(P<0.05);葛根治疗组小鼠血清脱氢酶活力显著升高(P<0.05);葛根治疗组小鼠肝组织中过氧化氢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力显著升高(P<0.05);葛根治疗组小鼠肝组织中一氧化氮、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1β水平显著降低(P<0.05),白细胞介素10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一定剂量的野生葛根和栽培葛根对慢性酒精肝损伤小鼠均有护肝功效,相同剂量下野生葛根的保护效果更佳。研究结果可为野生葛根和栽培葛根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芦荟多糖联合茶多酚对小鼠酒精性肝损伤的预防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芦荟多糖(AG)联合茶多酚(TP)对酒精性肝损伤的预防作用。方法:以芦荟凝胶粉为原料,提取芦荟多糖;以C57BL/6小鼠为动物模型,4周42% vol酒精加1次50% vol酒精灌胃,造成酒精性肝损伤,检测小鼠肝脏指数、血清生化指标、肝脏生化指标和病理变化,比较AG、TP和AG&TP对酒精性肝损伤的预防作用。结果:模型组与空白组相比,肝脏指数、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活性极显著升高;还原型谷胱甘肽(GS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极显著性降低(P<0.01),而丙二醛(MDA)极显著增加(P<0.01);肿瘤坏死因子(TNF-α)以及白介素-6(IL-6)水平也极显著增高(P<0.01),HE染色结果显示肝细胞明显的炎性浸润和空泡变性。AG&TP组与AG和TP组相比,AG&TP可以更加显著(P<0.05)地改善酒精引起的氧化损伤、炎症反应和肝形态学变化。结论:芦荟多糖联合茶多酚能够有效缓解酒精性肝损伤,且效果优于单一成分。  相似文献   

19.
目的:优化五味子、黄芪混合多糖的提取工艺,并探讨其对急性酒精所致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正交试验优化水提醇沉法提取五味子、黄芪混合多糖,将40只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CON)和空白对照+五味子黄芪多糖治疗组(CON+SAP)、肝损伤模型组(MOD)、肝损伤模型+五味子黄芪多糖治疗组(MOD+SAP)。SAP组小鼠每日灌胃给予五味子黄芪混合多糖100 mg/kg,CON组和MOD组给予同体积蒸馏水,连续30 d。末次给药后1 h,MOD组和MOD+SAP组小鼠灌胃给予50%酒精12 m L/kg,CON组和CON+SAP组灌胃给予同体积蒸馏水。16 h后取血与肝脏,计算各组小鼠的肝脏指数,测定小鼠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和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的水平,并测定肝组织中的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微量还原型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的含量,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观察肝脏病理学变化。结果:五味子、黄芪混合多糖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45(g/m L)、提取时间3 h、提取温度100℃;与酒精性肝损伤模型组比较,五味子、黄芪混合多糖可降低小鼠肝脏指数(P0.05),降低血清中ALT和AST水平(P0.05),升高肝组织GSH含量(P0.01),并显著降低肝组织MDA和TG含量(P0.05),改善肝脏病理学变化。结论:五味子、黄芪混合多糖对小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骆驼乳对Lieber-DeCarli液体饲料诱导的小鼠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40只雄性C57BL/6NCr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模型组(Et)、骆驼乳高剂量组(EtCM_H,3 g/kg)、骆驼乳低剂量组(EtCM_L,1.5 g/kg)和阳性对照组(美他多辛,300 mg/kg).试验8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