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4 毫秒
1.
黄曲霉毒素因具有致癌性及强急性毒性,所以在食品和农产品贸易中为必检项目,尤其经过蒙牛乳制品中黄曲霉毒素M1超标事件后,人们对黄曲霉毒素的关注愈来愈热.黄曲霉毒素是霉菌的二级代谢产物,目前主要关注的黄曲霉毒素有黄曲霉毒素B1、B2、G1、G2、M1,其中黄曲霉毒素B1的毒性和致癌性最强,而黄曲霉毒素M1是黄曲霉毒素B1的代谢物.我国规定,乳品及乳制品中黄曲霉毒素M1限量为0.5μg/kg,粮食中黄曲霉毒素B1为10μg/kg.  相似文献   

2.
黄曲霉毒素是多种霉菌产生的有毒代谢物,主要是由黄曲霉和寄生曲霉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主要包括四种亚型,黄曲霉毒素B1、B2、G1和G2,其中B1毒性最强。黄曲霉毒素存在于谷物、坚果、棉花籽及其他食品或饲料中,在湿热地区食品和饲料中出现的机率最高,它是一种强烈的致癌物。对于乳品行业,当奶牛被饲养被污染黄曲霉毒素B1的饲料后,黄曲霉毒素B1通过羟基化作用转化成黄曲霉毒素M1,进而污染牛奶。黄曲霉毒素M1结构稳定,在牛奶加工过程中甚至是巴氏消毒都无法将其去除,直至最后被人体摄入。因此大多数国家都限制食品或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1的含量。  相似文献   

3.
2014年10月起,从龙湾区超市、菜市场等地区共采集市售样品448份,进行高效液相色谱测定。监测结果显示花生酱中黄曲霉毒素总量的检出率为84.0%,最高为39.392μg/kg,并有12.0%的花生酱黄曲霉毒素B1含量超出限量。玉米粉中黄曲霉毒素总量的检出率为23.33%,最高为17.458μg/kg,且有3.33%的玉米粉黄曲霉毒素B1含量超出限量。花生中黄曲霉毒素总量的检出率为54.0%,最高为5.383μg/kg。其他种类样品污染情况不明显,全部符合国家限量标准。因此得到结论,玉米粉、花生、花生酱是龙湾区受黄曲霉毒素污染的主要食品。监测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1、B2、G1、G2的污染状况,对国家制定食品限量标准及国际相应控制规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建立了粮食中黄曲霉毒素B1、B2、G1、G2的免疫亲和柱净化-光化学柱后衍生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样品经甲醇-水提取,免疫亲和柱净化,高效液相色谱分离,光化学柱后衍生,荧光检测器测定。结果表明,黄曲霉毒素B1、B2、G1、G2的检出限分别为0.50、0.25、0.50、0.25μg/kg,回收率为67.2%~91.7%,RSD小于10%。该方法快速、准确、灵敏度高、重现性好,能满足我国对粮食中黄曲霉毒素限量的检测要求。  相似文献   

5.
通过改变均质步骤、进样体积、碘液浓度及流速来优化柱后碘衍生法检测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1、B2、G1、G2的含量。在优化条件下,黄曲霉毒素B1、G1检出限可达0.4 ng/m L,B2、G2可达0.2 ng/m L,回收率87.1%~123.1%之间。结果表明,该方法简便快速,回收率高,重复性好,适用于花生酱、花生、大米等食品中黄曲霉毒素含量检测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为调查龙湾区部分市售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1、B2、G1、G2的污染情况,探讨其危害程度,从农贸市场、超市等地区采集市售大米、玉米粉、花生、芝麻、花生酱、植物油等样品,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各类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1、B2、G1、G2含量。结果 448份样品中黄曲霉毒素总量的总阳性率为21.9%,其中B1检出率最高,达21.2%。花生酱、玉米粉、花生存在联合污染的情况,其中花生酱联合污染情况最严重,检出率为71.4%,且五大类食品中调味酱中的花生酱污染最严重,检出率达54.5%。黄曲霉毒素污染食品的情况仍然存在,相关部门要加强监控,以保证消费者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7.
<正>真菌毒素是一种真菌产生的有毒代谢产物。常见的污染粮食的真菌毒素包括: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N)、赭曲霉毒素A(ochratoxin A,OTA)、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s,AFB1)、黄曲霉毒素B2(AFB2)、黄曲霉毒素G1(AFG1)、黄曲霉毒素G2(AFG2)、呕吐毒素(deoxynivalenol,DON)以及T-2毒素等。根据大量研究文献及实验室的长期监测数据,出现很多粮食中同时遭到多种真菌毒素污染的情况。在基层实验室检测仪器配置情况的基础上,我国  相似文献   

8.
目标 在不进行衍生操作的条件下,证明ACQUITY UPLC(R) H-CLASS系统的多元混合能力:配合使用沃特世黄曲霉毒素分析包,可提高分离黄曲霉毒素B1,B2、G1,G2和M1的分辨率且缩短分析时间. 背景 黄曲霉毒素是由真菌、黄曲霉菌和寄生曲霉代谢生成的一组真菌毒素,其可能出现在各种食品,如谷物、花生、调味料和乳制品中.天然形成的黄曲霉毒素有4种:B1、B2,G1和G2,其中,B1和G1是毒性较大的两种.M1是二次代谢产物,是乳牛食用B1污染的谷物后代谢生成的副产物,可对牛奶等乳制品造成污染.  相似文献   

9.
为建立同时测定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1、B2、G1、G2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将碾磨后的试样经乙腈+水溶液提取、过滤后,以MycoSep^TM净化柱净化,吹干净化液后,加入正己烷和三氟乙酸溶液衍生,反相色谱柱测定。黄曲霉毒素B1、B2、G1、G2能达到完全的基线分离,检出限分别为0.012、0.008、0.036和0.024μg/kg,不同水平的加标回收率均达80%以上,RSD均小于3.0%。该方法快速、准确、灵敏,有利于试验者安全,能同时分离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1、B2、G1、G2。  相似文献   

10.
QuEChERS-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检测食品中14 种真菌毒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史娜  侯彩云  路勇  姜杰  张学亮 《食品科学》2014,35(16):190-196
建立QuEChERS-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检测食品中14 种真菌毒素的方法。均质样品用1%乙酸-乙腈提取,经分散固相萃取净化后,采用ACQUITU UPLC BEH C18色谱柱(2.1 mm×50 mm,1.7 μm)分离。采用电喷雾电离、多反应监测方式,可同时对食品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青霉酸、黄曲霉毒素M1、黄曲霉毒素G2、桔青霉毒素、黄曲霉毒素B1、黄曲霉毒素B2、黄曲霉毒素G1、玉米赤霉烯酮、赭曲霉毒素A、杂色曲霉毒素、HT-2毒素、T-2毒素、鬼臼毒素14 种真菌毒素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最低检出限为0.5~1 μg/kg。该方法简便快速、选择性佳、灵敏度高,适用于食品安全事件分析中真菌毒素的分析。  相似文献   

11.
含油脂高的食品在贮存的过程容易引起霉变,尤其是被黄曲霉污染而导致黄曲霉毒素B1污染。人食用含黄曲霉毒素B1超标的食品,会导致肝脏损伤甚至发生癌变。为了解我国各类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1的安全现状,对我国主要城市的各类食品进行调查分析,建立我国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1的应急对策。  相似文献   

12.
黄曲霉毒素B1是目前已发现的黄曲霉毒素中毒性最强的一种,其具有强肝毒性、高致突变性和高致畸性。广泛存在于农产品及饲料食品中,对人类健康存在严重威胁,同时对粮食和畜牧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细菌降解黄曲霉毒素B1是一种有效、安全和环保的解毒方法,该文通过对黄曲霉毒素B1降解的影响因素、细菌胞外酶和胞内酶等对黄曲霉毒素B1的降解机理以及黄曲霉毒素B1降解菌活性产物的应用研究等方面对细菌降解黄曲霉毒素B1进行了论述,并对细菌降解黄曲霉毒素B1应用前景进行展望,为以后更进一步研究提供较为全面的资料。  相似文献   

13.
茶叶是世界上最流行的饮品之一,因其独特的风味和对人体有益的健康功能为人们所喜爱。茶叶在生长、采摘、加工、运输及储存过程中可能存在潜在的黄曲霉毒素污染,黄曲霉毒素是世界上已知毒性最大的真菌毒素,对人类健康存在极大威胁。黄曲霉毒素主要有四种常见的亚型,包括黄曲霉毒素B1,B2,G1,G2。其中黄曲霉毒素B1是毒性最大的黄曲霉毒素,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列为Ⅰ类致癌物。因此评估茶叶中是否存在黄曲霉毒素及其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系统地综述了黄曲霉毒素的理化性质、致病机理,以及茶叶中可能产黄曲霉毒素的微生物和黄曲霉毒素在茶叶中的检出情况等,并探讨茶叶中黄曲霉毒素的潜在风险,为茶叶中黄曲霉毒素的风险评估与防控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4.
基于食品中采用免疫亲和层析净化荧光光度法测定黄曲霉毒素含量,建立了免疫亲和层析净化荧光光度法测定鸡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1、B2、G1、G2含量。该方法的检出限2.0 μg/kg,相对标准偏差低于10%,平均回收率85%~90%。  相似文献   

15.
<正>7月23日,日本厚生省发布告示(食安发0723第1号)新制定了乳中黄曲霉毒素M1的限量基准。《乳中所含黄曲霉素管理方法》(食安发0723第1号)的主要内容如下。以往根据《含有黄曲霉毒素食品的管理方法》(2011年3月31日,食安法0331第5号)相关规定,检出总黄曲霉毒素(黄曲霉毒素B1、B2、G1、G2的总和)10μg/kg以上的食品,定为违反《食品卫生法》第六条第  相似文献   

16.
总黄曲霉毒素ELISA定量检测方法的研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敏感、特异和快速地检测食品中总黄曲霉毒素的污染水平,在抗总黄曲霉毒素单克隆抗体的基础上,研制了间接竞争ELISA检测方法,包被抗原为AFB1-BSA,包被量为0.0625μgml,抗体工作浓度为1:1.6×106。该方法对黄曲霉毒素B+G标准品的最低检出浓度为0.13ngml,对样品的最低检出量为1.50μgkg。校正曲线的线性范围为0.26~20.00ngml,线性方程y=-0.4463x+0.3532(R2=0.9915);对黄曲霉毒素B+G50%的抑制浓度为2.08ngml;对玉米2个加标水平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4.56%和112.05%,对花生2个加标水平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87.50%和85.60%。该方法所用抗总黄曲霉毒素单克隆抗体对黄曲霉毒素B1、B2、G1、G2的交叉反应率分别为100%、57.5%、104%和19%,与其它真菌毒素无交叉反应。  相似文献   

17.
对采集的12种植物性饲料原料中的59份样品进行玉米赤霉烯酮、黄曲霉毒素B1、B2、G1、G25种霉菌毒素的检测,结果表明,玉米赤霉烯酮共10种原料26份样品有检出;黄曲霉毒素B1共7种原料10份样品有检出;黄曲霉毒素B2共2种原料2份样品有检出;黄曲霉毒素G1、G2未检出。饲料原料受玉米赤霉烯酮、黄曲霉毒素B1污染较多,应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花生油和牛奶中黄曲霉毒素B1、B2、G1、G2和M1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Waters BEH C~(18)柱(2.1 mm×100 mm,1.7μm),以0.1%甲酸溶液和0.1%甲酸乙腈溶液作为流动相,梯度洗脱,ESI~+方式、多反应监测测定,基质配置标准溶液工作曲线法定量。结果此法检出限4.04~5.06 pg,回收率79.6%~94.3%。结论此法可同时测定黄曲霉毒素B1、B2、G1、G2和M1,具有操作方便、准确等优点,可满足食品中黄曲霉毒素的检测要求。  相似文献   

19.
黄曲霉毒素是由真菌、黄曲霉菌和寄生曲霉代谢生成的一组真菌毒素。它们可出现在各种食品中.如谷物、花生、调味料和乳制品等。天然形成的黄曲霉毒素有四种:B1、B2、G1和G2。二次代谢产物M1.是乳牛食用B1污染的谷物后代谢生成的副产物.可污染乳制品。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坚果中黄曲霉毒素B1、B2、G1、G2的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器测定方法。方法样品以甲醇-水(70:30,v/v)溶液匀质提取,过黄曲霉毒素总量免疫层析亲和柱净化,经LaChrom C18色谱柱分离和光化学柱后衍生反应器衍生后,用带有荧光检测器的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采用峰面积外标法定量坚果中黄曲霉毒素B1、B2、G1、G2含量。结果四种黄曲霉毒素在各自的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B1、B2、G1、G2的检出限依次为0.10、0.05、0.10、0.05μg/kg。在3个添加水平下回收率为77.5%~109.8%,相对标准偏差为1.43%~2.71%。结论该方法的灵敏度、准确度、精密度均符合黄曲霉毒素的检测技术要求,适用于坚果中黄曲霉毒素B1、B2、G1、G2的日常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