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维生素B12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维生素B12的吸收与代谢、缺乏原因及疾病、营养水平鉴定、人群维生素B12营养状况、食物强化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提高对维生素B12的认识和重视、为解决维生素B12缺乏人群的健康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中国食品学报》2020,(1):204-204
英媒称,素食者应补充维生素B12,还应当心没有多少营养价值的纯素食垃圾食品。据路透社12月19日报道,科学家警告说,改吃纯素食,不管为期多久,可能会带来体重下降和胆固醇水平降低等健康益处,但应该当心那些没有多少营养价值的纯素食垃圾食品。营养专家说,热衷摄入以植物为主的食物的人还应该补充维生素B12,因为有证据表明,缺乏维生素B12的现象在纯素食者中很普遍,这可能导致一种能造成神经麻木的神经系统疾病。英国伦敦大学国王学院营养学教授汤姆·桑德斯说,他和同事在对纯素食者进行的一项研究中“相当震惊地”发现,其中约20%的人“严重缺乏”维生素B12。报道介绍,维生素B12存在于牛肉、动物肝脏、牛奶、鱼和蛋中,制成片剂的维生素B12可作为补充剂服用。  相似文献   

3.
《饮料工业》2013,(12):12-12
脑卒中是我国致死致残的主要疾病之一。众所周知,高血压、糖尿病、血脂紊乱及吸烟等是心脑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但它们只占约一半。从动脉粥样硬化及内皮细胞功能紊乱的病理生理机制上研究,同型半胱氨酸增多是危险因素之一。而某几个维生素B缺乏往往使血中同型半胱氨酸增高,使血压增高。它们是维生素B6、维生素B12及叶酸(过去称为维生素B9)。因此补充维生素B族是个简单而合理的预防脑卒中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水溶性维生素,是包括维生素B族、维生素C、维生素PP以及维生素P等在内的十几种维持人体健康与热能代谢必不可少又极易缺乏的一部分重要营养素。除其中的维生素B2和维生素B12主要来源于动物性食品外,其他的水溶性维生素主要存在于植物性食品中。  相似文献   

5.
李军 《饮食科学》2010,(4):16-16
维生素B3是B族维生素中人体需要量最多者,它不但是维持消化系统健康的维生素,也是合成性激素不可缺少的物质。维生素B3能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血压、降低胆固醇和甘油三脂,减轻胃肠障碍,减轻美尼尔综合征的症状等。  相似文献   

6.
维生素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是维持生命的要素。它不仅是临床中常用的一大类药物,而且还是人类食物中不可缺少的物质。鉴于维生素作为药品和保健食品的不同目的,对其合理应用进行了分析与总结。维生素作为药品可治疗人体因缺乏而导致的脚气病、坏血病、夜盲症、佝偻病、贫血等多种疾病。而作为保健食品可提供营养、满足人体需要、调节人体生理状态,但作为药品的维生素是不能当成保健食品来服用的。维生素分为水溶性和脂溶性两大类。常用的水溶性维生素有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维生素B12、烟酸、烟酰胺、维生素C、叶酸等。这类维…  相似文献   

7.
孙胜 《饮食科学》2010,(2):16-16
别名 硫胺素、抗脚气病素、抗神经炎素。 食物来源 维生素B1主要存在于种子的外皮和胚芽中,如米糠和麸皮中含量很丰富,在酵母菌中含量也极丰富。瘦肉、白菜和芹菜中含量也较多。此外,中药防风、车前子也富有维生素B1。目前所用的维生素B1大都是化学合成的产品。  相似文献   

8.
正一项由爱尔兰都柏林三一学院进行的人口老龄化相关研究表明,人体超过50岁,容易缺乏维生素B12和叶酸。这项爱尔兰迄今最大规模的相关调查中,研究人员得出了以下结论:在当地50岁以上的成年人中,有1/8缺乏维生素B_(12),1/7缺乏叶酸;而该年龄层中只有不到4%的人有意识地服用维生素B_(12)和叶酸补充剂。低维生素B_(12)、低叶酸水  相似文献   

9.
苏航 《肉类研究》2005,(3):26-26
美国农业部老年人营养研究中心的最新研究表明,美国39%的人血浆中维生素B12的含量处在正常偏低的水平.即低于每升258微微克分子,尽管这一数字高于目前所认定的每升148微微克分子的缺乏值,但一些人已经表现出神经病的症状.研究还表明,美国近9%的人血浆中维生素B12的含量低于缺乏值.16%的人血浆中维生素B12的含量低于每升185微微克分子。  相似文献   

10.
西凤林 《烹调知识》2011,(22):46-48
水溶性维生素,是包括维生素B族、维生素C、维生素PP以及维生素P等在内的十几种维持人体健康与热能代谢必不可少又极易缺乏的一部分重要营养素。除其中的维生素B2和维生素B12主要来源于动物性食品外,其他的水溶性维生素主要存在于植物性食品中。  相似文献   

11.
中国营养学会近日公布的一次全国营养调查表明,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中国居民的膳食结构及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由于营养过剩或不平衡所致的慢性疾病在增多,中国人维生素和矿物质摄入不足和不均衡的现象普遍存在。其中,最严重缺乏的营养素有维生素A、维生素B2和钙,普遍缺乏的有维生素B1,维生素B6和维生素C等。  相似文献   

12.
正三、水溶性维生素(一)维生素B11.生理功能维生素B1不仅可消除肉体的疲劳,对治疗神经衰弱也很有效,尤其是当情绪不稳定、身体疲劳、肌肉酸痛、提不起劲时,最能发挥其效用。因此,维生素B1可称为"活动的维生素"、"心脏及肌肉的维生素"以及"脑的维生素"。2.缺乏时的临床表现(1)如果缺乏维生素B1,葡萄糖将无法转化为热能,肌细胞及神经细胞也得不到所需要的能量。因此即使身体  相似文献   

13.
正维生素B_(12)是个不太引人注目的维生素品种。之所以它知名度不高,主要是因为——它太不容易缺乏了。不过,这不代表它没有重要的作用,也不代表不会有人缺乏它。严重缺乏维生素B_(12)会引起神经纤维变性,所以人们常常把维生素B_(12)称为"营养神经"的维生素。一旦缺乏,会出现精神不振、淡漠、抑郁、健忘、身体麻木、空间定位混乱、神  相似文献   

14.
发生口腔溃疡时,很多人的对策是多吃蔬菜水果,但采取这种做法多数时候并不见效,因为与口腔溃疡关系最密切的因素并不是缺乏维生素C,而是缺乏维生素B族(特别是B2)。  相似文献   

15.
B族维生素检测方法及其使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维生素B(也叫维他命B、维生素B族.维生素B杂或维生素B复合群)是一组有着不同结构的化合物.包括维生素B1、维生素日2、维生素B6.维生素B12等12种水溶性维生素(被世界一致公认的有九种)。B族维生素天然存在于食物中.人体几乎不能合成.所以必须通过饮食获取。但是天然食物中的维生素多呈结合态.含量甚微,并且对热和氧极其敏感.在加工、储存中比较容易损失。  相似文献   

16.
<正>维生素B12是一种人体必需的水溶性维生素,对人体健康十分重要。在许多营养强化食品、保健品中,维生素B12被作为一种食品添加剂使用,为了保证食品安全,近年来出现了多样化的维生素B12检测方法,各有优缺点,相比较而言,高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最佳。一、维生素B12与人体健康维生素B12是一类含有类似氰钴氨素维生素活性物质的总  相似文献   

17.
B族维生素是一大类水溶性维生素,是人体正常生理活动所不可缺少的微量有机化合物,如不足可引起代谢紊乱和多种疾病。B族维生素从肾脏排出,如超过阈值摄取过量很快就可排出,同时在体内储存不稳定,如不陆续予以补充,经数周到数月即可出现短缺。缺乏B族维生素引起的疾病历史悠久。目前由于饮食生活的丰富与提高,一般很少出现B族维生素不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储存期内营养加餐包中维生素的稳定性,参照保健食品卫生学稳定性试验的要求,采用恒温恒湿箱(温度37℃,相对湿度75%RH)储存3个月,分别于第0,第1,第2和第3个月进行检测维生素含量。结果表明:随着储存时间延长,营养加餐包中维生素A、维生素B2、维生素B6、维生素B12、烟酸含量显著降低(p0.05),衰减率分别达15.80%,21.83%,18.18%,48.07%和10.79%。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B1、叶酸、泛酸无显著变化(p0.05)。对于干法混合制得营养加餐包,在储存期内,维生素A、维生素B2、维生素B6、维生素B12和烟酸相对不稳定,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B1、叶酸和泛酸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19.
维生素B12化学分析法研究概况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维生素B12是人体所必需的营养物质之一,广泛用于食品和药品中。为了规范保健食品中维生素B12的使用量,利用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简便易行的检测维生素B12的分析方法是非常必要的。本概括介绍了目前用于测定维生素B12的化学分析法:导数分光光度法、高效毛细管电泳法、化学发光分析法、间接测定法、高效液相色谱法。  相似文献   

20.
<正> 维生物可分为脂溶性和水溶性二种.脂溶性维生素包括维生素A、D、E和K;水溶性包括复合维生素B和C.肉是B族维生素的良好来源,有B1、B2、尼克酸、泛酸、B6、叶酸、和B12等,但缺少脂溶性维生素和Vc.而某些器官如肝、肾含有相当数量的维生素A、C、D,E和K.肉的维生素含量变化很大,这和肉的种类、年龄、脂肪含量及饲料有关.其中肉的种类是最重要的因素.牛肉的叶酸含量比猪肉、羊肉高,而猪肉的维生素B族含量是牛肉和羊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