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9 毫秒
1.
机载计算机的可测试性工程设计(DFT)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韩炜  臧红伟 《测控技术》2001,20(5):47-49
安装在飞机上的嵌处式计算机,称为机载计算机,它的可测试性设计是整个设计中的非常重要的方面,设计要求在每次飞行前,机载计算机地测试,确定机载设备的完好性;在空中飞行中,需要对计算机进行实时测试,以确保计算机运行的正确性。当测试发现故障时,应立刻告警或进行应急处理。本在介绍机载计算机的可测试性设计原理和测试分类的基础上,提出了在不同的测试级别上的可测试性工程设计技术。  相似文献   

2.
CMOS器件进入深亚微米阶段,VLSI集成电路(IC)继续向高集成度,高速度,低功耗发展,使得IC在制造、设计、封装,测试上都面临新的挑战,测试已从IC设计流程的后端移至前端,VLSI芯片可测试性设计已成为IC设计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本文介绍近几年来VLSI芯片可测试性设计的趋势,提出广义可测试性设计(TDMS技术)概念,即可测试试性,可调试性,可制造性和可维护性设计,并对可调试性设计方法学和广义可测试性设计的系统化方法作了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3.
由于安全性好,存储容量大等方面的优点,金融IC卡代替传统的磁条卡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由于电路的复杂性,在金融卡的设计过程中必需注意可测试性设计;文章对一种金融双界面卡进行可测试性设计,主要关注嵌入式存储器、振荡器电路和非接触模拟前端电路的可测试性设计,在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测试结构,并对电路进行设计;最终基于V777系统对流片以后的金融双界面卡进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本设计具有很好的功能。  相似文献   

4.
薛静  白永强 《计算机工程》2004,30(15):169-171
介绍了可测试性设计的一般方法,着重讨论了NDSP25数字信号处理器芯片核的可测试性设计策略,以及可测试性设计的实现,并对可测试性设计的结果进行了统计和分析。  相似文献   

5.
装备自动测试系统软件的可测试性设计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导弹通用自动测试系统的功能与实现,对系统的软件部分进行可测试性设计分析研究。结合目前测试系统软件的测试与排错技术研究,提出了几种提高软件可测试性的可行性设计技术。实践证明,这些技术可以显著提高自动测试系统软件的可测试性。  相似文献   

6.
该文依据嵌入式系统的特征和可测试性要求,并考虑工程中可测试性的设计原则,对某机载嵌入式计算机的可测试性设计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完成了产品测试的总体方案。  相似文献   

7.
近20年来,为了解决结构日益复杂的VLSI电路的测试问题,可测试性设计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在可测试性设计中,如何针对不同的对象及测试需求进行优化设计,以尽可能降低总体设计代价,是一个非常重要且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应用图论对可测试性设计中的两种典型优化问题进行了数学描述,并构造了相应的可行求解算法.  相似文献   

8.
近20年来,为了解决结构日益复杂VLSI电路的测试问题,可测试性设计得到了迅速发展。在可测试性设计中,如何针对不同的对象及测试需求进行优化设计,以尽可以降低总体设计代价,是一个非常重要且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应用图论对可测试性设计中的两种典型优化问题进行了数学描述,并构造了相应的可行求解算法。  相似文献   

9.
软构件的可测试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雪  宋雨  韩秀娟  剧树春 《微机发展》2006,16(1):106-107
构件的可测试性是决定构件质量的关键因素,若能在构件设计阶段就考虑构件的可测试性问题,改善和提高构件的可测试性,那么构件质量就能得到很好的保障,进而减少系统开发时的测试成本。文中针对这个问题,讨论了影响构件可测试性的几个因素,分析了构件测试中存在的问题和构件测试要达到的目标,提出一种构造可测试性构件的通用体系结构,即在原有构件的基础上增加测试工具,把可测试性构件当作对包含嵌入式测试和跟踪工具的扩展单元。  相似文献   

10.
软件的可测试性设计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软件产品开发规模的扩大和数量的增长迫切需要找到一种方法来增加软件测试的有效性。可测试性设计可以增强软件的可测试性,降低测试的强度。该文讨论了软件可测试性的特征和影响软件测试的因素,以及改进软件可测试性设计的几种方法。建议在软件开发的整个周期中融入软件的可测试性的设计。  相似文献   

11.
为满足航天飞控系统对国产1553B总线数据传输测试设备的需求,设计了一种基于SM5100百兆以太网控制的1553B总线数据传输系统.为弥补国产芯片的不足,通信板卡多采用信号完整性设计和冗余设计,以太网主控卡采用TCP/IP通信协议,通过自定义背板总线实现BC与RT的数据传输.系统采用FPGA作为主控制器,通过其配置相关...  相似文献   

12.
基于CAN总线和以太网的煤矿井下变电所远程监控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提高煤矿井下变电所检测数据和控制数据的可靠性和实时性,提出了一种基于CAN总线和以太网的煤矿井下变电所远程监控系统的设计方案。该系统采用高压开关综合保护器将煤矿井下变电所各种保护检测信号转换成CAN总线数据,每个变电所设置1个或多个监控分站;监控分站采用基于PIC18F4680单片机和ENC28J60以太网控制器开发的CAN总线-以太网协议转换器将CAN总线数据转换成以太网数据帧,并通过以太网传输;地面监控中心的上位机采用多线程技术将以太网数据帧转换为Modbus协议数据,实现对井下变电所的远程监测与控制功能。实际应用表明,采用CAN总线和以太网的网络结构可以较好地满足煤矿井下变电所远程监控系统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采用8位单片机和uIP协议,设计了一种基于以太网的ARINC429总线接口板。给出了系统的整体构成及原理,重点阐述了uIP协议的移植、以太网接口与ARINC429总线接口的软硬件设计、实现。试验表明该接口板数据传输稳定、应用灵活、易于扩展,在ARINC429总线的测试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针对电磁铸轧控制与管理需要,介绍了基于CAN和以太网的电磁铸轧监控系统的总体结构,重点阐述了监控系统中现场智能节点和CAN-以太网转换模块硬件以及软件设计。经过调试运行该系统能很好的满足电磁铸轧控制要求,并且结构简单、可靠性高和扩展方便。  相似文献   

15.
为使某型飞机上1553B总线数据在进行检查核准时,能够快速校准机上当前的飞控参数,需要设计一种1553B总线转以太网总线设备——数字飞控转换器.其可实现对飞控计算机输出的1553B总线数据实时接收解码、总线转换与采集显示.通过FPGA板卡设计,将多路1553B总线数据汇聚,形成一路UDP标准以太网总线输出的网络数据包,PC上位机检查软件通过以太网总线实时接收数据进行记录、监控.通过系统联试证明,所设计的方案合理可行,使用简单,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6.
基于LwIP的海洋数据采集与传输系统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针对海洋数据采集系统中串行数据传输能力不能满足海洋环境实时监测需求的现状,设计并实现了一种传输速率较高的以太网数据传输系统。系统以STM32F207VGT6处理器为核心,选择轻量级的LwIP作为以太网协议栈,将LwIP TCP/IP协议栈移植到STM32F207VGT6上,在应用层实现了一个网络、串口数据双向传输的数据传输系统。经测试,其传输速率优于同条件下RS232、RS485、CAN总线的传输速度,满足了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7.
针对无人机光电任务载荷轻量化、小型化和高性能的需求,本文基于 ARM+DSP 的双核异构 OMAPL138处理器,设计了一种兼具多任务管理和伺服稳定控制功能的光电任务载荷控制器。设计中扩展了8通道 EMIF总线接口方式的串口,运用了 GDB和CCS相结合的动态双核调试法,实现了利用消息队列和环形缓冲区的核间通信,完成了光电任务载荷的高效准确控制。该设计改善了控制器的体积和功耗,提高了核间通信的速度与可靠性,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基于功能分析的分布式BIT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玉祜 《测控技术》2017,36(12):150-153
基于功能分析的分布式BIT设计方法是针对在产品设计初期,测试性定性及定量要求不明确,与测试性设计相关的可靠性、维修性数据缺乏提出的.这种方法的核心是通过分析产品功能,确定产品故障模式与测试方法,进而建立测试性模型,得出最优的测试性设计.为了验证所提出的方法,以具体工程应用为实例,对设计的过程做出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19.
为实现CAN总线与PC通信,便于CAN总线数据的远程监控,提出一种新的基于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的多路CAN总线转Ethernet接口方案,以嵌入FPGA的NiosⅡ作为主控制器,MCP2515为CAN总线控制器,88E1111为以太网PHY芯片。利用可编程片上系统(SOPC)技术搭建了系统的硬件模型,在NiosⅡ IDE软件开发环境中,完成CAN控制器、以太网初始化和Ethernet-CAN转换程序。以数控系统中交流伺服驱动器为应用背景,实验结果表明:该转换卡完全满足以太网和CAN总线通信要求,方便地将CAN总线数据接入工业以太网,用户通过网络可方便地实现对工业底层的监控。  相似文献   

20.
针对当前复杂系统测试性试验中存在的无法模拟外部条件性存在的设备故障、外部输入输出故障模式单一等故障注入问题,定义了外源性故障的概念;针对外源性故障具有的功能逻辑和运行场景特性、故障源繁杂特性、模拟难度大成本高特性、总线交联特性,总结了外源性故障注入的基本要求;提出了一种面向外总线复杂应用数据仿真的外源性故障注入方法,面向总线应用层数据,从复杂系统的高级应用逻辑出发,模拟复杂系统交联环境、使用方式等故障行为,建立自动化的实时仿真故障注入环境,通过全数字仿真模型模拟交联环境的行为,进一步通过模型输入、输出或模型参数的改变,实施总线高级行为的故障注入。最后阐述了测试性试验中的外源性故障注入实施方案,分析了该方法的关键技术和环境构建思路,制定了外源性故障注入试验的实施流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