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谭镜华 《橡胶工业》2014,61(6):359-363
介绍钢丝内嵌轻型液压排吸软管的配方设计和生产工艺。内层胶以丁腈橡胶(NBR)/丁苯橡胶(SBR)(并用比为80/20)为主体橡胶,补强材料为炭黑N550/N774(并用比为35/35);中层胶和外层胶分别以NBR/SBR(并用比为40/60)和SBR/氯丁橡胶/氯化聚乙烯橡胶(并用比20/30/50)为主体橡胶。通过对胶管成型和硫化设备的改造,实现了胶管的自动化生产。胶管的成品性能满足SAE J 517 100R4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2.
翁国文  杨柳  徐明政  陈忠生  韦帮风 《橡胶科技》2021,19(11):0544-0547
研究改性凯孚碳素作为补强剂在工程机械轮胎胎体帘布胶中的应用。结果表明:填充改性凯孚碳素的工程机械轮胎胎体帘布胶的硫化特性与填充炭黑N660和N774的胶料基本相近,拉伸强度比填充炭黑N660的胶料小,与填充炭黑N774的胶料相近,拉断伸长率大,压缩疲劳温升比填充炭黑N660和N774的胶料低,回弹值比填充炭黑N660的胶料高;改性凯孚碳素填料/炭黑N660并用比为1/1填充胶料的性能与填充炭黑N774的胶料基本相同,可替代工程机械轮胎胎体帘布胶料中的炭黑N774,胶料性能符合企业的控制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3.
探讨Create-E2功能性增强剂在钢丝液压胶管中层胶和外层胶中的应用。结果表明:在中层胶和外层胶中用Create-E2功能性增强剂等量部分或全部替代白炭黑(二者并用比为20/10较好),胶料性能变化不大,成品胶管层间黏合性能好,生产成本降低。在钢丝液压胶管中层胶和外层胶中用Create-E2功能性增强剂替代白炭黑可行。  相似文献   

4.
谭镜华  史生 《橡胶工业》2005,52(5):294-295
介绍耐磨纤维缠绕喷砂胶管的结构及内胶层配方设计。耐磨纤维缠绕喷砂胶管内胶层的厚度为6~7mm,各纤维缠绕层采用角度搭配设计;内胶层主体材料采用NR/BR并用胶(并用比为50/50),硫化体系为硫黄/促进剂CZ/促进剂M(并用比为1.8/1/0.5),补强体系为白炭黑/炭黑N220/炭黑N330(并用比为12/50/20)。采用该结构和配方生产的纤维缠绕喷砂胶管耐磨性能良好,综合性能基本达到进口同类产品水平。  相似文献   

5.
研究不同种类炭黑对高阻尼天然橡胶/溴化丁基橡胶(NR/BIIR)并用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炭黑用量相同时,炭黑结构度越高、粒径越小,胶料物理性能越优;炭黑N774填充胶料的阻尼性能最优;对于相同硬度的高阻尼NR/BIIR并用胶,炭黑N110填充胶料的常温阻尼性能最优。  相似文献   

6.
纳米碳酸钙/炭黑并用对丁苯橡胶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纳米碳酸钙/N330炭黑并用比对丁苯橡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CaCO3/N330并用比的改变,材料的强度有了显著的提高,特别是CaCOa/N330并用比为20/30(质量份)时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达到了20MPa以上,同时材料具有较好的弹性和较低的硬度;两种处理剂相比,树脂酸处理的碳酸钙具有较好的性能;表面处理的纳米炭酸钙与炭黑并用,可以降低炭黑填充橡胶的动态滞后,表面处理的纳米碳酸钙的加工性能比纳米炭黑好,可以通过并用纳米碳酸钙来改善炭黑胶料的加工性能。  相似文献   

7.
制备丙烯酸酯橡胶(ACM)/乙烯丙烯酸酯橡胶(AEM)并用胶,并对其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ACM与AEM并用能够实现共硫化;与ACM相比,ACM/AEM并用胶的拉伸强度增大,耐热空气老化性能和耐低温性能得到改善,耐油性能有所下降。当ACM/AEM并用比为60/40、炭黑N550和N774用量分别为40份、1#硫化剂用量为1.5份时,ACM/AEM并用胶的物理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粉煤灰、云母粉和炭黑N660并用对钢丝编织液压胶管外用胶氯化聚乙烯(CM)硫化特性、物理机械性能和热空气老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炭黑N660用量固定为60份时,随着粉煤灰/云母粉并用比的增大,硫化胶拉伸强度略微增大,硬度、DIN磨耗量和密度逐渐减小;老化后的拉伸强度和定伸应力均高于老化前的数据。当云母粉用量固定为40份时,随着粉煤灰/炭黑N660并用比的增大,硫化胶的硬度、拉伸强度和100%定伸应力均逐渐减小,而永久变形、DIN磨耗量、密度和拉断伸长率均逐渐增大,撕裂强度先增大后减小;热空气老化后,硫化胶的性能变化趋势与老化前相同。  相似文献   

9.
炭黑对乙烯丙烯酸酯橡胶硫化胶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炭黑品种和用量对乙烯丙烯酸酯橡胶(AEM)硫化特性、物理性能、耐热老化性能和耐油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炭黑粒径的增大,AEM胶料的焦烧时间延长,物理性能和耐热老化性能降低,耐油性能提高,炭黑N660/AEM胶料的综合性能最好;随着炭黑N660用量的增大,AEM胶料的焦烧时间缩短,物理性能先升高后降低,耐油性能提高,耐热老化性能降低,炭黑N660用量为60份时AEM胶料的综合性能较好;炭黑N550/N774并用比为40/40时,AEM胶料的综合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10.
徐明球  周健涛 《橡胶工业》2022,69(11):0847-0850
研究纳矽利在氯化聚乙烯橡胶(CM)胶料中的补强效果,并与其他补强填料(炭黑N330、炭黑N550、白炭黑、高岭土、滑石粉和碳酸钙)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纳矽利用量为60份时,胶料具有较好的综合性能;纳矽利的补强效果略差于炭黑N330、炭黑N550和白炭黑,好于高岭土和碳酸钙,但纳矽利补强胶料的拉断伸长率较大;采用纳矽利部分替代炭黑N550(炭黑N550/纳矽利并用比为7/5)制备的YZW型电缆护套各项性能较好,达到国家标准要求,同时改善了炼胶工作环境,降低了胶料的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1.
陈建文 《广东化工》2006,33(6):79-81
乙烯酮(双乙烯酮)是十分重要的化工中间体,其下游产品较多。江苏某化工厂开发生产乙烯酮(双乙烯酮)下游产品三十多个,年生产规模三万多吨,是国内以乙烯酮(双乙烯酮)为中间体生产精细化学品的综合骨干企业。针对乙烯酮(双乙烯酮)下游产品废水特点,该厂结合企业实际,开展了产品优化,结构调整,清洁生产,资源循环利用,节水降耗等工作,从源头削减了污染物的生产。同时投资二千多万元新建预处理装置三套,6000m3/d废水生化处理装置一套,使全厂乙烯酮(双乙烯酮)下游产品的废水得到了有效的治理。  相似文献   

12.
13.
周云  温集强 《水泥》2007,(10):29-30
我厂3号回转窑(Φ4m×60m)生产线在1996年年底由SP窑(产量912t/d)改为NSP窑(产量1320t/d),预分解系统为四级旋风预热器带离线式分解炉  相似文献   

14.
水泥水化热是中、低热水泥和核电工程用水泥的一项关键的技术指标。全球范围内测定水泥水化热的方法有溶解法、直接法/半绝热法、等温传导量热法三种。本文总结了中、美、欧相关方法标准,对其测试原理、仪器设备、试验过程等方面进行了比对,并对其在领域的应用做了简单的概括。  相似文献   

15.
16.
姬波  刘奇峰 《河南化工》2005,22(3):43-44
利用组件技术开发化工原理实验课件,给出了系统层、组件库层和应用层的架构划分。重点讨论了组件库的设计,给出了流体阻力这一典型实验的实现描述。实践证实,基于组件技术可以提高仿真实验的开发效率。  相似文献   

17.
唐蕾 《粉煤灰》2013,(5):5-6
以F类粉煤灰为例,详细介绍了测定粉煤灰中烧失量的步骤、计算数学模型、影响测量不确定度的因素以及各项测量不确定度分量评定,人员、设备、材料、方法、环境都是影响测量不确定的因素。  相似文献   

18.
阐述并比较了几种加压设备在乙炔加压清净过程中的性能和特点。  相似文献   

19.
The miscibility of various amorphous polybutadienes with mixed microstructures of 1,4 addition units (cis, 1,4 and trans 1,4) and 1,2 addition units have been investigated. The studies here involved optical transparency,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 and small angle light scattering. It was found that a 90 percent (cis) 1, 4 addition polybutadiene was immiscible with high (91 percent) 1,2 addition polybutadiene. Reduction of the 1,2 content to 71 percent induced an upper critical solution temperature (UCST) with the cis 1,4 polymer. Polybutadienes with 50 percent and 10 percent 1,2 contents were miscible above the crystalline melting temperature of the cis 1,4 polybutadiene. Immiscibility of the 91 percent 1,2 addition polymer was also found with a 10 percent 1,2 polybutadiene. The latter polymer also exhibits an UCST with the 71 percent 1,2 polymer. The results are used to interpre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blends of polybutadienes of varying microstructure.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