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建筑的存在不是孤立的,每个建筑都有其独特的在地性与精神性,而边界空间对于建筑精神与文化的表达又尤其重要;边界是一种介质,既与建筑的内部空间发生关系,也与建筑所在地域的外部环境发生联系,这种联系增强了其所在的历史性资源和本身的精神内涵;建筑、边界、环境是有机的整体,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既是建筑内部动线的场景折叠,又是场...  相似文献   

2.
一、建筑与照明 建筑照明是建筑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不仅仅是建筑物的一项技术设备,作为一种工艺美术,它还担负起建筑装饰的任务。刘秀峰部长在论述建筑的特点和构成的要素时说:“建筑物首先要满足人们物质生活需要(包括生活、生产和文化的需要),同时又要满足人们一定的审美要求:它既是物质产品,又是一种艺术创作;既是实用功能和美感作用的统一,又是科学技术和艺术技巧的统一。”①由于建筑照明的实体——灯具,是一种实用工艺品,要求艺术性、科学性和工艺性三方面的综合考虑,所以我认为上述论点是十分确切的,对建筑照明同样是适用的。  相似文献   

3.
罗伯特·索莫和萨拉·怀汀是美国当代年轻的理论家和历史学家.针对美国建筑学界主流的"批判性"态度,两位作者提出了另一种途径,这种途径的特征具有"投射性",既是"理想的",又是"实际的";既不期许一个建筑可以改变整个社会,也不盲目犬儒式地跟随商业需求.虽然人们很容易从这个"投射性"/"后批判"讨论中的现实性和积极性中取得共鸣,但是"投射性"本身还缺乏严谨的定义,也缺乏相关的建筑实践.因此,与其说"投射性"形成了一套与"批判性"不同的新建筑学体系,不如说"投射性"所产生的不完整提供了一系列可进一步操作的空间.  相似文献   

4.
由第一代建筑师所开创的中国近代建筑发展所呈现的既是各项建筑事业的创立,也是各种体系之间的传承;受到的影响既来自于西方,也来自于本土。文章以范式转型为基本视角,以毕业于宾大的第一代建筑师所接受的建筑教育为研究对象,通过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法国、美国以及中国之间的建筑教育传播过程的解读,分析布扎建筑教育的内涵和原理,以及这一过程对于现代建筑理论发展的影响,从而揭示它对于中国当代建筑学发展的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5.
世界上有各种道路的建筑现代化。我们要实现的建筑现代化,应该既是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又是追求“超工业时代”理想的。要实现这样的建筑现代化,除了正确的思想和先进的科学技术外,还要大力提高艺术水平,以先进的创作方法,正确的表现方式和高度的艺术技巧来表现今天鲜明的时代特点。从建筑艺术  相似文献   

6.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建筑文化也走向了逐渐趋同的局面。为避免建筑形式单一化,采用既结合地域文化又体现时代特色的建筑设计手法不失为一种合理有效的途径。中小学教学建筑既是适龄青少年学习的场所,又是地域传统文化传承的窗口,且教学建筑有其特有的建筑空间模式和表现形式。该文旨在探讨教学建筑设计中如何结合地域文化采用现代设计手法,实现中而新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建筑文化与创作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建筑文化与建筑创作的关系,既是个理论问题,又是一个实践问题。建筑文化以它卡富的内涵引导建筑理论的创立,它是建筑观的表现,也是创作观的反映。建筑文化是建筑创作的坚实基础,而建筑创作实践.本身作为建筑文化的、部分.不仅是一种物质生产活动,更是~神文化活动.与此同时也推动建筑文化的更大进步。对这一问题的探讨,希望有助于中国现代建筑繁荣昌盛和健康发展。解放建筑创作思想建筑的发展史告诉我们,社会历史文化和艺术思潮总是对建筑的演化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尤其是当一个时期的社会思想、火化艺术等意识形态随社会生…  相似文献   

8.
许政  陈泽成 《新建筑》2009,(2):89-93
以澳门天主教堂为研究对象,探索原本在时间、空间和性质上差异极大的两种文明之间的和谐共存。通过梳理教堂的建造背景,分析教堂的典型案例,进而归纳教堂的建筑特点,发现澳门教堂既是东方建筑,又是西方建筑,既满怀必不可免的“出世”情结,也拥有无法超脱的“人间”关怀。  相似文献   

9.
作者对此规划设计介绍五点想法:1.既考虑当前又考虑长远;1.既是现代的又是中国的;3.既是静的也是动的;4.既是变化的又是统一的;5.既是密度较高的又是环境较好的。  相似文献   

10.
庞辉  王庆春 《安徽建筑》2003,10(4):52-53
建筑的宁静是建筑的历史,是建筑的“天人合一”,是建筑的文化艺术,是一种不允许任何人破坏的宁静。本文在诠释建筑宁静的基础上,提出创造建筑宁静的基本设想,对提高建筑创作水平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1.
试论建筑学人才素质型教育观念的内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素质教育是面向21世纪建筑教育改革的方向。本文通过对建筑学人才素质及素质型教育观念的分析,着重研讨建筑人才素质型教育的四个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2.
当代中国建筑教育考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简要回顾中国建筑教育发展演进的基础上,着重从4个方面讨论中国建筑教育的现状及未来走向,一是概述中国建筑教育的发展现况;二是分析中国建筑院校的空间分布;三是梳理建筑教育的办学特色;四是展望建筑教育的国际平台。  相似文献   

13.
高等建筑教育从创建伊始到不断发展、完善,无不与经济社会进步、建设行业发展息息相关。在建筑产业化背景下,高等建筑教育迎来了诸多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各种严峻挑战。从战略原则上,高等建筑教育要主动适应建筑产业化发展需求,深入开展建筑产业化相关研究,加快培养建筑产业化所需专业人才,积极为建筑产业化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从发展对策上,高等建筑教育需借鉴顶层设计理念,推动高校科学发展;优化学科专业布局,打造办学特色优势;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实现建筑产业化与高等建筑教育科学发展的双赢局面。  相似文献   

14.
杨安 《南方建筑》2006,110(6):86-88
过程化、个性化的建筑教育,强调一种动态的、灵活的思维方式,它对建筑人才的培养是“全过程”的动态积成与“尊重个性”的异步生成,是“进行式”与“多元化”的多层面推进。过程化、个性化的建筑教育对学生的训练及评价是基于过程的引导和考察,有利于确立和保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为造就更高质量的建筑专业人才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5.
当代中国的建筑学专业教育存在发展不均衡的问题,协同发展理念下各地区建筑教育的共同进步是提升全国建筑教育水平的关键。以60年来安徽省高校建筑学专业的发展为研究对象,结合安徽省人才培养的需求与专业发展的不足,提出"协同发展"的地方建筑学专业教育理念,总结近年来安徽建筑教育协同发展的改革和实践,并对未来发展提出展望,以期对欠发达地区建筑学专业教育的发展给予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丁沃沃 《建筑师》2009,(4):85-92
关于建筑教育的讨论往往会聚焦在教案、教程和教学法方面。然而,这篇文章将讨论重点引向建筑教育思想建筑学知识主体的问题.引发了对中国建筑学教育定位的思考。文章通过对历史事实和相关教育模式的分析,指出了文化观念对于建筑教育的重要性,强调了建筑学的教育并不能孤立于一个社会的传统文化而存在。作者认为在目前的状况下.重新梳理适合于本土文化的建筑学主体知识和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学术规范是建筑教育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17.
生态思想与建筑设计教学模式变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喆  刘刚  张建 《建筑学报》2007,(1):15-17
提出生态教育应成为建筑师的职业素养教育,建构全面的生态建筑知识体系应是生态建筑教育的重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开放式的建筑设计教育观和建立以设计为轴线的整体式建筑设计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8.
在国家推行素质教育的大政方针指导下,教育学界富有成效的理论研究及中小学教育工作者对素质教育方式的积极探索,为研究适应素质教育的中小学建筑空间与环境模式奠定了基础。归纳整理素质教育的理论及教学方法;探讨中小学教育工作者开展素质教育的意向与教学方法;并在借鉴国外先进国家开展开放式教育成功经验(教育组织方法,学习方法,建筑空间,建筑环境创造)的基础上,研究适应我国素质教育的中小学建筑空间及环境模式,进而探讨适应素质教育的中小学建筑设计理论与方法。  相似文献   

19.
尽管中国的城乡建筑记录着由中国建筑教育培养的一批批建筑师的足迹,但在建筑市场全球化的今天,在本土建筑师与国外事务所和建筑师的打拼或合作中,中国建筑师群体明显暴露出自身理论体系薄弱、忽视工程技术、文化艺术修养不足、建筑文化感断裂、建筑理性感缺失以及建筑艺术形式混乱等问题。我们可以将其归结为中国社会环境、建筑市场薄弱以及国人先天素质不足等原因,但是让我们无法回避的是,中国建筑师职业生涯的重要起点和过程——建筑教育是上述问题产生和发展的土壤和温床。  相似文献   

20.
涂欢 《建筑学报》2007,(1):95-97
东北大学创办的建筑系是中国近代建筑教育史上第二个建筑系。作为中国近代建筑教育的先驱者和实践者,东北大学建筑系凝聚了梁思成、林徽因、童寯、陈植等一大批著名的建筑教育学家的心血。通过对其创立背景、教师队伍及教学探索等方面进行阐述,探究它为中国建筑教育事业所做出的宝贵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