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的人才既能符合社会工作需要,又能不断的引领经济向前发展.随着互联网+、大数据等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社会的发展非常需要具有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的计算机专业拔尖人才,应用型本科院校计算机专业对“双创型”人才的培养担负着重大的责任.面对时代的要求和现实的挑战,传统的课堂理论教学不能满足“双刨型”人才的培养,意味着教育教学模式必须改变,必须向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学生中心模式改变.尤其是计算机专业必须打破既定的人才培养模式,既要培养专业基础理论又要培养实践动手能力.本文从应用型本科院校计算机专业“双创型”人才培养的必要性出发,分析了“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相似文献   

2.
随着船舶向智能化、无人化方向发展,只有具有多学科知识融合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才能满足未来行业发展的需求。在新工科建设的背景下,江苏科技大学通过构建“船舶+控制+人工智能”多学科交叉融合的课程体系,探索基于“大工程观”的教学模式,完善“水面—水下—空中”的智能无人系统创新实践平台,着力培养面向新产业的多元化、创新型工程人才,从而促进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同步提升。  相似文献   

3.
在“新工科”的大背景下,为了摸索如何提升高校电子信息类学生的工程创新能力和创业实践能力,本文针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以培养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为目标,以“大工程观”为指导,以兰州交通大学“天佑”大学生创新团队为平台,以“项目学习”为实施工具,以“分组”和“队长制”为组织形式,建立“塔式”培养模式电子信息类创新创业实训体系和实践教育体系。以全面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创新素质与创业能力为基础,形成以“人才培育→项目实践与研发→产品上线→资金支持人才培育”为闭环、循环模式的全新创新创业反哺培育模式,形成有自主“造血”能力的循环体系,促使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在高校中的规范化、系统化、普及化。  相似文献   

4.
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使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不断变化的电子商务市场以及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高要求给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带来了很大的困难。笔者根据学院电子商务专业职业教育的特点,以就业为导向进行实践,打破原有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电子商务专业“创业就业型”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5.
考虑到“现代电力电子技术”课程与工程应用紧密联系,课程组提出大工程观融入“现代电力电子技术”的课程教学与实践方法。革新课堂教学模式,打造引导式教学、工程实例分析教学、多样化教学工具、定期学术交流相结合的多维灵活互补课堂;深化实践教学,形成专业实践、社会实践、工程实训、创新创业教育“四位一体”实践教学平台。大工程观融入课堂与实践教学协同培养综合型专业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6.
结合高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和应用型《单片机应用和实践》专业课程自身特点,以技术技能人才和工程应用意识培养为目标,围绕项目化的教学环节、实践环节和教学手段等方面深入探索高职专业课项目化教学方法和内涵,构建基于项目化教学的单片机教学平台。通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表明,该大工程观视角下项目化教学模式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工程意识,增强了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敬业精神。  相似文献   

7.
本文提出 “大工程观”和 “学材化”的理念建设自动化专业低年级动手能力培养教材。 “大工程观”要求体现多学科整合,突出基本概念和原理,强调基本技能实践操作,坚持责任意识导向和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学材化”要在内容选材、内容组织、呈现方式以及资源建设等几个方面坚持以学生为本,在追求教材与课程逐渐趋同过程中持续开展教材建设。  相似文献   

8.
本文概述了以现代学习理论为理论依据进行设计的“职业模拟”人才培养模式在通信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应用过程,介绍了“职业模拟”人才培养模式中的SMART职业规划体系、MIMPS任务驱动教学模式,阐述了“职业模拟”人才培养模式对通信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9.
当前,人工智能已经成为一项引领未来的战略性技术,我国已将发展人工智能纳入国策,并对人工智能人才培养提出了明确的目标。本文在回顾人工智能发展历史和当前国内外人才储备情况对比的基础上,明确了当前人工智能人才的需求存在于两个方面:具有前瞻性的学术研究人才和具有实用性的工程人才。因此,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我们需要强调具有学科交叉融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培养。作为电力行业人才培养的基地,华北电力大学在人工智能发展的关键期迅速把握时机,树立培养人工智能交叉学科人才的理念,梳理“人工智能+X”的人才培养整体思路,明确具体实施途径,以期为我国电力行业人工智能发展培养优质人才。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电类专业人才培养理念进行拓展,围绕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偏重应用型人才工程能力的培养、校外企业的实训演练、科技素质培育延伸到人文素质的培养,从而不断完善电类人才培养方案,培养更多的符合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发展亟需的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