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付玉辉 《移动通信》2014,(1):8-12,14
2013年是中国信息传播产业发展历程中极为关键的一年。分析了2013年中国信息传播产业在技术演进、制度安排、格局变迁等重要方面发生的深刻变化,指出这种变化使得2014年成为自2009年中国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以来又一个关键的发展阶段,2013年中国信息传播产业的战略转型和格局变迁为2014年乃至更遥远未来中国信息传播产业的长远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2.
"互联网颠覆了企业的管理模式,过往的即使是成功模式,也应随时代变迁而变化。"现今存在着时代的两种变迁。一个是中国时代的变迁,另一个是全球范围内的时代变迁。这两种变迁,正对所有企业形成挑战。实际上,所有被认为成功的企业,都是因为符合时代的潮流,才能成功。如果跟不上潮流,就会失败。因此,每个企业必须跟上时代变迁的步伐。  相似文献   

3.
文章对欧洲PCB业近二十年的变迁,特别是受到此次金融危机的影响所发生的变化做了介绍,并对此变化做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总部基地的京津聚合效应,充分见证了通信产业的10年变迁。作为企业的最高首脑机关,企业总部被称作企业的大本营、桥头堡、掌舵市场的指挥部、决胜棋局的天元点。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行情随时变化,机会稍纵即失,做为企业的中枢神经,总部的应变能力越来越成为企业成败的关键。10年来,中国信息产业从小变、由弱变强,企业总部基地的京津聚合效应见证了时代的变迁。  相似文献   

5.
随机Petri网模型中变迁的串、并联性能等价化简技术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田立勤  林闯  周文江 《电子学报》2002,30(8):1134-1137
随机Petri网的状态空间爆炸问题的研究始终是Petri网研究的主要问题之一.在随机Petri网模型中,变迁的串、并联是Petri网模型的主要基本形式,对它的化简不仅有助于解决随机Petri网状态空间的爆炸问题,而且也为其他随机Petri网的化简技术提供一个坚实的基础.另外在诸如工作流、多媒体等重要的随机Petri网模型中也存在大量的变迁的串、并联结构,所以对随机Petri网模型变迁的串、并联的化简,特别是能够推导出它的性能等价的数学公式就显得很有必要.本文详细阐述了随机Petri网变迁的串并联的模型化简技术,推导出了变迁的串、并联化简的性能等价公式,并给出一个化简的例子,最后对结果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移动信息》2007,(4):67-71
五年轮回,五年变迁,五年兼程,我们与读者五年里相扶相持走过。  相似文献   

7.
人民南路是成都市的中轴线,对中轴线的占有,是一个礼仪的概念,曾是皇权和集权的象征,然而,对于今天的成都人来说,人民南路更是一条容纳日常城市生活的大道,人民南路50年来街道景观的变迁,是成都从地域化城市向国际化城市变迁的标志,它应该是凸显地域特色的国际品质城市轴线,展现城市记忆的世界知名街道空间.  相似文献   

8.
广告的形式随着时问的演变而变得多种多样,数码产品在最近30年之间可以算是见证了从平面到数字化的变迁。广告的平台随着移动设备的普及己经从平面和电视转移到了手机和平板,在移动设备普及的今天,创意视频、网页游戏、长微博都成为了新的营销传播模式。本期策划,让我们换个角度从广告看数码界的变迁,一同走进数码的战场。  相似文献   

9.
李庆伟 《移动信息》2020,(2):00105-00106
在“互联网+”环境下,国民阅读需求及阅读载体、环境等呈现出不断变迁的特点,公共图书馆要敏锐洞察变迁,积极应对变迁带给阅读推广工作的挑战,通过完善媒介融合、推广智慧化阅读、降低阅读下载门槛等多种措施,推动“互联网+”阅读推广。  相似文献   

10.
标志性文化引领下的城市变迁研究,对区域社会生活及其历史过程给予完整的考察,提炼出丰满完整又富有解释力的城市变迁的本质特征。生计样式的变动是近代淮安城市变迁的起点;地理环境和水利条件的改变造成的人口、耕地损失和生计样式的改变使当地社会习俗变得怠惰奢靡,是淮安城市衰落的助推器;消极保守的社会心理则使城市发展丧失了原动力。  相似文献   

11.
洪万生 《科普研究》2011,6(2):67-70
《科学月刊》于1970年元旦创刊,至今已留下了40余年闪光的足迹。在《科学月刊》创刊届满40周年之际,笔者从一名科学史家的角度出发,据个人多年在《科学月刊》工作中的观察领会,从刊物创办的时机、精英主义、科学写作议题、科学社群的组织工作等几方面一一做了回顾,就《科学月刊》的"历史定位",提出了一些个人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
台湾综合科普刊物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将台湾光复以来的综合科普刊物分为三期,分别由《大众科学》、《科学月刊》、《牛顿》开端。本文胪列各期刊物,并作简要分析。本文指出,取自国外刊物将不易超越《牛顿》和《科学人》,自制刊物将不易超越《科学月刊》。本文又指出,科普刊物受到网络影响,其影响力日益减弱,但网络等新兴媒体需要内容支撑,是以科普刊物仍有其存在价值。  相似文献   

13.
刘源俊 《科普研究》2011,6(2):61-66
《科学月刊》创刊已届满40年,其前身是《台湾新生报》的《中学生科学周刊》。本文叙述了《科学月刊》的缘起,回顾其在美国创办及在中国台湾出版的经过,说明其理想、风格与实践,及创刊后所受到的考验。兼论及民间科学社群在台湾所面临的困难。  相似文献   

14.
台湾的科学普及运动,都透过平面出版的形式来展现,有过4波巨大的浪潮。这种经验有值得海峡两岸四地省思之处。第一波是1970年《科学月刊》创刊,高举“让科学说中文”的大旗。第二波是1983年的《牛顿杂志》登陆,标榜“开启图解科学新页”。第三波是1991年天下文化“科学文化”书系的建立,把温温热热的“典范科学家”带入冰冰冷冷的“科学典范”中,开始了科学与人文的对话。第四波从1998年起,各大出版社纷纷跨入科普出版领域,盛况空前;持续到2002年,更出现两本科普杂志《科学人》(ScientificAmerican的繁体中文版)及《科学发展月刊》(由台湾的“国科会”主办)。近乎每隔10年,科普运动的浪潮就爆起一声拍岸巨响。可是,蒙昧的岸石并不见裂痕,只是微微松动。所幸巨浪过后,余波仍然不息,继续拍打岸边,只是力道渐弱。现阶段的科学普及工作,就平面出版的领域而言,有以下当务之急。(1)重新定位“科学普及”的核心对象。是漫天撒网,遍及社会大众?或是只针对学生,而且是精英学生?还是只想跨越学门藩篱,仅供学术社群内部交流?“科学普及”的对象不同,诉求与做法就应当有差别。(2)报纸、周刊、月刊、书籍等平面媒体,性质有异,传播速度也不相同。须各尽其责,共同推动科普。(3)严守科学立场,不要宣扬伪科学。(4)重视翻译,重视写作技巧。(5)尊重美术设计、广告、行销、财务等等专业,群策群力。(6)大学出版社最靠近丰沛的学术资源,应该参与科普运动。  相似文献   

15.
美国的科技博物馆和科学教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钱雪元 《科普研究》2007,2(4):21-28
科学博物馆在20世纪己经历了巨大变化,其功能明显地从收藏研究转移到科学教育。美国科技博物馆的功能,特别是在教育功能方面的发展变化,给予我们许多启示:(1)要将科技博物馆当作科学教育的基础设施来建设;(2)要加强科技博物馆教育功能的开发;(3)科技博物馆中的非正规学习经验可作为科学教育改革的借鉴。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目前国内高校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开设物理及材料科学类课程的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96%的高校开设了物理及材料科学类的课程,作为必修课的高校有64%,使用通用教材的高校有78%,认为开设此类课程有必要性的高校有95%,认为对学生就业和继续深造有作用的高校为100%,从而为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制定专业规范和发展战略提供了数据依据。  相似文献   

17.
隋明晓 《科普研究》2010,5(2):43-48
五四时期,以《科学》为代表的科技期刊有力地推动了科学知识的传播与科学意识的启蒙。作为科技传播的形武之一,《科学》杂志的广告在科技传播的过程中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通过统计、分析五四时期《科学》的广告,提出五四时期《科学》杂志的广告通过搭建“传受平台”而间接发挥其建构功能的观点;同时探讨了《科学》广告传播科学知识与培养科学意识的两大功能。  相似文献   

18.
受北京市科委相关部门委托,中国科普研究所相关课题组对北京市基层科普队伍———包括科技场馆、社区和中小学及校外教育机构科普队伍理解科普状况进行了典型调查。调查表明,上述基层科普队伍中8成以上人员对科学的理解是理性的,他们对科普及其作用、自身科普能力和影响科普的社会因素等都有一定程度的关注和判断能力。调查同时也反映出,由于传统教育观念的长期影响,基层科普队伍人员在科学教育、传播与普及活动中,还未能完全摆脱重知识、轻能力以及重书本、轻实践的倾向。课题组结合相关研究提出了明确科普是基层单位(组织或机构)的重要职责的机制探索,以及充分发挥科普志愿者在基层科普队伍中的作用等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9.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下设"教育与人力资源"局,资助科学教育与普及研究和活动。"教育与人力资源"经费占NSF总支出的比例约13%以上。其中"非正规科学教育"项目经费占NSF总支出的比例长期稳定在1.1%。NSF对促进美国科学教育的发展以及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质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广西科技馆科普展品设计制作缺陷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蓝冬青 《科普研究》2010,5(4):63-66
本文对广西科技馆的展品和展示工程设计制作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初步分析,对一些具体展品的缺陷提出了若干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