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刘源俊 《科普研究》2011,6(2):61-66
《科学月刊》创刊已届满40年,其前身是《台湾新生报》的《中学生科学周刊》。本文叙述了《科学月刊》的缘起,回顾其在美国创办及在中国台湾出版的经过,说明其理想、风格与实践,及创刊后所受到的考验。兼论及民间科学社群在台湾所面临的困难。  相似文献   

2.
《科学时报·读书周刊》2006科学文化优秀图书年度推荐活动于2007年1月14日在京揭晓。2006科普佳作共评出《科学是怎样败给迷信的》、《浓烟似水》、《宇宙逍遥》、《失窃的收成》、《礼物还是灾难》、《人体使用手册》等15本科普佳作,以及科幻作品奖“潘家铮科幻作品全集”,丛书奖“生物学家谈生物”、视觉奖《野生动物生活实录——狮子》等5个单项奖。“老金笔”奖授予了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研究员范岱年先生,今年首次设立的“科学文化出版人奖”则授予了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科技教育出版社副总编潘涛,他近年来编辑策…  相似文献   

3.
是拓展科普概念的时候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今天的问题和困境从20世纪之初开始,中国知识界对于科学普及的重要性,从来也没有缺乏认识,或估计不够。但是直至今天,科学普及在中国的情形仍然没有十分令人满意,甚至让许多人感到很不满意。面对这两方面的反差,当然需要有合理的解释。常见的解释途径有如下两条:1.认为科普工作者工作不力;2.认为中国的环境太差——公众的科学素养太低、公众对科学的兴趣太少等等。笔者认为,上述第一种解释很难成立,这只需简要考察现状即可。这些年国内出版社出版了大量优秀的科普图书,例如,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的《第一推动丛书》,十分引人注目,颇开风气之先…  相似文献   

4.
杨虚杰 《科普研究》2010,5(1):93-96
题记:2004年6月,本人作为"第二届吴大猷科学普及著作奖"大陆方面的工作人员,与终评评委代表甘子钊院士一同,应沈君山先生邀请赴台参加终评评选和颁奖仪式。两岸的同根同源,使得科学人在科普方面的追求有着相似的心路历程,又因为台湾与大陆在制度、经济等方面的不同,科学普及方面的理念和方法的确又给了本人许多新奇之感,加之李元先生托本人代转台湾牛顿出版公司编辑信函,可见两岸科普界的交流已经久远。  相似文献   

5.
浅谈科普“政府主导”与“政府推动”方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国务院颁布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以下简称(翎要》)明确提出“政府推动,全民参与,提升素质,促进和谐”十六字方针,这实际上是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普及法》(以下简称斛普法》)制定的“政府主导、社会分担”的精神是一脉相通的,“政府主导”、“政府推动”成了我国科普工作的一大特色,也是我国科普工作发展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6.
段韬  潘友星 《科普研究》2006,1(2):59-63
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有良好的创新文化氛围。营造创新文化的社会环境,科普书刊能够发挥自己的重要作用。最近出版的《彩图科技百科全书》就是为营造创新文化环境做出的一个科普努力。这套由《科学》杂志编辑部策划,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和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联合出版的科普类百科全书,从策划立项到出版发行,历时逾10年。全书彩色精装铜版纸印制,共5卷,含576个条目,6000多个知识点,约3000幅图,向读者描画了一个当代科学技术的概貌轮廓。科普书刊的任务是做好传播普及科学的工作,促进广大公众了解科学、树立科学观念、提高科学素养。科学的本质…  相似文献   

7.
本文所谈的科学传播是指将科学信息(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知识、观念等资讯)传播得正确、广泛、深入、快速且有效,实现科学普及、民智发达的境界。论述前提限于大众传媒的科普范畴,至于正规学校教育中的自然科学教育则不在讨论之列。本文从科学与媒介、科学作者、科学写作、科学消息之传播,以及科学家等5个理论研究的面向来分析台湾的科普困境,以为台湾的科普是相当值得探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8.
《科普研究》2015,(2):95
为全面深入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1—2015年)》,充分发挥科学普及在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四个全面"中的重要作用,中国科普研究所邀请国内外相关领域的专家,共同搭建理论和实践交流平台,总结"十二五"科普理论研究和工作实践的主要进展,研讨"十三五"科普事业发展方向,将于2015年10月在北京举办"第22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暨面向2020的科学传播国际论坛"。  相似文献   

9.
《科普研究》2021,16(5)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新时代,作为创新发展的科普之翼必须更加坚强有力,才能与科技创新比翼齐飞.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需要高素质创新大军;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科普发力.不久前,国务院印发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以下简称《科学素质纲要》),确定了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的具体目标,分别是:2025年超过15%,2035年达到25%.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科普工作,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重要指示精神指引下,我国科普能力大幅提高,科普供给水平明显提升,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成效显著.为全面了解掌握新时代我国公民科学素质的发展状况,总结评估《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以下简称《科学素质纲要》)的实施情况,为编制《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提供支撑,中国科协于2020年4月至10月组织开展了第十一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本次调查范围覆盖我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18~69岁公民,回收有效样本30.98万份,首次实现了对419个地市级单位全覆盖.  相似文献   

11.
台湾综合科普刊物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将台湾光复以来的综合科普刊物分为三期,分别由《大众科学》、《科学月刊》、《牛顿》开端。本文胪列各期刊物,并作简要分析。本文指出,取自国外刊物将不易超越《牛顿》和《科学人》,自制刊物将不易超越《科学月刊》。本文又指出,科普刊物受到网络影响,其影响力日益减弱,但网络等新兴媒体需要内容支撑,是以科普刊物仍有其存在价值。  相似文献   

12.
张之杰 《科普研究》2011,6(2):55-60
中国台湾第一份综合科普刊物是1951年元月创刊、1974年2月停刊的《大众科学》。本文从人事变迁、社址变迁、编委会变迁、内容变迁等方面,对该刊做全面考察,希望对它有较深入了解。  相似文献   

13.
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的中国,经历了一个历史上被称为“洋务运动”的时期。在此期间,西方近代科技知识陆续传入中国,逐渐被中国人所接受。西方科技在中国晚清时代的传播与普及过程中,英国人傅兰雅功不可没。他于1876年创办了我国近代最早的科普期刊——《格致汇编》,以其独特的内容介绍了西方的科技知识,为科学在中国的普及打下了基础。本文将从科学普及的角度来介绍傅兰雅及其创办的《格致汇编》,并对晚清时期中国科学普及状况做简要的分析与述评。  相似文献   

14.
洪万生 《科普研究》2011,6(2):67-70
《科学月刊》于1970年元旦创刊,至今已留下了40余年闪光的足迹。在《科学月刊》创刊届满40周年之际,笔者从一名科学史家的角度出发,据个人多年在《科学月刊》工作中的观察领会,从刊物创办的时机、精英主义、科学写作议题、科学社群的组织工作等几方面一一做了回顾,就《科学月刊》的"历史定位",提出了一些个人的观点。  相似文献   

15.
搭建科普研究资源平台、促进科普事业发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文章探讨了在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过程中搭建科普研究资源平台,促进科普理论研究发展的目的、意义;提出了中国科普研究所在建设科普研究资源平台过程中拟采取的一些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赵海虹 《科普研究》2011,6(6):75-80
毋庸置疑,中国科幻在重要的世界级作品《三体》出版后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期,科幻小说不再被等同于"儿童文学"和"科普文学"。但若固守一个类型文学的小圈子,显然也不利于科幻文学自身的发展。笔者尝试结合个人15年科幻创作的体会,浅谈科幻小说作为类型文学,如何寻找在文学大园地中的位置,建立与儿童文学、科普文学良好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7.
李传翠  詹琰 《科普研究》2011,6(3):46-54
按照经营管理体制的不同,国内科普期刊可以分为本土科普期刊和引进版科普期刊两种,他们在图片类型的丰富程度方面存在一定差异,这种类型的差异影响了科学信息的传播。本文以《知识就是力量》、《百科知识》、《环球科学》、《Newton科学世界》为例,对其图片类型进行分析,从而总结他们在科学信息再现、科学信息解释、科学信息补充等方面的差异,以期为中国科普期刊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蒋劲松 《科普研究》2009,4(6):21-27
以科学松鼠会第一本集体著作《当彩色的声音尝起来是甜的》中连岳先生序言引发的网络争议为线索,本文试图通过整理相关争论,梳理出关于科学传播理念的种种分歧曩。如科学。传播与人文关怀、谦卑以及时尚的关系等等。并揭示背后的科学观的差异和冲突,为进一步研究科学松鼠会和当代中国科学传播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科普图书为研究对象,根据该社中高端科普图书的有关邮购数据,进行统计,并设计相应问卷。基于对回收问卷的分析,得出了中国“民间科学家”是中高端科普图书的重要受众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