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探讨了电子信息类专业英语综合能力培养的目标与教学实践.从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翻译和掌握专业词汇的能力入手,介绍了电子信息类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以适应技术发展对本科生综合能力培养的需求.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进步,制造业不断地发挥着推动作用,进一步的推进了我国经济发展的进程。当今社会的经济发展状况对制造业来说是一种巨大的机遇,同时也面临着很多的挑战,制造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根据自身的现状制定更加具有针对性的升级方案,加强技术的投入,才能够为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提供相应的物质保障。新时代最突出的先进技术就是电子信息与科学技术。这种技术在应用的过程中投入了非常丰富的信息,同时也在技术层面上不断的进行提高和突破。本文通过制造业中电子信息与科学技术应用的必要性和其在制造业中的应用范围,进一步的论述电子信息与科学技术在制造业中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3.
“信号与系统”是电气电子信息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公式多、概念抽象,因而难学。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畏难情绪大,没有积极性。本文研究了信号与系统课程的特点,阐述了比较法在该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和实践表明:在教学中采用比较法,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综合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
电子信息在高校中已经成为特色性专业,为专业人才做出定位培养,在教学中也融入了大量的实践性课程,尤其是实习、实训以及课外实践等.实践在教学中是学生得以进步的学习灵魂,更成为国家培养新型人才的基本性要求.对于电子信息专业发展而言,它已经涉猎了人类生存的多个领域,对人才培养的数量、层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的特色旨意在于提升学生自身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并结合专业性特点实施教学创新改革,在教学指导下完成实践.  相似文献   

5.
为了适应国内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要求,使培养的电子专业毕业生具备较好的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我们针对现有电子专业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的不足,积极开展创新性电子实验教学,通过改编实验教材,设计实验内容,创新教学形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以及结合创新性科技活动等措施,以求培养学生的综合设计与创新能力,使得毕业的电子专业学生能够较好的适应快速发展的电子信息产业技术的需求。  相似文献   

6.
在我校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建设中,本文提出了以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设计、实现与应用作为特色的建设思路,从课程体系的设置、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和专业建设的主要措施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和实践。我们多年的实践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证明了其可行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王媛媛 《电子世界》2013,(24):159-160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传统教学方式已经渐渐不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同时传统教学的弊端慢慢的暴露,特别是在电子信息专业的教学中,对于技术的要求和电子计算机的要求更高,那么EDA技术在电子信息专业教学中的应用十分必要。本文首先具体解释EDA技术的含义和我国传统教学在电子信息专业教学中的弊端和不足,具体阐释我国电子信息专业教学的现状,其次分析我国电子信息专业教学中EDA引入的必要性和意义。最后具体阐释EDA技术在电子信息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蔡卫菊 《电子世界》2013,(19):149-149
《信号与系统》是电子信息类的专业基础课,针对《信号与系统》课程的特点,本文从教学方法和手段、讨论课的教学、课程实验环节等方面进行思考与实践,将MATLAB软件引入教学和实验中,更好地培养了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
浅谈电子信息技术专业建设改革特色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专业建设是高等职业教育最重要的工作之一.电子信息技术专业是属于技术领域型的高职教育专业,我院电子信息技术专业是教育部首批高职教改试点专业,该专业在长期的建设和改革中,以就业需求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主线,注重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形成了具有特色的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方案,取得了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10.
在电子信息专业教学中,要在加强专业理论知识教学的同时,注重电子信息实用技能的培养,培养具有较高的电子信息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用技能的专业技术人才,使学生走上工作岗位顺利将电子信息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教育逐渐发展与社会发展的需要,高职教育渐渐发展为为我国培养专业技术型人才的第一来源地。机械设计专业是高职院校中较为重要的专业,并且其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在机械设计专业中,CAD技术是辅助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高效工具。若想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与技术实践能力,高职院校就要重视CAD技术在机械设计专业中的应用。本文从CAD技术在机械设计专业中的现状及问题和解决措施三个方面来对高职机械设计教学过程中CAD技术的应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应用型人才培养已成为我国大多数地方性高校,特别是民办高校的定位,而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重点就是实践能力培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是一门实践能力很强的专业,因此,计算机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本专业的成败。本文主要梳理国内各高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实践能力培养模式,并以两所民办高校为例,探讨计算机科学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的相关内容。  相似文献   

13.
为了深化产教融合,该文提出电子信息专业人才培养的全面协同育人模式。该模式由厚基础的专业技术能力培养、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和思想道德素质培养三大模块构成,分别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混合式学习、学校和合作企业在人才培养中的双主体协同育人、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该模式独特之处在于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实现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中的诸多元素全面协同育人。  相似文献   

14.
自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在信息科学技术方面逐渐开始了、快速发展的历程。在这个过程当中我国的电子信息科学技术行业取得了许多突破性的进展,同时也暴露了许多问题。其中人才问题是最为突出的一个问题,在本文当中,笔者分析了当前阶段我国信息科学与技术产业人才培养的目标,以及培养结构体系,并提出了新的人才培养方案。  相似文献   

15.
《嵌入式系统原理与应用》是电子信息类专业的核心课程,对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提高"卓越工程师"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以CDIO教学理念对本课程的教学进行改革,将理论教学与课程实践内容进行项目化教学,并在考试方式进行改革与探索,很好地培养电子信息类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16.
刘祖航 《通讯世界》2017,(7):278-279
时代的变迁,信息时代与科技时代的来临,随着我国针对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国电子信息科学技术才得以完善.当前局势下,信息科学技术已被广泛应用,而电子信息技术在应用也彰显其自身的作用.因而,在国内各大高校中都增加了电子信息专业.本文对电子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简单阐述了电子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利益,同时也根据当前局势下的电子信息技术存在缺陷进行了概况分析,并以此提出了以相关的建议,以期在我国电子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上起到作用.  相似文献   

17.
燕丽红 《电子世界》2013,(6):191-192
为了适应国家的创新人才教育与培养的方针,在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前提下,根据我院的环境和学生的特点,以培养基础知识够用,应用能力强的人才为目标,提出了基于课程群的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群建设。本文在对信息类专业课程之间内容整合的同时,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采用增加相应的课程设计、专业综合设计等课程,编写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大纲的方法。在优化课程群之间内容的基础上,提高了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真正达到了教与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付宪诗 《移动信息》2023,45(7):31-33
电子信息技术是一门以信息高速获取和处理为基础的系统学科。在进入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后,科学技术研发能力不断提升,各个行业领域也在逐渐应用网络技术。促进电子信息技术与现代网络技术的融合,可以为人们的生活提供更大的便利。文中对两者的基本内涵进行了阐述,并对两者融合的价值及要求进行了分析,最后对电子信息技术与现代网络技术在现实中的融合应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徐延海 《通讯世界》2017,(17):267-268
作为我国西部地区的一所通信类高职高专院校-陕西邮电职业技术学院,以通信及电子信息为主的高职院校,在加强学生通信实践能力培养上,针对当前社会对电子信息类专业高职高专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那么就要求我们对原来的突破原有的教学体系和教学计划,对其进行调整和修改,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核心能力.根据专业对应的行业特点和对社会人才的要求及实践教学基础建设现状,做了一些探索和实践,构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教学体系和保障措施,切实围绕学生对应岗位的核心能力进行培养.  相似文献   

20.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电子信息技术在我国社会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有效的推动了我国经济以及社会的发展。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的前提下,电子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为人民、为社会带来巨大的便利。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在我国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电子信息技术作为科学技术的重要成果,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分析了我国电子信息技术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探讨了一些电子信息技术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