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娴  赵佳然 《科普研究》2011,6(2):28-31
结合最新的科学教育理念以及上海科技馆的工作实际,探索性地建立了科学教育的三维目标模型,即以承载科学原理、科学知识的展品为中心,依托图文、动画、模型、实物等方式,从"科学探索的过程"、"科学知识的应用"、"科学的乐趣"三条路径拓展知识的外延。这一科学教育目标模型的构建体现了科学教育目标从"线性"向"立体"的转化,即从掌握科学知识向有科学素养的人的转化;避免了就展品论展品的单一展教理念;开启了重视知识外延拓展的多角度展示教育的新探索。  相似文献   

2.
王以芳 《科普研究》2011,6(2):40-45
近几年,随着博客技术的发展和日臻成熟,科学博客浮出水面,逐渐形成了一股蓬勃发展的在线科学群体力量,在科学公共领域发挥着一定的影响。一方面,科学博客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科学传播方式,使科学家进入科学传播的媒介系统,成为科学传播的主体,显示了"自媒体"越来越大的传播潜力。另一方面,它以其开放性、互动性、高效性,成为科学传播的一个便捷、高效的载体,为公众提供了一个新的获得科学知识和科技信息的渠道,继而影响着公众对科学的理解和对科学技术态度。尽管科学博客想取代大众传播媒介还为时过早,但科学博客与专业媒体的汇流趋势已经在科学传播的变革中逐渐凸现。本文将从科学博客的现状、传播手段、传播主体、传播内容、未来发展趋势等几方面研究科学博客在现代传播体系中的特色,探讨科学博客在促进公众理解科学中发挥的作用和潜在影响。  相似文献   

3.
王晨阳  褚建勋 《科普研究》2021,16(1):65-75,85
以科学传播领域两本权威学术期刊《科学传播》(Science Communication)和《公众理解科学》(Public Understanding of Science)为研究对象,采集两刊2000—2019年发表的论文,从发文量、发文空间分布、作者机构、合作网络、高被引论文、研究热点等方面展开文献计量分析.研究发现,在科学传播研究领域存在帕累托定律和学术地域差异.科学传播研究议题经历了从媒介内容分析、公众参与研究到气候变化、前沿科学议题研究等的转变,有关中国的科学传播研究逐渐进入学者视野.我国科学传播研究既要紧跟国际前沿,又要回应国家和社会的重大需求,形成自身的研究旨趣和风格.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科学传播研究领域的代表性期刊为来源刊,以美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为数据源,绘制了当代科学传播研究的总体知识框架;同时,运用科学计量学中科学知识图谱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对当代科学传播学的知识结构进行了探索性分析,用可视化方法勾勒出科学传播研究的基本框架及其相关的知识领域.  相似文献   

5.
从传播要素演化的角度探讨科技博物馆的科学传播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书昆  张勇 《科普研究》2011,6(3):14-19
科技博物馆是科学知识和科学文化传播的重要阵地。随着社会和公众需求的变化,科技博物馆的科学传播实践也在变化,包括传播过程中主客体界限的模糊化、传播媒介运用的多元化等。本文试图对科技博物馆的传播活动进行要素解构,分析其传播要素的演变过程,并从传播要素演化的角度来探讨科技博物馆科学传播的模式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探讨科学传播从缺失模型到公众参与模型变迁的基础上,阐述了以微博为代表的社交媒体的兴起给科学传播带来的挑战。本文在结合对转基因黄金大米引发的微博争端进行的实证研究与定性分析的基础上认为,微博等社交媒体具有潜力成为公众参与科学的平台,但又不是一个现成的公共领域(public sphere)。科学传播工作者需要正视这种情况,并尽可能充分利用社交媒体带来的条件,顺应科学传播向公众参与科学形态的变迁。  相似文献   

7.
隋明晓 《科普研究》2010,5(2):43-48
五四时期,以《科学》为代表的科技期刊有力地推动了科学知识的传播与科学意识的启蒙。作为科技传播的形武之一,《科学》杂志的广告在科技传播的过程中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通过统计、分析五四时期《科学》的广告,提出五四时期《科学》杂志的广告通过搭建“传受平台”而间接发挥其建构功能的观点;同时探讨了《科学》广告传播科学知识与培养科学意识的两大功能。  相似文献   

8.
科学游戏作为科学与游戏的结合,既是科学传播的新方向,也是游戏新领域的新热点.通过系统梳理国内外科学游戏研究文献,对其主要研究内容分主题归类,从科学游戏的理论、设计及其功能等方面对相关研究及进展进行分析和述评,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未来研究的展望,旨在为我国科学游戏研究与科学游戏发展提供可借鉴思路.  相似文献   

9.
黄晓慧  詹琰 《科普研究》2010,5(2):24-29
科研人员博客虽然没有传播科学知识的义务,但是在规模日益扩大的科研人员博客中一我们能够看到其中包含着大量与科学相关的内容,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向公众普及科学的作用。那么,目前科研人员博客向公众传达了哪些科学信息,他们的博客在科学传播中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本文以科学网上的科研人员博客为例,通过对博客内容和个案的分析,对这些问题进行初探性研究。  相似文献   

10.
科学游戏作为科学与游戏的结合,既是科学传播的新方向,也是游戏新领域的新热点.通过系统梳理国内外科学游戏研究文献,对其主要研究内容分主题归类,从科学游戏的理论、设计及其功能等方面对相关研究及进展进行分析和述评,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未来研究的展望,旨在为我国科学游戏研究与科学游戏发展提供可借鉴思路.  相似文献   

11.
秦枫 《科普研究》2014,9(1):20-25
新媒体利用自身的优势,促使科学传播与普及产生新的特点。它消解科学与公众的边界,改变科学传播主体、科学内容产生机制、传播路径,促使科学知识的普及与传播,但同时也存在着不可忽视的弊端。  相似文献   

12.
《青年与科学》是抗日战争时期在重庆创办的通俗科学刊物,提倡科学研究与普及科学知识为其办刊宗旨。《青年与科学》介绍和传播了基础科技知识、科技新发明和新发现以及科学人物,同时刊登科学评论引导社会舆论。《青年与科学》的传播内容围绕军事和抗战,适应抗战的时代需求,传播内容具有实用性和亲近性的特点。写作上通俗性与科学性相结合。稿件多由专家、学者撰写,具有严谨性和权威性。传播手段上注重与读者进行互动。《青年与科学》在抗日战争的特殊时期传播了科学技术知识,为普及科学知识,唤起民众的科学救国意识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乐爱国 《科普研究》2009,4(2):72-76
朱熹在其学术生涯中,通过各种途径传播科学知识。他或是通过传注经典,或是通过授徒讲学,传播自然知识和科学思想,而且,他还曾编校过通俗天文学著作《步天歌》。朱熹的科学知识传播,对于当时的科技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中数字孪生相关科技文献的统计,借助CiteSpace、VOSviwer等多种文献计量工具,对2010-2020年全球数字孪生研究文献的年度发文量、科研合作分布、研究热点、研究主题与演进趋势进行可视化分析.研究发现,数字孪生研究热度不断上升;研究成果主要通过核心团体产出,其中我国数字孪生研究在国际合作和校企合作方面有待加强.从时间演进趋势来看,基于知识模型、深度学习的技术应用开始受到大众的重视.研究主题主要聚焦在仿真技术、数字化转型、信息物理系统、智能化和模型应用等方向.  相似文献   

15.
中国无线通信新技术与新应用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珊 《世界电信》2009,(10):65-69
从运营商重组到3G牌照的发放,中国通信市场的竞争在不断加剧。中国的电信运营商为了巩固和增强自己的竞争优势,对3G技术演进、FMC、Femtocell的发展趋势等给予很大的关注。同时,随着"两化融合"和行业融合的不断推进,ICT技术在传统行业中的应用、移动电视以及无线宽带技术在农村市场的应用也成了业界普遍关心的热点,并展现出美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陈亮 《通信世界》2014,(29):11-11
从整体移动通信市场的用户规模占比来看,4G用户数占比依然不足10%,尚未达到最小有效规模;从生命周期模型角度来看,国内4G业务市场也依然停留在"导入期"阶段,未进入"成长期"。在此时,关于"5G"的讨论又开始成为业界的新热点,究竟"5G"的到来是早到还是迟到呢?  相似文献   

17.
作为执政者,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学素质关乎到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苏州市委和市政府认真贯彻《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全面落实"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行动",通过探索"菜单式"选学、运用城市文化助推科普、建立多元化培训渠道等机制,完善了"提升素质"的科学传播、教育和普及体系,创造了具有典型意义的提升执政者科学素质的"苏州模式"。  相似文献   

18.
宗棕  刘兵 《科普研究》2012,7(6):40-45
对专业科学文本进行修辞分析和话语研究是科学修辞学和科学知识社会学的研究内容,这些研究揭示出科学知识的社会建构过程。本文借鉴已有的研究方法,通过分析高士其科普文本的隐喻,探寻其科普作品隐喻生成的原因,揭示出科普创作中不可避免地受到社会因素、意识形态的影响,带有很强的主观性,而这些带有主观性的科普作品对于读者阅读、理解、接受和传播科学起到了一定的消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以理性选择理论及社会认同理论为理论基础,探讨影响公众参与社区科普活动意愿的主要因素.选取了深圳市居民作为观察对象,通过对500位深圳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建立了居民参与社区科普活动意愿的影响因素模型,并对假设模型进行了检验.研究结果发现,感知科学知识价值、感知社区科普活动的功能性和娱乐性价值、社会规范和社区认同,可以正向显著预测居民参与社区科普活动的行为意愿.这为中国城市中的科学传播研究注入新的实证材料,同时也为社区空间中的科普工作开展提供了具有实践意义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杜鹏  曹一雄 《科普研究》2012,7(5):77-81
本文首先从理论上分析公众在纳米技术创新中的角色,然后从国内"纳米热"现象出发,分析当前社会公众对纳米技术认知的特点以及科学传播中存在的不足,最后借鉴国外经验,就如何加强纳米技术传播提出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