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0 毫秒
1.
陈微笑 《科普研究》2009,4(6):63-68
印度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深知科学技术的重要性。独立后,印度非常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传播,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印度在科技传播领域做了许多工作。在其特有的历史、经济、政治和社会背景下,印度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科学传播模式和理念。本文主要从印度科技传播历史、主要科学传播机构、科技传播特点等方面对印度的科技传播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2.
传播中的科学技术的不确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科学技术的不确定性也变得越来越明显.正确认识科学技术魄不确定性关系到科技的应用、经济的发展,甚至于社会的安定.学校教育和大众传媒作为公众获取科学知识和科技信息的两大重要渠道,在传播科学技术的不确定性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王以芳 《科普研究》2011,6(2):40-45
近几年,随着博客技术的发展和日臻成熟,科学博客浮出水面,逐渐形成了一股蓬勃发展的在线科学群体力量,在科学公共领域发挥着一定的影响。一方面,科学博客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科学传播方式,使科学家进入科学传播的媒介系统,成为科学传播的主体,显示了"自媒体"越来越大的传播潜力。另一方面,它以其开放性、互动性、高效性,成为科学传播的一个便捷、高效的载体,为公众提供了一个新的获得科学知识和科技信息的渠道,继而影响着公众对科学的理解和对科学技术态度。尽管科学博客想取代大众传播媒介还为时过早,但科学博客与专业媒体的汇流趋势已经在科学传播的变革中逐渐凸现。本文将从科学博客的现状、传播手段、传播主体、传播内容、未来发展趋势等几方面研究科学博客在现代传播体系中的特色,探讨科学博客在促进公众理解科学中发挥的作用和潜在影响。  相似文献   

4.
浅谈撰稿中的规范化问题(之一)为使科技期刊在积累和传播文化、促进世界科技文化交流、实现文献信息交换和资源共享方面充分发挥作用,国家制定了有关科技论文、书刊编辑及出版方面一系列标准。这些标准的贯彻,有利科技出版物与国际水平接轨。1995年《电子元件与材...  相似文献   

5.
王黎明  钟琦 《科普研究》2016,11(4):27-34
聚焦科技文本的媒体监测可以反映出媒体上的公众科学的基本结构,并揭示出大众媒体及其他社会群体在科学传播中的作用和影响。围绕这些媒体监测目标,可将针对科技文本的结构分析作为实现途径,其中基于主题索引和特征词筛选的文本编码和特征降维是主要的技术手段。基于对《人民日报》和《南方周末》部分科学传播文本的结构分析,笔者对国内大众媒体上的科学议题分布取得了基本理解,并建构了一套初步的科学传播语料库和特征词库,为后期全面开展科普信息化监测奠定了理论和工具基础。  相似文献   

6.
科普图书出版在社会发展中占有一定的地位。优秀、高质量的科普图书能够促进科技事业以及科普工作的健康发展,实现劳动人民科学素质的提高,同时对于推动社会文明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此外,我国科普图书出版是一项复杂、具体的科普工作,对于传播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精神以及科学技术成果等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现阶段,我国科普图书出版在发展过程中受到出版业转型的影响。为此,笔者从简述中国科普图书出版实际情况入手,试分析论证在出版行业转型的情况下,我国科普图书出版所面临的问题,总结提出应对问题的有效措施,为促进科普图书出版行业的稳步发展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7.
网上出版物具有信息量大、更新速度快、读者面广、传播速度快等特点,其发展速度使传统出版媒体望尘莫及。现代的科研工作者已习惯于先在网络上查阅所需要论文的关键词、文摘、作者、题目,然后才去图书馆查找光盘或原刊。 为了扩大《液晶与显示》的影响,增强科技信息的传播作用及提高引文率,《液晶与显示》在纸质出版的同时,又拓展了网上出版。 1997年《液晶与显示》加入了《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被归入理工 A类。 1999年入编了"中国期刊网"(网址:http://www.Chinajournal.net.cn),《液…  相似文献   

8.
<正>《中国激光》创刊出版逾500期,值此喜庆时刻,编辑部特别制作了"中国激光大科学装置"专题,奉献给广大读者和激光科技工作者。大科学装置是建立具备强大国际竞争力的大型科研基地的重要条件,也是现代科学技术诸多领域取得突破的必要条件,对科技发展具有重要的里程碑式意义。本专题列举了中国激光领域有代表性的五个大科学装置,包括超  相似文献   

9.
邹杰宏 《移动信息》2020,(1):00151-00152
伴随网络信息技术等一系列新型科技的快速发展和普及,越来越多的行业也开始采用数字媒体技术。这主要是因为数字媒体技术可以对媒体信息进行科学的处理和分析,从而提升信息传播的质量和速度。与此同时,数字媒体技术的应用对新兴数字媒体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为此,主要对数字媒体技术的应用优势及发展前景进行研究分析,希望能够为数字媒体产业未来的发展提供一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2006年3月18日-19日,来自全国各地的百余名学者共聚清华,召开“科学技术传播与普及学术研讨会”。这次会议由中国科协-清华大学科技传播与普及研究中心与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学技术学专业委员会、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STS专业委员会、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综合史研究专业委员会联合举办。清华大学副校长康克军教授、中国科协-清华大学科学技术传播与普及研究中心理事长徐善衍教授分别致欢迎辞和开幕辞。此次学术研讨会的主要议题有:关于《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的讨论,有关科学传播元理论的探讨,科学传播和科学普及的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11.
范春萍 《科普研究》2013,8(2):66-72
科普作品由于其内容的特殊性,要求其作者拥有科技知识背景、受过科研训练,甚至本身就是一线科研工作者。而科学实践的经历,会使科研工作者在思维方式和著述习惯上形成刻板的科研思路。本文给出了对科研思路和科普思路的一般性描述,提出了好的科普作品的三重境界、科普思路的时代性等,并结合经典和典型科普作品的分析,对科普思路进行解析。  相似文献   

12.
夏文华 《科普研究》2013,8(1):54-59
以民国时期出版的科普图书为研究对象,分别考察科普图书的出版数量、学科分布、出版地与出版社、作者情况,试图描述民国时期科普图书出版的整体面貌,并借此反映中国近代科学传播的真实情景。  相似文献   

13.
陶贤都  李勤 《科普研究》2013,8(2):80-85
《东方杂志》是中国近代出版时间最长、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综合性期刊。抗日战争时期《东方杂志》包含了较多的科技内容,积极进行科技传播。《东方杂志》科技类文章以述评为主,科技消息较少。科技类文章与战争和当时的社会环境密切相关,图文结合的方式提升了传播效果,巧用补白处刊登趣味性的科学小文章,广告和书籍推介版块也承担了一定的科普功能,设立"医事卫生顾问"栏目以灵活的问答形式进行医学卫生知识传播。虽然经历了抗日战争的动荡和波折,《东方杂志》仍然在促进中国社会科技的发展和提升民众的科学知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吸取自然观、科学哲学、技术哲学、科学社会学、科技伦理、科学技术与社会等对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设置一系列与科学观念相关的问题,对中科院研究生院理工科硕士研究生进行调查.调查统计数据表明,他们的许多科学观是错误的和不恰当的,科学主义观念是比较浓厚的,与科学研究及其应用相关的人文素养成存在圈套的欠缺.进一步地,通过对我国科学教育现状的简要分析表明,这种状况也存在于我国的科技工作者和中国的公众之中.为了改变这种状况,需要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完善科学传播的内容和方式,以树立正确的科学观.  相似文献   

15.
读图时代的科学传播现状及策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读图时代”对科学传播提出了新的课题,图像不再是文字的附属和、点缀,开始担负起传递信息、传播观点的职能。摄影在中国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技术的进步又大大提高了图像的传播效果,报刊、图书等各种科普出版物“浓眉(题)大眼(图)”,电影、电视、动画等更是让人们享受,到了视觉的盛宴。与此同时,泛视觉化倾向却削弱了受众清醒认识世界的能力≯在这个视觉时代有必要分析图像的传播特征,研究一影像的传播策略,探索视觉时代的科学传播之路。”  相似文献   

16.
本文所谈的科学传播是指将科学信息(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知识、观念等资讯)传播得正确、广泛、深入、快速且有效,实现科学普及、民智发达的境界。论述前提限于大众传媒的科普范畴,至于正规学校教育中的自然科学教育则不在讨论之列。本文从科学与媒介、科学作者、科学写作、科学消息之传播,以及科学家等5个理论研究的面向来分析台湾的科普困境,以为台湾的科普是相当值得探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7.
呼思乐  刘兵 《科普研究》2012,7(1):45-51
科学幻想画这种科幻题材的视觉文本,亦有科学传播方向的意义。对科学幻想画和科学传播的关系进行分析和研究,并尝试通过视觉文化这一独特的视角,开拓科学幻想画在科学传播领域研究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8.
台湾综合科普刊物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将台湾光复以来的综合科普刊物分为三期,分别由《大众科学》、《科学月刊》、《牛顿》开端。本文胪列各期刊物,并作简要分析。本文指出,取自国外刊物将不易超越《牛顿》和《科学人》,自制刊物将不易超越《科学月刊》。本文又指出,科普刊物受到网络影响,其影响力日益减弱,但网络等新兴媒体需要内容支撑,是以科普刊物仍有其存在价值。  相似文献   

19.
台湾的科学普及运动,都透过平面出版的形式来展现,有过4波巨大的浪潮。这种经验有值得海峡两岸四地省思之处。第一波是1970年《科学月刊》创刊,高举“让科学说中文”的大旗。第二波是1983年的《牛顿杂志》登陆,标榜“开启图解科学新页”。第三波是1991年天下文化“科学文化”书系的建立,把温温热热的“典范科学家”带入冰冰冷冷的“科学典范”中,开始了科学与人文的对话。第四波从1998年起,各大出版社纷纷跨入科普出版领域,盛况空前;持续到2002年,更出现两本科普杂志《科学人》(ScientificAmerican的繁体中文版)及《科学发展月刊》(由台湾的“国科会”主办)。近乎每隔10年,科普运动的浪潮就爆起一声拍岸巨响。可是,蒙昧的岸石并不见裂痕,只是微微松动。所幸巨浪过后,余波仍然不息,继续拍打岸边,只是力道渐弱。现阶段的科学普及工作,就平面出版的领域而言,有以下当务之急。(1)重新定位“科学普及”的核心对象。是漫天撒网,遍及社会大众?或是只针对学生,而且是精英学生?还是只想跨越学门藩篱,仅供学术社群内部交流?“科学普及”的对象不同,诉求与做法就应当有差别。(2)报纸、周刊、月刊、书籍等平面媒体,性质有异,传播速度也不相同。须各尽其责,共同推动科普。(3)严守科学立场,不要宣扬伪科学。(4)重视翻译,重视写作技巧。(5)尊重美术设计、广告、行销、财务等等专业,群策群力。(6)大学出版社最靠近丰沛的学术资源,应该参与科普运动。  相似文献   

20.
昌晓红 《科普研究》2011,(Z1):33-36
2010年"伪养生"等现象震惊了医学界,本文从科学传播的角度,分析医学科普的现状、存在问题,提出医学科普应由医学专业人士来做,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技巧使公众易于接受,政府支持是医学知识传播的组织保障,大众媒体是医学知识科学传播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