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在开放体系下充氧对哈德门金矿进行富氧氰化浸出小型试验及工业实践证明,富氧氰化浸出明显地提高黄金氰化浸出速度,浸出时间缩短一半,从而处理能力提高一倍,节省基建投资402.78万元,年利润增加103.6万元,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2.
富氧浸出在我国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综合介绍了我国三个主要选金矿富氧浸出研究应用的情况,全面阐述了富氧浸出的机理以及变压吸附制氧机的应用与原理。总结了富氧浸出的优越性,适用范围以及今后的研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哈德门金矿富氧炭浸提金工艺的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淑华  陈登文 《有色矿山》2000,29(1):26-29,37
在开放体系下充氧对哈德门金矿进行富氧氰化浸出小型试验及工业实践证明,富氧氰化浸出明显地提高黄金氰化浸出速度,浸出时间缩短一半,从而处理能力提高一倍,节省基建投资402.78万元,年利润增加103.6万元,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4.
氧在氰化提金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提高氰化矿浆中溶解氧的含量,可明显地加快金的浸出速度,提高金的浸出率。阐述了富氧氰化浸出的理论基础、试验研究、工业应用及其生产实例,并提出发展与应用方面的意见。  相似文献   

5.
富氧炭浸提金工艺在哈德门金矿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王丽莉 《矿冶》1998,7(3):51-53,41
介绍了富氧炭浸提金工艺在哈德门金矿二期扩建工程中的应用。在不增加浸出设备的前提下,生产能力由一期的300t/d提高到600t/d,浸出时间由30h缩短为15h,氰化物消耗下降,而富氧前后浸出率相当;节省了基建投资,降低了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6.
甘肃某金矿强化浸金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刘畅  谢海云  姜亚雄  庄故章  周平  童雄 《矿冶》2012,21(1):46-49
针对甘肃某矽卡岩型金矿石浸渣金品位偏高、金浸出率低的问题,对含金3.70 g/t的金矿石,进行了预氧化、边磨边浸、助浸剂助浸、富氧浸出等多种强化浸金方案对比试验,获得金浸出率91.08%~92.16%的较好指标。本试验研究对该类型金矿的氰化浸金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黄狮涝金矿选矿厂富氧浸出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氰化浸出理论研究表明CN^-/O2=6时,金溶解速度最快,采用变压吸附制氧法生产富氧气体充入浸出系统,实施富氧出,可使CN^-/O2比值趋近于6,从而提高金的溶解速度,达到提高浸出设备处理能力、提高回收率和降低氰化钠消耗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富氧氰化浸金作用机理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富氧氰化浸出是对原传统氰化浸出工艺的强化 ,富氧后 ,不仅提高了矿浆中溶解氧浓度 ,而且提高了活性氧的利用率 ,缩短了浸出时间 ,提高了浸出率 ,降低了氰化物消耗 ,节省投资 ,降低生产成本 ,用于处理难浸金矿石效果显著。根据世界黄金工业总的发展趋势 ,富氧氰化法越来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氰化提金工艺的新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邱显扬  杨永斌 《矿冶工程》1999,19(3):7-9,21
评述了近年来氰化提金工艺的新进展,重点讨论了强化氰化浸出、吸附浸出及富氧浸出工艺的特点、现状及今后开发的重点。  相似文献   

10.
夏青  王健 《金属矿山》2010,39(5):77-80
江西某含铜难浸金矿的金精矿常规金浸出率仅48.71%,采用富氧细菌氧化预处理后金浸出率可达91.67%。鉴于富氧、低温控制工艺的高要求不宜实际推广,研究中开展了低氧细菌预处理试验,并引入磁场强化预处理,达到金浸出率91.72%的较理想指标。同时,对磁场强化细菌预处理过程的机理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富氧浸出的作用机理及在四方金矿的应用情况。试验结果及生产实践均证明 ,采用该技术 ,能显著提高浸吸速度 ,降低氰化钠耗量 ,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在黄金矿山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针对某氧化金矿石的特性及所处地理位置,若采用常规氰化浸出工艺,浸出16h后,金的浸出率才能达到 95%,氰化物消耗为2.03kg/t。为此,本文提出采用“富氧氰化浸出工艺”进行处理,试验表明,该工艺能显著提高浸吸速率,浸出8h后,金的浸出率96.68%,而氰化钠用量只需要常规浸出的一半。如果浸出过程中加入活性炭,金的吸附率为 99.14%。  相似文献   

13.
对湖南衡阳某地的金矿石进行了氰化浸金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与通压缩空气相比,过氧化钙与高锰酸钾按重量配比4∶1混合辅助浸金,金的浸出率提高10.28%,浸出时间降低40%,氰化钠耗量降低50%。借鉴高分子化学的研究成果,对辅助浸金的机理进行了探讨。提出了过氧化物和高锰酸钾等液相氧化剂大幅度缩短氰化浸出时间的原因,可归结为强化了自由基HO.反应。  相似文献   

14.
置换金泥采用湿法冶炼工艺回收成品金,由于王水渣中金的品位较高,为2000g/t以上,采用返回冶炼流程或直接进入氰化浸出的方法均不能取得较好的指标。在小型试验及半工业试验中,采用先预浸再氰化的方法取得较好的浸出率指标。  相似文献   

15.
某氧化型金矿石氰化浸出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某氧化型金矿石金含量高达7.76 g/t,但浮选工艺回收效果极不理想。采用分段浸出工艺对磨矿细度、氰化钠用量、浸出时间等重要工艺技术条件进行了研究,还对影响金浸出的铜离子进行了预处理研究。结果表明,浸前氨水预处理有利于削弱铜对金浸出的负面影响,在试验确定的最佳工艺技术条件下,金浸出率达到了90.11%,达到了工业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16.
某金精矿浸出试验研究及综合利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确定某金精矿产品处理方案进行了金精矿浸出试验研究,条件试验表明:磨矿细度和氰化钠用量是影响金浸出率的关键因素;金精矿Ⅰ较难浸出,根据最佳浸出条件采用常规浸出工艺金浸出率为83.28%,采用边磨边浸金浸出率84.26%;金精矿Ⅱ浸出率可达到87.59%,但浸渣选铜一段粗选铜回收率可达79.24%;最终该金精矿产品处理方案需要进行经济对比,同时需要考虑浸渣回收铜的可能性和经济分析;尾渣筛析表明,细粒级中金品位低,损失的金属于细粒的包体金。  相似文献   

17.
针对某含铜钴的金多金属矿,采用铜优先—金钴混合浮选流程回收金,指标偏低。对流程中的浮选尾矿进行了多元素分析、粒度筛析及金属分布测定和工艺矿物学检查,发现粗颗粒中含有一定量的金,同时还有部分被氧化需要进行再磨再选和氰化浸出联合工艺对金进行回收。再磨再选得到的金钴精矿中金的回收率为6.93%;再磨再选尾矿经氰化浸出后浸渣金品位为0.33g/t,金作业浸出率为80.0%,对原矿金回收率为19.04%;"铜优先—金钴混合浮选—尾矿再磨再选—再选尾矿炭浸"的选冶联合工艺获得的金总回收率为95.38%。  相似文献   

18.
姜文杰  童雄  谢贤  康博文  华中宝  赵瑜 《矿冶》2020,29(6):32-39
以某低品位金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原矿MLA工艺矿物学分析,初步确定实验采用原矿混合浮选-精矿氰化浸金-浸渣浮铅的联合工艺流程。原矿经一粗两扫两精的混合浮选流程,得到Au品位16.36 g/t、回收率78.44%;Pb品位7.21%、回收率84.12%的混合精矿;再对混合精矿进行氰化浸金,为考察NaCN用量、CaO用量、浸出时间对金浸出率的影响,进行单因素试验,并利用响应曲面法优化浸出条件。结果表明,响应曲面法优化金浸出率模型p值小于0.05,响应曲面法优化得到的最佳浸出条件为:CaO用量为3093.03 g/t;NaCN用量为2317.91 g/t;浸出时间为33.49 h,在此条件下模型预测金浸出率为90.49%。经过实验验证,得到金浸出率为89.91%,实验结果与响应曲面法优化结果基本一致;浸渣经过一粗一扫两精的浮选实验,最终得到Pb品位50.41%、作业回收率51.11%;Au品位8.56 g/t、作业回收率38.87%的铅精矿。此联合工艺流程得到了不错的选矿指标,实现了资源的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19.
针对某含碳超显微包裹体难浸金矿石,分别开展了常规氰化浸出探索试验、优先浮碳再细磨浮金探索试验、细磨焙烧预处理再氰化提金探索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常规氰化时金的浸出率仅为14.01%,即使进行脱碳处理后,金浮选的回收率也仅达到51.82%。该类型矿石若要解决受含碳和包裹金影响的问题,有效的途径之一就是进行焙烧预处理。矿石经细磨后,采用“焙烧-水洗-碱浸-氰化”的工艺流程,金的浸出率可达87.57%,从而使金得到了较好的回收。  相似文献   

20.
何美丽 《矿冶》2020,29(6):62-66
福建某斑岩型金矿品位低、规模大,金主要以自然金形式存在,可见金的粒度较粗,为高效利用该低品位金矿,开展新型浸金剂金蝉全泥浸出试验和柱浸试验,结果表明:全泥浸出在磨矿细度为-0.074 mm占80%、矿浆浓度25%、加石灰调pH 值11.0左右、初始金蝉浓度为500 mg/L和过程中控制金蝉浓度不小于300 mg/L条件下浸出20 h,金的浸出率为93.43%,金蝉耗量为1.02 kg/t;柱浸在矿石粒度为-30 mm条件下喷淋浸出23天,金累计浸出率和金蝉累计耗量分别为86.54%和1.22 kg/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