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了表面活性剂(DTAB)与聚丙烯酰胺(PAM)联合处理污泥,讨论对絮体特征、污泥沉降性能和脱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投加量分别DTAB 0.08g/gDS(干污泥),PAM 0.8mg/gDS时,污泥泥饼的含水率最低,为65.41%。为进一步探讨表面活性剂的调质机理,实验通过观察和比较处理前后污泥絮体的粒径分布,经过联合调理污泥最大粒径小于只经过PAM调理污泥,污泥絮体被破坏。实验结果表明,DTAB和PAM联合作用,能够使破坏污泥絮体结构,减少絮体中游离结合水的含量,改善了污泥的脱水性能。  相似文献   

2.
为强化絮凝剂聚丙烯酰胺(PAM)的絮凝性能,在PAM分子链上引入无机阳离子胶体基团进行有机-无机杂化改性。采用水溶液原位聚合法合成有机-无机杂化改性氢氧化铝聚丙烯酰胺(Al(OH)3-PAM)和氢氧化镁聚丙烯酰胺(Mg(OH)2-PAM);通过红外光谱分析表征聚合物的结构,采用乌氏粘度计测定出两者的粘均分子量分别为270万、320万;以-0.038 μm的高岭土纯矿物为试验对象,通过沉降试验研究了所合成絮凝剂对高岭土的絮凝沉降性能。结果表明,当絮凝剂用量均为70 g/t时,Al(OH)3-PAM、Mg(OH)2-PAM的前10 s初始沉降速度分别为7.713 mm/s、11.181 mm/s,800万阳离子聚丙烯酰胺(CPAM)初始沉降速度为3.923 mm/s;Al(OH)3-PAM、Mg(OH)2-PAM作用下的絮团较CPAM产生的絮团小而密实;杂化改性聚丙烯酰胺絮凝性能显著优于CPAM及铝盐、镁盐分别与300万分子量阴离子PAM的复配絮凝剂,分子量高的Mg(OH)2-PAM絮凝沉降性能更佳。  相似文献   

3.
某铅锌矿山对尾矿颗粒絮团强度有一定要求,为了研究如何表征并增大絮团强度,考察了絮凝剂的种类和用量、搅拌时间、搅拌速度以及单位矿浆输入能量等剪切环境因素对某铅锌尾矿剪切絮凝沉降的影响,进行了相应的絮凝沉降试验、颗粒录影显微技术(ParticleView V19)实时监测以及显微镜絮团图像分析,并讨论了絮凝机理,旨在揭示絮体形成过程与絮凝效果的关系。结果表明:对某铅锌尾矿的絮凝作用:阳离子聚丙烯酰胺>阴离子聚丙烯酰胺>阳离子醚化淀粉,阳离子聚丙烯酰胺(CPAM)最佳用量值为200 g/t,加入表面电荷相反的PAM,能使颗粒表面动电位降低而凝聚,当絮凝剂过量时,会使得整个体系变为带正电荷。由于正电荷间的互斥作用,絮凝体再次分散,发生再稳现象,从而使絮凝效果减弱。搅拌时间、搅拌速度、单位矿浆输入能量对某铅锌尾矿的剪切絮凝行为的影响很大;搅拌时间关系着絮团的成长破碎程度;搅拌强度的大小影响着絮团所受剪切强度,搅拌强度越大,絮团最终形成稳态的抗剪切强度越高,形貌越规则;单位矿浆输入能量存在一个极限值,超过极限值时,絮团形成与破碎达到了一个相对平衡的稳态,絮团能够在此搅拌体系下稳定存在。   相似文献   

4.
以带正电性的氢氧化镁铝胶体为阳离子微粒,与阳离子聚丙烯酰胺组成微粒助留体系,研究该微粒助留体系对高岭土填料的絮聚作用.实验结果表明,氢氧化镁铝对高岭土具有微弱的电中和作用,可引起高岭土悬浮液的凝聚,但聚集程度较低.氢氧化镁铝与CPAM联合使用,可大幅度提高对高岭土的絮聚作用.其中,先加CPAM后加氢氧化镁铝形成的是结构致密的高岭土絮聚体,而先加氢氧化镁铝后加CPAM形成的是结构松散的高岭土絮聚体.先加氢氧化镁铝的方式达到最大絮聚所需氢氧化镁铝的量较低.絮聚受剪切作用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5.
针对麻家梁选煤厂压滤煤泥水分偏高的实际问题,研究了聚丙烯酰胺(PAM)、聚合氯化铝(PAC)及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对煤泥脱水的助滤作用。研究结果表明,3种药剂单独使用时,对麻家梁选煤厂-0.5 mm煤泥均有较好的助滤作用。其中,以SDBS的助滤性能最佳,当其用量为500 g/t时,可使滤饼水分由18.10%降至13.08%。二元药剂组合中,PAM与SDBS联合使用的助滤效果明显优于PAM与PAC组合。用量为20 g/t的PAM与500 g/t的SDBS联合使用时,相比PAM单独作用滤饼水分降低1.87%,总降水率达到5.97%。同时发现,PAC的存在不影响PAM与SDBS二元药剂的助滤作用。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决含聚丙烯酰胺污水难处理的问题,以煤炭固体废弃物煤泥作为吸附剂,通过静态吸附试验,考察了煤泥投加量、p H、吸附反应时间等因素对聚丙烯酰胺吸附效果的影响,并采用Lagergen准一级动力学方程和Lagergen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对煤泥吸附聚丙烯酰胺(PAM)的动力学过程进行考察。试验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为40℃,煤泥投加量150 g/L,p H值4~6,反应时间10 min时,煤泥对质量浓度为100 mg/L的含聚污水中聚丙烯酰胺的去除率达94%;而且lagergen准二级动力学方程能更好地描述煤泥对含聚污水中聚丙烯酰胺的吸附动力学过程。液膜扩散模型表明,液膜扩散为吸附过程的主要速率控制步骤。  相似文献   

7.
应用聚丙烯酰胺(PAM)进行污泥水的絮凝沉降试验,结果表明,PAM的絮凝机理主要是“架桥”絮凝;流体力化学因素对PAM絮凝作用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提供颗粒速度梯度和产生的离心剪切流场的二次流使主流和二次流的颗粒碰撞几率提高。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河北某500 t/d萤石选厂尾矿絮凝沉降特性。用聚合氯化铝(PAC)和聚丙烯酰胺(PAM)复配成复合絮凝剂(PAC+PAM)应用于此尾矿水的处理,完成了聚合氯化铝(PAC)和4种聚丙烯酰胺H101、H102、H103和H104组合药剂的尾矿沉降脱水试验。结果表明,同时添加聚合氯化铝(PAC)与聚丙烯酰胺H102组成的组合药剂较为有效,H102的最佳用量为50 g/t,聚合氯化铝的最佳用量是200 g/t,尾矿中SS含量对沉降效果存在影响,SS含量越低,沉降越快,且药剂用量较少,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黄药生产废水处理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FeSO4、聚合硫酸铁(PFS)以及聚丙烯酰胺(PAM)等药剂对黄药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高浓度有机废水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中性条件下,用4 g/L的FeSO4、1 mg/L的PAM处理该废水,CODCr去除率达到65%,黄药去除率大于99%;用2 g/L聚合硫酸铁、1 mg/L PAM处理该废水,CODCr去除率大于85%,黄药去除率达到100%。  相似文献   

10.
煤泥水处理是选煤生产的重点和难点环节,本文从煤泥水和药剂的基本性质入手,结合沉降试验、剪切试验、吸附试验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等研究了阴离子聚丙烯酰胺(APAM)吸附与剪切条件对煤泥水絮凝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剪切条件和APAM用量对煤泥水的絮凝效果有很大影响,APAM在煤泥上的饱和吸附量约为0.74mg/g;随着APAM用量的增加,APAM吸附效率降低,在用量为0.6~0.8kg/t时,APAM吸附效率为63%~51%,对应的透射比在90%以上,澄清度和除浊效果最好,说明APAM药剂的吸附效率与其絮凝效果密切相关。APAM在煤泥上的吸附使得含C峰和含N峰发生了一些变化,C—C和C=O及C—N官能团有所增多。高药剂量可以提供一定的抗剪切特性,提高絮团的再絮凝能力。通过控制药剂量和剪切条件可以调控絮团结构和絮凝沉降效果,提高煤泥水固液分离效率。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揭示流体剪切对微细煤泥絮凝过程破碎-聚并效率的影响规律,在不同剪切速率和搅拌桨离地高度条件下进行煤泥絮凝试验,并采用聚焦光束反射测量仪实时测定絮凝过程中絮团尺寸变化情况,以絮团平均粒径增长率间接反映絮凝过程聚并-破碎效率。研究结果表明:絮团平均粒径增长率可以反映煤泥颗粒絮凝过程的聚并-破碎效率,依据增长率的变化情况,煤泥絮凝过程可分为聚并阶段、破碎阶段和亚稳定阶段|剪切速率对煤泥絮凝行为有显著影响,在G<35.89s-1时增大剪切速率,有利于聚并效率和亚稳定阶段时絮团平均粒径的增加|但过高的剪切速率(G>53.83s-1)将产生较高的湍流耗散率,使絮团破碎效率增大|搅拌桨离地高度对煤泥的絮凝行为有一定影响,在h/H<1/3时,适当增加搅拌桨离底高度有益于煤泥颗粒生成更大的絮团。  相似文献   

12.
为合理有效地利用长焰煤中的细粒煤泥,对其进行浮选试验研究,考察了分散剂和聚丙烯酰胺(PAM)对其浮选的促进作用。结果表明,作为动力用煤,长焰煤精煤灰分不能太低,宜为16%~20%,煤油和仲辛醇用量应分别在1 000~2 000g/t和150~250g/t之间,以保证产品质量并控制药耗。分散剂可消除煤颗粒表面的高灰细泥罩盖从而促进长焰煤的浮选。不同分散剂对精煤可燃体回收率的促进作用从大到小依次为多聚磷酸钠六偏磷酸钠焦磷酸钠,与它们的分子构型以及其中阴离子的量有关。其中多聚磷酸钠在3 000g/t时对应精煤灰分、尾煤灰分分别为19.64%和69.33%,精煤可燃体回收率提高11.80%。使用少量聚丙烯酰胺可以使精煤灰分降低,可燃体回收率提高,使用少量阴离子聚丙烯酰胺可得到灰分17.25%、可燃体回收率94.23%的精煤,对应尾煤灰分66.27%。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了聚丙烯酰胺(PAM)和磺化聚丙烯酰胺(PAMS)对微细粒高岭石的絮凝行为,考察了Ca~(2+)、Al~(3+)对絮凝过程的影响,运用分子轨道(MO)理论、红外光谱(IR)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ESCA)研究了磺化聚丙烯酰胺和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对高岭石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了有无表面活性剂 (SDS、CTAB和TX10 0 )存在时 ,非离子型聚丙烯酰胺聚合物 (PAM N)对水悬浮液中高岭土的絮凝作用。从高岭土表面的电荷、表面活性剂和PAM N在高岭土表面上的吸附量和吸附结构、以及溶液性质讨论了高岭土悬浮液的絮凝和脱水性能。PAM N的絮凝作用使高岭土的沉降速度约增大 2 0倍。絮凝使滤饼单位阻力从 7 8·10 1 1 m/kg降至 1 1·10 1 1 m/kg。但是高分子聚合物将大量水俘获到絮团中 ,使滤饼水分提得很高。表面活性剂预处理降低了PAM N在高岭土上的吸附量 ,这是由于表面活性剂分子堵塞高岭土表面上的一些质点。假设在这些情况下聚合物具有不同的适于通过桥联作用发生絮凝和提高沉降速度的条件。虽然经表面活性剂预处理后高岭土的絮凝没有进一步降低SRF值 ,但滤饼水分大幅度降低。添加PAM N与表面活性剂的混合物使得PAM N在高岭土表面上的吸附量增大 ,但是 ,沉降速度和滤饼水分降低 ,而SRF值不变化  相似文献   

15.
研究聚氯化铝铁(PAFC)对城市污水(浊度155 NTU,COD值209 mg/L)的絮凝特性,并探讨阳离子聚丙烯酰胺(CPAM)对PAFC助凝作用。结果表明,弱碱性、适当的投加量和搅拌时间有利于PAFC发挥良好的絮凝特性;CPAM具有一定的助凝作用,先加入CPAM(投加量82 mg/L),再加入聚氯化铝铁(投加量1 g/L)时,浊度和COD值降低率分别达99.35%和57.74%。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决氧化亚硅负极材料导电率低及循环性能差的问题,以聚丙烯酰胺(PAM)为液相碳源进行一次碳包覆,再通过化学气相沉积以甲烷混乙炔为气相碳源进行二次包覆,制备了具有含氮碳层的双层包覆氧化亚硅负极材料(SiOx@DC-N)。与纯气相包覆(SiOx@GC)以及纯液相包覆(SiOx@LC)的氧化亚硅负极材料相比,SiOx@DC-N展现出优异的倍率性能与循环性能,在4C(1C=1 500 mA/g)的电流密度下比容量达850.1 mAh/g,以5∶95混合石墨后制成18650圆柱电池,其在电流密度1C充放电700圈循环后容量保持率仍有92.70%。  相似文献   

17.
聚丙烯酰胺(PAM)作为一种高效絮凝剂被广泛应用于矿井水处理过程中,PAM残留物丙烯酰胺(AM)单体存在于矿井水处理环节中,而AM已被国家癌症中心列为ⅡA类致癌物。为揭示PAM残留物AM在矿井水处理中的迁移规律,对10个矿区的矿井水处理环节进行了检测分析,并通过混凝沉淀与过滤实验研究了PAM投加量、分子量、水解度、矿井水pH值和含盐量等因素对AM质量浓度和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调研的10个矿区的矿井水处理中,有80%的澄清(沉淀)池出水AM质量浓度>0.0005 mg/L,在0.0017~0.0875 mg/L,有60%的过滤出水AM质量浓度﹥0.0005 mg/L,在0.0011~0.0767 mg/L,过滤过程对AM的去除率在12.3%~99.1%,矿井水常规处理难以保证AM质量浓度满足饮用水标准,回用于饮用水需考虑PAM选型和投加量的优化,或采用反渗透等膜技术处理;在试验条件下(PAM投加量0.5~2.5 mg/L、分子量500万~1800万、水解度5%~30%、聚合氯化铝投加量为80 mg/L),AM质量浓度在沉淀与过滤2个处理环节均随各因素水平的增加而呈现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过滤过程对AM的去除率在30.0%~58.3%,当PAM投加量为1.0 mg/L、分子量为1200万、水解度为22%,原水pH值为7、电导率为2000μS/cm时,沉淀和过滤出水AM质量浓度最低,实验中最低值分别为0.0026和0.0012 mg/L。  相似文献   

18.
采用超声波分散的方法,在N-甲基丙烯酰-N'-嘧啶哌嗪(MPMP)与过硫酸钾(K2S2O8)组成的氧化还原体系下,引发丙烯酰胺单体(AM)在酸改性凹凸棒土(ATP)表面发生接枝聚合反应,生成凹凸棒土接枝聚丙烯酰胺杂化絮凝剂(ATP/PAM).考察了聚合反应条件对ATP/PAM特性黏数的影响,探讨了ATP/PAM的絮凝机理,通过对2.5wt%高岭土、5wt%赤铁矿模拟污水以及固含量5.2%的实际生活污水处理发现,ATP/PAM絮凝形成的矾花沉降速度快,絮凝时间短,产生的污泥量少,在很大的添加量范围内优于普通PAM,能够有效提高污水处理的效率和能力.  相似文献   

19.
为解决气化污水在向气化炉回注过程中油及灰尘对管道的堵塞和腐蚀问题,利用河北大城煤炭地下气化冷凝水进行絮凝试验研究。以聚合氯化铝(PAC)和聚丙烯酰胺(PAM)作为絮凝剂和助凝剂,研究了不同pH值及在相应pH值下加入100mg/L的PAC后污水Zeta电位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絮凝剂PAC使用的最佳pH值在7左右;对比不同PAC和PAM的投加量,研究其除尘除油的能力,当絮凝剂的投加量为100mg/L、助凝剂的投加量为3mg/L时,废水中的含油量由2060mg/L降至1174mg/L,除油率达43%,含尘量由600mg/L降至96mg/L,除尘率达84%,此时PAC和PAM为最佳用量组合。  相似文献   

20.
矿井水中微量油的处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矿井水中微量油的存在,制约了矿井水的综合利用.采用混凝沉淀工艺,对矿井水中微量油的处理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发现,混凝剂聚合氯化铝(PAC)与絮凝剂聚丙烯酰胺(PAM)配合使用效果比较好,且最佳配比是100∶1;聚合氯化铝与聚丙烯酰胺最佳投加量分别为200 mg/L和2 mg/L,此时出水浊度小于5 NTU,微量油的去除率约8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