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李淼 《中州煤炭》2018,(8):89-93
山西地处黄土高原东部,地形高差大,地质条件复杂,水土流失严重,极易形成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在综合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山西省地质灾害的特点时空分布进行研究,发现山西省地质灾害具有以下特点:崩塌、地面塌陷、滑坡是山西的三大地质灾害;次生地质灾害是山西省地质灾害的主要形式,人类活动是山西地质灾害频发的一个重要诱因;3月—4月、6月—9月和10月是全省地质灾害的高发期;吕梁、临汾、忻州、长治、太原等市是全省地质灾害高发地区;东部褶皱山区和晋西黄土地貌区是全省地质灾害最易发的地区;黄土地地貌区是崩塌和泥石流的重点易发区;地面沉降和地裂缝主要发生在城市。该研究对山西省地质灾害的防治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山西省属地质灾害易发区,地质灾害高易发区占全省国土面积的42%,地质灾害隐患多、分布广、威胁重。研究基于2015年底的山西主要地质灾害统计数据,分析研究了山西主要地质灾害的分布规律和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山西主要地质灾害隐患以小型崩塌地质灾害为主,占全省主要地质灾害隐患点总数的71%。临汾市、吕梁市、忻州市灾害隐患点数量最多,阳泉市数量最少。全省已发生的地质灾害以小型崩塌和滑坡为主。泥石流灾害的死亡人数最多、死亡率最高,占因灾死亡人数的63%。临汾因灾死亡人数占全省因灾死亡的60%。地质灾害隐患点较多地分布在黄土高原地貌、松散土岩体、450~500 mm降雨量地区。盆地地貌、岩浆岩体、小于400 mm降雨量地区隐患点数量最少。全省79%的泥石流灾害隐患为自然因素诱发,44%的崩塌灾害隐患为人类活动产生。  相似文献   

3.
入汛以来 ,全省连降大到暴雨 ,诱发多起地质灾害。湖北省地矿局对此高度重视 ,一方面加紧组织实施局属单位承担的在建 2 8项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项目 ,另一方面积极协同省国土资源厅组建全省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应急指挥系统 ,组织水文队、环境总站和地灾中心等重点单位千方百计做好汛期灾害防治工作。省水文队成立了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 ,建立了重大地质灾害和应急调查分片责任制 ,由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经验丰富的专家分片负责鄂西南、鄂西北山区 2 3个县 (市 )的地质灾害应急调查工作 ,并在资金相当紧张的情况下 ,预留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急需的…  相似文献   

4.
根据全省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项目地质灾害调查数据和湖北省气象台提供的1950—2007年湖北省76个常规地面观测站的雨量资料,对不同的年平均、月平均降水区间和一日、三日最大降水水量与地质灾害之间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基本查明了省内地质灾害与降水单因素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李阳春  杨胜元 《西部探矿工程》2012,24(10):133-134,137
矿山地质灾害是地质灾害的一个重要分支。贵州省的矿产资源较丰富,地质环境脆弱,全省因矿产资源开发引起的矿山地质灾害近千起。贵州省矿山地质灾害具有分布广、种类多、危害大等几个重要特点。根据贵州省的矿山地质灾害分布特征及成因关系,对其进行论述。并针对贵州省主要的矿山地质灾害提出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6.
种绍龙  刘刚 《矿山测量》2012,(2):64-67,5
文中介绍了基于GIS技术建设甘肃省地质灾害可视化管理信息系统.利用GIS技术和网络技术实现全省地质灾害数据的管理,并可以建立一个通用、高效、开放的平台来管理、发布和共享这些空间数据,实现地质环境和地质灾害空间数据的集中管理、远程浏览查询、信息共享等功能.  相似文献   

7.
从湖北省地质灾害灾情评估现状出发,阐述基于WebGIS的地质灾害灾情动态评估的主要技术路线、系统架构以及技术实现,将地质灾害灾情评估模型与WebGIS相结合,实现用户零客户端方式在IN-TERNET上开展地质灾害灾情评估工作.并提出供全省统一的各类地质灾害灾情评估模型及其评估因子,可保证评估过程的可视化、实时化.  相似文献   

8.
3月10日,湖北省国土资源厅召开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后续规划实施工作会议。会议传达贯彻了全省三峡后续工作会议精神,安排部署了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后续规划实施工作。  相似文献   

9.
以湖北59个县市区划调查发现的8 495处地质灾害为样本空间,通过对全省地质灾害特点、种类、主要成因等的分析,以及其对生命财产的危害和交通、居住地、管线设施、重点工程等公共安全的影响评价,从科普宣传、监测预警、规范行为、落实预案、深化调查等宏观角度,展开防治对策探讨,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地质灾害影响。  相似文献   

10.
李淼 《中州煤炭》2018,(10):55-59
地形地貌是地质灾害发生和活动的基础,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地质灾害发生的类型、数量、密度和规模。山西地处黄土高原东部,地形高差大、地质条件复杂、水土流失严重,极易形成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地质灾害种类多、分布广、数量大。通过对山西省地质灾害发生特点和规律的研究,发现山西省地质灾害的主要控灾因素是地貌、年均降雨量和坡度。在不同的地貌单元内,黄土地貌是崩塌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高发区,降雨是山西地质灾害的重要的诱发因素,区域地质灾害密度与区域年均雨量关系密切。全省年均降雨量低于400 mm和高于800 mm的地区基本不发生地质灾害;年均降雨量在450~600 mm地区最易发生地质灾害,其中年均降雨量在500~600 mm地区最易发生崩塌和滑坡灾害。地形坡度和崩塌呈明显的相关性,是影响崩塌发生的最主要因素。40°~50°坡角度是大型滑坡的高发区;当坡度大于50°后,大型崩塌的数量随着坡度的增大呈指数式增加。研究对山西省地质灾害的防治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山西矿产资源丰富,矿山数量众多,长期的采矿活动给全省地质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破坏,造成了严重的矿山地质灾害。研究发现,山西矿山地质灾害以地裂缝和地面塌陷为主,崩塌和滑坡灾害主要以小型为主,地面塌陷以小型和中型为主,地裂缝以中型和大型为主。煤矿山、铝土矿山、铁矿山地质灾害均主要以地裂缝和地面塌陷为主,铜矿山地质灾害主要以崩塌为主。矿山地质灾害以小型和中型地质灾害为主,大型地质灾害以地裂缝为主,小型地质灾害以地面塌陷为主,中型地质灾害以地裂缝和地面塌陷为主。煤矿山和铝土矿山地质灾害均以小型地面塌陷和大型地裂缝为主,铁矿山地质灾害以小型地面塌陷为主,铜矿山地质灾害以小型崩塌为主。地裂缝和地面塌陷主要分布在晋城和阳泉矿区,滑坡灾害主要分布在离柳、西山、乡宁、汾西矿区,崩塌主要在大同、离柳矿区。  相似文献   

12.
湖北省是我国地质灾害最为严重的省份之一。据调查 ,全省自 1990年以来 ,发生有一定规模、有资料记载的地质灾害 36 83起 ,灾害类型主要为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 ,总规模约 3亿万立方米 ,造成 2 2 5人死亡、90 9人受伤、2 6 0 83户房屋倒塌或开裂 ,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约 8.44亿元 ,平均每年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8440万元。我省地质灾害的发生具明显的分布规律 ,即地质灾害主要发生在鄂西山区和鄂东南地区 ,其中鄂西山区最为严重 ,主要以自然地理和地质条件的不利 ,自然因素诱发的滑坡、崩塌、泥石流地质灾害为主。我省另一地质灾害严重的…  相似文献   

13.
浙江省废弃矿井分布全省各地,各类废弃矿区存在严重的安全和环境隐患,并缺乏对废弃矿井的有效监管,成为影响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地质灾害隐患,也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民生问题。多年来,围绕着如何实现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浙江省为此做了大量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显著的业绩,使全省的矿山地质环境管理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浙江省地质灾害治理及环境修复有力地促进了浙江生态文明的建设。  相似文献   

14.
《地质装备》2009,10(4):7-7
从不久前召开的山东省地质找矿改革发展大讨论暨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会议上获悉,近年来,通过全省各级各有关部门和地勘单位、矿山企业的共同努力,地质找矿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15.
张菊秀 《西部探矿工程》2015,(3):133-135,139
以新疆托里县地质灾害调查为研究基础,得出所辖区域内发育的地质灾害类型主要有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和土壤盐渍化等,并对主要地质灾害类型的分布规律和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对托里县境内的地质灾害易发区进行了评价,将所辖区域内的地质灾害易发区分为4个大区,对后续建立地质灾害信息系统,协助当地政府建立群测群防网络体系及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和大型、特大型地质灾害隐患点防灾预案的编制等工作提供了理论基础,同时也对提高当地人民防灾、减灾水平,以及经济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将风电场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作为建设项目地质灾害风险控制的依据,分析了鸡山风电项目的主要地质灾害问题,以风电场地质灾害与工程分布的相对关系及风险程度的判别为基础,阐述了风电工程地质灾害的风险识别方法,提出了地质灾害风险控制应包括选址阶段地质灾害风险回避、设计施工阶段地质灾害风险处理及运行阶段地质灾害风险监控等3方面,并对风电场建设项目地质灾害风险控制的要点和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周牧 《中州煤炭》2023,(4):137-141,147
为了了解研究区的地质环境条件、地质灾害现状、分布范围及发展趋势,确定不良地质现象的类型、位置,进而划分出地质灾害危险区、地质灾害易发区和地质灾害不易发区,对各区规划用地的适宜性及可建性进行评价。研究了研究区地质灾害类型特征,对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进行了评估,现状条件下评估区地质灾害发育弱,危害程度小,危险性小。预测了地质灾害危险性,得到了丘陵亚区工程建设有引发和遭受崩塌、滑坡的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发育程度弱,危害程度中等,危险性中等,评估区遭受采矿塌陷危险性小;评估区内丘陵区为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区,基本适宜工程建设;平原区为地质灾害危险性小区,适宜工程建设。针对地质灾害危险性,提出了相关意见。研究为研究区规划提供必要、可靠的地质依据,从地质环境的角度对规划提出合理建议和意见,使规划更趋于科学合理、经济可行,为有关部门审批提供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8.
河南省是全国地质灾害多发省份之一,其地质灾害具有分布面积广、发生频率高、经济损失大、致灾作用强烈等特点。地质灾害主要为滑坡、崩塌、泥石流等。通过大量的野外调查和室内制图,统计了河南省地质灾害总体分布特征,从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岩土体类型、水土流失、降雨等因素分析了地质灾害的形成机理,找出了易发生地质灾害的条件,对河南省地质灾害的防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通过野外勘察,着重对矿山环境现状进行了系统调查,查明了矿山地质环境背景条件、矿山地质灾害类型及发育分布特征;对地质灾害现状进行了评价,并分析预测采矿活动诱发和加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对矿山开采、生产和矿山周围自然环境及人类工程遭受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进行了评价,并提出了地质灾害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20.
在对河南省山地丘陵区66个县(市)地质灾害资料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地质灾害与地质环境因子(地形地貌、岩土体类型、地质构造、降水)及人类工程活动之间的关系,为研究河南省地质灾害分布发育特征,开展地质灾害易发性分区、地质灾害防治区划及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建设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