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0 毫秒
1.
铝土矿焙烧脱硅新工艺及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中、低铝硅比的一水硬铝石-高岭石型铝土矿,回转窑焙烧脱硅试验的情况。其试验结果表明,在焙烧温度1050-1100℃、焙烧时间15-20min时,脱硅率达到55.61%,精矿铝硅比9.92。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表明,焙烧只能使高岭石中的硅发生热分解,产生非晶态的SiO2,而矿石中原来存在的α-石英会向非晶态转化;在焙烧矿碱浸溶出过程中,非晶态的SiO2溶于碱液被脱除,而α-石英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2.
硅对Al—Si合金及其复合材料耐磨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Si对Al-Si合金及其复合材料γ-Al2O3f/Al-Si耐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Al-Si合金的耐磨性随Si含量的升高而升高,而Si含量对复合材料的耐磨性影响不大,经过硅变质处理的γ-Al2O3f/Al-12Si复合材料的耐磨性未变质的稍好些,硅变质后的Al-12Si基体合金的耐磨性比未变质的低;当Si量为17%时,Al-Si合金的耐磨性与其复合材料的耐磨性相近。  相似文献   

3.
增强体对铝硅合金复合材料中硅相形貌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刘政  朱应禄 《矿冶》1996,5(4):60-65,34
采用挤压铸造法制备Al2O3/Al-Si合金复合材料。文章研究了增强体对铝硅合金中硅相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氧化铝短纤维和硅相之间存在共格界面。此纤维可为硅相的非自发形核提供适宜的结晶衬底。复合材料中的初生硅可在短纤维表面形核并生长为颗粒状。复合材料中的纤维在Al-Si共晶体的共生生长过程中,可触发硅相中的孪晶,导致纤维附近的共晶硅呈变质形态。  相似文献   

4.
锌精矿沸腾焙烧过程中SiO2的行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利君 《矿冶工程》1995,15(1):48-52
以试验数据为依据,结合物理化学原理,阐述了锌精矿中SiO2的赋存状态及各种焙烧参数对可溶性硅酸盐形成的影响;通过对几种熔砂粘结块化学成分的分析及有关反应的热力学计算,探讨了锌精矿沸腾焙烧过程结炉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应用三元扩散偶技术测定了Nb-Ti-Si三元系1373K的等温夫面,用电子探针微区分析的方法对Nb-Ti-Si三元扩散偶进行分析,测得Nb-Ti-Si三元系在1373K下生成TiSi2,TiSi,,Ti5Si4,Ti5Si3,Ti3Si,NbSi2和Nb5Si37个扩散层,在扩散偶中未发现三元化合物。  相似文献   

6.
电沉积Ni—W—P—SiC复合材料的组织及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忠诚  刘鸿康 《有色金属》1996,48(2):94-97,85
X-射线衍射仪测定表明,当Ni-W-P-SiC复合镀层中的磷含量大于8wt%时,镀层在镀态时呈非晶态结构;α-SiC微粒物存在并不影响复合镀层的结构,也不参与结构的转变。热处理温度对Ni-W-P-SiC复合镀层的组织结构有一定的影响,当温度升到300 ̄400℃时,产生Ni3P粒子,起到沉淀硬化作用,因此,复合镀层的硬度最高;若继续升高温度,Ni3P粒子长大,然后集聚并粗化,导致镀层软化,硬度下降。  相似文献   

7.
Sb—Si复合阻燃剂的性能及其对PVC拉伸强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丽梅  张力 《有色金属》1997,49(4):73-75
研究了Sb-Si超细复合阻燃剂的热稳定性、阻燃性及其对软质PVC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超细Sb2O3相比,Sb-Si有助于提高软质PVC的热稳定性及拉伸强度,氧指数达难燃标准(添加5份)。  相似文献   

8.
铁水快速定硅测头的研制和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炼铁高炉热状况控制和低硅铁冶炼、铁水炉外脱磷及某些稀有元素回收等工艺都要求能够快速确定铁水中的硅含量,而传统的化学和光谱分析法不能满足这一要求。本专题用一种测头能直接、迅速、准确地测量铁水中的硅含量。这种硅测头是用MgO稳定的ZrO2作固体电解质,ZrO2+ZrSiO4为辅助电极制成的,测头电池表达式为:Mo-ZrO_|〔Si〕Fe|ZrO_2+ZrSiO_4|ZrO_2(MgO)|Mo+MoO_2|Mo在实验室中,用这种测头进行了各种条件下的硅含量测试,它能在10s内测出硅电动势,且具有较高的分辨率。测试电动势与理论值十分相近,说明这种测头可靠。用到工厂高炉炉前测试高硅铁水中硅,大部分测试成功;在低硅铁水中,正常操作时,3~5s就能得到稳定的硅电动势,硅含量测定值与分析值偏差小于0.1wt%,测试成功率可达90%以上。此类测头能满足工业要求,可投入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9.
煤矸石制β—SiC调节α—SiC的导电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煤矸石低温合成制取的β-SiC微粉来调节α-SiC的非线性导电性能,取得了良好效果。讨论了β-SiC的导电机理和粒度、含量对α-SiC非线性导电性能的影响,指出了有可能用β-SiC代替α-SiC作防晕材料,从而使材料成本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10.
李扬 《非金属矿》1998,(4):16-17,54
作者以宁夏某地阴矾石化各石为原料,通过焙烧活化,分别用H2SO4和NaOH提取所含活性Al2O3和SiO2成功地制取了微细α-Al2O3和白炭黑。  相似文献   

11.
煤系高岭土氯化焙烧除铁增白工艺及原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水林  罗家柯 《矿冶》1997,6(3):66-69
用管式转炉研究了煤系高岭土氯化焙烧除铁增白工艺的影响因素及其机理。其主要控制参数是升温速度、恒温温度及恒温时间、炉内气氛等;其反应机理是高岭土中的含铁矿物主要以FeO参与氯化反应,氯化产物从料层表面逸出后被排出  相似文献   

12.
四川广旺地区石煤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四川广旺含钒石煤主矿层属品位较富的钒矿资源,研究表明石煤中钒主要以V(Ⅲ)形式赋存于粘土矿物里。提钒过程中,焙烧是关键。它直接影响石煤中V(Ⅲ)向V(V)的价态转化率(ηv(v))、V(V)进一步向可溶性的钒的转化率(η焙)及钒的浸出与沉淀。采用复合钠盐(NaCl+Na2SO4)焙烧比单一钠盐可提高焙烧转化率2%-5%。焙烧过程中钒的价态转化率与焙烧转化率存在着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论述用管式转炉研究煤系高岭土氯化焙烧除铁增白工艺的影响因素及其机理。其主要控制参数是升温速度、恒温湿度及恒温时间、炉内气氛等;其机理是高岭土中的含铁矿物主要以FeO参与氯化反应,氯化产物从料层表面逸出后被排出。  相似文献   

14.
某含砷金精矿中金矿物嵌布粒度较细,金主要以硫化物(黄铁矿、毒砂)包裹金形式存在。采用焙烧预处理-氰化浸出工艺,研究了一段焙烧、两段焙烧和添加剂焙烧对氰化浸出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常规一段、两段焙烧方式,金浸出率均未达到90%,银浸出率低于50%; 添加剂焙烧效果显著,在焙烧温度650 ℃、时间1.0 h、添加剂用量NaXY 100 kg/t+YC-1 20 kg/t的条件下,金浸出率达到93.56%,银浸出率达62.45%。  相似文献   

15.
东鞍山烧结厂含菱铁矿浮选中矿经700 ℃还原焙烧-磁选工艺处理,可以得到品位为60.43%,回收率为83.59%的铁精矿。利用X射线衍射分析和扫描电镜分析手段着重对焙烧过程中铁矿物的转化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焙烧温度的改变,焙烧过程将经历菱铁矿分解、赤铁矿还原和铁矿物过反应3个阶段,其中赤铁矿还原阶段对应的焙烧温度正是700 ℃,此时焙烧产品中的铁矿物以磁铁矿为主,最有利于弱磁选。  相似文献   

16.
新疆某镜铁矿矿石TFe含量为35.20%,CaO含量为30.64%;铁矿物主要为镜铁矿,脉石矿物主要为方解石和石英。矿石中镜铁矿嵌布粒度微细,属于难选铁矿石。为考察矿石磁化焙烧过程物相转变规律,进行了焙烧温度、焙烧时间和配煤比对其磁化焙烧效果、铁物相转变过程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在配煤比为12%、焙烧温度为800 ℃、焙烧时间为75 min条件下还原焙烧后,焙烧产品磨细至-0.074 mm占90%,在磁场强度为120 kA/m条件下弱磁选,可获得铁品位为65.95%、回收率77.70%的指标。焙烧温度对镜铁矿磁化焙烧过程影响显著。焙烧温度低于800 ℃时镜铁矿磁化焙烧转变为Fe3O4,焙烧温度为800 ℃时,焙烧产品Fe3O4含量最高;焙烧温度高于800 ℃时,部分Fe3O4又被还原为FeO,产生过还原现象;焙烧温度为900 ℃时,焙烧产品FeO含量最高;焙烧温度达到1 000 ℃时部分FeO被还原成金属Fe。此过程与磁选结果的变化规律相符。另外,焙烧温度达到900 ℃时,部分Fe2O3与CaO反应,生成了2CaO·Fe2O3,不能通过弱磁选回收。试验结果为该镜铁矿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7.
磁化焙烧是处理菱-赤混合型铁矿石最有效的手段,焙烧过程的动力学研究可为实现该类铁矿石磁化焙烧关键技术提供理论支撑。采用X射线衍射、自制热重分析炉、扫描电镜等途径对矿石磁化焙烧过程的动力学及焙烧产品的微观形貌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矿石在焙烧过程中可不添加任何还原剂使菱铁矿和赤铁矿全部转变为磁铁矿,菱铁矿分解反应的发生是整个反应过程的限制性环节;在一定范围内增加焙烧温度,可使矿石的焙烧反应更加完全,同时有利于矿物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较高的反应速度,缩短反应完成所需要的时间。矿石磁化焙烧过程的机理函数符合随机成核与随后生长模型,表观活化能E和指前因子A分别为74.48 k J/mol、27.39 min-1。焙烧后产品表面有大量微裂纹产生,铁矿物与脉石矿物共生关系紧密,在后续选别作业前还需对其进行细磨,焙烧产品中Mg、Ca、Mn元素与Fe元素以类质同象形式共生,将影响最终铁精矿品位。  相似文献   

18.
程建国 《矿冶工程》2013,33(5):106-110
针对国外某氧化铅锌矿开展了选冶联合工艺研究, 采用硫化焙烧-浮选工艺回收铅、锌。工艺矿物学研究表明, 矿样中的锌主要以硫化锌和碳酸锌两种形式存在, 铅主要以硫化铅和铅铁矾形式产出。闪锌矿和菱锌矿属于微细粒和细粒嵌布的范畴。硫化剂、焙烧时间和焙烧助剂是影响硫化焙烧效果的主要因素, 而焙烧温度、物料粒度的影响不显著。矿石中含有黄铁矿, 因此硫化焙烧不需另外添加硫化剂。采用硫化焙烧-混合浮选工艺, 在焙砂磨矿粒度-0.038 mm粒级占92.56%条件下, 经一次粗选、三次扫选、十次精选闭路流程选别(中矿顺序返回), 可获得产率22.96%、含Pb 9.87%、含Zn 38.92%、Pb+Zn品位为48.79%的混合铅锌精矿, Pb、Zn回收率分别为75.79%和79.78%。  相似文献   

19.
高温焙烧毒重石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当前钡矿开发利用状况的分析及利用方法的比较, 确定了采用高温焙烧作为钡矿利用的中间过程。分析了毒重石矿高温分解的机理, 通过一系列实验对焙烧条件作了较细致的研究, 确定了高温焙烧毒重石的最佳实验条件。  相似文献   

20.
铬精矿在焙烧过程中的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添加剂白云石和苏打、焙烧时间以及焙烧温度对铬精矿焙烧的影响, 结果表明, 添加适量的白云石和苏打可提高铬精矿的焙烧效率和铬的溶出率。合适的焙烧温度和焙烧时间对焙烧过程的进行和提高铬的溶出率有很重要的作用。通过焙烧过程分析表明, 铬精矿中的含铬矿物与碳酸钠的反应较易进行, 在1 000 ℃左右已基本反应完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