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分析了南京钢铁公司100t高阻抗电弧炉→100t钢包精炼炉→150mm×150mm方坯连铸工艺流程生产GCr15轴承钢各阶段钢中氮含量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实践表明,为降低轴承钢中氮含量,采取电炉兑入铁水量在55%以上和泡沫渣操作,EAF出钢时钢中氮的质量分数平均达到29×10-6;LF精炼采用大渣量埋弧操作、氩气搅拌,该过程平均增氮质量分数为21.8×10-6;VD吹氩过程平均脱氮量为15×10-6;全程保护浇铸有效控制平均增氮质量分数为6.3×10-6。LF精炼过程增氮对整个过程控制至关重要,应加强LF精炼的工艺优化。  相似文献   

2.
采用"转炉→RH+LF→矩形坯连铸"工艺流程生产48MnV-C非调质曲轴钢,在LF精炼时添加氮化锰进行钢水增氮操作,钢中氮质量分数可稳定控制在(108~134)×10-6,平均值为120×10-6,并可预防轧材的"白点"缺陷。  相似文献   

3.
采取转炉高拉碳出钢、双渣法冶炼、LF高碱度渣精炼、RH真空脱气、连铸加强保护浇铸及控制钢液过热度等措施,有效控制GCr15轴承钢中的氧、氮、硫、磷、钛等元素及夹杂物含量。试验表明:提高转炉出钢碳质量分数,有利于降低钢中的氧质量分数;随着炉渣碱度的升高,钢液中ω(O)大幅降低;GCr15轴承钢经过RH真空处理,钢液中的ω(TO)从0.002 8%下降到0.000 9%;双渣法冶炼可以提高转炉冶炼前期的脱磷率;LF精炼和连铸过程增氮,RH过程降氮;LF精炼过程是控制ω(Ti)的关键;夹杂物和碳化物都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首钢京唐公司IF钢精炼工艺开发过程。IF钢冶炼工艺控制关键是碳、氮含量成分控制。IF钢碳含量控制的关键是RH脱碳过程控制、防止合金增碳和精炼结束到中间包增碳,对应的措施有控制进站碳≤0.04%、控制过程废钢加入量、RH脱碳过程辅助钢包底吹、清洁上料和使用无碳耐材等。IF钢氮含量控制的关键是控制好转炉吹炼过程脱氮效果、防止RH吸氮。  相似文献   

5.
对板坯钢水冶炼过程中的增氮环节进行分析,主要包含转炉冶炼,LF精炼过程增氮,RH真空脱氮和连铸增氮情况,统计分析转炉、精炼、RH和连铸浇注过程的氮含量变化情况,识别影响钢水氮含量的关键因素,对异常增氮环节进行优化和改进,有效降低板坯钢水的氮含量。  相似文献   

6.
比较“铁水预处理→BOF→RH→LF→板坯连铸机”和“铁水预处理→BOF→LF→RH→板坯连铸机”两种工艺路线生产管线钢精炼过程的增氮控制.结果表明,LF→RH比RH→LF生产工艺在精炼时增氮减少约5×10-6.因此从控制增氮角度上,生产管线钢优先选择LF→RH精炼工艺.  相似文献   

7.
《炼钢》2019,(6)
介绍了首钢京唐公司IF钢生产工艺开发过程。IF钢生产工艺控制关键是碳、氮含量成分控制和钢卷表面质量控制(通过防止水口堵塞和减少夹杂物)。IF钢碳含量控制的关键是RH脱碳过程控制、防止合金增碳和精炼结束到中间包增碳,对应的措施有控制RH进站钢水w(C)≤0.04%、控制过程废钢加入量、RH脱碳过程辅助钢包底吹、清洁上料和使用无碳耐材等。IF钢氮含量控制的关键是控制好转炉吹炼过程脱氮效果、防止RH吸氮和防止连铸过程吸氮。IF钢卷的主要表面缺陷之一是夹杂类缺陷,控制夹杂类缺陷主要从控制转炉终点氧含量、钢包渣改质、控制中间包钢水w(Al_s)/w(Al_t)0.94、恒拉速浇铸等方面着手。采取措施后,中间包熔炼成分碳、氮质量分数分别下降了3.7×10~(-6)和5.9×10~(-6),IF钢夹杂原因造成的钢卷表面质量协议品率由2.3%下降到1.0%~1.5%。  相似文献   

8.
依据达钢现有生产装备情况,开发出中高碳硬线钢的生产工艺流程,即铁水KR脱硫预处理→顶底复吹转炉→LF精炼→连铸,并通过采取大渣量单渣法转炉脱磷、无铝脱氧、LF炉白渣精炼、使用低氮增碳剂、连铸保护浇注及结晶器电磁搅拌等措施进行工艺优化,有效控制了钢中气体含量及夹杂物水平,提高了钢水可浇性,保证了连铸坯质量,使轧材性能达到了硬线钢的要求,满足了用户对产品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管线钢中氮的危害,结合管线钢化学成分和生产工艺,分析氮的来源、溶解和扩散机理,基于转炉冶炼、LF炉精炼、RH炉精炼、连铸等生产工艺特性,对不同工序钢水中氮的数据进行采集和分析,系统研究提高转炉吹炼命中率、改善造渣制度、强化出钢管理、全程底吹Ar控制,LF微正压操作,RH真空处理,连铸保护浇注等措施对降氮和控氮的影响,指出连铸坯氮含量偏高的主要原因。为管线钢冶炼的降氮和控氮,强化重点工艺环节的控制,优化改进控制工艺,提供了科学依据,形成了一套全工序控制钢水氮的措施,确保高级管线钢中氮质量分数控制在0.0045%以下。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邯钢一炼钢厂"铁水→转炉初炼→LF精炼+RH精炼→200 mm×200 mm方坯连铸"生产齿轮钢的工艺流程。针对H20CrMnTi-2齿轮钢氮化钛夹杂含量超标的问题,从控制钢水中氮含量和钛含量两方面着手,有效降低了TiN夹杂含量,实现了连铸过程齿轮钢的增氮量降到10×10~(-6)以下,H20CrMnTi-2圆钢B类(氮化钛夹杂)夹杂含量稳定控制的2.5级以下。  相似文献   

11.
杨丽  贾燕璐  汪红有 《甘肃冶金》2012,(2):10-11,13
本文介绍了采用BOF—LF—RH—CC工艺生产低氮、超低氮的汽车面板钢的情况。通过对各环节钢中氮含量的分析,结合生产实践,提出了转变转炉底吹模式、使用高效LF精炼埋弧渣、RH精炼堵漏和连铸保护浇注等改进措施,使铸坯平均氮含量达到0.0018%,满足产品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安钢第二炼轧厂采用铁水预处理→BOF→LF→CC的工艺路线生产510 L汽车大梁钢中的氮含量情况及LF精炼过程增氮的原因。结果表明,LF加热时间、埋弧效果、钢包底吹氩等操作是钢水增氮的主要原因。提出了LF精炼过程控制措施,通过合理控制加热时间、加强埋弧操作、稳定吹氩等措施,可控制氮含量≤50×10~(-6),满足510 L汽车大梁钢对氮的控制要求。  相似文献   

13.
采用120t BOF冶炼→ LF精炼→ RH真空处理→CCM连铸(240 mm×240mm)→Φ55mm和Φ60 mm棒材轧制工艺流程生产汽车轮毂用S55C中碳轴承钢(0.54%~0.56%C).转炉高拉碳,终点[C]≥0.10%,并配备下渣红外检测系统;LF精炼渣碱度控制在4.0~6.5;RH精炼在≤66.7 Pa的...  相似文献   

14.
贺道中  王仕华 《炼钢》2012,28(2):36-40
涟源钢铁集团有限公司采用"BOF→RH→CSP"工艺生产的低碳钢薄板存在非金属夹杂物和破边、边裂等质量缺陷,CSP存在水口结瘤堵塞现象。通过对连铸坯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提出了转炉冶炼、RH精炼、钢水钙处理、软吹氩搅拌等工艺优化措施,采取措施后,低碳钢平均连浇炉数达到15炉以上,薄板质量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5.
100 t BOF-LF-RH-CC工艺冶炼结构钢时钢中氮的行为及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淮钢100 t BOF-LF-RH-CC工艺流程冶炼45钢和42CrMo钢时各工序钢水取样分析氮含量,研究各工序对钢水中氮含量的影响。得出除吹氩和RH工序外,各工序都存在增氮现象:钢包至中间包长水口增氮占增氮总量的40%,LF精炼增氮占35%,出钢增氮占20%。所以控制转炉终点氮含量,控制LF渣层厚度,避免LF精炼补加合金和增碳,适当延长RH处理时间,提高长水口氩封效果是控制钢水氮含量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6.
转炉-精炼-连铸过程钢中氧的控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蔡开科 《钢铁》2004,39(8):49-57
结合近年来的文献和笔者的研究工作,概要论述了转炉—精炼—连铸过程中钢洁净度(以总氧含量T[O]表示)的控制及夹杂物对产品质量的影响。提高钢的洁净度应从产生夹杂物的源头抓起,尽可能降低转炉终点氧含量。根据生产统计数据,建立了转炉终点氧预报模型。介绍了硅镇静钢、硅铝镇静钢、铝镇静钢三种脱氧模式及脱氧产物的控制方法。采用钢包精炼方法把夹杂物消灭在钢水进入结晶器之前是获得“干净”钢水的关键。介绍了RH、LF、中间包钢水总氧预报模型。介绍了在连铸过程中防止钢水再污染和进一步去除夹杂物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王强 《中国冶金》2015,25(3):25-29
莱钢炼钢厂为了提高LD-RH-CC工艺生产低碳铝镇静钢技术水平,通过开发全工序低硫冶炼控制技术,构建RH环流模型,开发新型炉渣改质剂,开发连铸机无氧化全保护浇注工艺技术,提高了钢水洁净度,实现了LD-RH-CC工艺稳定控制。其中RH精炼炉终点硫的质量分数控制在0.006%,连铸机浇注炉数达到10炉以上,钢中氮、氧的质量分数达到0.02%以内,稳步推进RH精炼炉冶炼低碳铝镇静钢工艺技术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为实现“全三脱”工艺少渣冶炼,进一步降低辅料消耗,首钢京唐开发了热态脱硫渣、液态脱碳渣及铸余渣钢直接返回利用工艺。对热态渣、钢的可回收性进行了分析,并通过工业试验验证了工艺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回收利用5 t的脱硫渣,脱硫剂消耗可降低30%~40%,铁水温降相对减少10~15 ℃,总渣量减少30%~40%,同时可降低铁损,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对于脱碳渣,每炉回收热态渣20 t,可节约石灰3.2 t,若铁水硅质量分数小于0.15%,脱磷炉可不加石灰,钢铁料消耗相应减少2.4 kg/t,并且可取消萤石及轻烧的使用,可实现脱磷炉零辅料消耗;对于钢包铸余,通过控制高炉出铁量,将精炼工序RH/LF/CAS产生的热态精炼渣及钢包铸余兑入半钢包,连同半钢一起兑入脱碳炉中进行冶炼,铸余钢回包次数可达到6~8次,实现液态铸余直接回收。  相似文献   

19.
Efficient secondary refining process is necessary for massive and stable production of low carbon aluminum‐killed (LCAK) steels. Plant trials were performed to investigate the cleanliness of steels. Characteristics of composition, cleanliness, and inclusions of LCAK steel during different secondary refining processes, including LF, CAS, RH‐LIT, and RH, were studied and compar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AS, RH‐LIT, and RH processes had better control of low carbon, silicon, and nitrogen than LF process. High cleanliness of LCAK steels could be achieved by all the mentioned refining processes. It was concluded that the total oxygen (T.O.) should be <35 ppm to reduce the amount of inclusions and reach the level of clean steels. The removal rate of inclusions during RH‐LIT and RH processes was much higher than that of LF and CAS. The T.O. content and the amounts of inclusions during CAS, RH‐LIT, and RH could be quickly decreased to a low value within 10 mi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AS and RH‐LIT as well as RH refining processes can produce LCAK steels that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high efficient, low cost, clean, and stable production, while LF is more suitable for the heats with poor control of end point of BOF, and for the process with calcium treatment to control sulfur content and lower the clogging of Submerged Entry Nozzle during thin slab continuous cast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