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正>1、一种低成本易焊接钢的生产方法(201310144348.3)本发明无需加入提高焊接性能的合金元素,在线控制热轧带钢微观组织中易焊接软相铁素体含量为70%~95%、不易焊接硬相珠光体含量为5%~30%;采用加速冷却模式,冷却速率在原有冷却速率基础上提高5%~15%,经过加速后,不同厚度规格的带钢层流冷却水冷段冷却速率控制在65~105℃/s,层流冷却全阶段冷却速率控制在12.65~19.4  相似文献   

2.
正专利号:ZL201510183706.0专利权人:河北钢铁股份有限公司邯郸分公司专利内容:本发明将连铸铸坯加热至1 160~1 240℃,保温40~60 min;轧制工序层流冷却速率控制在34.1~92.8℃/s;带钢上表面层流冷却水量为下表面的81%~95%(质量百分比),带钢头部0~120 m层流冷却水量为正常水量的70%~85%  相似文献   

3.
目前密集冷却工艺已广泛用于生产高强度带钢,但是该技术冷却速率较快的特点易造成带钢冷却不均匀等问题,导致带钢残余应力过大,进而产生边浪等板形缺陷.本文利用有限元方法,使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某700 MPa级高强度带钢在密集冷却工艺下的模型,实现温度-相变-应力耦合计算,并进行多个实验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通过修改有限元模型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研究边部遮挡和初始温差对带钢层流冷却阶段产生的残余应力分布的影响规律.对于减小带钢层流冷却过程中产生的残余应力,减小带钢进入层流冷却前的初始温差更加有效.本研究成果经过现场试验验证,可靠性较高,可用于指导该种类型高强带钢生产,以减少带钢的残余应力,提高带钢板形质量.   相似文献   

4.
专利号:ZL03150582.1专利权人: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发明人:储双杰陈晓陈卓雷黄昌国郦希邹美平陈德刚磁悬浮长定子用电工钢板的生产方法,首先将按化学成分wC<0.003%、wSi:0.65%~1.25%、wMn<1.00%、wS<0.005%、wAl<0.35%、wN<0.003%、wP:0.01%~0.10%,冶炼、连铸制成板坯;然后在1200℃以下对板坯进行加热,接着对板坯进行粗轧和精轧,精轧终轧温度为830~900℃,然后通过U型层流冷却方式进行控制冷却,在大于730℃温度下高温卷取;接着对带钢酸洗、冷轧、退火及涂层而制成成品。本发明通过提高精轧出口温度,即尽量接近α相区上限和高温卷取,改善电工钢带钢的磁性;以及通过控制层流冷却,使高温卷取的热轧带钢头尾部的温度高于中部温度,有效地解决带钢晶粒和磁性不均匀的难题。磁悬浮长定子用电工钢板的生产方法$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科技发展部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热轧带钢层流冷却卷取目标温度的控制精度,根据冷却过程的传热机理,分析了带钢层流冷却的传热过程.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冷却控制的空冷和水冷预测数学模型,分析并阐述了层流冷却控制系统的前馈控制算法及其在实际控制中的应用.本前馈控制的使用效果良好,具有较高的目标卷取温度控制精度,能满足生产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正>自第一套层流冷却系统应用于热轧带钢生产以来,轧后控制冷却技术得到迅速发展:一是工艺技术的发展,体现在冷却工艺和层流冷却装置的进步;二是控制技术的发展,体现在控制模型、控制策略的进步。出现的先进的技术包括:(1)在普通层流冷却的基础上增加了加强型层流冷却段ILC,Intensive Laminar Cooling或超快速冷却装置  相似文献   

7.
采用Ansys对不同厚度带钢的层流冷却过程进行瞬态有限元模拟。得到了不同时刻带钢的温度变化和带钢宽度方向的位移变化;分析了在不同冷却工艺下带钢的温度场和应力分布;以某钢厂的层流冷却设备参数为例,来探讨不同厚度带钢的层流冷却工艺,为现场生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在带钢层流冷却过程中,为实现高品质的冷却效果,针对不同的参数需要采取不同的控制策略。控制的参数主要有:带钢运行速度、冷却区开启阀门数、冷却阀门喷水量、喷水模式等。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往往采用设定固定的带钢运行速度值,然后通过控制喷水量的大小来进行冷却控制。针对国内某热轧厂层流冷却实时生产数据进行分析,分析了"速厚积"对冷却效果的影响规律,制定出合适冷却策略,并验证其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阐述了层流冷却情况下,热轧带钢急冷开始温度、终了温度及冷却速度对其性能的影响。在生产试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三种新的控制冷却方式,通过模拟试验和金相分析,作者探讨了不同冷却方式影响带钢强度的机理;提出了形成魏氏组织的必要条件;阐述了针状铁素体对带钢性能的影响。这些工作完善了原来的热连轧层流冷却控制模型。  相似文献   

10.
层流冷却控制系统是带钢热连轧计算机系统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泰钢热轧不锈钢层流冷却系统为背景,结合现有技术和经验,设计实现适合现场生产需求的层流冷却控制系统。从过程自动化方面介绍了该系统的控制思想和实现方式,通过优化控制参数,采用先进的数学模型和控制技术,实现对层流冷却系统的二级控制,提高卷取温度控制精度,达到卷取温度对带钢的要求,从而保证品种钢性能均匀性,提高产品综合质量。  相似文献   

11.
层流冷却过程中带钢温度场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带钢层流冷却过程中的传热,并利用有限元法对层流冷却过程中带钢温度场进行了模拟计算。结果表明:随着轧件厚度的减薄,在带钢厚度方向上的温差逐渐减小;冷却速度不同时,带钢表面温度和中心温度的变化趋势以及波动幅度相应发生变化。在进行模型计算时,应合理考虑带钢厚度及内部热传导的影响。这对提高数学模型的精度,控制卷取温度,提高产品质量以及指导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热轧带钢层流冷却系统水冷喷射的工艺优化过程。通过优化层流冷却过程的前段冷却水量,调整上下集管流量配比和侧喷角度,粗化了带钢的晶粒尺寸,优化前后屈强比由0.78降为0.75,伸长率平均由33%增加为36%,同时带钢的冷却均匀性改善提高了产品冲压性能的稳定性,满足了客户的后续加工要求。  相似文献   

13.
余伟  王乙法 《工程科学学报》2016,38(12):1734-1740
针对卷取温度为500℃的12 mm厚X70管线钢热轧带钢,利用MARC有限元软件建立层流冷却过程中的热-力-相变耦合的数学模型,计算两种下上冷却水比时层流冷却过程中温度场、应力、应变、相变体积分数和翘曲度随时间的变化.结果表明:1.25水比的冷却过程中,厚度方向上各面的冷却速度不一致,导致水冷前期带钢上下表面应变不同,带钢会产生向上的翘曲,冷却过程中边部最大的翘曲量达到21.84 mm;水冷后期带钢板形会逐渐恢复平直,但由于水冷过程中发生塑性变形,终冷时厚度方向上贝氏体含量的差异,卷取时带钢边部依然有-9 mm的翘曲量.上下表面的不均匀冷却是引起翘曲的根本原因.在保证X70管线钢性能条件下,采用1.58的下上水比工艺,卷取时边部翘曲量仅为-0.58 mm,合适的下上水比能大幅度减小层流冷却过程中带钢的横向翘曲.   相似文献   

14.
热轧带钢层流冷却的控制策略及其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阐述了热轧带钢层流冷却常用的7个控制策略,即前馈控制、反馈控制、自适应控制、带钢头尾冷却控制、带钢边部冷却控制和对带钢厚度的适应性冷却控制以及对升速轧制的适应性冷却控制的内容及其发展,同时还简单地介绍了这些控制策略在国内某些热轧板厂的实际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5.
卷取温度对成品带钢的强度、伸长率等机械加工性能有重要影响。为适应增加F7轧机后导致的层流冷却线的缩短,在层流冷却改造中采用了新型超密集快冷装置(SUPIC-HSM),提高了热轧带钢冷却效率、冷却能力、冷却均匀性和冷却板型的控制能力,有效适应了生产线缩短后带钢控冷工艺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济钢1700层流冷却过程中带钢冷却的均匀性,减小带钢冷却不均带来的附加残余应力,建立了层流上下水量关系和侧喷的数学优化模型,对层流上下水量配比和侧喷角度两个关键参数进行了优化,根据优化结果制定了相应的层流标定标准并在现场进行了应用。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层流上下水量和侧喷参数能够改善带钢延厚度和宽度方向冷却的均匀性,减小了层流带水和各类板形不良现象。  相似文献   

17.
曹树卫  闫宁  陈全 《特殊钢》2020,41(3):55-58
对高强热轧宽带钢AG700L开平后的板形缺陷进行了详细分析,讨论了精轧出口带钢板形和温度均匀性对开平板形的影响,分析了层流冷却系统中水比、侧喷、冷却模式、边部遮蔽对开平板形的影响以及优化措施。结果表明:带钢经过层流冷却时边部温降过快造成的边部压应力在开平后得到释放,是造成开平后板形缺陷的主要原因;通过优化水比为1:1.35、优化侧喷角度并提高压力至2.0 MPa、改进冷却模式、使用边部遮蔽可以提高层流均匀化冷却效果并解决开平后的板形缺陷问题。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带钢层流冷却的工作原理和导热机理,对唐钢1 700mm带钢生产线应用层流冷却系统控制带钢的卷取温度及其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层流冷却是控制带钢卷取温度的最重要手段。为了满足宁波钢铁有限公司1 780 mm热连轧机薄板生产线层流冷却工艺的控制要求,采用了由基础自动化控制系统和过程控制系统组成的两级计算机控制系统。介绍了层流冷却系统设备及自动控制系统结构。重点阐述了层流冷却基础自动化系统主要功能,包括层流冷却区域内带钢微跟踪、步序控制、卷取温度反馈控制以及速度前馈控制。运行结果表明,系统控制精度、响应速度均满足工艺要求。自系统投入运行以来,工作稳定,控制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0.
程杰锋  刘正东  唐广波 《钢铁》2012,47(1):55-59
 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结合宝钢2050热连轧层流冷却生产线,模拟研究了不同碳当量钢种在层流冷却条件下的奥氏体转变过程,计算了前段主冷、稀疏冷却、后段主冷3种冷却模式对奥氏体转变过程的影响,定量分析了带钢厚度方向不同部位处奥氏体转变的差别。结果表明:在所选定的工艺条件下,随着碳当量的增加,铁素体开始转变时间明显推迟,铁素体开始转变温度明显降低,而珠光体开始转变时间和温度变化不大;不同冷却模式下铁素体、珠光体各相开始转变时间及演变过程差别较大,但最终各相的体积分数接近一致;带钢厚度方向各部位由于冷却速度的不同而存在明显的组织不均匀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