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机械合金化可使在室温下部分互溶体系Ni-Fe-Mo形成fcc固溶态粉末,Ni、Fe、Mo三种元素在粉末颗粒表面及内部均匀分布存在,固溶态粉末的液相生成温度约为1710K。  相似文献   

2.
国外WC-Co硬质合金中钴的替代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国外WC-Ni,WC-Co-Ni及WC-Fe-Co-Ni等系列新型粘结剂硬质合金以及WC-Fe、WC-Fe-Co及WC-Fe-Ni等硬质合金的研究情况,并对以铁、镍代钴的硬质合金研制特点及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用金相、透射电子显微镜、电子探针与扫描电镜分析研究得出,超低碳Cr26-Ni28-Mo5-Cu3-Nb0.35不锈钢铸态组织中含有σ相,经850~1120℃热处理均可形成σ相,包括(Fe-Cr)σ相,(Fe-Mo)σ相和(Cr-Ni-Si)σ相;850℃左右有M6C型碳化物和NbC析出。该钢经1150℃2h水冷固溶处理后,具有优良的耐腐蚀性能。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新试剂2-[2′-(6′-甲氧基-苯并噻唑)偶氮]-5-二甲氨基苯甲酸(MOBTAMB)与Fe(Ⅱ),Ni(Ⅱ)的显色反应。在混合表面活性剂(TritonX-100-SDS)存在下,于pH5.2的HAc-NaAc缓冲溶液中,Fe(Ⅱ),Ni(Ⅱ)与MOBTAMB反应均形成1:2的稳定络合物。前者最大吸收波长为651nm,后者最大吸收波长为658nm。选定656nm为测定波长,测得表观摩尔吸光系数分别为ε_Fe-MOBTAMB=8.3×10 ̄4,ε_Ni-MOBTAMB=1.29×10 ̄5。铁浓度在0  相似文献   

5.
高能球磨过程Fe-Ni机械合金化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Fe、Ni粉末在氢气保护下的机械合金化过程。利用XRD和SEM研究了球磨过程粉体的显微组织结构,测量了不同球磨时间粉体的显微硬度。结果表明,经3h球磨便实现了Fe-Ni的完全合金化,合金的组织结构为纳米晶超饱和α固溶体(bcc)和γ固溶体(fcc)两相混合组织。继续球磨,过饱和α相逐渐分解并向γ相转化。根据衍射图分析了球磨过程的微观应变和晶粒尺寸及其对粉末显微硬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AnalysisofRare-EarthPhaseinaW-Mo-Ni-Fe-Mn-LaHeavyAlloyMaXiangAbstract:BesidesW-phaseandNi-phase,thereisamicronewphaseinW-Mo-N...  相似文献   

7.
粉末装载量对W-Ni-FemIM合金喂料粘度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对粉末装载量对W-Ni-Fe MIM合金喂料的粘度及力学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发现喂料粘度随粉末装载量的升高而增大,但不同粉末装载量喂料的应变敏感性因子基本一致,呈现基本相同的假塑性体流变行为。W-Ni-Fe喂料存在一最佳粉末装载量,此时合金力学性能最好,低于或高于这个粉末装载量都使得合金力学性能降低。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国外WC-Ni,WC-Co-Ni及WC-Fe-Co-Ni等系列新型粘结剂硬质合金以及WC-Fe,WC-Fe-Co及WC-Fe-Ni等硬质合金的研究情况,并对以铁,镍代钴的硬质合金研制特点及以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双相不锈钢固溶处理对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文达 《特殊钢》1994,15(4):30-32
双相不锈钢00Cr18Ni5Mo3Si2热轧钢板在950-1080℃温度范围内的固溶处理对钢的力学性能没有显著影响。随着固溶温度的提高及固熔冷速的加大,铁素体含量逐渐增加。在含FeCl3介质中的点蚀率(PCR)随着固溶温度的提高而降低。  相似文献   

10.
以WC-13%Fe/Co/Ni合金作为基体合金,添加少量A1以研究其对WC-13%Fe/Co/Ni硬质合金的性能和组织的影响。结果发现:A1可以细化合金中的WC晶粒,并在提高合金硬度的同时,使其抗弯强度提高100~200MPa。金相研究表明,添加A1的WC-13%Fe/Co/Ni合金中的粘结相主要是γ相和板条马氏体,局部有α+(F,Me)_3C的片层状组织存在。  相似文献   

11.
利用氢气共还原混合盐制取Ni-Fe-Mo预合金粉,分别在873K,1023K,1073K温度下还原。热力学计算表明三种还原下都能被氢还原,1073K还原温度制得的粉末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2.
超细 (纳米级) 颗粒材料的制备 (二)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超细(纳米级)颗粒材料的制备(二)张燕红邱向东赵谢群胡初潜(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北京100088)3固相法利用固体原料(一般为粉末)经高温或球磨制得超细粉末。31高温固相反应法Si3N4陶瓷的单相材料暴露了一些缺点,如断裂韧性低,烧结过程晶粒长...  相似文献   

13.
粉体具有不同于固体、液体和气体的独特物性,并在一定条件下表现出自组织特性。作者介绍了粉体在受迫振动堆积过程中的自组织行为,并对粉体在水平旋转的圆筒中的自组织现象进行了实验观察。  相似文献   

14.
直接还原炼铁工艺技术综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全红 《云南冶金》2007,36(2):57-61
直接还原是一种采用天然气、煤气、非焦煤粉作燃料和还原剂,使用球团矿、块矿、粉矿在固态下直接还原生产固体直接还原铁(DRI/HBI)的炼铁工艺技术。全面介绍了各种典型直接还原工艺的原理、特点与缺陷及工业化进展情况,分析了世界直接还原工艺技术发展的动因、现状与趋势。  相似文献   

15.
以W粉、Co粉及炭黑为原料制备η相粉末,向WC–10Co混合粉末中加入质量分数为8%的η相粉末和一定化学计量比的工业炭黑,利用传统粉末冶金工艺制备含板状WC晶粒的硬质合金。研究了合成温度对η相的影响以及烧结温度、固相烧结升温速率对板状WC晶粒的作用。结果表明:在氮气保护气氛下,当行星球磨时间为12 h时,1050℃保温1 h即可得到Co_6W_6C相含量较高的η相粉末。在保温时间为1 h的前提下,烧结温度为1440℃,有利于合金中板状WC晶粒的生长,此时合金的力学性能最佳;在烧结温度与保温时间一定的前提下,当固相升温速率由6℃/min降低到2℃/min时,板状WC晶粒的尺寸和长厚比逐渐增加,合金的强度保持不变,维氏硬度提高了3%,断裂韧性提高了13%。  相似文献   

16.
预混合粉材料烧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深入了解预混合粉材料的烧结,对促进铁基粉末冶金零件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这涉及到固态烧结与液相烧结两个方面.本论文讨论了添加下列合金元素粉末的预混合粉材料的烧结:(1)石墨粉;(2)镍粉与石墨粉;(3)铜粉与石墨粉;(4)磷铁粉状的磷;(5)硼铁粉状的硼.另外,还讨论了这些材料的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7.
结合承钢烧结现场原料条件,研究了固体燃料种类和配比对钒钛磁铁矿烧结过程及烧结矿冶金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白煤代替焦粉作为烧结用固体燃料后,烧结矿中的磁铁矿、硅酸盐和玻璃质含量降低,而赤铁矿和铁酸钙含量升高,有利于改善烧结矿的冷态机械强度和低温还原粉化性能.承钢烧结的固体燃料配比不宜太高,当焦粉作为承钢烧结的固体燃料时,其配比应控制在5%左右;当白煤作为承钢烧结的固体燃料时,其配比应控制在5.5%至6%之间比较适宜.综合考虑,承钢烧结应采用白煤作为固体燃料,而烧结矿的FeO含量控制在7%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18.
热态直接还原铁防再氧化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游锦洲  于仲洁 《钢铁》1999,34(11):5-6
将球团矿和煤粉混合装料,使球团矿被煤粉包裹,在固态下进行直接还原,新生的直接还原铁将发生渗碳,渗碳现象使生成的直接还原铁表面熔化,形成致密的金属外壳,堵塞了直接还原铁的微气孔,在热态氧化气氛下,这层致密的金属外壳起到防止直接还原铁再氧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棕榈酸稀土的红外光谱和X-射线衍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茂英 《稀土》2000,21(4):16-19
用红外光谱和粉末 X-射线衍射研究了棕榈酸稀土的结构。红外光谱研究显示 ,固态棕榈酸通过氢键以二聚体酸存在 ,而固态棕榈酸稀土中 ,棕榈酸根离子和稀土离子之间以离子键结合。粉末 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 ,棕榈酸稀土具有层状晶体结构 ,每一晶层由一个平面稀土离子层两侧结合两层并行排列的棕榈酸根全伸展锯齿链所构成 ,在晶层中 ,酸根链倾斜于基面 ,倾斜角随稀土离子半径的减小而线性增大。  相似文献   

20.
High-velocity oxy-fuel (HVOF) thermal spraying can generate dense depositions without melting the powders during spraying. Our previous study showed that most HVOF-sprayed particles are in solid state prior to impact on the substrate. The deposition of solid particles requires sufficient deformation of the particles as a result of a high impact. This report is a continuation of our previous work to study the bonding mechanism for thermally sprayed solid particles. The same hard material, WC-Co powder, is studied by considering the porosity inside the particles. The detailed deposition mechanism is examined by dynamically tracking the particle impingement using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FEA) models. The results confirm that the deposition of high-speed solid particles is caused mainly by the particle deformation and further implies that deformation is enhanced with increase in porosity alone. Therefore, a possible way to increase the deposition efficiency of hard cermet coating could be to use a properly designed porous powd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