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对高氮钢电渣重熔前后夹杂物进行对比研究,分析不同渣系和自耗电极氧含量对重熔后夹杂物的影响。研究发现,不同渣系对电渣钢的洁净度影响很大,适当提高w(CaO)/w(Al2O3)可有效降低电渣锭中的夹杂物和全氧量。不同氧含量的自耗电极进行重熔后,电渣锭全氧量及夹杂物种类和组成成分差别不大,夹杂物成分中w(MnO)/w(MnO+Al2O3)≈0.23~0.32,自耗电极中的氧含量与电渣重熔的洁净度没有直接关系,采用氧质量分数为(40~100)×10-6的不同自耗电极,电渣重熔后氧质量分数始终保持在(20~30)×10-6。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G20CrNi2Mo轴承钢电渣重熔过程自耗电极对电渣锭洁净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电渣锭洁净度与自耗电极的冶金质量有较大的相关性。随着自耗电极氧含量的升高,电渣锭氧含量呈升高趋势。通过扫描电镜-能谱仪分析发现,氧含量较高的自耗电极中低熔点CaO-MgO-Al2O3夹杂物数量比低氧含量自耗电极的要多。由于低熔点夹杂物与钢液的界面能较低,限制了其在电渣重熔过程中的去除效率,从而导致电渣锭氧含量较高。通过电弧炉出钢高拉碳操作,氧含量低于0. 002 0%的锭子数量占到总量的90%以上。  相似文献   

3.
电渣重熔钢中非金属夹杂物含量及成分的控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在电渣重熔过程中,控制自耗电极冶炼的脱氧制度并配合电渣重熔渣系的选择,可以有目的地控制电渣重熔钢中非金属夹杂物的含量和成分。对于滚珠轴承钢ZGCr15,当自耗电极用钢采用Si-Fe、Si-Ca脱氧并用酸性渣重熔可以获得最佳精炼效果,使钢中夹杂物转变为硅酸盐类塑性夹杂物。上述结论在工业生产中已得到验证。  相似文献   

4.
降低电渣重熔GCr15钢的氧含量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王昌生  刘胜国 《特殊钢》1997,18(3):31-35
在420mm/250mm方形结晶器的工业炉上重熔1.2t锭,比较了含高氟的二元渣系、低氟和中氟的五元渣系、重熔气氛(Ar气保护)、自耗电极表面质量、渣中aFeO值和自耗电极含氧量对重熔钢氧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自耗电极氧含量为5.87×10-6和10×10-6.在氮气气氛、低氟五元渣系下重熔,电渣过程是一个增氧过程,重馆过程中降低渣中aFeO值,可使GCr15钢的氧含量降至15×10-6左右。  相似文献   

5.
电渣重熔过程中氧含量的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渣重熔钢锭中的氧主要来源于自耗电极中的原始氧、在电极制造和重熔时渣池上方电极表面生成的氧化铁皮、渣料带入的不稳定氧化物和电渣重熔过程中气氛中的氧,为了有效地控制电渣锭中的氧含量,必须使用复合脱氧剂对自耗电极进行终脱氧,对自耗电极表面进行处理,严格控制渣中不稳定氧化物的含量,以及降低电渣重熔过程中气氛中的氧分压.  相似文献   

6.
基于渗透理论建立了气体保护电渣重熔过程渣-钢间氧传递的动力学模型,并在50 kg电渣炉进行模具钢S136(/%:0.39C、0.26Si、0.43Mn、0.020P、0.018S、13.37Cr、0.21Mo、0.34V)的重熔实验,得出渣中FeO含量-0~2.0%(FeO),电极端部钢液中原始氧含量-0~0.010 0%[O],自耗电极半径-40~300 mm和重熔速率-(0.5~5.0)×10-6 m3/s对熔渣和钢液间传氧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熔渣中FeO含量-(FeO)存在一个临界值,(FeO)小于此临界值时,氧的传递过程为电极端部钢液向渣中传递;反之,氧的传递过程为渣中FeO向电极端部钢液内传递。随自耗电极半径的增加,钢-渣间传氧速率减小;随着重熔速率和钢液中原始氧含量增加,钢-渣间传氧速率增加。  相似文献   

7.
电渣重熔去除夹杂的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现代电冶金中,电渣重熔是有效地去除钢中非金属夹杂物主要手段之一。但电渣重熔去除夹杂物机理的研究还存在着分岐。电渣重熔有三个阶段:1.电极端头熔滴形成期;2.熔滴滴落穿过渣池阶段;3.铸锭顶端液态金属熔池凝固阶段。为了查明哪一阶段是精炼主要阶段。我们制取了自耗电极原始金属;电极端头金属熔化薄膜;渣池中的金属熔滴及凝固铸锭金属试样。用金相法,化学分析法及放射性同位素(Zr~(95)O_2)方法测定各阶段提纯效果及夹杂物去向。研究得出结论:电渣重熔去除钢中非金属夹杂物主要发生在电极熔化端头。上述结论在工业试验中得到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8.
耿鑫  姜周华  刘福斌 《钢铁》2008,43(10):38-0
 电渣重熔钢锭中的氢主要来源于自耗电极中的原始氢、电渣重熔用渣料带入的水分及其水合物和电渣重熔过程中气氛中的水分,所以为了有效地控制电渣锭中的氢含量,必须对制造自耗电极的原始钢水进行脱气处理,严格烘烤电渣重熔用渣料以及降低电渣重熔过程中气氛中的水分压。  相似文献   

9.
Ca—Si脱氧及酸性渣重熔改善轴承钢的夹杂物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周德光  李正邦 《钢铁》1994,29(7):25-28
研究了电渣母材的脱氧制度及重熔渣系对轴承钢夹杂物和疲劳性能的影响。(1)Al脱氧的电渣母材,无论用碱性渣还是用酸性渣重熔,钢中的夹杂物都以脆性的Al2O3为主;(2)Ca-Si和Ca-Si+Fe-Si脱氧的电渣母材,经碱性渣系重熔后,钢中的夹杂物仍以Al2O3为主;但经酸性渣系重熔后,钢中的夹杂物变成以硫化物和硅酸盐为主的塑性夹杂物,钢材的疲劳寿命提高。  相似文献   

10.
Ca-Si脱氧及酸性渣重熔改善轴承钢的夹杂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电渣母材的脱氧制度及重熔渣系对轴承钢夹杂物和疲劳性能的影响。(1)Al脱氧的电渣母材,无论用碱性渣还是用酸性渣重熔,钢中的夹杂物都以脆性的Al_2O_3为主;(2)Ca-Si和Ca-Si+Fe-Si脱氧的电渣母材,经碱性渣系重熔后,钢中的夹杂物仍以Al_2O_3为主;但经酸性渣系重熔后,钢中的夹杂物变成以硫化物和硅酸盐为主的塑性夹杂物,钢材的疲劳寿命提高。  相似文献   

11.
吕忠宏 《炼钢》1992,8(5):30-34
本文介绍连铸中间包更换操作的主要工艺参数及其试验结果。试验结果表明:中间包快速更换技术,操作简单、技术经济效益好,是实现全连铸车间的必要措施。1概况连铸生产就要充分发挥连铸机"连"的优势,使其多炉连浇.70年代中期,国外已把发展多炉连浇技术作为提高钢水收得率及提高连铸机生产率和节约能源等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2.
以福建鼎信1 550 mm连续退火酸洗线卷取机为研究对象,找出了其钳口处的漏油问题,从液压系统设计与机械结构设计两方面做了相应改进,从而使漏油问题得到解决,保证了带钢产品的表面质量。  相似文献   

13.
转炉静态控制是转炉计算机的基本控制方式,副枪动态控制是以静态控制为基础。转炉炼钢采用静态模型(终点控制模型、供氧模型、造渣模型、底吹模型)和动态模型(脱碳速度模型、钢水升温模型和冷却剂加入量模型)可减少炉口压力偏差,提高煤气回收量。  相似文献   

14.
以德龙钢铁1250生产线为例,为了满足冷轧客户对SPHC钢冷轧基料金相组织均匀性的要求,通过对加热温度、卷取温度、层流冷却等参数进行调整,使带钢上下表面的晶粒大小趋于一致,带钢的金相组织更均匀。  相似文献   

15.
李桂云  李国彬 《河北冶金》1997,(5):37-39,24
对进口飞鹰牌轿车右下悬臂件的断裂问题进行了宏观分析,确定了其断裂原因。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济钢集团第三炼钢厂120 t顶底复吹转炉的留渣操作工艺,对留渣操作的条件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应用转炉顶底复吹和溅渣护炉工艺解决留渣操作安全问题的机理;实施留渣操作对转炉冶炼时的初期化渣和脱磷十分有利,吨钢可以降低石灰消耗12 kg、降低钢铁料消耗5 kg,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云西矿床9 号糜棱岩带的控矿容矿构造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河台金矿云西矿床作为多源热液糜棱岩型金矿床, 在糜棱岩形成过程的中后期由韧性剪切变为张性剪切而产生的一系列控矿和容矿构造对矿体的形成有重要的作用。这些构造对矿体的产出空间、位置和产出形态起着控制作用, 研究其规律为今后探矿将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李琳 《河北冶金》2012,(4):28-30
介绍了测量系统和测量系统分析(MSA)的概念及意义,重点阐述了开展测量系统的重复性和再现性分析的步骤和方法,以钢中磷元素成分分析的测量系统的重复性和再现性分析为例,介绍了运用Minitab软件对钢中化学成分分析系统进行测量系统分析的新方法及应用。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舞钢公司新建的连铸生产线、关键设备、生产工艺及控制对弧要点,详细阐述了连铸机扇形段辊子对弧精度关键过程控制,分析了影响扇形段辊子对弧精度的因素,提出应采取的具体措施,通过关键过程控制可提高连铸辊对弧精度,达到了提高铸坯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甘肃省黄金资源较为丰富,但地质勘查工作严重滞后于金矿建设和生产;全省黄金工业发展,从小到大,经历了4个阶段;黄金产量由1984年的2千两剧增至1997年的19万两,堆浸起了巨大作用,地质队参与黄金生产,黄金开发与扶贫脱贫工作有机结合又是重要保证;但黄金事业发展同时,还存在一些值得深思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甘肃省黄金工业才能更健康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