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民珠江》2009,(3):F0004-F0004
珠江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珠江流域水环境监测中心主要从事水资源利用与保护科学研究、环境影响评价、水资源论证、水资源评价、水资源规划、防洪评价、环境经济规划、水环境监测与分析评价、废污水处理及研究、水文水利计算等相关专业工作:并承担珠江流域水环境监测和资料整理汇编、  相似文献   

2.
基于嵌入式GIS组件系统ArcGIS Engine 9.0,研究开发了全国重点水质测站水环境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对全国160多个重点水质测站长时间序列数据的整理入库、查询、统计分析以及成果输出可视化等功能,系统同时集成了水环境专业模型,实现了对水质测站数据水质评价、水质趋势分析以及水环境模型预测等功能,从而更具专业性和实用性。该系统的构建和运行,提高了水利部水环境监测评价研究中心为国家决策部门和公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有利于促进我国水环境管理方式的变革、实现水利科技的信息化。  相似文献   

3.
遥感技术在水环境保护中的应用初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遥感技术在水环境监测、水体富营养化评价中应用情况进行了调查与研究。结果表明,应用遥感技术进行水环境管理与研究取得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为我国江河湖库水环境监测与富营养化研究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4.
按照水利部关于全国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工作的要求,我们进行并完成了山西省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的研究。通过对现场采样、空白值、精密度偏性分析、准确度、质量控制图及平行双样的质量控制的探讨、使测试分析过程自始至终处于受控状态,因而从整体上确保了分析监测水平和结果的可靠性和可比性及精确性。  相似文献   

5.
油田开发建设工程水环境影响评价的评价因子包括多项,而石油类污染物往往是油田开发建设工程环境影响的典型污染物,也是最重要的污染物。分析了大庆市龙南油田开发建设工程对水环境的污染来源及污染途径.针对本油田工程工艺分析的特点,建立了石油类污染物在水环境中迁移、转化的教学模型并利用解析方法和数值方法进行了模拟,从而为油田开发建设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6.
2011年8月14至15日,水利部水文局在北京主持召开了《水环境监测规范》(送审稿)(以下简称《规范》)审查会。会上《规范》主编单位长江流域水环境监测中心作了编修工作汇报。来自水利部水资源司、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华中科技大学等9  相似文献   

7.
以台州市1999-2000年度地表水水环境监测结果为依据。对全市水环境状况进行分析评价。按水环境分区将台州市划分为四种类型的区域,进行水质分析评价、筛选主要污染因子和分析变化趋势,并进行一致性检验。分析发现,水环境分区与行政分区(或流域分区)相比,更容易进行水环境评价分析,在同一水环境分区中,其水环境特征和变化趋势更明显、更具代表性和可比性。  相似文献   

8.
印士勇 《人民长江》2012,43(12):1-3
2011年底国务院批复了《全国重要江河湖库重要水功能区划》,其后水利部提出了2012年重要水功能区监测覆盖率达到60%、2015年达到80%以上、2012年省界监测覆盖率达到100%的阶段目标。对照水利部的要求,分析了当前长江流域水环境与省界水体监测现状、取得的成绩以及水环境监测工作面临的问题和工作难点,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水环境监测工作的重点及突破口。  相似文献   

9.
流域水环境与生态学研究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要分析了流域水环境与生态学的发展历程,系统介绍了2010年以来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环境研究所取得的主要科研成果:(1)水环境监测技术与标准。形成了水环境监测分析技术与标准体系,研发了系列水环境监测标准物质,研究了水源地健康风险评价技术与水污染事件应急预警预报关键技术,研发了水环境监测新技术与设备;(2)流域水环境与水生态过程演变机理与模型。在大型水库重金属污染物水环境演变机理及效应、生源物质流域迁移转化特征及驱动机制、生态水文过程变异与河湖生态响应机制与流域水环境与生态模型等方面取得系列创新成果;(3)流域水质目标管理与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技术。形成了水功能区达标评价技术体系、流域容量总量控制技术体系,提出了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规划技术与湖库沉积物污染评价与生态疏浚方案制定技术,研发了生物慢滤水处理水质净化技术及设备;(4)河湖健康评估与水生态保护修复技术。提出了河湖健康评估标准,研究形成了河湖水系生态连通技术、生态流量确定技术、水质水量联合调度技术与水生态修复技术。最后分析了新时期水环境与生态学的科技需求,提出了水环境研究的展望。  相似文献   

10.
回顾了长江流域水环境监测的发展历程。以美国和欧盟为例,分析了水环境监测工作的国际发展趋势。总结了当前形势下长江流域水环境监测现状及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应加强水环境评价基准和标准体系建设;加强水环境分析方法标准体系建设,制定或修订一批以微量有机污染物及新出现的激素、抗生素类为主的水环境监测急需的分析方法标准;加强微量有机污染物监测技术人员培训;加强水生态监测和评价技术与指标体系的研究,制定相关的技术标准或规范,将水生态监测纳入水环境监测体系统筹考虑;加强水体沉积物的相关标准和评价技术方法研究。  相似文献   

11.
研究水环境离不开对水环境的监测,包括水量和水质的监测。水量监测包括对降水、地表水、地下水和蒸发水水量的监测,水质监测包括对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水质的监测。水环境监测又分人工监测和自动监测。人工监测时效差,精度和可靠性受到限制,自动监测实时性好,精确,可靠。本文强调实时监测或自动监测,并对水环境目前的状况和建设实时监测系统的必要性以及系统的作用和构成进行评述。  相似文献   

12.
针对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的特点,分析了水利工程对地下水的影响方式,以某水电站建设项目为例,就水利工程类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的项目分类、评价工作等级划分、评价范围确定、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预测评价等方面的技术要点和方法展开讨论,并结合水利工程建设项目产生的影响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为保护地下水环境、解决工程建设和运行带来的问题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3.
乙类水环境监测实验室能满足一个和多个设区市行政区域,或更大范围的水环境与水生态监测、评价工作,以现行标准和规范为依据,进行了乙类水环境监测机构的初步设计,确定了实验室需具备的检测项目以及所需仪器设备,并进行了单层实验室的初步规划,可以为相关实验室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水环境监测站网是开展水环境监测、调查、评价、预测预报工作的基础。本文介绍了我省水环境监测站网现状,提出水环境监测站网的优化调整原则应按功能分类设站,形成全方位监测网络,并阐述了水污染监测的特点和要求。  相似文献   

15.
黄河泥沙特性及对水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泥沙是黄河来源面最广的非点源污染物,对排入黄河的污染物具有显著的吸附效应,成为污染物的载体,对黄河水环境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文中研究了黄河泥沙的颗粒级配、矿物组成、化学组成、有机质含量、pH值、界面效应和电化学性质等特性,分析了黄河泥沙对水环境影响的双重性,阐述了黄河泥沙对水环境监测、水环境质量评价以及水污染预测与控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通过剖析术环境水生态监测与评价的意义,分析了我国水环境水生态监测与评价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建立和完善水环境水生态监测与评价体系,更好为国民经济服务".  相似文献   

17.
水环境评价概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金栋梁  刘予伟 《水资源研究》2006,27(4):33-35,39
根据目前全国水环境评价工作中的认识,就水环境的含义、水在生态环境中的作用、水环境容量概念、水环境评价标准、水环境评价方法、水环境影响预测等方面进行了综合性介绍,可供水环境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18.
经国务院专家局、水利部批准,由中加科技交流中心安排,我所于2001年11月—12月组织代表团赴加拿大环境部及有关流域管理部门(机构、公司)进行了水资源管理、水环境监测、水文测验等方面的培训并考察了加拿大水文自动测报技术的发展。1 加拿大环境部概述 加拿大环境部主要负责加拿大自然环境的保护,包括水环境管理(水文、气象、水质)、大气监测、土壤监测、迁徙动物管理、加美边界水域管理等,约有4700名政府雇员,年常规办公预算超过5亿加  相似文献   

19.
基于BP神经网络的水环境质量评价模型的研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芳  原松 《人民长江》2008,39(23):46-48
选择丹江口水库13个水质监测断面,应用了人工神经网络BP算法,构建了丹江口库区水环境质量评价模型。通过5个水质监测项目,氨氮、总氮、总磷、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对丹江口水库库区水质进行了综合评价,并与单因子评价法的综合评价结果进行了比较,二者评价结果基本一致。应用结果表明,BP神经网络用于水环境质量评价具有客观性、通用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20.
关于水环境研究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对水环境概念的理解 “水环境”的概念比较复杂,笔者归纳为如下几点。1.1“水体”说。这种概念以“水环境容量”研究中为代表。在水利部水政水资源司编著的《水资源保护管理基础》一书有:“水环境容量,一般认为应是水体环境在一定功能要求、设计水文条件和水环境目标下,所允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