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三峡勘测公司在完成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岛隧工程香港大屿山至西人工岛测量平台高精度跨海高程传递项目后,以雄厚的技术实力继续续约港珠澳大桥东人工岛测量平台至西人工岛测量平台6 000 m跨海高程传递工作。港珠澳大桥是我国继三峡工程、青藏铁路、南水北调、西  相似文献   

2.
港珠澳大桥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三地,横跨珠江口水域,大桥沿线大量的桥墩和海中人工岛必将对珠江口水域的水动力环境产生影响.采用平面二维潮流数学模型模拟了建桥前后珠江口水域的水动力变化和影响程度,采用非结构网格模拟桥墩和人工岛的形状,有限体积法求解水沙控制方程.模拟结果表明,大桥工程引起的水动力变化区域主要集中在东、西人工岛上下游各5 km及非通航区桥位上下游各1 km范围以内水域,对珠江口水域的水动力分布格局基本不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3.
许栋 《给水排水》2020,46(4):129-133
港珠澳大桥珠海口岸工程是举世瞩目的粤、港、澳三地大型跨界衔接工程——港珠澳大桥的重要配套项目。由于口岸建造在海上人工岛上,地基条件差,珠海地处台风频发地区,如何解决口岸核心区重点建筑群内管道的不均匀沉降问题、大屋面雨水排水问题、地下室广场防涝问题,是本项目雨水排水设计需要解决的重点和难点。以问题为导向,通过对于上述问题和技术难点进行解析,设计了一系列措施加以应对。  相似文献   

4.
正台风"山竹"9月16日来势汹汹,在其过境珠海期间,港珠澳大桥供电稳定正常,大桥当晚照常亮灯。记者从南方电网广东珠海供电局获悉,港珠澳大桥由110kV拱桥线为其供电,另有两条备用线路保持热备随时待命,分别是110kV人工岛变电站送出的岛桥线及10kV大桥备用线。若110kV拱桥线出现问题备用线路可随时为大桥提供动  相似文献   

5.
港珠澳大桥是横跨珠江口伶仃洋水域特大型桥梁通道工程,跨水域长度约35 km.工程采用桥隧组合方案,结构建筑物众多,有口岸人工岛、隧道人工岛及几百个桥墩,结构形状复杂,工程附近流场模拟困难.针对港珠澳大桥口岸人工岛与隧道人工岛,采用无结构的三角形网格,建立潮流数学模型进行专题模拟,较好地反映出岛体结构附近潮流运动特点与规律.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珠江河口整体潮流泥沙物理模型的主要特点.通过局部动床冲刷及悬沙淤积试验,研究了港珠澳大桥修建前后伶仃洋滩地的演变情况.研究结果表明:港珠澳大桥修建后主流区附近桥址断面局部河床将出现明显的冲刷调整.与无工程相比,工程后伶仃洋各主要浅滩10年累积淤积厚度有所增大,但量值较小;主要浅滩发展速度呈增大趋势,但变化幅度不大.工程实施后,伶仃洋三滩两槽的总体格局基本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7.
伶仃洋为弱潮河口,潮差较小,平均潮差为0.86~1.69 m,最大潮差为2.29~3.36 m.伶仃洋潮汐动力远远强于径流动力,潮流是塑造和控制滩槽格局的主要动力因素.通过伶仃洋河口潮流物理模型试验,研究港珠澳大桥建设对伶仃洋河口潮流动力环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对潮底动力环境影响的范围和强度表现为东部人工岛附近较强,西部桥区附近相对较小;近桥局部区域潮位及流场的变化比较明显,远离桥轴线5 000 m以外区域变化较小.  相似文献   

8.
结合港珠澳大桥工程,将孔压静力触探试验结果与地质钻孔所揭示的地质条件进行了对比分析,进一步确认了采用孔压静力触探试验对于工程中地质分层的可靠性和优点。  相似文献   

9.
以港珠澳大桥珠海连接线工程为背景,针对明挖隧道滨海沉积区地层压缩性大、地下水位高的特点,考虑围护结构与土体接触效应,采用三维有限元的方法,分析了基坑坑底旋喷加固体不同空间布置形式和范围对围护结构和周边土层的影响,并对坑底工程群桩不同工况进行对比分析。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0.
杜宇  代云霞 《人民珠江》2012,33(2):21-26
通过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孔压静力触探试验成果与室内土工资料的分析,对张诚厚分类图法、铁路TB10041-2003分类图法、Robertson( 1986)分类图法、Robertson( 1990)分类图法、Eslami - Fellenius分类图法以及Ramsey分类图法进行对比分析,得出各种不同方法利用孔压静力触探试验成果划分土层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珠江河口整体潮流泥沙物理模型的主要特点.通过清水定床、局部动床及悬沙淤积试验,研究了港珠澳大桥修建后对伶仃洋滩地演变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港珠澳大桥修建后对河道的行洪、排涝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伶仃洋海区涨落潮主流没有明显改变.工程后主流区附近桥址断面局部河床将出现明显的冲刷调整.与无工程相比,工程后伶仃洋各主要浅滩10 a累积淤积厚度有所增大,但量值较小;主要浅滩发展速度呈增大趋势,但变化幅度不大.工程实施后,伶仃洋三滩两槽的总体格局基本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12.
拟建的港珠澳大桥横跨珠江口外伶仃洋水域,是珠江河口的一项特大型涉水工程,初选线位方案的工程阻水比为10.95%~19.15%,可见大桥工程的阻水影响不能忽视。工程实施后将使工程上游海区、口门及网河区水道高潮位普遍降低,低潮位有所抬高,潮差减小,潮汐动力有所减弱,潮波变形,潮汐通道的输沙能力降低,口门地区拦门沙抬高。为了减少大桥工程对珠江河口防洪及水环境的长期影响。需要进一步优化大桥工程设计方案,在研究维护潮汐通道的同时.应对西滩治理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笔者认为。开辟伶仃洋西滩泄洪排沙通道势在必行.这是西滩治理的关键补救措施。为此特建议港珠澳大桥建设应为开辟伶仃洋西滩泄洪排沙通道留有余地。有关桥段的桥孔布置和桥墩设计应符合泄洪排沙通道的规划要求。  相似文献   

13.
在大型涉水桥梁的壅水影响数值模拟计算中,由于桥墩尺寸相对较小且数量较多,若通过人工运用经验公式逐一计算每个墩柱的阻力,不仅计算过程繁琐,且极易出错。开发了一套软件平台,对桥墩数量超过400个的港珠澳大桥进行了概化计算。该软件结合建立计算范围内的网格数学模型,提取每个桥墩的边界坐标点数据,分别存放在相应的文件里以供经验公式计算时调用;通过软件的运行,可准确地将每一个桥墩的影响自动概化到离其最近的网格节点上。计算得到的桥墩阻力概化结果与港珠澳大桥的布设情况基本相符,能够提高桥墩概化计算的准确性和高效性。  相似文献   

14.
现代工业发达的沿海地区,人口密集、城市拥挤,发展人工岛成为目前世界用海的流行趋势。本文以港珠澳大桥珠海连接线人工岛为例,对工程施工方案、施工方法及施工技术进行了介绍,并对工程质量控制要点进行了探讨,供类似工程施工时参考。  相似文献   

15.
由于珠江口港珠澳大桥(包括联络桥)、人工岛及其他重大工程的实施,改变了珠海拱北湾海域潮流与水沙条件,通过珠江河口平面二维模型对拱北湾进行潮汐动力、泥沙淤积进行分析预测,初步提出了拱北湾的整治方案。  相似文献   

16.
廖健雄 《人民珠江》2014,(5):100-103
在我国采用沉管法建造水下隧道是工程测量领域相对较新的技术,以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为实例介绍了沉管隧道管节沉放测量的过程、方法及关键技术。研究结果对于制定沉管隧道工程测量技术方案和实施沉管隧道工程测量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近期澳门在氹仔与九澳岛之间兴建飞机场,并在九澳岛建筑深水港,需要了解珠江河口水沙运动特点及径潮流相互作用对澳门附近周围水域的影响。为此,澳门港务厅曾委托葡国水文学院对该海区进行二维潮流的数位模拟,但因缺乏珠江口门水沙资料,该模型不够完善。而珠委长期从事珠江口门开发与整治工作,积累较多有关资料与研究成果,特别是珠科所现建有大型的磨刀门口门的物理模型。将其扩大后,模型延伸可包括澳门附近水域的范围。这将是进一步研究澳门兴建上述工程前后影响因素的重要手段之一。为此,双方愿意在互谅、互让、互惠的基础上为澳门的开发进行技术合作。1988年6月中旬  相似文献   

18.
《人民珠江》2009,(6):F0004-F0004
为迎接澳门回归10周年,保证澳门安全供水,12月9日国家防总副总指挥、水利部部长陈雷要求,认真做好珠澳应急调水工作,确保澳门供水安全。  相似文献   

19.
<正>经过近10年的应用推广,金字塔柔性生态防护技术已经在全国得到广泛应用,国内护坡、绿化面积累计超越百万平方米,有代表性的包括港珠澳大桥生态护堤工程、北京鸟巢龙行水系生态防护、湖南长沙湘江河堤护岸工程、湖南浏阳河生态护堤工程、广东东莞松山湖堤岸防护工程、重庆长江堤岸边坡防护绿化工程等项目。  相似文献   

20.
珠澳地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导致水资源问题日益突出。综合考虑珠澳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水资源开发保护,基于系统动力学理论设置现状趋势发展、经济优先发展、环境优先发展及综合发展4个情景方案,分析4个情景下珠澳地区“水-社会-生态”复杂水系统水资源承载力状况,并预测2020-2030年综合水资源承载力发展趋势。结果表明:预测期内各情景下的水资源承载力均呈上升趋势,而综合发展情景下至2030年用水总量低于广东省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中所要求的6.84×108 m3,整体优于其他情景;珠海市对澳门供水约占供水总量的15%,经济发展及人口增长会导致澳门用水出现供需缺口,综合发展情景可以缓解珠海市的供水压力;对各发展情景下用水效率分析发现,降低工业用水有利于环境保护,但会阻碍经济发展,提高工业用水效率并实施节水措施可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珠海市与澳门取用水具有联动调控特点,水资源面临较大承载压力,采取适宜措施有利于提高珠澳地区水资源承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