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文针对去冬今春之际河南省遭遇的建国以来最严重的冬春连旱,系统分析了全省旱情的特点和主动防旱抗旱的工作思路,认真总结了为应对旱灾所采取的一系列有效措施;并针对这次特大干旱暴露出的一些突出问题,提出了有效应对旱灾、减少旱灾损失和全面提升抗旱保障能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2013年湖南省遭受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全省性最严重旱灾。旱情灾情呈现受旱范围广、旱灾损失大、旱情发展快、用水矛盾突出等特点。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有力指导下,湖南抗旱减灾取得了较大成绩,但抗旱减灾基础依然薄弱,能力亟待提升,突出表现出水资源调控能力不强、农田水利建设滞后、旱情监测预警能力不高等,并从加强骨干水利工程建设、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建设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体系等方面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常义  高洪 《吉林水利》2010,(12):46-48,52
近年来,我省随着气候变暖,干旱灾害频繁发生,涉及面广,影响范围大,损失严重,目前的抗旱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已经不能满足抵御大旱的需要。本文对我省旱情特点、供水工程状况进行了分析,对现状抗旱能力进行了评估。  相似文献   

4.
杨光  高俊 《人民珠江》2012,33(4):73-75
近年来,云南省干旱灾害多发频发重发,给群众生活、工农业生产以及生态环境等造成严重影响,抗旱工作形势日趋严峻,抗旱减灾任务也愈加艰巨.简要介绍了云南省的自然地理特点和干旱规律等基本情况,以2010年云南大旱为例,分析了旱情发展过程、旱情主要特点以及旱灾影响和损失情况,探讨了当前抗旱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强抗旱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一、2004年江西防汛抗旱工作转变的初步实践 2004年江西省汛情总体平稳,汛期共发生8次强降雨过程,部分河流超警戒水位,局部地区遭受了较严重的洪涝灾害,同时全省还遭受了严重旱情.面对洪涝和旱灾,全省上下按照国家防总"两个转变"的要求,扎实工作,团结奋战,未垮一库一坝,把人员伤亡减小到了最低限度,有效地减轻了洪旱灾害损失,夺取了防汛抗旱的全面胜利.主要特点是:  相似文献   

6.
通过分析吉林省旱情旱灾发生发展趋势、水资源供需状况,结合现有抗旱能力,指出了抗旱体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构建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旱情监测预警、抗旱指挥调度和抗旱减灾管理的抗旱减灾体系的构想,为今后一段时间的科学抗旱,提高抵御旱灾的能力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7.
李娜 《河北水利》2007,(10):38-38,40
河北省属严重资源性缺水省份.“十年九旱”是基本省情.严峻的旱情.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全省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正确认识全省旱情.全面了解旱灾危害.系统掌握抗旱措施.是开展抗旱工作的前提和关键.  相似文献   

8.
去冬今春,陕西发生了严重的冬春连早,受旱范围广、程度重、灾害损失大.面对严重干旱,首次启动了全省Ⅱ级防抗干旱预案响应,最大限度减轻了干旱造成的影响,抗旱减灾成效显著.本文总结分析了前期旱情特点,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强抗旱工作和提高抗旱能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根据近年郑州市不同土壤深度的实测资料分析发现,干旱灾害发生的频繁增加、范围扩大,持续时间延长和损失增加,严重制约了社会经济的正常运行。对于及时了解和掌握土壤墒情及地下水变化情况,遥测墒情监测站的建设显得愈发重要,对雨动态掌握旱情、水情现状成为发展趋势。合理调用抗旱资源,提高抗旱决策的可预见性及准确性,减少旱灾损失。  相似文献   

10.
喀什地区位于新疆的西南部,干旱灾害是该地区最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极端气候事件发生几率增加,干旱灾害的发生越加频繁,旱灾造成的影响和损失更加严重。但是,当前抗旱减灾工作仍存在着基础薄弱,城乡供水体系抵御旱灾能力较弱,抗旱减灾管理体系不健全等问题,抗旱工作仍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压力。面对严峻的干旱情势,提高地区综合抗旱减灾能力,减轻干旱灾害的损失,已成为当前一项十分迫切的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11.
茶世凯 《吉林水利》2011,(11):13-16
水利是生产生活的重要基础。我国干旱发生的频次高、危害大,对农业生产、粮食安全、居民生活以及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水源工程建设滞后、农田水利基本设施欠缺、应急调水能力不足是加剧旱情的根源。兴修水利、强化旱情监测预警才能有效抗御干旱气候。  相似文献   

12.
贺骥 《人民长江》2005,36(1):34-35
旱灾是影响我国特别是北方地区的严重自然灾害之一.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政府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兴修了大批水利工程,坚持不懈地开展抗旱斗争,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绩.但是随着我国人口增加,经济发展和自然条件变化,我国干旱缺水的形势日益严峻,旱灾发生的频率、范围和影响的领域不断扩大,同时,长期抗旱工作中存在的一些体制、制度性障碍也显露出来,抗旱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考验.依法抗旱,提高抗旱工作水平已成为新时期抗旱工作的基本方略,尽快通过抗旱立法来加强抗旱工作,是当前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3.
广西中部地区旱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桂中平原是广西旱灾较为严重的地区。广西称桂中为“旱片”。由于特殊的地理条件和人为因素的干扰,造成水资源匮乏,旱灾越来越严重,通过分析桂中旱灾成因和特征,增强防旱抗旱意识,合理开发水资源,改变逐年恶化的干旱状况,是新时期摆在水文人面前的迫切任务。  相似文献   

14.
我国区域干旱特征及干旱灾害应对措施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区域干旱特征分析以及干旱灾害应对策略研究为目的,阐述我国南、北方两种不同地域类型的区域干旱成因和基本特征,指出黄淮海区域的干旱特征主要表现在天然水资源短缺引发的系统性深度供需矛盾,以及晴热少雨气候加剧这种矛盾而产生的持续干旱灾害;南方地区的干旱特征主要表现在晴热少雨气候导致枯水年或连续枯水年出现,以及地理气候特征和供水工程容量不足等因素产生的年内季节性干旱缺水.此外,一般性地描述了干旱灾害的危害,并从防旱抗旱的组织管理基础措施、技术性措施、农村(或农业)防旱措施、城市防旱措施以及干旱应急对策等5个方面提出了干旱灾害的系统性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5.
在对1949—2008年县区以上的旱情旱灾数据和资料进行统计和分析的基础上,对我国近60年来旱情旱灾情现状及变化情势从特大干旱、农村饮水、农业干旱、城市缺水、生态环境和旱灾损失等不同的角度,对干旱灾害发生频率、影响程度、发生范围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讨论。得出了干旱灾害在发生频次、严重程度和发生范围方面都呈现增加的态势,干旱不仅对农业,而且对工业生产以及江河、湖泊、湿地等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干旱灾害的影响已经波及经济社会发展的诸多领域,未来发生特大干旱的概率增加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文中对山西省的历史旱灾、干旱情况、干旱特点、干旱成因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针对山西省水资源贫乏、水土流失严重,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依然十分薄弱,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的现实,提出了做好今后山西省抗旱工作的六点对策。  相似文献   

17.
重庆市干旱灾害脆弱性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重庆市干旱灾害是自然环境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在特定时间和空间条件下耦合的特定产物。影响重庆市干旱灾害脆弱性的因素,包括地貌特征、气候条件、水文条件等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基础、干旱意识及管理、科学技术研究及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等社会经济因素。因此,通过加强生态与环境保护,促进经济社会建设、完善干旱政策法规建设、开展干旱科学技术研究和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可以有效地提高重庆市防旱抗旱的能力,降低干旱灾害损失。  相似文献   

18.
西南岩溶地下水开发与干旱应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10年发生在西南5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特大干旱,基本上分布在喀斯特岩溶区,在旱季降水和地表水储蓄严重缺乏背景下,岩溶地下水几乎成为山区居民生活、生产的唯一来源。讨论西南岩溶地下水的分布规律、开发利用状况、开发利用模式以及目前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西南大旱所暴露出的本地区工程性缺水这一严峻现实,提出应站在实现山区人民脱贫致富与恢复生态环境的区域经济社会总体发展战略的高度,加强岩溶地下水利用的建议,尤其是应考虑建立岩溶地下水备用水源地及其应急供水保障系统,以应对特大干旱灾害。  相似文献   

19.
干旱预报模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干旱模拟模型密切结合农业干旱特点,通过把降水、土含变化、作物需水、地下水变化等多种因素联系起来,对干旱的发生、发展过程进行模拟计算,从而得到一系列包括缺水的时间过程、量及变化等多项指标来反映作物缺水情况.并通过综合分析来确定干旱的年、季和作物关键生长期的旱情指标及相应的旱情等级,提供干旱信息,为干旱的规划、监测和预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夏军  陈进  佘敦先 《水利学报》2022,53(10):1143-1153
2022年7月以来,长江流域遭遇从1961年有完整气象观测记录以来最严重的特大干旱事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本文基于长系列历史资料,统计分析了长江流域历史典型干旱及其致灾情况;剖析了2022年长江干旱发生的成因及特点;提出了科学抗旱减灾和综合施策的思考。分析表明:长江流域干旱发生成因受全球气候等多因素影响,尤其大气环流异常,夏季梅雨期过短,入陆台风少,副热带高压长时间大范围控制等,导致了流域大范围降雨量和径流量显著减少;长江干旱具有周期性特点,其中严重及极端旱灾中下游发生概率高于上游;2022年干旱显著特点是极端高温地区和范围具有实测记录以来第一,夏秋连旱问题十分突出。但是由于流域抗旱能力提高显著,严重干旱至今尚未引起严重旱灾。未来抗旱减灾的重点是,科学认识干旱的自然属性和成因;在进一步完善流域和区域水网及水利工程建设基础上,着力提高抗旱能力的基础建设,要加强以减轻重大干旱风险为主要目标的预警预报和调度等非工程措施,建立流域水旱减灾风险管理体系和适应性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