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思贤Jiao是沟通西、北两江的重要水道,由于西Jiao口漩流和浅滩淤积问题,通航经常受阻,安全航行受到威胁。本研究项目从分析西Jiao口航道的险、浅成因开始,发现 形成和浅滩淤积都跟西江琴少左汊水流动力有关,通过模型试验研究,采取在琴少左汊建造低锁坝,以限制左汊不流动力排险,利用主水流冲沙治浅,在琴沙尾另辟新航道通航的方法,成功解决了思贤Jiao西Jiao口航道的险和浅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老鸦洲浅滩整治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鸦洲底槽航道是西江船舶进入北江东平水道的必经之地,由于浅滩淤积,严重影响通航。本文通过水动力条件和河床演变分析,揭示浅滩成困及演变特点,通过模型试验研究,找到一个消除浅滩回流,破坏浅滩淤积条件的较估民整治方案,并经局部动床模型试验进一步进行了检验和改进,经模型试验研究确定的较优整治方案施工后,老鸦洲底槽航道达到设计水深,通过工程整治成功解决了浅滩淤积问题。  相似文献   

3.
倒顺坝是山区河流航道整治中较为常用的一种建筑物,其坝头绕流特性对航道通航水流条件影响明显。应用平面二维水流数学模型研究了倒顺坝坝头绕流特性,获得了绕流区长度、宽度及转点合流速随倒顺坝几何参数及来流条件的变化规律,建立了相应的计算式,并将其应用于长江猪儿碛浅滩航道整治方案设计中。为此,探讨了猪儿碛浅滩的碍航特性和滩险成因,提出了整治方案。对方案整治效果的分析表明,方案实施后航道尺度满足设计要求,流速增值及消滩判数均符合设计预期目标,航槽内流态较好,无回流、斜流和横流等碍航流态,说明本文建立的倒顺坝绕流特性参数计算式可为航道整治方案设计提供较好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
葛洲坝坝区水文泥沙和航道监测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葛洲坝水利枢纽运行以来,坝前推移质较大幅度减少;近坝地形在枢纽运行初期演变剧烈,后期相对稳定;三江航道淤积部位主要在口门区,尽管三江航道存在在口门区的回流和下引航道的水体往复流,但通航水流条件仍然较好;大江上引航道经整治,水流条件有明显改善,航道内泥沙淤积有多、快、粗的特征,下引航道枯水走沙效果明显,能有效保持航深。运用“静水通航、动水冲沙”的原则在大江和三江航道都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5.
利用西江干流(肇庆—思贤滘段)河段1997—2012年的固定大断面的实测资料和思贤滘附近地形测量资料,采用GIS技术,构建了用于河床变化分析的水下断面地形数据库和思贤滘附近水下地形三维模型,用以分析该段河道深泓变化、断面形态特征变化、单断面的时空冲淤变化和河道冲淤变化情况。结果表明:GIS技术是研究河道地形变化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西江干流(肇庆—思贤滘段)河床在1999—2007年间主槽地形平均下切深度10.5 m,2007—2012年间呈现轻微淤积之势,平均淤积厚度1.3 m,河道地形变化主要集中在羚羊峡至砚洲岛和砚洲岛下游河道,航道疏浚工程成为该段河道地形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三峡工程蓄水位与长江航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三峡工程的兴建和运用,坝上水位抬高及坝下枯水流量增加,使航道条件得到改善,水库变动回水区泥沙淤积及坝下游浅滩变化对航道、港口也会造成不利影响。就其对航道的利弊而言,三峡工程的蓄水位是个关键的参数。研究表明:蓄水位高于170m时,才有可能改善重庆以下长江干流的航道条件,因此蓄水位应尽早提高至170m以上乃至175m。  相似文献   

7.
长江 《人民长江》2001,32(6):19
长江干线航道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浅滩险段整治工程重庆忠县折桅子险段整治日前全面竣工 ,为三峡工程蓄水以后的通航奠定了良好基础。该工程是国家 2 0 0 1年投资 2亿元对长江干线航道 1 4处淤积严重的浅滩险段进行整治和疏浚的第一个整治工程长江航道最大浅滩险段整治工程竣工@长江  相似文献   

8.
葛洲坝工程的通航建筑物规模较大,技术复杂。建坝后,枢纽水头低,库容小,仍然保持着原天然河道的特性。因此,在通航建筑物设计中,遇到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枢纽上下游航道的泥沙淤积和复杂的水流条件。为了解决这两个问题,保证长江航运安全畅通,经过反复调查和科学试验,决定采用人工防淤堤、冲沙闸及其他辅助工程措施,以“静水通航,动水冲沙”的办法,作为解决葛洲坝工程坝区引航道的泥沙淤积和改善通航水流条件的基本途径。通过几年来的泥沙、水工、船模等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这些措施建成的葛洲坝一期工程的三江航道,是一条通航条件良好的静水人工航渠。航道的泥沙淤积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9.
葛洲坝水库冲淤规律及航道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葛洲坝水库近20a水文泥沙观测成果,分析了库区水力条件的变化,阐述了水库泥沙淤积的动态特征与基本规律,浅滩演变与航道变化。葛洲坝枢纽运用一期,库区淤积即基本平衡,经过多年冲淤冲淤调整与交换,水库平衡淤积量约1.5亿m^2,库区淤积主要在常年回水区的宽谷段,其淤积末端距坝120km处,库尾河道及浅滩仍保持蓄水前的演变形势,库区险滩水流条件及航道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  相似文献   

10.
吴道文  夏云峰 《人民长江》2013,44(23):32-34
福南水道因其良好的水深条件而成为福姜沙河段大型船舶通航的主航道,但因其占整个福姜沙河段的分流比仅为20%左右,且河道弯曲狭窄,周边码头林立,可能导致河道淤积衰退。为研究在支汊内兴建码头对福南水道的影响,采用河工模型试验的方法,对修建洲头坝、洲尾坝、进口挖槽疏浚等工程措施来稳定或提高水道分流比、改善航道水深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取在水道进口及中部浅区挖槽疏浚的方案效果较好。事实证明,近年该航道的水深条件主要靠疏浚措施维持,且无明显衰退迹象。  相似文献   

11.
赣江下游尾闾河道为冲积性多级分汊型河道,主要分为西河、东河,西河分汊为西支和北支、东河分汊为中支和南支。由于水文情势的改变使得赣江水环境和航行条件恶化,拟封堵赣江入鄱阳湖北支以改善水流条件,而对河道的封堵会改变其它支流的水流条件。所以基于物理模型试验,通过分析北支封堵后赣江下游尾闾河网水位、流速、分流比等水流特性的变化,探讨入鄱阳湖北支封堵对尾闾河网水流特性的影响,为赣江尾闾河道整治提供技术依据。试验结果表明:封堵入鄱阳湖北支后,西河分流比减小,东河分流比增大,西支、中支、南支分流比增大,且水位都有所抬高,此外,由于分流比增大,西支、中支、南支部分断面流速增大。  相似文献   

12.
为定量衡量浅滩碍航程度,提出"碍航淤积厚度"的概念.统计分析表明,对于长江中游多数"洪淤枯冲"的浅滩而言,存在影响浅滩冲淤变化的临界流量区间,上荆江在14 000~18 000 m3/s之间,下荆江在12 000~16 000 m3/s之间,浅滩碍航淤积厚度与冲淤临界流量天数差成反比.河床形态对浅滩碍航淤积厚度的影响,表现在河相系数大、放宽率大和水流动力轴线的弯曲率与河槽的曲率半径不适应而导致航道出浅等方面.  相似文献   

13.
长江下游铜陵河段为典型的鹅头型多汊河道,通过对三峡水库蓄水前后该河段水沙特性、深泓线、平面形态和断面冲淤变化的分析,结论表明,受三峡水库运行和上游水土保持工程的影响,该河段上游的大通站来沙量大幅减少,河段内各汊道发生相应的调整。其中成德洲右汊和南夹江汊道冲刷发展,成德洲左汊进口有所淤积,造成成德洲右汊和南夹江汊道分流比逐渐增大,对南夹江的防洪造成不利影响。建议采取适当的治理措施,防止河势向不利防洪和航运方向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4.
冷魁  费渊 《江西水利科技》1993,19(3):212-218
对九江河段历史的和近期的演变分析表明,该河段由于受来水来沙及上游河势变化的影响,深泓有一定的摆动幅度,由此引起潜洲、边滩、浅滩出现相应的冲淤变化,以致影响船舶停靠和通航.对该河段进行治理,一方面可通过挖泥疏浚来缓解目前的矛盾;另一方面,从长运考虑应实施综合治理工程来彻底根治目前九江河段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长江口北支近期水流泥沙输移及含盐度的变化特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保障长江口北支的航运功能,满足沿江两岸引排水需求,对20世纪70年代以来长江口水文观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期北支分流比持续减少,涨潮分流比大于落潮;洪、枯季涨落潮分沙比呈减小之势,且均大于相应的分流比.近年来,泥沙倒灌南支现象有所减弱;北支河段受径流影响逐渐减小,主要受潮流作用影响,但随着下段喇叭口逐渐收缩,...  相似文献   

16.
根据长江上游东溪口卵石分汊航道的演变特点及航道条件的变化规律,提出了以实施鱼嘴工程为主要整治措施的东溪口水道左槽整治思路。借助二维数学模型对三种鱼嘴布置方案进行对比分析,并通过通航水力指标从中选择了较优的布置方案。然后根据选定的布置方案结合动床物理模型试验,研究了该河段鱼嘴坝的水流泥沙特性及其坝头的局部冲刷特征,得出鱼嘴的布置对于优化分沙效果较为合理,试验还发现鱼嘴坝头部分冲刷较严重,需重视基础加固处理。相关结果可为东溪口水道整治效果的预测提供有力的参考,并可为类似工程提供技术借鉴。  相似文献   

17.
航运的发展促使内河航运枢纽中的船闸扩建工程日益增多,在已建枢纽基础上进行船闸扩建势必会改变现有工程河段的边界条件和水动力特征,从而对已有建筑物运行产生影响。结合富春江船闸扩建工程,采用整体物理模型试验,研究了分汊河段扩建船闸对已有建筑物的影响及相关改善技术。结果表明:富春江船闸位于峡谷分汊河段,扩建船闸及导航墙的兴建,导致汊道分流比发生明显改变,左汊主河道分流量增加、水位壅高,对发电、行洪产生不利影响;为减小扩建船闸的影响,需在右汊船闸隔流墙与江心洲之间开挖一条行洪渠道,以尽量维持河道原有分流比,但行洪渠道紧邻下游口门区,受渠道内集中水流影响,口门区通航水流条件不满足要求,船闸通航条件与发电、行洪相互制约;提出了在汊道进口设置节制闸控制分流的创新技术,通过节制闸调节两汊分流比,能够解决船闸通航与枢纽建筑物运行之间的相互影响问题。  相似文献   

18.
抚远水道是黑龙江和乌苏里江的连通河道,航运开发建设意义重大,但河道基本处于自然状 态,存在多处碍航浅滩。本文根据抚远水道实测水文、地形资料,分析了抚远水道水文泥沙及河床演 变特征,并结合黑瞎子岛水路交通规划,针对其中3个浅滩段,分析了碍航特性,以及浅滩段的形成 原因和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9.
自1950 年以来,随着下荆江裁弯、葛洲坝截流和三峡水库等水利工程的相继建设,荆江河段藕池口分流比逐年减少,而且近期出现长时段的断流问题。为认识汛期流量变化对水动力沿程调整的影响,基于实测地形数据和水文资料建立二维水动力数学模型,可为藕池河段河道整治、疏浚和水系连通工程实践提供参考。结果表明:中、低来流量条件下河道最大流速出现在梅田湖河段;中、高来流量下由于藕池河中支分流能力增加,黄金闸下游水流流速明显减少,最小流速集中在黄金闸—殷家洲河段。受逆坡作用影响下殷家洲河段水流动力轴线自上游开始逐渐偏向右岸,最大流速出现在梅田湖进口靠近河道左岸的口门处,右汊分流比受流量级和过流断面面积控制。  相似文献   

20.
利用武汉天兴洲分汊河段的水文与地形等实测资料,分析了水沙变化条件下本河段分流区水流动力轴线、流速与含沙量分布等变化特点,阐述了本河段水沙运动与河床演变的相互作用机制,预测了本河段的演变趋势。研究结果表明本河段分流区水流动力轴线随流量增加而逐渐偏向左侧变化,其变化规律形成了左汊的有利进流条件与较长时间维持本河段分汊的河势格局,但因上游来沙的大幅度减少,右汊冲刷幅度较左汊大,有利于右汊继续维持主汊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