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以内蒙古大唐国际托克托电厂的粉煤灰为吸附剂,用于吸附去除模拟废水中的Pb~(2+),探讨吸附时间、吸附温度及Pb~(2+)浓度对吸附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25℃时,在粉煤灰的投加量为0. 5 g、吸附时间为150 min、pH=2. 4和Pb~(2+)浓度为200 mg·L~(-1)条件下,粉煤灰对Pb~(2+)的去除率可达92. 4%。②粉煤灰对Pb~(2+)的等温吸附数据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两种模式,但更符合Freundlich模式。③吸附热力学参数△G值均为负,说明吸附为自发过程;△H和△S均小于零,说明吸附过程是放热过程。④粉煤灰对Pb~(2+)的吸附动力学符合二级吸附速率方程及Weber-Morris扩散方程,吸附过程主要由颗粒内扩散过程控制。  相似文献   

2.
通过静态试验,对颗粒活性炭、粉末活性炭和粘胶基活性炭纤维进行吸附比较,同时对经过简单预处理的活性炭纤维的除硼效果及吸附时间、pH、温度等对吸附效果的影响进行考察。结果表明,粘胶基活性炭纤维吸附效果最佳;其过程符合Freundlich吸附等温线模式,以物理吸附为主;最佳吸附时间为1h;pH和温度对吸附效果影响均较大,最佳pH约为6,温度为17℃;采用不同再生剂对吸附饱和的活性炭纤维进行再生试验,3%NaOH溶液效果最好,再生后吸附效率可达89%。  相似文献   

3.
以煤质活性炭(CAC)为吸附剂,吸附水溶液中Cr(Ⅵ)和As(Ⅲ)。研究了pH值、温度、吸附时间和活性炭投加量等因素对活性炭去除Cr(Ⅵ)和As(Ⅲ)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Cr(Ⅵ)和As(Ⅲ)最佳吸附的pH值分别为2和5,且pH值对吸附率的影响较大。Cr(Ⅵ)的吸附受温度影响较大,当温度从20℃增加到40℃,吸附率由70%提高到了95%;As(Ⅲ)的吸附随温度的升高先增加后减少,其最佳吸附温度为30℃。Langmuir吸附等温式能够很好地拟合Cr(Ⅵ)和As(Ⅲ)的实验数据,而Pseudo second order模型则较好描述了Cr(Ⅵ)和As(Ⅲ)的吸附动力学。Cr(Ⅵ)和As(Ⅲ)吸附的热力学研究表明,该吸附是一个自发进行的自然吸热过程。  相似文献   

4.
为利用浒苔处理含Cr(Ⅵ)废水,对浒苔进行了盐酸改性,通过间歇吸附试验研究了pH值、盐酸改性浒苔投加量、吸附时间及温度对盐酸改性浒苔吸附Cr(Ⅵ)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盐酸改性浒苔作为吸附剂去除废水中Cr(Ⅵ)的方法是可行的,酸性条件有利于Cr(Ⅵ)的吸附,当pH值为1、Cr(Ⅵ)初始质量浓度为100 mg/L时,去除率可达99.7%;准二级动力学方程能更好地拟合试验数据,颗粒内扩散阻力比外部传质阻力的影响更显著;吸附等温线数据更符合Langmuir模型,吸附吉布斯自由能为负值,而吸附焓变为正值,盐酸改性浒苔吸附剂对Cr(Ⅵ)的吸附是自发的吸热过程。  相似文献   

5.
新型吸附剂活性炭纤维(Activated Carbon Fiber,简称ACF)在环保领域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但目前国内外对ACF液相吸附作用尤其是机理的研究较少.本文以水中存在的μg/L级有毒致癌有机物氯代烃作为吸附质,采用四种ACF材料研究了ACF液相吸附作用的吸附动力学、吸附理论模型和反应条件(如pH值和起始浓度对吸附过程的影响);考察了吸附剂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水中含磷的危害及通过比较选择吸附法作为一种高效、低能耗的除磷方法,吸附剂及其特点和金属类氧化物、黏土矿石类、活性炭吸附材料的吸附原理。详细阐述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反应pH值、共存离子对矿石黏土类物质和铁锆化合物吸磷过程的影响:反应温度主要通过影响分子热运动从而影响到吸附材料吸磷效果;对任何吸附材料吸磷都需要一定的反应时间来达到最佳效果;反应pH值主要通过影响溶液中离子浓度、种类及吸附材料表面所含的离子与其反应从而影响到吸附材料吸磷效果;共存离子的存在可能会提高库仑力和磷酸盐活性部位竞争力。同时也阐述了吸附剂用量、磷的初始浓度、电解质、吸附材料粒径对吸磷效果的影响。今后对吸附磷材料的研究应重点关注改性材料及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7.
采用颗粒活性炭、粉末活性炭和活性炭负载壳聚糖对高锰地下水进行静态吸附试验,利用颗粒活性炭进行动态吸附试验,研究了静态条件吸附剂投加量、pH值、温度对吸附效果的影响,以及动态条件下浓度和流速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吸附剂吸附效果相差不大,相对而言粉末活性炭效果最好,颗粒活性炭效果与粉末活性炭较接近;静态试验中,当水中Mn2+的浓度为5mg/L时,水温25℃,pH值为6.8~7.0状态下颗粒活性碳的处理效果最好,最佳投加量为0.02g/L,即0.4g(GAC)/mg(Mn2+);动态条件下,锰离子浓度的增加、流速增大都会使初始穿透点提前。  相似文献   

8.
研究以阳离子表面活性剂HDTMA改性天然斜发沸石,制得HDTMA改性沸石,进而研究HDTMA改性沸石对废水中Cr(Ⅵ) 的吸附特征.结果表明:HDTMA改性沸石对Cr(Ⅵ)吸附符合Langmuir等温式和拟二级动力学方程,饱和吸附量为10.99mg/g,吸附主要为化学吸附,但温度、pH值和干扰离子对HDTMA沸石吸附C...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重金属离子Cd~(2+)对铜绿微囊藻的毒性效应,通过室内实验,研究了铜绿微囊藻在不同Cd~(2+)浓度胁迫下的生理生化变化。结果表明:1 Cd~(2+)对铜绿微囊藻具有明显的毒害作用,Cd~(2+)对铜绿微囊藻的24hEC_(50)、48h-EC_(50)、72h-EC_(50)、96h-EC_(50)分别为0.978,0.863,0.646,0.302 mg/L,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EC_(50)显著降低(P0.05);2在Cd~(2+)胁迫下,铜绿微囊藻的光合生理特性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叶绿素荧光特性Fv/Fm、Y[Ⅱ]、ETR、q P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且与叶绿素a都表现出剂量-效应关系;3 Cd~(2+)诱导藻细胞产生氧化应激反映,其中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显著升高(P0.05),且随暴露时间延长,氧化应激强度增大。综上,重金属离子Cd~(2+)能够抑制铜绿微囊藻的生长,阻碍其光合作用,同时造成氧化应激效应。  相似文献   

10.
采用静态吸附法研究了活性炭对水中溶解性有机氮(DON)的吸附能力和吸附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在椰壳、桃核、木质和煤质四种活性炭中,桃核活性炭对DON亲和性与吸附容量最高;中性偏碱性的pH环境更利于DON在活性炭上的吸附;不同温度下的动力学研究表明升温不利于DON的吸附;热力学参数ΔH<0,ΔG>0表明活性炭对DON的吸附属于非自发的放热反应,为化学吸附。  相似文献   

11.
利用同步荧光光谱表征浅水湖泊太湖和洪泽湖中天然有机质(NOM)的组成,同时利用荧光淬灭滴定试验研究了NOM与Cu~(2+)和Cd~(2+)的结合特性。结果表明:两个湖泊的NOM中类蛋白质和类腐殖质组成比例存在显著的差异,太湖NOM主要由类蛋白质和类腐殖质组成,洪泽湖NOM则以类腐殖质为主;太湖和洪泽湖NOM与Cu~(2+)和Cd~(2+)的结合点位及结合能力存在显著差异,NOM中类腐殖质的结合点位要显著多于类蛋白质;太湖贡湖湾和梅梁湾NOM中类蛋白质与Cu~(2+)的结合能力以及梅梁湾NOM中类蛋白质与Cd~(2+)的结合能力强于类腐殖质,但贡湖湾NOM中类蛋白质与Cd~(2+)的结合能力则弱于类腐殖质,而洪泽湖NOM中类蛋白质与Cu~(2+)和Cd~(2+)的结合能力均强于类腐殖质;太湖NOM与重金属Cu~(2+)和Cd~(2+)的结合能力要显著高于洪泽湖NOM。  相似文献   

12.
以单宁酸和腐殖酸吸附值作为活性炭吸附性能新指标进行生产性试验的验证,在建立生物活性炭吸附作用模型的基础上,对工艺运行60 d内活性炭的有机物吸附值(UV254和CODMn)进行了曲线拟合,结果较好地符合吸附模型,相关系数R2为0.606 4~0.786 1。对工艺中选取的5种活性炭进行有机物吸附试验,将吸附容量与传统选炭指标碘吸附值和亚甲基蓝吸附值,以及新指标单宁酸和腐殖酸吸附值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传统指标与5种活性炭生产试验中的吸附容量之间不存在明显的相关性,而新指标与5种活性炭的吸附容量之间有较好的相关性:以UV254的变化值表示活性炭的吸附容量时,单宁酸及腐殖酸吸附值与其的相关系数R2分别为0.705 4和0.816 9;以CODMn的变化值表示活性炭的吸附容量时,单宁酸及腐殖酸吸附值与其的相关系数R2分别为0.632 5和0.701 3。  相似文献   

13.
活性炭纤维处理含苯胺废水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活性炭纤维(ACF)对含苯胺废水进行了静态和动态吸附试验,研究了pH值、盐效应对吸附效果的影响,对动态条件下苯胺浓度和流速对吸附效果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绘制了吸附等温线、动力学曲线和动态吸附穿透曲线。结果表明:活性炭纤维对苯胺吸附效果良好,当溶液pH值接近中性时吸附率较高,溶液中的含盐量会影响吸附效果,在苯胺浓度一定的情况下,100 mL废水最佳吸附时间为4min;动态条件下,苯胺浓度增加、流速增大都会使初始穿透点提前。  相似文献   

14.
针对北方某大型净水厂3种不同炭龄的颗粒活性炭,对其物理特性和典型水质指标去除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颗粒活性炭使用5年后,其吸附值等物理特性趋于稳定;颗粒活性炭表面的酸杆菌、根瘤菌等微生物对去除水中有机物发挥了重要作用;碘吸附值和亚甲基蓝吸附值不是颗粒活性炭再生更换的主要指标;可考虑延长新炭再生时间至5年。  相似文献   

15.
高溴离子原水经臭氧氧化后同时存在溴酸盐和溴离子。考察了溴酸盐和溴离子的单组分和双组分活性炭吸附等温线及吸附动力学曲线。研究表明,溴酸盐和溴离子同时存在时会产生竞争吸附,活性炭对溴酸盐的吸附速率大于溴离子。应用动力学模型对双组分竞争吸附进行了拟合,双组分条件下活性炭对溴酸盐和溴离子的吸附过程用Langmuir动力学模式描述是合适的。活性炭对溴酸盐和溴离子的去除受pH和有机物的影响较大,较低pH和较低的有机物含量有利于活性炭的吸附。  相似文献   

16.
以赤玉土为骨料烧制陶土材料,经FeCl3溶液浸渍及热处理改性后制备成新型的改性陶土颗粒吸附剂,对其表面特征及除砷性能进行初步研究:BET测定得出该吸附剂比表面积为36.493m2/g,孔容量为0.070mL/g;SEM EDX显示吸附剂表面有大量铁、氧元素分布;对比该吸附剂和HCl溶液改性吸附剂表面的微观数码照片及3D影像图,表明该吸附剂表面存在大量铁氧化物;该吸附剂在中性pH范围内有良好吸附除砷能力,共存的氟离子、磷酸根离子对除砷效果有不同程度的竞争影响,碳酸根离子对除砷效果无显著影响;Freundlich等温线方程能较好地拟合As(V)的吸附过程(R2=0.9927),吸附平衡时的饱和吸附容量可达43.491mg/g。低成本高效的改性陶土颗粒应用于实际的砷吸附处理,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高溴离子原水经臭氧氧化后同时存在溴酸盐和溴离子。考察了溴酸盐和溴离子的单组分和双组分活性炭吸附等温线及吸附动力学曲线。研究表明,溴酸盐和溴离子同时存在时会产生竞争吸附,活性炭对溴酸盐的吸附速率大于溴离子。应用动力学模型对双组分竞争吸附进行了拟合,双组分条件下活性炭对溴酸盐和溴离子的吸附过程用Langmuir动力学模式描述是合适的。活性炭对溴酸盐和溴离子的去除受pH和有机物的影响较大,较低pH和较低的有机物含量有利于活性炭的吸附。  相似文献   

18.
摘要:研究以阳离子表面活性剂HDTMA改性天然斜发沸石,制得HDTMA改性沸石,进而研究HDTMA改性沸石对废水中Cr(VI)的吸附特征。结果表明:HDTMAL改性沸石对cr(VI)吸附符合Langmuir等温式和拟二级动力学方程,饱和吸附量为10.99mg/g,吸附主要为化学吸附,但温度、pH值和干扰离-~HDTMA沸石吸附cr(VI)具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9.
硅碳素对地下水中Mn~(2+)的吸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硅碳素(ANJ.SIC)去除Mn~(2+)的静态吸附试验,考察硅碳素对地下水中Mn~(2+)的吸附作用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硅碳素粒径大小、投加量、吸附时间对Mn~(2+)的去除效果有较大的影响,最佳粒径为0.6~0.9 mm,最佳投加量为50 g/L,最佳吸附时间为60 min;原水pH对Mn~(2+)的去除效果影响不大,酸性、中性和碱性条件下去除率都可以达到90%以上。另外,硅碳素对Mn~(2+)表现出很强的吸附能力,最大饱和吸附量为6.954 mg/g且吸附速率快,采用Langmuir吸附等温线(R~2=0.998 7)能较好描述硅碳素吸附Mn~(2+)的过程。研究表明硅碳素在高锰地下水处理方面有较强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改性活性炭对饮用水中铬酸盐的去除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阳离子聚合物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CTAC)、癸基三甲基溴化铵(MTAB)以及三甲基正十四烷溴化铵(DTAB)对颗粒活性炭的改性特点以及改性后活性炭对饮用水中六价铬的去除效果。目的在于开发一种能有效去除饮用水中铬盐离子的吸附材料。研究中首先利用吸附平衡实验比较了未改性活性炭以及三种阳离子聚合物改性后活性炭对铬的吸附能力。结果表明:阳离子聚合物改性能有效提高活性炭对铬的吸附,同时CTAC改性后活性炭对铬盐的吸附效果要好于MTAB和DTAB。另外,活性炭对六价铬的吸附过程符合Langm iur吸附平衡模型以及二级动力学模型。阳离子聚合物在活性炭上的稳定性也是个重要的问题。对其检测的结果表明聚合物和活性炭的结合非常稳定,改性活性炭吸附六价铬的过程中阳离子聚合物的脱附量少于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