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徐州城市供水水源地降落漏斗演变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徐州市岩溶水强烈开采形成明显的水位降落漏斗,引发了岩溶地面塌陷、地裂缝、地下水污染等一系列环境地质问题。通过对水源地水位降落漏斗形成演化的分析,得出研究区水位漏斗演化的3个阶段:增采阶段-水位下降(20世纪80年代)、控采阶段-水位平稳(20世纪90年代)、压/禁采阶段-水位回升(2000年以来);地表水资源缺乏、城市生活及工业发展过度依赖岩溶水,城市化面积增大、有效入渗补给量减小,矿坑疏干排水、增大岩溶水排泄量等为水位降落漏斗形成演化的主要影响因素;通过对岩溶水开采量、年平均降水量、土地硬化面积与漏斗水位进行多元相关分析,得出岩溶水开采量为岩溶水水位持续下降及漏斗形成与演变的主导因素。提出岩溶水超采情况下的水资源保障对策:控采岩溶水,制定不同管理目标下的地下水水位控制红线;修建水库、植树造林,扩大岩溶水水源涵养区;利用采空区修建地下水库等,实现地表水、地下水、矿井水及城市雨水的优化分配。  相似文献   

2.
正莱芜市地处鲁中南低山丘陵碳酸盐岩类为主水文地质区,肥城—沂源单斜断陷水文地质亚区,莱芜盆地裂隙岩溶、孔隙弱—强富水地段。地下水类型有孔隙水、裂隙水、层间岩溶裂隙水、裂隙岩溶水四大类。莱芜市近几年地下水观测资料表明:莱芜市已开采的地下水中,孔隙水无超采,在资源开发利用方面亦不存在超采现象。目前,莱芜市局部地区存在地下岩溶水超采现象,导致各种环境地质灾害频频发生。主要原因系地下采矿疏干排水引起,分别位于叶马曹—谷家台矿区和牛泉镇西上庄(附近有莱新铁矿)地区。环境地质灾害主要表现为矿井周围地下水形成降落漏斗,矿区周边村庄机井大量干涸,引发周边农村人畜饮水困难,农业生产更是无从保证。此外,大量矿井水的抽排,还导致岩溶塌陷等地质灾害,主要表现为矿区附近农村房屋皲裂、倒塌,地面、道路出现塌坑等。  相似文献   

3.
地铁建设中地下水与环境岩土体相互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地铁建设中地下水与环境岩土体相互作用会产生一系列环境岩土体问题,对这些问题展开定性研究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以地下水动力学为基础,利用一维固结理论探讨了地铁建设过程中疏干排水造成的地面沉降问题;根据太沙基极限荷载理论对由于地铁结构造成的水位壅高给地铁沿线迎水面浅基础建筑物地基承载力带来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建立起了一套研究地铁建设过程中地下水与环境岩土体相互作用的定量化评价体系。以成都地铁2号线为例,研究成果表明,成都地铁2号线各地铁车站在施工过程中由基坑疏干排水引起的地面沉降量在0.01~0.07 m范围内,沉降值较小;地铁车站迎水面方向由水位壅高导致的浅基础建筑物的承载力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影响最大的为东门大桥车站附近的浅基础建筑物,承载力仅为修建前的86.84%。  相似文献   

4.
在岩溶地区兴建水利工程时,河谷深部岩溶的发育对库坝区的渗漏及大坝的稳定性,均有较大的影响。随着近几年工程勘察成果揭示,在北方岩溶区,同样存在河谷深部岩溶发育的问题,并且,采用过去的岩溶同步理论和深循环理论无法解释有关岩溶地质现象。因此,对岩溶区河谷深部岩溶发育规律理论的研究就显得尤为突出。本文试图运用岩溶作用动态平衡理论并结合李家庄下水库河谷区具体的地质特征对其深部岩溶发育规律进行了研究,并经工程勘察实践证明,分析结果令人十分满意,它不仅解决了以往岩溶作用理论中无法解释的岩溶地质现象等有关理论方面的问题;而且,这一分析方法在有目的地指导岩溶区前期勘察工作进而减少勘探量和后期施工处理等方面均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马文波  李茜 《人民长江》2009,40(10):22-23
锦屏二级水电站引水隧洞处于高山峡谷岩溶地区,上覆岩体一般埋深1 500~2 000 m,最大埋深约2 525 m,具有埋深大、洞线长、洞径大的特点,地质条件复杂,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有高地应力、岩爆、突涌水、高地温、有害气体、围岩稳定性差及隧洞穿越多条断层破碎带等。钻爆开挖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工程的整体施工进度和施工安全。控制好开挖质量,将有效减少高地应力影响、岩爆的发生和围岩稳定性差引起的塌方等地质问题。  相似文献   

6.
江口水电站库坝区位于复岩溶地区,存在水库岩溶渗漏和岩溶坝基,拱座,高边坡,地下洞室稳定等,工程地质问题,通过多年勘察研究,采和地面地质,遥感地质,勘探,物探,试验等综合手段,基本查明了库坝区的工程地质问题,为工程设计,施工提供了可靠的地质资料,目前,坝址各建筑物施工开挖的实际情况与勘察阶段的结论基本一致,水库渗漏和诱发地震问题有待水库蓄水后验证,江口水电站的勘察研究工作为岩溶地区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7.
朱建业 《水力发电》2004,30(12):81-86
概述中国水电工程地质勘察的发展过程。对中国水电工程建设中常见的区域构造稳定、高坝坝基工程地质、工程高边坡稳定、地下工程围岩稳定和岩溶渗漏等主要工程地质问题的研究现状、内容、方法和评价原则,作了总结经验性的介绍。具体包括:活断层研究、地震危险性分析和区域构造稳定性评价;坝基岩体工程地质分类、建基面与岩(土)力学参数选择和深厚覆盖层勘察;工程高边坡地质结构、失稳条件和稳定分析、边坡处理与监测;水电工程围岩分类与围岩稳定分析以及河谷岩溶渗漏理论、岩溶地区坝址选择与岩溶渗漏处理原则等。并对上述工程地质问题今后勘察研究方向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8.
洪家渡水电站是乌江梯级的龙头电站,是国家西电东送首批开工项目之一。坝址位于高山峡谷岩溶地区,枢纽由钢筋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洞式溢洪道、泄洪洞、引水系统、地面发电厂房、开关站等建筑物组成。峡谷岩溶地区地形特殊、岩溶发育、建坝需避开不利的岩溶水文地质缺陷,充分利用有利隔水岩层。洪家渡工程在设计中充分利用有利地质条件进行枢纽建筑物布置,解决了工程建设中的一些关键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9.
洪家渡水电站坝址位于深切峡谷地区,岩性以强可溶岩为主,地质构造、岩溶水文地质条件均较复杂,且在地面厂房下游右岸发育有1号、2号大型塌滑堆积体,并处在泄洪消能防冲区内。在施工过程中,对工程影响较大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有岩溶稳定、岩溶涌水及塌滑堆积体稳定等。为此,施工地质人员在熟悉前勘察资料的同时加强了现场巡视,掌握了基础开挖地质情况,并及时预报可能出现的不良地质问题及根据设计意图提出正确的地质处理建议,从而使上述的不良地质问题均得到了快速、妥善的处理,为工程的顺利、如期竣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加速,区域内地质灾害及其次生灾害频发,查清区域地质环境问题的成因及分布规律是建设大湾区的基础条件和重要支撑。大湾区总体上是溺谷湾内淤积而成的复合三角洲,属震级低、弱震频繁区域。区内主要发育NE、NW、EW三组断裂,区域地质特点主要有:基岩风化壳及残坡积层厚度大、软土及碳酸盐岩岩溶分布较广、海湾人工回填工程众多等。湾区内主要有滑坡崩塌、地面沉降、地面塌陷、河湾港口淤积等的不良地质问题,另外复杂的地质条件也让地下工程面临较多的原生风险源。大湾区地质环境的保护重点在于各城市之间的全面合作交流,做好地上地下的城市规划,建造海绵城市,完善区域不良地质作用的监测,制定防灾减灾计划。  相似文献   

11.
韦超明  梁喜忠  刘谢伶 《红水河》2013,(6):54-58,79
拔贡水电站改扩建工程地形属岩溶峰丛一洼地地貌,地质条件复杂,岩溶发育。拔贡水电站旧坝评为病坝,厂坝基及坝肩渗漏严重。针对拔贡水电站库坝区岩溶水文地质特点,进行岩溶水文地质勘察工作,通过地球化学和示踪试验对该区地下水及岩溶水系统(水系)分区,确定库坝区岩溶水渗漏通道及岩溶多层性。为工程处理决策提供依据。对类似岩溶地质条件下的坝基防渗技术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复杂岩溶区的深埋长隧洞在施工过程中不仅易发生涌水、突水、突泥等地质灾害,同时也可能引发一系列地下水环境问题。因此,隧洞应尽可能在非(或弱)岩溶化地层中穿越,以便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地下水的疏干影响。选取滇中引水工程复杂岩溶区某一深埋长隧洞为研究对象,以水文工程地质调查及测绘为基础,充分借助钻探、地下水示踪试验及大地电磁测深等技术手段,宏观上对研究区深部岩溶的发育程度进行判断,并对研究区地下分水岭部位进行了较准确的界定,为隧洞线路最优化选择提供了合理、准确、可行的依据。经综合分析,确定比选线路2为最终优化线路。  相似文献   

13.
由于岩溶地区对工程建设地基要求的特殊性,以工程实例论述了岩溶地质条件下的基础设计,阐述了地基处理方案的选用原则、溶洞地区桩基的施工方案的选择及各桩基方案在施工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为岩溶地区的工程建设项目的地基处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在岩溶区修建水力发电工程,岩溶工程地质问题往往是工程突出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乌江洪家渡水电站为在岩溶地区修建的大型水力发电工程,其存在岩溶渗漏问题、岩溶稳定问题、岩溶涌水问题等岩溶工程地质问题,现工程已完建,经参建各方的努力,岩溶工程地质问题得到了成功处理。本文对乌江洪家渡水电站存在的主要岩溶工程地质问题及处理方案和措施进行总结。介绍,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西南某大型引水工程地处我国青藏高原南缘,输水总干渠长达660 km,跨越3个一级大地构造单元,地质构造背景与地震地质条件复杂。为论证工程的可行性,结合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成果,对线路区穿越活动性断裂建筑物的抗震与抗剪断问题、隧洞涌水突泥与地下水环境影响问题、深埋隧洞关键地质问题、软岩等特殊岩土工程地质问题等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这些关键地质问题在部分线路段较为突出,但均可通过工程措施予以解决。对后续深化研究工作提出了相关建议。   相似文献   

16.
大山哨隧洞是黔中水利枢纽工程桂松干渠起点,隧洞全长8610m,为桂松干渠的控制性工程。由于工程地质条件为岩溶地质,所以必须加强对其水文地质条件的分析。以黔中水利枢纽工程桂松干渠大山哨隧洞为例,阐述了隧洞开挖抽排水对环境地质问题的影响,并对其进行补、排、径流关系分析。  相似文献   

17.
郑治 《水力发电》2006,32(3):30-32
东风水电站岩溶发育,在工程设计中较全面地掌握岩溶发育基本规律,认真分析工程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在防渗处理设计中对防渗线路、结构布置、施工工艺和材料等进行了大幅度的优化,经10多年水库运行结果表明,东风水电站帷幕防渗效果良好,这为岩溶地区筑坝的防渗优化处理提出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乌江东风水电站岩溶发育,工程设计掌握岩溶发育基本规律,认真分析工程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防渗处理设计中对防渗线路、结构布置、施工工艺和材料等进行大幅度的优化,十多年水库运行结果表明,东风帷幕防渗效果良好,这为岩溶地区筑坝的防渗处理提出了优化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环境地质问题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陈书涛  石守亮 《人民黄河》1999,21(10):29-30,40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是解决我国西北地区干旱缺水和补充黄河水资源不足的关键性工程。西线工程的建设与环境地质的相互作用及可能出现的冻土与冻害,水库诱发地震、库岸变形等都是不容忽视的环境地质问题,只有深入分析其特点并注重保护地质环境,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西线调水工程环境地质的容量和效益,从而实现人类与环境地质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