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通过不同分枝杆菌致敏豚鼠皮试反应的大小评价4种结核分枝杆菌皮肤变态反应原的诊断效果。方法用结核分枝杆菌和卡介苗分别致敏豚鼠,致敏成功后采用轮圈法于每只豚鼠皮内分别注射TB-PPD、BCGPPD、重组结核分枝杆菌ESAT6-CFP10变态反应原(简称EC)和重组结核分枝杆菌11k Da变态反应原(简称11k Da)4种皮肤变态反应原各0.1 mL。记录注射后24及48 h注射局部红肿反应的纵径和横径,计算其均值。结果在不同分枝杆菌致敏豚鼠中,4种皮试试剂各自24及48 h皮试反应大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结核分枝杆菌致敏豚鼠中,TB-PPD和BCG-PPD皮试反应均为阳性,48 h局部红肿直径分别为(11.1±1.4)和(8.7±2.4)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C和11kDa皮试反应也均为阳性,48 h局部红肿直径分别为(15.4±2.3)和(17.0±1.7)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者反应强度均高于TB-PPD和BCG-PPD。在卡介苗致敏豚鼠中,TB-PPD和BCG-PPD皮试反应均为阳性,48 h局部红肿直径分别为(11.8±1.3)和(11.4±1.5)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EC和11kDa皮试反应均为0。结论 EC和11kDa可有效鉴别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和卡介苗接种,而TB-PPD和BCG-PPD均不能对其进行有效鉴别。  相似文献   

2.
目的表达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 tb)潜伏期特异抗原Rv3044,并检测其能否被结核(tuberculosis,TB)感染者外周血T细胞识别,及其在小鼠模型中的免疫原性。方法以分子克隆技术构建质粒pET28aRv3044,IPTG诱导表达、亲和层析纯化r Rv3044蛋白,Western blot法进行鉴定;全血IFNγ分析试验(whole blood IFNγanalysis test,WBIA)检测其是否被TB感染者识别;联合融合佐剂DMT免疫C57BL/6小鼠,检测特异性CD4+Th1型应答和体液免疫应答水平。结果构建的重组表达质粒p ET28a-Rv3044经双酶切及测序鉴定证明构建正确,表达及纯化的rRv3044蛋白相对分子质量均为38 600。r Rv3044刺激的TB感染者,尤其TB潜伏感染(latent TB infection,LTBI)者,外周血T细胞分泌的IFNγ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者(P 0. 05);BCG+rRv044/DMT组诱导小鼠产生显著高水平的IgG抗体及其亚类,趋向于Th1型免疫应答,同时诱导小鼠脾细胞分泌高水平的特异性IFNγ和TNF-α。结论 r Rv3044可被TB感染者T细胞识别,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为具有潜力的TB候选疫苗靶抗原,可用于TB感染尤其是潜伏感染的预防及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结核分枝杆菌RD1区11kD蛋白,并检测表达产物的效力。方法构建11kD蛋白编码基因原核表达载体,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IPTG诱导表达,离子层析柱分离纯化重组蛋白。以结核分枝杆菌致敏豚鼠进行皮肤变态反应(DTH)测定。结果结核分枝杆菌11kD蛋白在大肠杆菌中以可溶形式表达,表达蛋白占总菌体蛋白的33%以上,纯化后纯度达95%以上,并可诱导结核分枝杆菌致敏豚鼠产生迟发型超敏反应,5μg/ml11kD蛋白的效力与50IU/ml TB-PPD相当。结论重组11kD蛋白已在大肠杆菌中成功表达,并有望成为结核病皮试鉴别诊断用新试剂。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荚膜组织胞浆菌素纯蛋白衍生物(P-HTPM)对荚膜组织胞浆菌(HC)和不同分枝杆菌致敏豚鼠的皮肤试验,检测P-HTPM用于组织胞浆菌病(HP)和结核病鉴别诊断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方法用结核分枝杆菌(MTB)和22种非结核分枝杆菌以及荚膜组织胞浆菌(HC)分别致敏豚鼠,经皮内注射结核杆菌纯蛋白衍生物(TB-PPD)、胞内分枝杆菌纯蛋白衍生物(PPD-B)、P-HTPM或国外同类产品HDS,检测P-HTPM的特异性;将P-HTPM原液分别稀释成1、2、4、8μg/ml,与HDS同时以轮圈法注射于经HC致敏的豚鼠,检测P-HTPM的敏感性;用MTB、MTB+HC和不同浓度的HC分别致敏豚鼠,再分别经皮内注射TB-PPD和P-HTPM,检测交叉反应性。结果P-HTPM与HDS对HC致敏的豚鼠均呈阳性反应,而对结核及其他分枝杆菌致敏的豚鼠均呈阴性反应;不同浓度的P-HTPM均可诱导HC致敏豚鼠的皮肤反应,并随P-HTPM浓度升高,皮肤反应强度略有增强,1μg/ml的P-HTPM即与HDS诱导的皮肤反应等效;TB-PPD及P-HTPM对自身抗原致敏的豚鼠均可诱导较强的皮肤反应,且明显强于MTB+HC混合抗原致敏豚鼠诱导的皮肤反应;TB-PPD对HC致敏的豚鼠个别呈弱阳性,但随HC致敏浓度的升高,其阳性率下降。结论P-HTPM用于HP和结核病的鉴别诊断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构建携带人次级淋巴组织趋化因子(6Ckine)和γ-干扰素(IFNγ)融合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Ad-6Ckine/IFNγ,并在真核细胞中表达。方法RT-PCR法分别从人淋巴结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扩增人6Ckine cDNA和IFNγ cDNA,分两步先后将6Ckine cDNA和IFNγ cDNA连接到腺病毒穿梭质粒的多克隆位点上,二者之间以XbaⅠ酶切位点相连,应用AdMax腺病毒包装系统在HEK293细胞内同源重组,构建重组腺病毒载体Ad-6Ckine/IFNγ,经扩增和纯化后感染真核细胞HepG2,并检测6Ckine/IFNγ融合蛋白的表达。结果所构建的重组腺病毒Ad-6Ckine/IFNγ经扩增和纯化后,滴度为1.26×1010IFU/ml。PCR法鉴定无野生型腺病毒的污染,所携带的6Ckine/IFNγ融合基因能在真核细胞中得到表达,表达形式为分泌型。结论已成功构建重组腺病毒载体Ad-6Ckine/IFNγ,并在真核细胞中表达,为进一步研究肿瘤的基因和免疫治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IFNγ释放试验评价水痘减毒活疫苗的细胞免疫效果。方法利用IFNγELISA定量试剂盒检测不同灭活抗原(热灭活、紫外灭活、甲醛灭活)刺激、不同孵育时间(24、48、72 h)、不同个体(12人接种水痘减毒活疫苗前后)对IFNγ释放水平的影响。结果紫外灭活方式制备的刺激抗原及新鲜全血与刺激抗原共孵育48 h,IFNγ释放水平最高;12人接种疫苗后全血中IFNγ释放水平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接种前后几何平均值(GMT)分别为6.13和234.75 pg/ml,增长倍数和GMT值在个体间均存在较大差异。结论 IFNγ释放试验操作简便、快速,可定量,适用于水痘疫苗细胞免疫效果的评价。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乙型脑炎(简称乙脑)减毒活疫苗在小鼠中诱导细胞免疫应答的能力,评价疫苗的免疫原性。方法以乙脑减毒活疫苗免疫BALB/c小鼠,制备小鼠脾淋巴细胞,在体外以重组蛋白NS3-1和NS3-2进行刺激,采用酶联斑点法(ELISPOT)检测分泌细胞因子的效应T细胞的频数。结果乙脑减毒活疫苗免疫小鼠的脾淋巴细胞在体外经重组蛋白NS3-1和NS3-2刺激后,可诱导高频数的分泌IFNγ的CD4+和CD8+T淋巴细胞及低频数的分泌IL-4的淋巴细胞;而乙脑灭活疫苗仅诱导低频数的分泌IFNγ和IL-4的T淋巴细胞。结论乙脑减毒活疫苗可在小鼠中有效地诱导NS3-1和NS3-2抗原特异性T淋巴细胞应答,且应答水平显著高于乙脑灭活疫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对人肾癌786-0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1 000、2 000、3 000、4 000和5 000 U/ml)的IFNγ作用人肾癌786-0细胞不同时间,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将786-0细胞分为试验组(加入900 U/ml IFNγ)和细胞对照组(未作任何处理),作用48 h后,流式细胞术检测786-0细胞细胞周期的分布,RT-PCR法检测细胞中肝细胞黏附分子(hepatocyte cell adhesion molecule,hepaCAM)基因mRNA的转录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有丝分裂抑制缺陷蛋白1(mitotic arrest deficiency 1,MAD1)的表达水平;将腺病毒质粒hepaCAM及空腺病毒质粒瞬时转染786-0细胞,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hepaCAM及MAD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IFNγ可抑制786-0细胞的增殖,且呈时间-剂量依赖性(P0.05);与细胞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细胞G1期细胞比例、hepaCAM基因mRNA的转录水平及MAD1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均0.01);转染腺病毒质粒的786-0细胞中hepaCAM和MAD1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空腺病毒质粒组及空白对照组(P0.05)。结论 IFNγ可能通过hepaCAM-MAD1途径使细胞周期阻滞于G1期,从而抑制肾癌786-0细胞增殖,本实验为进一步研究肾癌的发生发展机制及有效治疗途径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筛选能增强特异性抗原早期分泌抗原靶6蛋白(Early secretory antigenic target 6,ESAT6)-培养滤出液蛋白-10(Culture filtrate protein 10,CFP-10)融合蛋白(E1C0)诱导小鼠细胞免疫应答的佐剂,建立基于细胞免疫应答的小鼠模型,以评价基于体外干扰素γ释放分析(IFNγrelease assay,IGRA)结核诊断方法中特异性刺激抗原E1C0的活性。方法建立小鼠IFNγ双抗体夹心SABC-ELISA检测系统,并验证系统的线性、灵敏度、重复性和特异性。将BALB/c小鼠随机分为7组:E1C0+单磷酸类脂A(Monophosphoryl lipid A,MPL)+双十八烷基二甲基溴化铵(Dimethyl dioctadecylammonium bromide,DDA)组、E1C0+DDA组、E1C0+MPL组、E1C0+弗氏不完全佐剂(IFA)组、E1C0组、生理盐水组和MPL+DDA联合组,每组6只,经小鼠后肢内侧皮下免疫3次,间隔2周,免疫剂量为:E1C0 100μg/只,MPL 25μg/只,DDA 250μg/只,IFA 100μl/只。末次免疫4周后处死小鼠,无菌取脾,分离脾淋巴细胞,加入E1C0进行培养,MTT法检测特异性淋巴细胞增殖反应,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中IFNγ水平。采用筛选出的最佳佐剂与抗原组合免疫3批BALB/c小鼠,进行IFNγ诱生测定。结果检测系统的线性范围为:40~2 560 pg/ml(R>0.98);灵敏度为40 pg/ml;变异系数(CV)<15%,检测大鼠、豚鼠和兔血清IFNγ均为阴性;E1C0+MPL+DDA组、E1C0+IFA组和E1C0+DDA组小鼠特异性淋巴细胞增殖刺激指数均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P<0.01);E1C0+MPL+DDA组小鼠的脾淋巴细胞经E1C0体外刺激后,产生的IFNγ水平明显高于其他组(P<0.001);重复试验结果显示,E1C0+MPL+DDA组3批小鼠免疫后,脾淋巴细胞诱生的IFNγ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1C0与MPL和DDA联合免疫所诱导的小鼠Th1型细胞免疫应答最强,成功建立了用于评价刺激抗原E1C0活性的小鼠模型。  相似文献   

10.
目的原核表达、纯化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表位重组蛋白F1-F/M2,并检测其在小鼠体内的免疫原性,为RSV亚单位疫苗的研制、疫苗所致免疫病理反应机理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利用定点突变技术对原核表达载体pGEX-6p-1进行改造,在其GST标签前制造一个HindⅢ酶切位点;从RSV long株中扩增F1片段,从质粒pET28a-G1-F/M2中扩增F/M2基因片段,并在克隆载体pUC19的辅助下,将F1-F/M2基因连接至改造后的pGEX-6p-1载体中,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GEX-6p-1-F1-F/M2,转化大肠埃希菌BL21(DE3),IPTG诱导表达。表达的重组蛋白经6×His-tag标签蛋白纯化试剂盒纯化后,经尿素浓度梯度透析复性,SDS-PAGE分析其纯度,BCA法检测其浓度,Western blot法分析其反应原性。将纯化的重组蛋白F1-F/M2经铝佐剂乳化后,经腹腔免疫BALB/c小鼠,共3次,间隔10 d,末次免疫后10 d,采用空斑减少试验检测小鼠血清、肺组织匀浆和鼻腔冲洗液中抗RSV中和抗体水平;取小鼠脾脏,分离脾单个淋巴细胞,采用ELISAPOT技术检测重组蛋白诱导产生IFNγ的细胞免疫水平。结果重组表达质粒pGEX-6p-1-F1-F/M2经双酶切和测序证实构建正确;表达的重组蛋白F1-F/M2相对分子质量约为20 800,表达量约占菌体总蛋白的20%,几乎全部以包涵体形式表达;纯化的重组蛋白的纯度约为90%,浓度为0.42 mg/ml,可与小鼠抗RSV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重组蛋白F1-F/M2能诱导小鼠血清中产生较高滴度的中和抗体(1∶289),肺部组织匀浆中略弱(1∶242),鼻腔冲洗液中未检测到中和抗体;重组蛋白F1-F/M2免疫小鼠的脾淋巴细胞经体外抗原刺激能产生特异性IFNγ斑点。结论成功原核表达了表位重组蛋白F1-F/M2,纯化后的重组蛋白能诱导产生较高滴度的中和抗体及CTL应答,有望开发成RSV亚单位疫苗。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Al(OH)3佐剂对不同抗原含量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71)灭活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方法将ICR小鼠随机分为9组,每组8只:常规剂量(160 EU/0.1 ml EV71)、1/2剂量(80 EU/0.1 ml EV71)、1/5剂量(32 EU/0.1 ml EV71)无佐剂及佐剂[Al(OH)31.0 mg/ml]疫苗组,并设佐剂、生理盐水及空白对照组,分别于0、28 d经肌肉免疫小鼠,分别于初免及加强免疫后28 d,经尾静脉采血,分离血清,采用体外微量中和试验法检测小鼠血清中和抗体效价,流式细胞仪检测IL-2、IL-4、IL-6、IL-17A、IL-10、IFNγ及TNF水平。结果初免后28 d,1/2剂量疫苗组中佐剂组小鼠血清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无佐剂疫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加强免疫后28 d,常规剂量疫苗组中,佐剂及无佐剂组小鼠血清抗体阳性率均为100%,抗体GMT分别为1∶152.2和1∶139.6,1/2剂量疫苗组中,佐剂组小鼠血清中抗体GMT与无佐剂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组间抗体阳性率及抗体GM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剂量、1/2剂量、1/5剂量疫苗组,均诱导产生IL-6、IL-10、IFNγ及TNF 4种细胞因子,与佐剂对照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检测到IL-2、IL-4、IL-17A。结论 EV71灭活疫苗可诱导小鼠产生IL-6、IL-10、IFNγ、TNF 4种细胞因子及特异性的抗EV71抗体,加入佐剂后免疫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在CHO细胞中表达单纯疱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HSV)Ⅱ型gC2蛋白,纯化后检测其免疫活性。方法利用ANTHEWIN等软件分析GenBank中HSVⅡ型gC2的氨基酸序列,筛选抗原表位富集、且亲水性较好的蛋白胞外区片段,选择真核和原核生物均偏爱的密码子,通过OptimumGene软件对基因进行序列优化,化学合成全新的基因序列HSV2-gC2,PCR扩增后,插入pMCE5载体,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MCE5-gC2,转染至CHO细胞中进行真核表达。表达的重组gC2蛋白经亲和层析纯化后,进行SDS-PAGE及Western blot鉴定。将纯化的重组gC2蛋白分别于第0、2、4周经腹腔免疫小鼠,以免疫PBS作为对照,采用间接ELISA法检测免疫小鼠的血清抗体水平;酶联免疫斑点试验(ELISPOT)检测免疫小鼠脾淋巴细胞分泌IFNγ(代表Th1细胞因子)和IL-4(代表Th2细胞因子)的细胞频率。结果重组表达质粒pMCE5-gC2经菌落PCR、双酶切(EcoRⅠ/NotⅠ)及测序证实构建正确;纯化的重组gC2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约为90 000,纯度约为85%,浓度为40μg/ml,可与小鼠抗His单克隆抗体特异性结合;通过3次免疫,小鼠产生了高水平的血清抗体,与免疫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免疫小鼠脾细胞经特异性抗原刺激后,分泌IFNγ和IL-4的细胞频率分别为(13.46±2.832)/106和(19.2±2.48)/106个细胞,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在CHO细胞中表达了重组gC2蛋白,纯化的蛋白能够激发小鼠产生良好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为进一步研制HSV亚单位疫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产肠毒素大肠埃希菌(enterotoxigenic Escherichia coli,ETEC)K99-987P-F41融合蛋白在小鼠体内的免疫效果。方法制备ETEC融合蛋白K99-987P-F41亚单位疫苗、ETEC全菌体灭活疫苗、ETEC天然菌毛K99-987P-F41混合蛋白亚单位疫苗及ETEC重组菌毛K99-987P-F41混合蛋白亚单位疫苗,分别免疫小鼠,同时以免疫PBS的小鼠作为对照。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IgG、IL-4和IFNγ的水平及小鼠粪便和小肠冲洗液中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ecreted immunogobulin A,sIgA)的含量;MTT法检测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情况,并进行攻毒试验。结果 ETEC融合蛋白K99-987P-F41重组亚单位疫苗组小鼠血清中的抗ETEC的特异性IgG抗体、IL-4、IFNγ、粪便和小肠冲洗液中的sIgA、小鼠脾脏B和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均显著高于PBS对照组(P0.05);ETEC融合蛋白K99-987PF41重组亚单位疫苗对小鼠的保护率为80%,与其他3种疫苗的小鼠保护率相近,而PBS对照组为0。结论 ETEC融合蛋白K99-987P-F41可有效诱导小鼠产生较高滴度的特异性抗体,可作为ETEC重组亚单位疫苗候选蛋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IFNγ体外释放试验(interferon γ release assay,IGRA)全血检测试剂盒的质量。方法采用10个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IGRA全血检测试剂盒检测参考样品,以参考样品检测值和样品浓度进行线性回归,获得线性回归方程及相关系数(R^2)。按各试剂盒说明书判定参考样品,以阳性的最低参考样品浓度作为相应试剂盒的最低检测浓度。结果 10个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IGRA全血检测试剂盒的R2均高于0. 9,最低检测浓度分布在0. 4~2 IU/mL之间。结论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IGRA全血检测试剂盒的质量稳定,线性分析和最低检测浓度检测可用于该试剂盒IFNγ测定部分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5.
试验旨在探究重组贻贝黏蛋白的体外抗氧化能力,并采用IFN-γ诱导的人皮肤成纤维细胞(HFF-1)炎症模型评价其抗炎作用。首先,以谷胱甘肽(GSH)作为对照,评价不同质量浓度重组贻贝黏蛋白的体外抗氧化能力。此外,采用不同浓度的重组贻贝黏蛋白或不同浓度IFN-γ及IFN-γ(10 ng/mL)+重组贻贝黏蛋白(30μg/mL)处理HFF-1细胞,动态观察细胞增殖、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释放以及重组贻贝黏蛋白对炎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和人巨噬细胞来源的趋化因子(MDC)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重组贻贝黏蛋白具有较强的还原力,主要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DPPH)和羟自由基(·OH)的清除起作用,而对超氧阴离子(·O2-)几乎不起作用。此外,重组贻贝黏蛋白显著促进细胞增殖,且重组贻贝黏蛋白的加入可在蛋白水平和mRNA水平显著抑制IFN-γ诱导的IL-6、IL-8和MDC的表达(P≤0.05)。总之,重组贻贝黏蛋白可一定程度上发挥抗氧化和抗炎作用,从而促进伤口愈合。这均与重组贻贝黏蛋白可清除·...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黄芪苷对丙型肝炎病毒(HCV)的抑制作用。方法 MTT法检测不同浓度黄芪苷对Huh7.5.1细胞的抑制作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检测不同浓度的黄芪苷、利巴韦林和干扰素(IFN)的抗HCV效果;Western blot法检测不同浓度黄芪苷、利巴韦林、IFN作用的Huh7.5.1细胞中HCV NS5A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不同浓度黄芪苷对Huh7.5.1细胞的抑制率不同,并呈剂量依赖性。在最佳细胞密度1×10~4个/孔、最适MOI为1的条件下进行试验,利巴韦林对细胞的毒性呈剂量依赖性;IFN无明显的细胞毒性,其抗病毒滴度为7×10~(1.77) PFU/ml;黄芪苷的细胞毒性较小,其抗病毒滴度为7×10~(3.67) PFU/ml。黄芪苷能降低NS5A蛋白的表达,且随浓度增加抑制作用越明显。结论黄芪苷具有抗HCV的能力,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NS5A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构建携带小鼠IL-17a编码基因的重组耻垢分枝杆菌(Recombinant Mycobacterium smegmatis,rMs),并研究其对巨噬细胞表达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双酶切质粒pET28a/mIL-17a和pMFA41,转化感受态E.coli TOP10,构建大肠杆菌-分枝杆菌穿梭表达质粒pMFA41/mIL-17a,电转化耻垢分枝杆菌mc2155,经SDS-PAGE和Western blot鉴定表达产物。分别以MOI为10∶1加入rMs、rMs+anti-IL-17A、Ms感染小鼠巨噬细胞系RAW264.7,并设PBS对照组。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转染细胞中β防御素-2(Defensinβ2,Defb-2)、巨噬细胞炎症蛋白(Macrophage inflammatory protein,MIP)-1α和MIP-2β基因mRNA水平;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MIP-1α、MIP-2β、IL-4及IFNγ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重组表达质粒pMFA41/mIL-17a经双酶切及测序鉴定证明构建正确;表达的重组蛋白mIL-17A可与大鼠抗小鼠IL-17A单克隆抗体特异性结合,在相对分子质量约20 000处可见特异性反应条带;rMs组RAW264.7细胞中Defb-2、MIP-1α、MIP-2β基因mRNA水平较Ms组及PBS组明显升高(P<0.01);rMs组细胞培养上清中MIP-1α、MIP-2β、IL-4和IFNγ的蛋白浓度较Ms组及PBS组明显升高(P<0.01)。结论成功构建了表达具有生物学活性mIL-17A的重组耻垢分枝杆菌疫苗,该疫苗可有效促进体外培养的巨噬细胞表达MIP、Defb2、IFN-γ及IL-4,为新型疫苗的研发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布氏菌活疫苗滴鼻免疫小鼠后黏膜、体液及细胞免疫的效果。方法将60只小鼠随机分为低剂量组(5×107个/只)、高剂量组(3×108个/只)和阴性对照组(生理盐水),均于小鼠清醒状态下进行滴鼻免疫布氏菌活疫苗,剂量为10μl/只(5μl/鼻孔)。免疫30 d后,分离血清,制备脾脏淋巴细胞及肺泡灌洗液。间接ELISA法检测免疫小鼠血清中Ig G抗体效价、肺泡灌洗液中Ig G、Ig A抗体效价及体外再刺激后小鼠脾细胞分泌IFNγ、IL-4水平;ELISPOT法检测分泌IFNγ、IL-4的脾脏淋巴细胞数目;流式细胞术检测T细胞亚群分类。用羊布氏菌弱毒株M5经皮下和滴鼻两种途径攻击免疫小鼠,通过脾脏细菌计数评价布氏菌活疫苗的免疫保护作用。结果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小鼠血清中Ig G抗体效价及小鼠肺泡灌洗液中的Ig G、Ig 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小鼠在Br-PPD抗原和灭活菌体抗原刺激下,分泌IFNγ的脾脏淋巴细胞数、体外再刺激后小鼠脾细胞分泌IFNγ的水平及脾淋巴细胞中CD4~+IFNγ~+细胞比例均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P0.05);攻毒试验结果表明,布氏菌活疫苗具有良好的保护力。结论布氏菌活疫苗经滴鼻免疫小鼠后可获得良好的免疫效果和保护力。  相似文献   

19.
5株小鼠杂交瘤细胞ID5、1C10、1C11、3H9和6F8,所分泌抗重组人γ-型干扰素(rIFN-γ)单克隆抗体经双扩散试验证明其中4种为小鼠IgG1型,另一种为IgG2b型。用ELISA间接法测定小鼠腹水抗体效价为1:8000~1:128000。经免疫印迹试验证实5种单抗均能特异地识别rIFN-γ,其中1D5、3H9和1C11单抗对rIFN-γ具有中和活性,中和效价>1:8000,用2种单抗建立的ELISA夹心法检测rIFN-γ,最低可测值为10.0ng/ml,且与白细胞介素-2,重组人α和β干扰素无交叉反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在大肠杆菌(E.coli)中表达并纯化重组小鼠白细胞介素-17F(rmIL-17F),并鉴定其生物活性。方法经RT-PCR扩增mIL-17f基因片段,定向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ET28a,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28a/mIL-17f,转化E.coliBL21(DE3),经IPTG诱导表达,Ni2+-NTA亲和层析纯化rmIL-17F/His融合蛋白,Western blot鉴定其反应原性。以纯化复性的rmIL-17F滴鼻干预小鼠,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小鼠肺组织IL-6 mRNA的表达,ELISA法检测小鼠外周血IL-17F、IL-4和IFNγ的水平。结果扩增的mIL-17f基因DNA序列与GenBank中登录的mIL-17f基因序列一致,所构建的重组表达质粒pET28a/mIL-17f构建正确;表达的重组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约为19000,主要以包涵体形式表达,表达量约占菌体总蛋白的30%;纯化的重组蛋白纯度约为95%,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经黏膜给药后,可促进小鼠肺组织中IL-6 mRNA的表达,并提高小鼠血清中IL-4和IFNγ的水平。结论已成功地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并纯化了具有生物学活性的rmIL-17F,为进一步研究IL-17F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