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7 毫秒
1.
对硫磺中硫含量的测定方法进行了研究 ,提出了用容量法测定硫磺中的硫含量。该法简单、快捷 ,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2.
不溶性硫磺在热条件下易转化为普通硫磺,为考察各因素对测定不溶性硫磺在120℃下热稳定性的影响,进行了4因素4水平的正交试验,并对测定结果进行极差与方差法分析,得到了各因素对不溶性硫磺热稳定性影响的主次顺序和显著性,优化了测定条件。结果表明,各因素对测定结果的影响程度顺序依次为:恒温搅拌器转速、液体石蜡体积、搅拌时加入的二硫化碳体积、冷却时间。测定的优化条件为:液体石蜡体积为50 m L,搅拌时加入的二硫化碳体积为60 m L,磁力搅拌器转速为400 r/min,冷却时间为3 min。  相似文献   

3.
根据可溶性硫磺易溶于二硫化碳、不溶性硫磺通过加热可转化为可溶性硫磺,采用二硫化碳洗脱法直接测定工业硫磺的硫含量。测定结果表明,该方法精密度达O.0033%,具有快速简便、准确可靠的优点。  相似文献   

4.
次硫磺中硫含量的检测一般采用GB/T2449-2006中硫含量的测定方法,该标准通过扣除杂质(灰分,酸度,有机物和砷)的质量分数总和,计算工业硫磺中硫的质量分数,该方法检测时间长,且因检测种类多,误差也相对较大。因此,本文建立了一种快速测定的方法,该方法可以快速检测次硫磺中的硫含量,且检测结果准确性好,重现性高。  相似文献   

5.
用DSC法评价不溶性硫磺的热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法评价不溶性硫磺的热稳定性,分析了试验结果的影响因素:升温速率、保温时间、保温温度和样品质量等几个方面,最后与化学分析法(化学法)的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研究表明: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具有能快速、准确和客观地评价不溶性硫磺热稳定性的特点;在测定结果方面,相比化学分析法而言,其准确度更高、精密度更好,完全可以取代传统的化学分析方法,作为控制不溶性硫磺质量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6.
《应用化工》2016,(11):2190-2192
采用低温熔融法制备不溶性硫磺,考察升温速率对不溶性硫磺转化率和热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升温速率为4℃/min。在最佳升温速率下,不溶性硫磺的转化率为42.86%,热稳定性分别为86.02%(105℃/15 min)和43%(120℃/15 min),熔点为124.04℃。  相似文献   

7.
《应用化工》2022,(11):2190-2192
采用低温熔融法制备不溶性硫磺,考察升温速率对不溶性硫磺转化率和热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升温速率为4℃/min。在最佳升温速率下,不溶性硫磺的转化率为42.86%,热稳定性分别为86.02%(105℃/15 min)和43%(120℃/15 min),熔点为124.04℃。  相似文献   

8.
高热稳定性不溶性硫磺是子午胎的首选硫化剂品种,但国内产品与国际知名公司尚有差距,每年需大量进口。为规范不溶性硫磺产品的技术指标,提升我国高热稳定性不溶性硫磺产品的市场信誉度,由中国橡胶工业协会橡胶助剂专业委员会,组织有关会员企业制定的XXZB/ZJ-1201—2013《高热稳定性不溶性硫磺》协会自律标准自2014年1月1日起实施。  相似文献   

9.
不溶性硫磺学名为硫的均聚物,简称IS,是一种优秀的橡胶硫化剂,目前已成为生产高质量子午线轮胎的专用硫化剂。本文采用低温熔融法生产不溶性硫磺,在研究不溶性硫的稳定性和不溶性硫磺含量的过程中,采用单因素法确定了较适宜的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淬冷效果较好的淬冷液浓度。通过实验得出反应温度在320℃,保温时间2 h,淬火液采用HNO_3-FeCl_3酸性体系,HNO_3浓度2%、FeCl_3浓度0.8%,可得到不溶性硫含量95%以上的高品位不溶性硫磺产品。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用二硫化碳作萃取剂时萃取时间、萃取温度、萃取剂用量等因素对不溶性硫磺含量的影响,并考察多种稳定剂对不溶性硫磺热稳定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室温条件下萃取时间60 min、不溶性硫磺粗品与二硫化碳质量比1:5时,可获得不溶性硫磺质量分数90%以上的高品质不溶性硫磺产品。在105℃石蜡油恒温15 min条件下,采用橡胶促进剂类复合稳定剂和有机锡类复合稳定剂时试样的热稳定性较好,最高分别达到90.27%和94.77%。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低温熔融法生产不溶性硫磺新工艺。该工艺主要分为4个工序:(1)中品位不溶性硫磺的制备;(2)高品位不溶性硫磺的制备;(3)充油型不溶性硫磺的制备;(4)萃取剂的蒸发回收利用。制备的充油型不溶性硫磺性能指标优于化工行业标准HG/T2525-93,产品高温稳定性达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12.
不溶性硫磺的生产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介绍了不溶性硫磺的形成机理、产品性能、生产方法及工业化应用情况,详细比较了气化法、熔融法、接触法的特点。气化法生产工艺技术成熟,不溶性硫磺的转化率可达50%以上,是目前主要的生产方法。建议加快开发高温稳定剂和分散性好、无静电、无粉尘和充油型不溶性硫磺。  相似文献   

13.
论述微量养分对植物生产的重要性和Envirosul微量养分的配制。硫磺作为其中的重要组分,对于Cu、Fe、Mn、Zn微量养分的控释具有关键作用。当微量养分以不溶性氧化物的形式与硫一道施入土壤时,存在于土壤中的硫氧化细菌将硫转化为硫酸,这些硫酸又将不溶性微量养分氧化物转化为易溶性硫酸盐,以供植物吸收。由于硫被氧化菌氧化为硫酸的速率取决于硫磺的粒度,因此可通过控制硫磺粒度的大小来控制微量养分的释放速率。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硫脲、甲硫醇、蛋氨酸、硫肥、含硫建筑材料、不溶性硫磺、Na-S电池等硫磺延伸产品情况.指出硫酸企业要以硫磺、CS2、SO2、SO3和硫酸为原料,构建多层次、多元化的精细硫化工产业链,使硫酸企业走上特色化工和精细化工之路.  相似文献   

15.
L. Gonsalvesh  M. Stefanova  J. Yperman 《Fuel》2011,90(9):2923-2930
A new procedure for elemental sulphur (Sel) determination in coal and its fractions is offered. It includes exhaustive CHCl3 extraction and subsequent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the extracts by HPLC using C18 reversed phase column. Its application gives ground to achieve better sulphur balance and to specify the changes in the organic and elemental sulphur as a result of biotreatments. Two Bulgarian high sulphur containing coal samples, i.e. subbituminious (Pirin) and lignite (Maritza East), and one Turkish lignite (Cayirhan-Beypazari) are used. Prior to biotreatments, the samples are demineralized and depyritized. In the biodesulphurization processes, the applied microorganisms are: the white rot fungi “Phanerochaeta Chrysosporium” - ME446 and the thermophilic and acidophilic archae “Sulfolobus Solfataricus” - ATCC 35091.In the preliminary demineralized and depyritized coals, the highest presence of Sel is registered, which is explained by their natural weathering. As a result of the implemented biotreatments, the amount of Sel could be reduced in the range of 16.1-53.8%. The content of Sel is also assessed as part of the total sulphur and organic sulphur. The following range of Sel content is measured: 0.01-0.16 wt.% or 0.3-4.6% of total sulphur and 0.3-5.1% of organic sulphur. In this way, more precise information is obtained concerning the content of organic sulphur presence.  相似文献   

16.
不溶性硫磺高温稳定性测定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介绍测定不溶性硫磺高温稳定性的两种方法(湿法和干法)并进行比较。湿法操作复杂,但物料受热均匀,结果较合理;干法操作简便,但少量物料温度不一致,分析结果偏低,但仍在可接受范围。两种方法都可满足工业应用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为预防硫磺粉尘的燃爆危险性,测试了硫磺的自燃温度、自热特性、热稳定性、最小点火能、爆炸下限质量浓度、爆炸压力和爆炸指数,根据实验结果对硫磺粉尘危险性做了分级。结果表明,随着粒径的减小,硫磺粉尘的自燃温度、最小点火能和爆炸下限质量浓度相应降低,爆炸压力和爆炸指数则升高;70 μm以下粒径的硫磺粉尘的自燃温度(AIT)为220 ℃,最小点火能(MIE)为0.14 mJ,爆炸下限质量浓度(MEC)为17.5 g/m3,最大爆炸压力(pmax)为1.15 MPa,最大爆炸指数(Kmax)为39.87 MPa·m/s,因此燃爆危险性最高;450 μm以下粒径的硫磺粉尘爆炸危险性等级均为St3级。  相似文献   

18.
通过分析影响硫磺回收装置尾气二氧化硫排放浓度的因素,系统研究了降低硫磺回收装置外排尾气SO2浓度的方法。外排尾气SO2浓度取决于净化尾气和液硫脱气废气中的总硫含量,胺液和催化剂性能是重要影响因素。采用新开发的液硫脱气及废气处理新工艺,可将外排尾气ρ(SO2)降至50~150 mg/m3。  相似文献   

19.
论述酸性气体回注、硫磺的储存以及硫磺在能量生产中的应用。对北美,尤其是加拿大西部正在进行的酸性气体回注项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将H2S回注入耗竭的矿井已达到相当的规模,并开始影响该地区的硫磺供应。在世界其它地区,只要能够找到合适的矿井,实施更大规模的回注计划似乎已不存在技术障碍。只要在项目的生命周期内进行适当地规划和维护,传统的地面硫块储存是一项可行而安全的技术。硫磺的地下储存仍然是现场中试研究的一个焦点,对于长期储存可能是一项非常有用的技术。提出了一些利用H2S和硫磺生产能量的方案,将H2S通过“绿色”技术进行燃烧和可再生循环。其中两种方案利用了太阳能,一种是间接通过生物质的积累,另一种则是直接使用太阳能收集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