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中国髹漆工艺溯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髹漆工艺是中国人的发明,是漆器制作的主要工序,具有多元性,从涂漆到彩绘,从粘贴到镶嵌,从针刻文字到款彩,从堆漆到雕漆,变着皆为器物髹漆技法。素髹是最古老的髹漆技法,始于远古,盛于宋代;髹画工艺是基于人类对色彩的追求发展起来的,秦汉时期已趋成熟;镶嵌工艺发端于良渚文化时期,源于生漆的胶粘加固特性和对审美的追求,元代走向成熟;金髹工艺的兴起与金工技术和髹漆工艺的发展密切相关,唐代的金银平脱是其发展顶峰;锥画技法始于春秋战国时期的漆器表面针刻文字,为后世雕填、戗金、雕漆之先声;堆漆有如雕漆之美,商代可觅其踪迹,兴于汉代,由此催生了雕漆、纹髹等工艺;雕漆自唐代初兴,元代达顶峰,它是在汉代堆漆、锥髹、夹纻漆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元、明、清时代,髹漆工艺体系已经完备,不同髹饰技法的变化结合,使中国古代漆器事业呈现出千文万华的繁荣局面。  相似文献   

2.
螺钿髹漆技法源于夏商,盛于西周,兴于唐宋,成于元明清。历代能工巧匠经过千年的传承,形成了中国有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稷山螺钿髹饰技艺就是其中之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稷山螺钿髹饰技艺的传承人代表李爱珍,坚持以天然材质为原料,苦心带徒,传承稷山螺钿的传统工艺,髹漆成器,形成了自己的特点,独具风采,展现了山西晋南地区特有的文化。  相似文献   

3.
《中国生漆》2017,(2):11-15
在漆工艺发展史中螺钿镶嵌以其鲜明的特色而占有一席之位。从厚螺钿发展到薄螺钿工艺,从朴拙到精巧再到奢华繁缛的螺钿装饰发展进程中,裁切成形的单一螺钿片,利用其特有的工艺特点,形成完整的漆工艺装饰。本文着重从螺钿的工艺和装饰形式上,分析它在漆器装饰上的表现。  相似文献   

4.
《中国生漆》2021,(1):18-24
在古代,很多传统乐器都用大漆髹成,具有鲜明的东方审美观。大漆不仅有防蚀、耐酸碱、防潮、耐高温等功能,乐器髹漆后,器表坚硬,保护乐器在移动和使用过程中不必要的损伤,具有增强乐器使用寿命的作用。镶嵌类乐器将打磨过的各种材料裁截成形或磨成细砂,后镶嵌于乐器表面作为装饰,乐器镶嵌材料丰富,如金、银、骨石和百宝等,乐器之螺钿镶嵌多为切割成图,多与其他髹漆工艺相结合,镶嵌髹饰技艺是以各自的材质之异与胶漆之地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5.
清朝乾隆时期髹饰技法集前代之大成,融会了前朝的风格特点并有创新和发展。本文通过《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档案总汇》中《各作成做活计清档》以及内务府奏折类等档案文本,对有关乾隆朝宫廷漆器制作档案进行整理并结合现存珍贵的漆器实物,系统地对其制作的髹饰技法及风格特点进行了论述。发现乾隆时期的宫廷漆器拥有着丰富的髹饰技法,有素髹(黑漆、朱漆、紫漆、金漆等)、描金、雕漆、彩漆、填漆、填漆戗金、镶嵌漆、波罗漆、堆漆等,其技艺在继承前代漆工艺的同时逐步提升且有机融合多样风格,工艺复杂考究、装饰精致华美,达到了漆器髹饰技艺的高峰。  相似文献   

6.
漆器,从"流染墨其上","墨染其外,而朱画其内",到"漆城荡荡,寇来不能上",及至汉时"一杯棬用百人之力,一屏风就万人之功",再到流光溢彩,华丽非常的盛唐之时。漆器历经了繁荣与辉煌的发展历程,从木胎,皮胎,竹编胎(篮胎),棬素胎,夹纻胎漆器胎骨的推叠,又从用漆髹涂,镶嵌蚌壳、玉石,金银片镶嵌,彩绘,锥划,晕色到金银平脱,螺钿镶嵌,雕漆漆艺技法不断发展。漆器的材料美、工艺美尽显无遗,绮丽华贵非常。而行至宋时,一反常势,虽承继盛唐注重装饰精巧华美,螺钿镶嵌、戗金、雕漆各放其彩,但其以色彩大方、深沉宁静、蕴藉含蓄、朴素高雅;形制上讲究线形、比例的素髹漆器为主。却也最是反映时代特点的了。宋之前虽素髹之器也比比皆是,却不如其清雅脱俗,婉转流畅,韵味十足,宋之后的元、明、清却又复繁饰之势。素髹之清雅在漆器史上如昙花一现般,悄然而来。  相似文献   

7.
长北 《中国生漆》2014,(4):24-25
作者通过对湖州市博物馆藏五代《嵌螺钿漆经匣》与苏州市博物馆藏北宋《嵌螺钿漆经匣》的观摩考察与比较分析,认为中国平磨硬螺钿工艺北宋早期比五代有长足进步,用材也更讲究,并以其它例证认为,犀皮、末金镂、金银平脱、螺钿平脱等髹饰工艺于唐五代诞生并先后成熟,它是东晋推光漆髹涂时髦之后研磨推光技艺接踵出现并于唐代成熟的明证。  相似文献   

8.
漆,是我们的先民早于世界发现并使用的涂料,漆器是由简单髹涂技法逐渐发展为使用多种材质表现文化艺术价值的多种髹漆技艺的集中展现。螺钿髹漆技法源自夏商,盛于西周,兴于唐宋,成于元明清,历代能工巧匠经过千年的传承,形成了具有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稷山螺钿漆器髹饰技艺就是其中之一。观古人器物的精和美,无非材质不变、工序不变,匠人的不计时日、持之以恒,把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通过技艺、图案、器型等文化符号展现给后人,延续至今。为此,应该把传统工艺作为我们艺术创作的基础,传统文化作为我们艺术创作的主线,传统作品作为我们艺术创作的继承和展示。  相似文献   

9.
有关韩国的螺钿漆器制作开始于何时至今仍没有确凿的答案,但从对类似的镶嵌技法以及在高丽时代技艺高超的相关作品可以推断,大约在新罗时代螺钿漆器的设计制作就已经开始了。在高丽时代的螺钿漆器,其特点是整件漆器展现出十分紧凑的装饰效果。在15至16世纪的朝鲜时代,则突显漆器表面的大型花纹。在17至18世纪,螺钿镶嵌装饰的漆器上流行展现出如绘画一般的效果。到了朝鲜时代后期,螺钿镶嵌漆器的种类更加多样化。进入20世纪末21世纪初,韩国的漆画艺术亦在其悠久的螺钿工艺传统影响下发展起来,以统营漆艺美术馆、首尔淑明女子大学美术学院等机构为首,支撑起了韩国当代别具一格的螺钿漆画艺术。  相似文献   

10.
扬州平磨螺钿漆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燕 《中国生漆》1989,8(3):20-21
<正> 平磨螺钿漆器是以螺钿为材料、以嵌漆为工艺、以平面装饰为特色的漆器。把蚌壳磨成厚薄一致的平片,按图象分块切割后嵌贴于漆坯,刀刻线纹,髹漆磨显,刻槽内留下黑漆线条,再经打磨、推光,便制成黑白分明、清丽素雅、光华照人、一平如镜的平磨螺钿漆器。目前有扬州、上海、合肥、阳江、福州等地生产平磨螺钿,而以扬州制品  相似文献   

11.
杨文光 《中国生漆》2012,31(4):35-38
经调查研究发现温州宋时堆漆工艺在温州瑞安、平阳、苍南等地依然存在。陈文楼、何必阔两位大师传承创新了这一技艺。作者呼吁漆艺非遗急需保护抢救。  相似文献   

12.
长北 《中国生漆》2013,(3):15-17
本文对清代匠作则例中所记髹饰工艺试作读解,以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3.
《吕氏春秋》是成书于战国末期的一部集体性著作,其中不乏大漆种植、用漆计划、用漆制度、用漆科学等珍贵农业史料。笔者拟就《吕览》之用漆农业史料为切入对象,并结合出土的战国与秦代时期的漆器,阐释其用漆制度与思想,以期解析战国秦代漆器艺术繁荣背后的经济制度、农业技术与艺术文化等一般性社会发展动力,为古代农业与古典工艺文化的现代转译提供一种农业史与工艺史以外的诠释视角。  相似文献   

14.
何豪亮 《中国生漆》2012,31(3):15-18
"(氵月)工"中"(氵月)"字笔画,确实是三点水一个月。字的读音为"洵"。古代以带有诚义的"(氵月)"字来命名铭文工种,其意义是内蕴的,意味是深长的。"(氵月)工"乃铭文工种。  相似文献   

15.
聂菲 《中国生漆》2011,30(3):14-19
自从20世纪初在朝鲜乐浪汉墓发现"■"字漆器铭文以来,在境内外不断发现这个字,因为这个字不单是字形与字义问题,还涉及汉代的制漆工艺,所以中外学者陆续对此字进行解读,历经半个多世纪,至今仍众说纷纭。因此,有必要对此进行一番梳理,故本文拟以历年出土"■"字漆器铭文和遣策为依据,介绍学术界关于"■"字铭文的研究状况、研究成果及争论问题。  相似文献   

16.
何豪亮 《中国生漆》2012,31(4):43-46
蔡氏漆线雕历经三百余年传承,蔡水况先生是蔡氏漆艺第十二代传人。他对依附于单一形象存在的漆线雕工艺进行改革,创造性地提取各种吉祥纹样为独立艺术形象直接表现在器物表面,使漆线雕成为一种自由的艺术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7.
杜钟勋 《中国生漆》2011,30(4):44-46
漆艺是宝贵的文化遗产,自从它诞生以来,技法和材料在不断创新和增加,而现代的.x-,_lk4~、信息化都对漆艺的发展产生了冲击。本文对漆艺的研发利用和功能、技法源头和今后的发展困境提出了中肯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在泰国,漆器艺术和生漆工业已经成为一个重要且多交叉的学科。在泰国传统工艺品的制作过程中,工匠们所使用的生漆主要从Gluta usitata和Gluta laccifera等漆树采取,部分则是从中国进口,系Rhus verniciflua等漆树所产生漆。传统的泰国生漆工艺包括印刷技术、螺钿和珍珠镶嵌技术,以及建筑装饰工程、雕塑等领域。由于生漆是从漆树获得,所以泰国政府的禁止伐木政策致使生漆的产量非常低,已经成为泰国生漆工艺和生漆工业发展的桎梏。本文就泰国生漆的历史、生漆工艺的沿革、生漆工业的发展、漆树的品种以及存在的问题作了综述,并展望了泰国生漆的将来,使读者对泰国的生漆发展史有个较为具体的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