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对战略性支柱产业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研究与探讨。在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围绕"地方性、应用型"的办学定位,以"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实施化工工程师人才的培养。设置了通识核心课程模块、素质拓展课程模块、学科基础课程模块、专业核心课程模块、专业拓展课程模块等五个课程模块,加强校企合作,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构建创新型化学工程技术工程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2.
以郑州工程技术学院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为例,介绍了新工科背景下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包括专业课程的设置、实践体系的构建、工程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该模式的实践应用,培养了具有一定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能够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3.
国家教育部提出了"新工科"建设的要求,化学反应工程作为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核心课程,教学质量对化工创新人才的培养起着极大的作用。本文针对目前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考核手段等方面进行讨论,探索了相应的改革方式,以达到满足培养新时代创新性人才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新工科已成为改革话语中最为醒目的关键词。对于本科教育,化学反应工程在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培养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围绕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对目前化学反应工程课堂教学存在的不足进行讨论并提出一种适用化工创新人才及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化学反应工程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5.
结合国家一流专业建设和新工科建设对学生培养的新要求,针对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核心课《分离工程》的课程特点、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出发,提出了一系列教学改革新举措。通过上述改革,以期培养可适应和引领未来智能化、信息化发展的化工行业卓越工程科技人才,为我国化工产业"十四五"期间的国际化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6.
化工分离工程是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一门重要核心课程。根据化工分离工程的课程特点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本文进行了课程教学改革的新尝试。以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为目标,分别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方法、考核评价体系和教师队伍等几个方面对课程进行改革,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强了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工程观念,提高了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7.
为适应国家西部能源大开发、西北地区特别是陕西省石油天然气和煤炭工业发展对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的需要,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要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工程实践能力。本文根据专业综合改革的建设目标,从培养方案制订、课程体系建设、专业梯队建设、教学资源建设、实践教学环节改革及教学过程管理等方面阐述了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改革的探索与实践,并提出了有待改革和完善的工作,为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人才培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实验室教学改革的探索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改革开放20年来,理工科高校实验室建设与发展有了长足的进步。面向专业设置的调整、专业面的拓宽,原先的化学工程、化工工艺、工业分析和精细化工等专业合并为一个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后,新专业实验室如何改革,如何持续发展,还面临许多新课题。 1.科技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趋势,给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实验室提出了更高和更广泛的要求。 知识经济的到来,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给我们提出首要的课题就是如何发挥实验室作为教学、科研的特殊基地的作用,更多更好地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高水平人才和研究出符合经济建设主战场急需的高新科技成果,更重要的是如何将这些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相似文献   

9.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雪 《广东化工》2010,37(1):175-176,172
文章从如何培养服务于北部湾经济社会发展的优秀复合型石化技术人才角度出发,结合专业教学改革,探讨了以石油化工和精细化工为培养方向的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学科核心课程体系的构建及优化问题。指出必须建立一套结合区域特色经济、强调过程开发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核心课程体系,从而培养熟悉地方经济特色、具备一定化学工程设计能力的地方急需的复合型石化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10.
新工科建设对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学生的安全环保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结合《化工安全与环保》课程特点,以案例教学为中心,从知识体系重构、思政元素融入等方面对该课程的教学进行了改革,以期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实践结果表明,案例教学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系统掌握课程知识,提高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显著增强学生安全环保素养。  相似文献   

11.
针对新工科背景下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介绍了南华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目前的办学基本情况,分析了当前化工专业人才培养方面的不足,结合课程体系建设、实验教学、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工程设计能力培养、师资队伍建设和产学研结合等方面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总结了南华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在人才培养改革中的若干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2.
郑育英  方岩雄  叶飞 《广东化工》2016,(19):188-189
工程专业认证是工程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高等工程教育与世界接轨的有效途径。目前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在我国高校全面开展。文章阐述了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实行专业认证的重要意义,根据我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特色和社会对化工人才的需求制定了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并进行课程体系优化、完善的实践教学支撑条件,以学生为中心,有效保证毕业要求的达成,从而提高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毕业生的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工程设计是工程的核心。通过构建完备的工程设计内容体系、完善的工程设计课程体系、完整的工程设计实践环节、合适的工程设计评价体系和管理模式,提出了以"工程设计"为核心的工程教育培养模式,以适应社会对生物与化学工程产业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14.
作为理工科类院校的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实验实践动手和创新思维能力,是理论教学的有效补充,在"新工科"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培养目标明确了要具有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加大实践教学的权重,因此,在此背景下如何开展实践教学成为高校教师、管理者们共同关注的方向。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作为北方民族大学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对如何开展有成效的实验实践教学,本文结合专业工程应用的特点,提出适用我校"新工科"创新教育的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实验实践教学改革模式,同时也为"新工科"背景下我校所在地区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5.
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对传统工科专业的教学尤其是实践类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线上教学的广泛实施为实践类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模式。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针对实习教学中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了线上线下一体化教学的探索,以期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训练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加强学生对工程工艺全流程的准确把握,提升学生对专业的兴趣,激发学生的专业自信。此次教学改革可为相关专业培养适应未来多元化发展、具有创新能力的卓越工程师人才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化学工业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及人民生活品质的提升作出了巨大贡献,但也引发了一系列相关的伦理问题。为提高化学工程领域硕士研究生的工程伦理素养,减少和避免化学工业中各类伦理问题的发生,文章针对长期以来我国化学工程领域高等教育“重知识、轻伦理”的问题,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实践教学四个方面系统地提出了化学工程伦理教育的改进措施,包括明确化学工程伦理教育指向性、丰富化学工程伦理教育资料、增强化学工程伦理教育实效、更新工程伦理教育理念,以期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高素质化学工业人才。  相似文献   

17.
过程模拟系统在当今的化学工程领域倍受关注。综述了近几年来过程模拟系统在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核心课程:化工热力学、化工原理、化学反应工程和分离工程等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成果,并对其发展趋势和应用的必要性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8.
经济社会的发展促进了化学工程工艺的进步化学,也为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做了贡献。但是化学工程工艺在发展的过程中,也给人类带来了一定的危害,比如说造成了一定的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问题。在这种背景下,化学工程工艺在新时期的发展,必须要注重绿色。化工工程的发展应该减少资源浪费,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只有这样才能够促进化学工程工艺的可持续发展。主要从绿色化工技术的重要意义出发,对于化学工程工艺中绿色化工技术的要点进行简单的分析。  相似文献   

19.
易军鹏  李欣  朱秀花 《广东化工》2022,49(2):143-144,120
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背景下,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三创"人才培养尤为重要."三创"教育的核心是将创新教育,创业教育和创造教育有机融合,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河南科技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通过积极探索,构建了多层次模块式教学体系,对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并制定了三阶式"三创"教育评价指标体系,促进了"三创"人才培养体系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20.
工程认证对应用型化工人才和化工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以云南民族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本科生参加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为例,简要分析了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对培养民族类高校化工人才学习能力、表达能力、软件使用能力、交流能力等方面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