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高凤芹  宁荣昌 《塑料工业》2006,34(Z1):65-68
阐述了近年来国内外聚氯乙烯(PVC)共混增韧改性的研究进展;介绍了PVC化学改性和物理改性;探讨了PVC弹性体共混增韧改性和刚性粒子共混增韧改性,尤其是纳米粒子共混增韧改性,指出了PVC共混增韧改性的研究前景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聚氯乙烯增韧改性剂及发展状况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综述了聚氯乙烯 (PVC)增韧改性剂的研究状况和技术进展 ,对增韧剂的机理、目前取得的研究成果作了概述 ,并对国内PVC增韧改性剂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弹性体增韧改性PVC可取得理想韧性 ,而单纯非弹性体增韧改性 ,特别是超细无机粒子甚至纳米粒子目前尚处于试验研究阶段  相似文献   

3.
《塑料科技》2015,(10):122-126
主要从弹性体增韧和纳米粒子增韧两个方面综述了国内外聚氯乙烯(PVC)增韧改性技术的研究近况。  相似文献   

4.
综述了纳米粒子在聚氯乙烯(PVC)增韧改性中的研究现状及作用机理,分别介绍了纳米CaCO3、纳米SiO2、纳米黏土及“核壳”纳米粒子等在PVC增韧改性中的研究与应用,得出了纳米复合技术在PVC增韧改性中均能提高材料韧性和强度的特点。最后,对发展价格低廉的新型纳米增韧增强粒子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张静  姚昊萍 《中国塑料》2012,26(12):14-18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对聚氯乙烯(PVC)增韧改性的方法,重点介绍了弹性体共混、纳米粒子填充、纤维增强、弹性体/纳米粒子复合材料增韧改性以及绿色填料在PVC增韧改性中的研究进展,指出了改性PVC复合材料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开发价格低廉的纳米材料,简化生产工艺,降低产品成本,纳米复合材料增韧PVC的机理、多相协同增韧PVC的机理、不同填料的混杂效应及其协同机理、不同品种木粉改性PVC等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曾伟立 《中国塑料》2011,25(10):7-13
综述了聚氯乙烯(PVC)树脂耐热改性和增韧改性的研究进展。PVC耐热改性方法主要有添加热稳定剂、交联、共混、共聚、氯化及无机纳米粒子改性;增韧改性的主要方法包括弹性体、纳米粒子、聚合物/无机纳米复合材料、纳米级微纤增韧以及原位聚合的方法。最后,提出了PVC耐热和增韧改性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ACR/纳米SiO2复合粒子的合成及其对PVC的增韧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细乳液聚合制备ACR/纳米SiO2复合粒子及其对PVC的增韧作用。对丙烯酸酯单体中的纳米SiO2粒子进行偶联改性,提高了ACR对纳米粒子的包覆率和接枝率,复合粒子与PVC共混后纳米SiO2粒子在PVC基体中的分散性好。复合粒子对PVC的增韧效果明显优于纳米SiO2粒子和未改性ACR共聚物,复合粒子的用量较少时,就可明显提高PVC的冲击强度。  相似文献   

8.
聚丙烯增韧改性最新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聚丙烯(PP)脆性高、缺口冲击强度低,特别在低温时尤为严重,其增韧改性是扩大PP使用范围的重要方法。综述近2年增韧PP的最新研究进展,介绍橡胶或弹性体共混增韧、热塑性塑料增韧、无机刚性粒子增韧、纳米粒子增韧及晶须增韧PP的最新研究情况。重点介绍了纳米粒子增韧PP的研究,并且指出纳米粒子/弹性体协同增韧PP将是未来PP增韧改性的主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
概述了聚氯乙烯(PVC)增韧改性的机理及主要的增韧改性方法,重点介绍了CaCO3、SiO2等纳米粒子在聚氯乙烯增韧改性中的研究进展,提出了其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非弹性体增韧高分子材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近些年来热塑性树脂增韧体系、核壳粒子增韧体系、液晶高聚物增韧体系及无机刚性粒子增韧体系等增韧高分子材料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指出非弹性体增韧拓展了高分子材料增韧改性研究的新领域;纳米粒子增韧开辟了高分子材料的研究新方向。  相似文献   

11.
聚氯乙烯增韧改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介绍了目前国内外PVC增韧改性的研究现状、增韧改性剂的种类和增韧机理以及PVC增韧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冯霞  WANG Ling 《山东化工》2007,36(4):21-24
综述了目前国内外聚氯乙烯(PVC)增韧改性的研究状况和技术进展。分别对弹性体及刚性体的增韧机理、增韧剂种类和影响增韧效果的因素,以及最近取得的研究成果作了概述,指出了PVC增韧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树脂合金化增韧改性环氧树脂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EP的树脂合金化增韧改性;介绍了近年来EP增韧方法及相应的增韧机理研究进展;着重讨论了橡胶类弹性体、热塑性树脂、热致液晶聚合物、互穿网络结构、纳米粒子和核壳聚合物等增韧改性EP新技术。  相似文献   

14.
聚酯型超分散剂在聚合物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聚酯型超分散剂对碳酸钙(CaCO3)进行表面处理,并用其填充改性聚氯乙烯(PVC)和聚丙烯(PP),研究了超分散剂用量、聚合度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分散剂处理CaCO3的最佳用量与碳酸钙的粒径和表面特性密切相关,处理纳米CaCO3、轻质CaCO3、重质CaCO3的最佳用量分别为4%、2.0%和1.5%;超分散剂处理的纳米CaCO3填充改性PVC具有明显的增强增韧作用,对PVC的改性效果比PP好;超分散剂的最佳聚合度为7。  相似文献   

15.
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韧性和破坏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总结高分子材料增韧机理、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冲击破坏行为的基础上,探讨了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的增韧机理。纳米无机粒子起应力集中的作用导致界面脱黏、空化与基体屈服是其增韧高分子材料的主要原因,而碳纳米管则起桥联裂纹、偏转裂纹方向、传递界面应力使聚合物基体屈服而增韧高分子材料。对聚合物/层状填料纳米复合材料而言,分散在聚合物基体中的插层或剥离的无机纳米片层对复合材料银纹的形成有抑制作用,其二维几何结构不利于片层周围基体的屈服与界面脱黏、空化,因而不能增韧高分子材料,反而还导致了聚合物/层状填料纳米复合材料抗冲击强度的降低。高分子材料的纳米复合目前很难达到橡胶增韧的效果,若同时采用纳米复合技术与官能化弹性体增韧技术,可望设计、制备出一系列高强度、高韧性的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16.
PEO处理蒙脱土填充PVC的制备与力学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更加有效地制备聚氯乙烯和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及增加两者之间的相容性,将聚氧化乙烯(PEO)和钠基蒙脱土(MMT)在水中复合,制得凝胶,此凝胶干燥粉碎用于填充聚氯乙烯(PVC),研究了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EO能够提高MMT对PVC的相容性,PVC/P-MMT复合材料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因此,PEO和MMT的复合不失为制备有机改性纳米蒙脱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PVC的共混改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阐述了近年来对PVC的共混改性研究工作,总结了不同物质,如弹性体、塑料、无机刚性粒子增韧PVC的机理。并讨论了部分PVC树脂共混体系的相容性及改性效果。  相似文献   

18.
Different types of acrylic core–shell rubber particles with a poly(butyl acrylate) (PBA) core and a grafted poly(methyl methacrylate) (PMMA) shell were synthesized. The average size of acrylic core–shell latex particles ranged from 100 to 170 nm in diameter, having the core gel content in the range of 35–80%. The melt blending behavior of the poly(vinyl chloride) (PVC) and the acrylic core–shell rubber materials having different average particle sizes and gel contents was investigated in a batch mixing process. Although the torque curves showed that the particulate flow of the PVC in the blends was dominant, some differences were observed when the size and gel content of the particles varied. This behavior can be attributed to differences in the plasticizing effect and dispersion state of various types of core–shell rubber particles, which can vary the gelatin process of the PVC in the mixing tool. On the other hand, the highest toughening efficiency was obtained using core–shell rubber particles with the smallest particle size (i.e., 100 nm).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increasing the gel content of the core–shell impact modifiers with the same particle size improved the particle dispersion state in the PVC matrix. The toughening efficiency decreased for the blends containing 100 and 170 nm rubber particles as the gel content increased. Nevertheless, unexpected behavior was observed for the blends containing 140 nm rubber particles. It was found that a high level of toughness could be achieved if the acrylic core–shell rubber particles as small as 100 nm had a lower gel content. © 2009 Wiley Periodicals, Inc. J Appl Polym Sci, 200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