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十九大“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使传统村落备受关注.传统村落具有丰富的历史遗存和厚重的文化底蕴,作为中国农耕文明的重要载体,是当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之一.以界岭口村为例,通过分析村落的资源优势,总结当前村落在发展中面临的文化传承困难、建筑风貌杂乱、设施不完善、产业发展受阻等问题,结合乡村振兴发展理念,从产业经济、风貌格局、设施配置、管理机制等方面出发,提出了保护和发展村落的具体对策,以期为类似村落的乡村振兴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2.
以北京门头沟区传统村落马栏村为研究对象,在对马栏村价值特色分析的基础上,调查研究了马栏村的村落风貌、传统民居、基础设施、居住条件、产业发展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导致这些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提出了抓住保护与发展的主要矛盾、编制保护与发展规划、加强村落保护与发展的宣传教育工作以及平衡保护与发展的关系等保护与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传统村落是传统文化的物质载体与直观表征,"文化整体论"强调从文化角度理解并全面剖析文化现象的构成要素,用文化整体论的视角来剖析传统村落背后的文化背景,对于全面分析保护对象,系统开展传统村落保护工作很有意义.选取青海省合然村为例,分别从物态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心态文化层面深入剖析该传统村落的文化结构,从文化传承中人、空间、时间、方式等不同因素系统剖析并提出传统村落保护规划的思路与方法,以期能形成更深入系统的保护规划模式.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金寨县汤家汇镇瓦屋基村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当地传统村落山水格局和建筑风貌的实地调研和研究,针对当地传统村落保护缺乏资金、技术力量不足及"空心村"等问题,并提出完善基础设施、保护历史风貌和鼓励村民参与的保护机制,对今后大别山地区传统村落的保护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树立文化自信,实现"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乡村"均彰显了传统村落保护的重要价值。传统村落法定概念不明导致的识别障碍,产权不清诱发的利益冲突,机制欠缺引致的非物质文化保护不力等问题,映射了我国传统村落保护法律制度的诸多缺损。通过补救法律制度的缺损,将传统村落保护纳入法治化的轨道尤为紧要。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不少历史文化名村在进行经济发展和大规模建设过程中,忽略了历史文脉的科学保护,对历史文化名村的传统风貌、建筑等造成很大程度的破坏.本文以山西历史文化名村师家沟为例,探讨了古村落的基本结构与空间环境特征,提出古村落的保护不仅要研究村落同自然环境的关系,同时也要研究村落的历史文化,准确的把握古村落的空间特色、文化内涵、价值定位,这是做好古村落保护的最基本的条件,同时也是保护规划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7.
传统村落作为现代文化发展的根源,近年来关注度逐渐加深、价值不断突显,相应传统村落保护研究工作也在不断深入,但总体来看传统村落保护仍然较为缺乏整体性保护视野。本文通过对传统村落保护研究工作进行梳理总结,从空间解析角度将传统村落解构为自然生态空间、人工物质空间和社会文化空间,并对其下一级别的具体保护内容进行说明,从而构建整体性保护体系,并以安徽省黄山市呈坎村为例对所构建的保护体系进行应用,为传统村落的整体性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和新农村的建设,给传统村落带来发展生机的同时,也带来触目惊心的破坏。由于缺少保护意识,传统建筑损坏严重,新旧建筑混杂,破坏了村落的传统风貌。文章通过对徽州传统村落许村的实地调研,分析当前许村村落风貌现状和文化特色,针对新农村建设中许村村落保护存在的问题,探索保护和发展平衡措施,提出政府引导和民间自发共同促进,村落风貌和传统建筑合理控制,乡村振兴和村落保护有机结合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社会经济的发展给城市居民带来了需求结构的改变,居民需求已不再局限于实体物质,而更多偏向于精神文化方面.伴随这种结构的突变,叙事性景观理论作为变化的产物开始受到重视并得以运用.当今,叙事性景观理论的应用范围虽然在不断扩大,但如何将叙事性景观理论与传统村落景观的保护和开发相结合,至今仍没有完整系统的方法和充分的实践.借鉴叙事理论在文学等其他领域的应用方法论,总结出适用于研究传统村落保护的生态文化载体系统,并以北京爨底下村为例,研究传统村落景观保护与提升的方法,以期为传统村落的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合理引导空间适应性转型改造成为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的现实需要。本文基于行动者网络转译模型,以绩溪县仁里村为例,探究传统村落空间现状问题及其发展诉求,提出空间的适应性改造引导策略。结果表明:(1)在仁里村历史演进过程中,与其空间发展相关的行动者趋于多元化;(2)行动者对空间产生了生活、生产、生态以及文化等功能需求;(3)行动者网络与空间存在联结,基于行动者网络空间发展诉求,提出增强生活空间整体性、拓展经济空间多样性、提升文化空间多重性等空间适应性改造策略。  相似文献   

11.
京津冀地区的传统村落地缘相接、人缘相亲,地域一体、文化一脉,历史渊源深厚.在国家实施传统村落保护工程和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背景下,论文对开展京津冀地区传统村落协同保护发展研究的意义、研究现状以及研究内容等进行了深入分析,对未来京津冀地区传统村落的保护发展研究具有一定前瞻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历史文化名村是具有重要文化价值的乡村聚落,在目前传统村落研究趋向数字化、科学化的发展趋势下,本文选取黄山市14个国家级历史文化村作为研究对象。运用GIS构建历史文化名村的形态数据库,根据文献资料整理历史文化名村社会经济文化属性数据库,综合分析14个历史文化名村空间形态影响因素。根据分析结果,影响黄山市历史文化名村空间形态因素分为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两大因素综合作用于村落形态。本文通过运用GIS对村落空间形态研究,使规划者通过掌握历史村落形态变化规律来提出合理的保护方案,对这类型的古村落保护提供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3.
海草房传统村落是我国传统村落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维持海草房传统村落的生命活力成为村落能否永续发展之根本,因此对海草房传统村落活力影响因素进行评价是科学、合理制定相关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文章基于海草房传统村落活力的相关定义、特征及其影响因素,采用特尔婓专家评定法,构建了村落人口数量、经济收入、传统文化传承度、民居品质、传统村落风貌、村域生态环境等6个海草房传统村落活力影响因素的评价体系;依据此对山东省荣成市俚岛镇的36处海草房传统村落进行打分评价和分级评定;提出了海草房传统村落活力延续策略。结果表明:得分≥80分的一共有4处村落,其中烟墩角村的得分最高为90分;得分在60~80分的共有11处村落,40~60分的共有12处;40分的共有9处,其中石山东家村的得分最低为26分。  相似文献   

14.
鄂西民族地区传统村落地处偏僻的山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基础设施条件也较为落后,农业生产模式更新动力不足,青壮年进城务工导致村落空心化日益严重,民族传统文化面临传承断裂风险。乡村振兴战略和美丽乡村建设为鄂西传统民族村落的保护与复兴画出了路线图。通过对鄂西民族地区传统村落振兴与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相互促进作用的分析,提出助推鄂西传统民族村落振兴的对策,包括:培育鄂西民族村落经济发展的新动能,阻止民族村落空心化,活态保护民族村落传统建筑,推动民族村落传统文化遗产活态传承和培养一批立志于鄂西民族村落振兴的工匠型人才。  相似文献   

15.
对传统村落进行保护并与旅游产业结合推动乡村振兴已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但关于传统村落游客服务中心研究相对较少.通过分析地域性特色建筑案例,总结地域性建筑基本表达方法,应用于河北省邯郸市大贺庄村游客服务中心设计,并以此为例,从环境、形式、技术、装饰4个方面总结传统村落游客服务中心建筑地域性设计,探讨关于传统村落游客服务中心设计方法,为乡村建筑设计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
以广西武宣红糟酸为例,揭示乡村振兴战略下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现实困境.通过与四川泡菜产业发展的比较得到启示,提出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武宣红糟酸应采取"非遗+乡村振兴"的发展路径,即夯实文化根基,发展乡村旅游,实现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提升科技含量,在保护和发展武宣红糟酸的过程中,促进乡村的村容村貌改变.  相似文献   

17.
传统村落承载着数千年的历史文化和中国人的乡土情结,村落空间形态诠释着乡情、宗亲、落叶归根等民族情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传统村落空间格局和传承村落精神,是保护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新农村规划建设中必须十分重视的问题。通过对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的分析,梳理了影响村落空间形态的传统因素及新生因素,从村落景观的完整性、空间形态的整体性和地缘关系的领域性等方面提出了基于传承村落精神的规划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18.
系统科学地认知传统村落文化是这类乡村振兴的基础。基于区域的、动态的视角,应用类型学、文化的梳理与解读、空间分析的方法,总结分析漓江风景名胜区周边传统村落多民系多民族的民居类型特征、文化折射与表达的作用路径,探究多民系文化交融和折射下的建筑群空间组织、建筑形制,多民族文化碰撞交融所折射的建筑符号与建筑元素的空间表达。系统梳理得出多民系多民族文化交融的过程、文化折射与表达的形式、空间所承载的文化内涵。较好地解决了当前传统村落保护更新中重建筑形式轻文化内涵的问题,凝练出景区周边传统村落的文化资源与景观资源,为可持续的乡村振兴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传统村落是农耕文明时期留下的历史文化遗产,其遗产价值分类保护与活化利用是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的重要议题.基于田野调查运用因子分析法对传统村落遗产价值进行评价,进而构建三维矩阵模型划分传统村落类型,提出分类活化利用策略.结果表明:(1)歙县各传统村落遗产价值总体差异较大,各价值维度水平不一致;(2)传统村落遗产价值类型可划分为遗产衰败型、传承困境型、遗产活力型、活态传承型4种类型;(3)针对传统村落遗产价值类型多样化应采取精明收缩、保护发展、开发管控及区域协同等多样化的活化策略.本文研究可为传统村落分级分类活化利用提供理论指导,为区域传统村落整体保护发展提供施策依据.  相似文献   

20.
海草房是胶东半岛特有的民居建筑形制,其营建技艺与村落布局具有鲜明的海洋文化特征,是独特的、难以再生的珍贵资源,深入认识海草房及其传统村落的价值,有利于加强对海草房传统村落的保护、利用。文章实地调查研究了胶东滨海地区海草房传统村落,总结归纳了村落选址与布局、海草房院落与民居营建智慧、相关文化以及村落保护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在特色提炼、综合价值评估基础上,提出了胶东滨海地区海草房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策略,以期对胶东滨海地区海草房传统村落的保护利用实践工作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