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为探明辛基羟肟酸对锡石的捕收性能及其吸附机理,本文通过单矿物浮选实验,考察了辛基羟肟酸、水杨羟肟酸和苯甲羟肟酸体系中锡石的浮选行为,通过吸附量测定、红外光谱测试、动电位、光电子能谱分析、溶液化学计算研究了辛基羟肟酸对锡石的作用机理.浮选实验结果表明:辛基羟肟酸对锡石的捕收能力明显强于水杨羟肟酸和苯甲羟肟酸,当辛基羟肟酸质量浓度为50mg/L,pH为10左右时,锡石的回收率最高达到91.79%.吸附量测试结果显示:在pH为10时,辛基羟肟酸在锡石表面的吸附量最大为0.23mg/g,与浮选结果一致.XPS分析,Zeta电位和红外光谱测试结果表明:辛基羟肟酸在锡石表面主要发生化学吸附,同时也可能存在物理吸附.辛基羟肟酸的溶液化学计算得出:对锡石浮选起主导作用的是离子-分子缔合物.辛基羟肟酸在锡石表面形成强疏水性的缔合物,可作为锡石的强效捕收剂.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不同白钨矿捕收剂对环境温度的响应差异和机制.采用单矿物浮选试验,系统研究了油酸钠和3种羟肟酸浮选白钨矿的温度响应规律,并通过接触角试验、表面张力测量、流变学研究、浊度试验、Zeta电位测试以及吸附量试验,揭示了温度对捕收剂性能影响的内在机制.结果表明:随着浮选温度的降低,所有捕收剂的捕收能力均有所减弱,其中油酸钠受温度影响更为显著.温度降低导致捕收剂表面张力增加、矿浆黏度增大、药剂溶解性变差.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得捕收剂分子与矿粒的碰撞概率下降,药剂在矿粒表面的吸附量减少,最终导致作用于白钨矿颗粒表面的药剂分子数量减少,降低了矿粒表面的疏水性,严重恶化了浮选效果.  相似文献   

3.
以丁基黄捕收剂的方铅矿与黄铁矿混合精矿体系,按照电位与可浮性的关系,两矿物在还原性矿浆电位浮选分离的电位差在热力学上仅为50mV,而在动力学上达到了207mV。采用接触角测定、单矿物浮选、混合矿分离等方法,可以证实依据方铅矿表面丁基黄原酸铅和黄铁矿表面丁基双黄药的电化学还原动力学性质的差异,实现方铅矿与黄铁矿混合精矿的电化学浮选分离。  相似文献   

4.
论文以钛铁矿和钛辉石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单矿物浮选试验、红外光谱测定、矿物表面药剂吸附、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等试验和测试分析方法,系统地研究了不同金属有机配合物对钛铁矿和钛辉石的作用机理,构建金属有机配合物在矿物表面的吸附模型.结果表明:相比于螯合剂的单独加入,不同金属有机配合物的加入体现出更好的捕收性和选择性,可更好实现钛铁矿和钛辉石在弱碱性条件下的浮选分离.水杨羟肟酸(SHA)以金属有机配合物的方式加入可与羟基化的钛铁矿表面发生强烈的化学吸附并生成Me—O—Me新键,从而显著提高药剂在钛铁矿表面的吸附性能.  相似文献   

5.
首次将季盐作为捕收剂用于高岭石浮选研究,通过单矿物浮选试验、动电位测定和分子动力学模拟,分析了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铵(DTAC)和十四烷基三丁基氯化(TTPC)对高岭石的浮选行为和作用机理.结果表明,高岭石浮选回收率在98%情况下,TTPC药剂用量仅为DTAC用量的一半.季盐TTPC特有的分子结构促进了其与矿物表面间CH…O氢键的形成;更强的静电作用力和吸附能使得季盐(TTPC)在高岭石表面吸附更加牢固,从而使其具有更优异的浮选性能.  相似文献   

6.
几种常用捕收剂与红柱石作用机理的量子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量子化学中RHF(Hartree-Fock-Roothaan)方法,利用STO-3G基组,研究红柱石晶体中各离子电荷分布及4种捕收剂与红柱石作用的键级与能量变化。经对红柱石与捕收剂成键机理分析表明,十二烷基磺酸钠为化学吸附,十二胺为物理吸附,油酸钠和羟肟酸为物理吸附与化学吸附共存。4种捕收剂按捕收能力从强到弱的排序为:十二烷基磺酸钠〉十二胺〉羟肟酸〉油酸钠。该排序结果与浮选试验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7.
通过矿物浮选实验、吸附量测试以及红外光谱分析,研究CSU—A与黄铜矿和黄铁矿相互作用的规律.浮选实验结果表明,当CSU—A的质量浓度为6mg/L,溶液pH值为9.0~9.5时,CSU—A对黄铜矿捕收能力强,对黄铁矿捕收能力弱;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捕收剂CSU—A与黄铜矿和黄铁矿作用前、后的红外光谱图明显不同,在黄铜矿与药剂作用后出现了6cm^-1的波数位移,而黄铁矿与捕收剂作用前、后的红外光谱图基本上没有变化.由此可以确定,捕收剂CSU—A在黄铜矿表面发生了化学吸附,而在黄铁矿表面仅是简单的物理吸附.捕收剂CSU—A具有选择性的主要原因是在黄铜矿和黄铁矿表面发生吸附的形式不同.  相似文献   

8.
六偏磷酸钠在铝土矿浮选中的作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通过浮选试验、吸附量测试、动电位测试,研究了六偏磷酸钠对一水硬铝石和高岭石2种矿物浮选行为的影响以及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六偏磷酸钠对这2种矿物均有抑制作用,当捕收剂量增大时,被六偏磷酸钠抑制的一水硬铝石的可浮性逐渐变好,而高岭石则变化不大。其主要原因在于六偏磷酸钠与捕收剂油酸钠在这2种矿物表面存在竞争吸附,而油酸钠在一水硬铝石表面的吸附能力强于在高岭石表面的吸附,使得在一定捕收剂用量下,六偏磷酸钠抑制高岭石的上浮而不抑制一水硬铝石。这为2种矿物浮选分离提供了依据;此外,六偏磷酸钠对矿物表面的动电位影响较大,增大了矿物之间的静电排斥力,有利于矿泥的分散,增强了浮选分离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藉助人工合成矿物MnWO_4和FeWO_4为研究手段,通过四种不同Mn/Fe比的天然黑钨矿在苄基胂酸、油酸、辛基羟肟酸三种类型捕收剂作用下的浮选实验,较全面地研究了黑钨矿的可浮性以及黑钨矿表面的锰、铁质点和不同捕收剂之间的关系,探讨了表面锰、铁质点与捕收剂作用的配位化学机理,提出了黑钨矿浮选的新工艺.1 MnWO_4和FeWO_4的人工合成采用从熔体中生长晶体法合成MnWO_4和FeWO_4晶体,将化学纯试剂MnCl_2·4H_2O与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用,精选纯的硫化矿物:黄铜矿、磁黄铁矿、镍黄铁矿、黄铁矿和闪锌矿,这些矿物出自不同矿产地含有一定的铁、铜的同晶杂质。矿物的化学性质和半导体性质在表5、6中列出。 为研究电化学作用对黄药、双黄药及金属黄原酸盐在固相液相中分布的影响,处理不同的黄铜矿、磁黄铁矿和镍黄铁矿纯矿物悬浮体时,我们设计和采用了萃取-分光光度分析的研究方法,丁基黄原酸的锌盐、  相似文献   

11.
在黄铁矿浮选中,使用抑制剂WHL-Y1可有效地降低精矿中MgO含量.通过工艺矿相研究及吸附量、Zata电位、红外光谱测定,研究了WHL-Y1的作用机理:WHL-Y1中的-P-OH离子可以与矿物表面的Mg2+(Ca2+)发生化学反应,增强不纯黄铁矿的亲水性,在浮选时使其受到抑制,较纯黄铁矿可以优先浮选分离.  相似文献   

12.
低碱度下组合抑制剂对铅铁硫化矿的抑制性能及作用机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纯矿物试验表明,在碱性条件下DS YD对黄铁矿有抑制作用,而对方铅矿则没有抑制作用;人工混合矿物和实际矿石试验结果证实,用石灰调浆到pH=9,组合抑制剂DS YD能有效实现方铅矿和黄铁矿的浮选分离,精矿含Pb57.89%,铅回收率达到84.78%,并且不影响锌的浮选效果.矿物表面黄药吸附量测定结果表明,组合抑制剂对不同矿物表面竞争吸附能力的差异是低碱度矿浆条件下实现有效分选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在黄铁矿浮选中,使用抑制剂WHL-Y1可有效地降低精矿中MgO含量.通过工艺矿相研究及吸附量、Zata电位、红外光谱测定,研究了WHL-Y1的作用机理:WHL-Y1中的-P-OH离子可以与矿物表面的Mg^2+(Ca^2+)发生化学反应,增强不纯黄铁矿的亲水性,在浮选时使其受到抑制,较纯黄铁矿可以优先浮选分离.  相似文献   

14.
对碳酸盐脉石胶磷矿浮选捕收剂深度氧化脂肪酸MG-2的浮选性能与作用机理和NaOL进行了对比。纯矿物试验表明,MG-2的耐低温性更好,捕收力更强。实际矿物浮选中,MG-2表现出良好的选择性。单一正浮选闭路试验指标为:精矿的P2O5含量29.36%,尾矿P2O5含量为4.70%,P2O5总回收率达到了88.49%,取得了较好指标。通过吸附量测试、CMC值测试和红外光谱测试,研究了温度和药剂浓度对MG-2在矿物表面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MG-2在胶磷矿表面主要为牢固的化学吸附。  相似文献   

15.
脂类捕收剂DLZ对黄铜矿和黄铁矿浮选的选择性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浮选实验、吸附量和红外光谱测定,考察了捕收剂DLZ对黄铜矿和黄铁矿浮选性能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结果表明:DLZ在pH=2.7~12.05时对黄铜矿的捕收能力强,最大回收率95.7%,而对黄铁矿的捕收能力弱,且PH=6.9~12.05时其回收率小于10%.用CaO作pH调整剂时,在pH=7~11时黄铜矿的回收率与用NaOH调PH相差不大,但黄铁矿可浮性被抑制,回收率低于5%.DLZ在黄铜矿上的吸附量比在黄铁矿上的大,特别是强碱条件下;其吸附量随用量的增加而增大.DLZ与矿物作用的红外光谱分析表明:黄铜矿与DLZ作用后出现了DLZ的相关特征吸收峰,而黄铁矿与DLZ以及Cu~(2+)作用前后的红外光谱曲线基本没有变化,可见DLZ在黄铜矿表面的吸附属于化学吸附,在黄铁矿表面的吸附属于物理吸附.  相似文献   

16.
羟肟酸是一类高效、低毒、选择性强的捕收剂,已被广泛应用于多种金属矿,特别是稀土矿物的浮选。其中,辛基羟肟酸(OHA)碳链长度适中,生产工艺简单且成本低,具有良好的浮选性能和起泡性能。介绍了OHA的合成方法、捕收机理、分析检测手段及其在稀土矿物、钨矿物、铁矿物、锡石、孔雀石等矿物浮选中的应用。OHA可通过络合作用与多种金属离子形成稳定的杂环螯合物,从而实现药剂在矿物表面的选择性吸附。OHA浮选pH范围较宽,pH为7左右浮选效果最佳。在抑制剂的作用下,OHA能实现稀土矿物、钨矿物等有价矿物与重晶石、萤石、石英等脉石矿物的有效分离。开发基于OHA 的组合药剂,有望获得更好的选别指标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叶军建      王贤晨       李显波       池晓汪      张覃     《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17,39(6):565-570
浮选过程中抑制剂会使矿物表面亲水,还可能与捕收剂存在竞争吸附. 硫酸和磷酸是钙(镁)质磷矿石反浮选工艺常用的抑制剂. 通过单矿物和人工混合矿浮选试验及吸附量测定,研究了胶磷矿 - 白云石反浮选体系中,抑制剂硫酸或磷酸浓度对捕收剂 GJBW 在矿物表面吸附量的影响. 结果表明,酸浓度对矿物上浮率影响较大,但对捕收剂在胶磷矿和白云石表面吸附量影响均较小,说明该体系中抑制剂和捕收剂在矿物表面不是竞争吸附而是共同吸附,综合决定表面亲/疏水性,进而影响其上浮率. 于是建立了两者在矿物表面共同吸附的双电层模型,其中不溶油酸分子(HOl)作为主要捕收剂组分在白云石 - 水界面起主导作用使表面疏水,而胶磷矿酸溶释放出的或磷酸电离出的 H 2 PO 4 - 做为主要抑制组分在胶磷矿 - 水界面起主导作用使表面亲水.  相似文献   

18.
脂肪酸作捕收剂白云石浮选规律及其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单矿物浮选试验,研究了饱和脂肪酸作捕收剂时白云石的浮选规律.以肉豆蔻酸、月桂酸为捕收剂时,酸性条件下药剂用量相对较小,当回收率达到70%时,酸、碱性条件下的药剂用量相差分别为3.72,5.64倍.FTIR,XPS测试结果表明在酸、碱性条件下,捕收剂均可以吸附于矿物表面,SEM测试表明在酸性条件下泡沫产品表面存在大量固体附着物.机理研究表明,碱性条件下,捕收剂与白云石之间以化学吸附为主.在酸性环境中,脂肪酸类捕收剂主要以不溶于水的脂肪酸固体的形式在矿物表面形成固体附着物,进而导致矿物表面疏水,使得在酸性条件下白云石也具有较好的可浮性.  相似文献   

19.
方铅矿磨矿体系表面电化学性质及其对浮选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电化学测试技术研究方铅矿磨矿体系中磨矿介质类型(瓷介质和铁介质)、机械力以及捕收剂对方铅矿表面电化学性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瓷介质中,方铅矿表面会发生适当的氧化反应,有利于方铅矿浮选:增大方铅矿与瓷介质间的机械力,体系的还原性增强,同时削弱矿物表面的氧化反应,给浮选造成一定影响。铁介质中,一方面,由于铁与方铅矿的腐蚀电偶作用增强了体系的还原性,降低了药剂在方铅矿表面的吸附性能,另一方面,由于腐蚀电偶作I用产生的铁离子增强了方铅矿表面的亲水性,两方面的影响都不利于方铅矿的浮选;增大方铅矿与铁介质间的机械力,二者之间的腐蚀电偶作用和体系的还原性增强,同样不利于方铅矿浮选。当pH=9时,在瓷介质和铁介质磨矿体系中是否添加捕收剂,对方铅矿表面电化学性质和浮选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20.
硫酸铵对黄药在孔雀石表面吸附的促进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吸附试验结果表明:硫酸铵活化孔雀石浮选,是通过提高吸附黄药能力来实现的在孔雀石-黄药浮选体系中加入硫酸铵,可大幅度提高黄药的吸附量和吸附速度,饱和吸附量提高了1倍,吸附速度常数由056提高到1016,可见硫酸铵对黄药在矿物表面的吸附起了“促进吸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