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利用压电传感器和作动器主动控制技术解决机枪射击时的振动问题. 方法 采用智能结构的原理和方法, 对压电元件用于机枪结构振动控制的有关问题进行了研究. 结果 建立了机枪身管压电结构机电耦合动力学模型, 导出了控制方程, 给出了振动控制仿真结果. 结论 智能结构主动控制技术可以有效地抑制机枪射击时的振动响应, 提高射击密集度  相似文献   

2.
利用压电传感器和作动器主动控制技术解决机枪射击时的振动的问题。方法采用智能结构的原理和方法,对压电元件用于机枪结构振动控制的有关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建立了机枪身管压电结构机电耦合动力学,导出了控制方程,给出了振动仿真结果。  相似文献   

3.
网状天线反射面形状精度控制智能结构作动器的位置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就网状天线反射面振动控制智能结构的作动器位置优化进行了讨论;把模态分析和能量作用原理相结合,提出了一个网状天线反射面振动控制智能结构的作动器位置优化的新方法;求每个候选单元的位置评价准则TC(所有模态的模态可控度之和),TC大的候选单元就是作动器的最佳位置. 并用算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4.
为了分析压电智能结构振动主动控制中结构与控制的耦合特性,克服现用优化算法的复杂性,以压电智能梁结构为研究对象,运用粒子群优化方法对传感器与作动器分布和反馈控制增益进行同步优化.选用储存能量和控制能量最小以及振动衰减最快的多重性能指标作为优化目标函数,找出了针对特定振动模态下的最佳贴片位置与控制增益,分析了压电片长度和数量对控制效果的影响.运算结果表明,与传统遗传算法相比,粒子群具有编程简单、计算量小、收敛速度快等优点.仿真结果显示,基于粒子群同步优化后的结构振动控制效果明显,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压电智能车身结构振动主动控制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国内外振动主动控制方面的研究成果,结合汽车自身的特点,对压电智能车身结构振动主动控制技术进行了研究和探索。以车身结构减振、降噪为研究目的,采用压电主动控制方法,对车身振动控制进行分析。阐述了压电主动控制的原理,在对轿车顶棚进行模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压电传感器和致动器的配置方案,选择有效的控制算法,并搭建了振动主动控制系统。通过轿车车身实验验证了这种主动控制方法的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利用该技术对轿车车身振动进行控制是可行的,控制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ANSYS在压电智能板振动主动控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ANSYS软件对粘贴有压电材料的智能板结构建立有限元模型,通过瞬态动力学分析(时间历程分析)并编写APDL(ansys parameter design language)程序实现了对智能板的振动控制仿真。首先定义程序所需要的荷载步,并利用每一荷载步下的节点应变作为反馈信号传给压电片,考虑到板是二维结构,其节点应变可用节点挠度的二阶差分来代替。仿真结果表明了该方法的合理性,为进一步研究智能结构振动主动控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ANSYS在压电智能板振动主动控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ANSYS软件对粘贴有压电材料的智能板结构建立有限元模型,通过瞬态动力学分析(时间历程分析)并编写APDL(ansys parameter design language)程序实现了对智能板的振动控制仿真。首先定义程序所需要的荷载步,并利用每一荷载步下的节点应变作为反馈信号传给压电片,考虑到板是二维结构,其节点应变可用节点挠度的二阶差分来代替。仿真结果表明了该方法的合理性.为进一步研究智能结构振动主动控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 验证压电陶瓷智能传感器和驱动器以及正位反馈控制对柔性结构主动控制的有效性.方法 将压电陶瓷片分别作为传感器和作动器使用,并粘贴于铝制悬臂梁的表面,对其振动反应实施实时控制.试验过程分为2个阶段,第1阶段5 s为启振阶段,通过激励压电陶瓷作动器使结构产生振动;第2阶段为控制阶段.利用压电陶瓷传感器得到的反馈信号,通过正位反馈算法计算出控制信号.驱动压电陶瓷作动器对结构的振动响应进行实时控制.结果 试验得到了模态振动控制与瞬时脉冲振动控制的振动响应曲线,并分别对有控与无控情况进行对比.结论 试验结果证明利用压电陶瓷以及正位反馈控制算法能够有效抑制外界激励下的一阶、二阶模态振动和瞬时脉冲扰动引起的结构振动.  相似文献   

9.
结构振动控制的应用及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结构振动控制的方法,即被动控制、主动控制、半主动控制和混合控制,以及相应的控制理论概要;概述了目前国内外结构振动控制的工程应用及发展现状,得出迄今结构振动控制的研究和工程应用仍主要为被动控制,作为一门新兴的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学科,提出了结构振动控制今后有待进一步研究的课题,指出了目前我国结构振动控制应用中所面临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开展捷联系统智能结构振动控制的研究,充分发挥捷联惯性系统的优势,提高其制导精度,降低制导系统的成本。方法 提出智能结构用于捷联惯导系统的研究方案及设计思想。结果与结论 描述了控制系统的构成及该研究所要达到的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11.
智能制造系统的自组织单元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一个智能制造系统,系统单元结构的自组织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本文阐述了自组织系统在结构上应满足谐振,放大,反馈,非线形及低信息量来源这五个基本条件,利用智能工程中的集成智能单元,建立了具有自组织单元的基本结构,分析了自组织能力的实现原理,并提出了IMS自组织单元的基本结构,该结构具有良好的开放性,便于实现嵌套式建模,具有很强的知识库进化能力,并且能与其它系统集成。  相似文献   

12.
在实际工程中,附有集中质点或者可以等效为集中质点的矩形薄板结构在机械工程、电子工程以及车辆工程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如支撑工作台、舰船甲板、PCB板等。采用改进Fourier-Ritz方法对一般边界条件下且附加集中质量的矩形薄板建立数值分析模型,可以避免传统方法在薄板边界处存在的不可导或者不连续等问题。另外采用余弦函数加多项式形式的傅里叶展开相较于正弦函数展开,其结果具有更好的收敛性。该文给出带有集中质量矩形薄板振动的质量矩阵和刚度矩阵的计算方法,分析了不同边界约束的设定参数以及讨论了集中质量大小、位置以及数量对矩形板模态的影响。该方法及其分析结果可以应用于矩形薄板的振动分析以及振动控制。  相似文献   

13.
智能CAPP系统及其加工资源动态决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计算机辅助工艺规划(CAPP)系统的柔性、可扩展性、可重用性和动态适应性,基于并行工程理念,采用多代理技术,提出了一种智能CAPP系统体系结构.在研究了智能CAPP系统的工作机理基础上,利用BP神经网络和相关算法实现了车间加工资源的动态决策.结果表明:基于多代理的智能CAPP系统由若干代理构成,每个代理具有独立的功能、结构、推理机和知识库,它们通过协作完成对整个工艺计划问题的求解,在系统结构上具有可重构、可扩展的能力;企业的应用表明,通过CAPP和车间生产计划的集成,基于BP神经网络实现制造资源的动态决策,使得工艺计划的可执行性提高了近1/3.  相似文献   

14.
为了突破传统的微电网SCADA系统结构封闭、难以满足二次开发需求的局限性,提出可扩展的微电网SCADA系统模型,满足多种新能源元件的监测和计算需要,快速工程化,同时支持多种微网运行控制策略及扩展.系统基于面向服务架构(SOA)进行业务功能的封装与扩展,实现一体化模型维护方案,并且提供面向设备与模型的智能化计算与控制方法.针对传统微电网SCADA业务功能,应用基于SOA技术的重构,建立具备良好适应性与多重扩展性的微电网SCADA平台,提升SCADA技术的互联性、灵活性与多样性,应用于不同形态的微电网.通过南都储能电站案例,展现系统开放互联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5.
减振结构智能控制的应用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当前智能控制在土木工程中的实际应用较少,使用范围不广的原因,提出了减振结构智能控制的概念并对概念作了较全面的阐述,指出建立基于MATLAB语言的减振结构智能控制系统的可行性、本文展望了智能控制在土木抗震结构中应用前景,对推动智能控制在结构工程中的应用具有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对土木工程结构减震控制方法进行了综述。阐述了结构控制发展历程、结构控制原理、结构控制方法(被动控制、主动控制、半主动控制、混合控制和智能控制)与应用研究概况,指出结构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介绍了结构控制研究的热点benchmark问题。  相似文献   

17.
ZL50G机器人化装载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ZL5 0G机器人化装载机的工作装置电液比例控制系统、工作装置电子定位系统、电子监测及故障诊断系统、指令控制转向系统、新型转向与变速集成系统、新型驾驶室设计及室内人机工程系统、新型机罩的结构设计与新材料应用、动力系统采用的三点双向减振悬架系统等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8.
针对液压四足机器人电液伺服位置控制存在的振动问题,分析电液伺服系统特性,根据振动控制技术提出输入指令整形控制策略,研究输入整形技术在抑制机械谐振方面的作用,为该技术在液压四足机器人上的应用提供理论和现实依据.通过分析输入整形减振技术及其工作原理,设计零震荡整形器,并利用AMESim和MATLAB对电液伺服系统进行位置控制联合仿真.结果表明,输入整形技术能够抑制电液位置伺服系统中产生的机械谐振,利用电液伺服系统综合实验台验证了该控制技术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为降低隧道爆破对邻近结构的振动影响,提高隧道爆破质量,基于数值模拟和非线性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提出邻近既有建(构)筑物隧道爆破方案评价及优化的新方法。借助Midas/GTS NX软件将爆破方案的等效爆破时程荷载作用于隧道的开挖轮廓并进行动力响应分析,结合建(构)筑物爆破振动安全判据对模拟监测点的振动影响进行评价和振动控制参数优化;运用非线性FAHP对满足振速控制标准的爆破参数进行合理性综合评价,并对影响评价结果的主要指标参数进行优化;根据符合各阶段合理性判据的爆破参数确定爆破方案。在工程应用中,经该方法优化后的方案较原方案单段最大药量减少了25%,测点峰值振速(PPV)降低了41.2%;方案实施后,现场监测结果与模拟结果的衰减趋势和峰值大小基本一致,且爆破效果符合光面爆破的相关技术要求,从而验证了该方法各阶段评定判据设立的合理性及方案评价和优化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从驱动方式、材料与制造、运动方式、传感与控制方面对集成化智能软体机器人进行综述,讨论集成化软体机器人与新型柔性传感器、机器学习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分析在驱动方式、建模与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 根据驱动方式的不同,可以将集成化智能软体机器人分为流体驱动、智能材料驱动和化学反应驱动,能量来源决定软体机器人的集成方式和运动能力,而驱动方式的选用多是以仿生灵感为指导原则. 柔性传感器和机器学习作为软体机器人提高运动能力、优化控制方式的可靠工具,将推动智能软体机器人进入实际应用阶段. 实现可控和可预测自主运动能力的集成化智能软体机器人是软体机器人未来的发展方向,在运动方式上模仿动物的灵活姿态,在未知环境勘探领域有广阔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