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以乙二醇为溶剂制备了纳米LaPO4:Sm3+;通过TEM与普通共沉淀法制备的样品形貌对比,讨论了制备方法对样品形貌的影响;对LaPO4:Sm3+发光性能进行了探讨。采用以乙二醇为溶剂法制备纳米LaPO4:Sm3+,与共沉淀法制备的样品形貌对比,颗粒分布较均匀,边界清晰,且无明显团聚。荧光光谱的结果表明,所制备的纳米发光粉体LaPO4:Sm3+在可见光激发下能获得很好的发光效果,发出明亮的橙光。  相似文献   

2.
采用共沉淀法合成了LaPO4:Ce,Tb纳米棒,利用XRD和SEM分别测试了样品的物相结构及形貌,用荧光光谱仪测试了样品的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研究了不同Ce3+含量对LaPO4:Cex,Tb0.06纳米棒发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LaPO4:Ce,Tb样品为独居石结构,属于单斜相;样品呈棒状,其长度为100~1 000nm,宽度为11~82nm;LaPO4:Ce,Tb纳米棒的最强发射波长为544nm。  相似文献   

3.
采用水热法+溶胶凝胶法两步合成工艺制备LaPO4:Ce3+,Tb3+(LAP)/YBO3纳米核/壳复合结构,并利用X射线衍射、透射电子显微镜对样品的结构、形貌进行了表征。荧光光谱分析表明,该纳米复合结构大幅度提高了发光效率,可能是由于YBO3壳层材料降低了LAP纳米荧光粉的表面缺陷和表面复合,使得非辐射跃迁几率增加;同时核壳摩尔比对发光效率具有重要的影响,当核/壳摩尔比为6∶1时,发光效率比LAP纳米荧光粉提高近58%。  相似文献   

4.
采用水热法+溶胶凝胶法两步合成工艺制备LaPO4:Ce^3+,Tb^3+/YBO3纳米核/壳复合结构,并利用X射线衍射、透射电子显微镜对样品的结构、形貌进行了表征。荧光光谱分析表明,该纳米复合结构大幅度提高了发光效率,可能是由于YBQ壳层材料降低了LAP纳米荧光粉的表面缺陷和表面复合,使得非辐射跃迁几率增加;同时核壳摩尔比对发光效率具有重要的影响,当核/壳摩尔比为6:1时,发光效率比LAP纳米荧光粉提高近58%。  相似文献   

5.
在乙二醇-水体系中,以CuSO4和尿素为反应物制备了分散性较好的CuO纳米粒子.用粉末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表征了样品的物相和微观形貌.结果表明,所得样品为单斜相的CuO纳米粒子,颗粒均匀,粒径约30 nm.讨论了溶剂组成、反应物浓度等实验条件对样品形态的影响.并用此方法制备了粒度均匀的ZnO纳米粒子和MnO2纳米粒子.  相似文献   

6.
实验以聚乙二醇为络合剂,采用水热法制备了发光性能优越的稀土离子掺杂的Ba WO4纳米晶.研究了不同pH值、反应温度和时间对样品的影响,为确定最佳制备工艺.设计多组平行实验以观察发光特性的区别.并通过对平行实验结果的分析研究达到对掺杂方案、实验方法的最终确定,分析中运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等对制备的样品形貌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对样品结构进行分析来实现对发光效能的差异做出解释,并最终获得最优实验方案.当pH=9,晶化温度为200℃,晶化时间为12 h.Yb3+/Tm3+为7 1,Tm3+离子浓度为1.0 mol%时,样品的发光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7.
为了拓宽芬顿反应的pH值使用范围并减少铁淤泥,通过溶剂热法,以氯化铁为前驱体,玻璃纤维为载体,乙二醇为溶剂,成功制备了玻璃纤维负载Fe3O4薄膜的非均相芬顿催化剂,并研究其降解染料性能;采用XRD、FESEM、HTEM等测试手段表征了材料的结构和形貌.结果表明:Fe3O4纳米球形颗粒粒径较小,均匀负载到玻璃纤维表面,形...  相似文献   

8.
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红橙光荧光粉Li3Zn0.5SiO4∶Sm3+并研究了其发光性能。用X射线衍射、荧光分光光度计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少量掺杂Sm3+并没有影响Li3Zn0.5SiO4的晶体结构,样品属于正交晶系,空间点群Pmnb(62)。样品的激发光谱主峰位于408nm(6 H5/2→4 L13/2)处。在近紫外408nm的激发下,样品的发射光谱由Sm3+的一系列特征跃迁构成,分别位于566nm(4 G5/2→6 H5/2)、601nm(4 G5/2→6 H7/2)、651nm(4 G5/2→6 H9/2)及710nm(4 G5/2→6 H11/2)。样品在601nm附近表现出良好的红橙光发射。研究了不同Sm3+掺杂量对样品发光性能的影响,随着Sm3+掺杂量增大,样品的发光强度先增大后减小,最佳掺量为3%。  相似文献   

9.
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BaCeO3:Sm3+红色荧光粉,用XRD和FL分析表征了样品的结构及发光性能。研究了Sm3+掺杂量和电荷补偿剂对其发光性能的影响。所得样品为立方晶系,荧光光谱测试结果表明:Sm3+掺杂的BaCeO3在紫外波段有两个吸收带,分别位于258nm和353nm,对应于O2-→Sm3+和O2-→Ce4+电荷迁移带;BaCeO3:Sm3+在紫外波长353nm的激发下发射出Sm3+的特征光谱,其发射峰分别位于572nm、615nm和656nm处,与Sm3+的4 G5/2→6 HJ(J=5/2,7/2,9/2)电子跃迁相对应,样品发出强烈的橙红光。Sm3+的最佳摩尔掺量为0.4%,其浓度猝灭机理是Sm3+之间的离子交换作用。共掺电荷补偿剂Li+之后,BaCeO3:Sm3+的发光强度有着很大程度的提高,当Li+摩尔浓度为12%时,其发光强度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10.
YF_3:Eu~(3+)荧光体的合成和光谱性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溶剂热法合成了Eu3+单掺YF3分析了样品的结构与形貌,结果表明,所合成的样品为单相,颗粒粒度分布均匀.测定了YF3:Eu3+的激发和发射光谱,结果显示,Eu3+离子的发光以电偶极跃迁5D0→7F2(612nm)为主而发红光,稀土离子处于非中心对称的格位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