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堆石料室内模型试验结果,推求原型料的最大指标密度值,选用合理的试验条件参数值.并以西北口坝主堆区与垫层区堆石料为研究对象,将振动台法与表面振动器法两种室内试验方法的试验结果与现场碾压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提出了具有参考价值的室内试验条件参数值.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内蒙古西北地区三种土样的干压实特性,开展了室内击实试验和干压实下土样密度与击实功的对应关系分析.试验结果表明:三种土样均具备了干压实和湿压实双重特性;土样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击实功的增大,密度也随之增大,提出了干压实下三种土样的最佳击实次数和对应的最大密度.基于室内干压实试验与现场施工机具的转换关系,提出了不同吨位下振动碾压机具的碾压控制指标.通过变换松铺厚度值,得出不同吨位下振动碾压机具的碾压遍数.  相似文献   

3.
为了寻找室内缩尺级配堆石料强度和变形参数的表征单元体积(REV),利用离散元方法(DEM)研究试样尺寸对玄武岩堆石料力学行为的影响.通过室内单颗粒破碎试验,分析玄武岩颗粒的破碎特性,确定DEM模拟所需的颗粒破碎强度参数.开展一系列试样尺寸、颗粒排列和围压不同的三轴压缩DEM试验.分析堆石料强度和变形参数随试样尺寸的变化规律,建议了各参数的REV.结果表明,颗粒排列和试样尺寸均会影响堆石料的力学行为.各力学参数的变异系数随着试样尺寸的增大而减小.不同力学参数的REV尺寸不同,为了提高DEM计算效率,可以根据研究对象选择合适的试样尺寸.在模拟工况下,要使所有参数均达到稳定,数值试样尺寸应不小于直径300 mm×高度600 mm.  相似文献   

4.
赵庄闸围堰土料压实效果与土料的特质组成和颗粒级配、含水率、压实功的大小有关。通过室内击实试验及现场碾压试验,确定所选土料的最大干密度、压实机具、铺土厚度、碾压遍数及相应的含水率等施工参数,从而保证工程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5.
加州承载比CBR(CaliforniaBearingRatio)是国际上普遍认同在公路工程中广泛使用的一个性能指标,它是评价路基土强度和稳定性的主要依据之一.虽然压实度和CBR强度均被用作为衡量路基土的性能的指标,但两者之间的对应关系尚待探讨.通过对制样方法的改进,制作了五种不同预定压实度的CBR试件并测试其CBR强度值,求得了路基土的CBR强度和压实度之间的关系,并得出了关于路基土的各项性能与压实度之间关系的有价值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通过不同组合参数的碾压试验,从而合理地选择施工压实参数,也为设计提供可靠的试验成果,并从堆石料铺筑、碾压等方面总结出碾压试验质量控制方法,指导堆石区填筑料施工质量控制,提出了“双控”相结合的质量控制手段,也作为工程质量监督与检测、工程质量评定的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7.
不同含泥量风积沙的压实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不同含泥量风积沙的压实特性,确定适合路基填料的风积沙,采取风积沙试样,制备7种不同含泥量的风积沙,运用重型击实法、干振法和水振法进行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含泥量在8%以下的风积沙适合用水振法确定最大干密度,含泥量在8%以上的风积沙适合用重型击实法确定最大干密度,干振法确定最大干密度效果最差.含泥量为16.5%~30.2%风积沙的干密度接近最大值,压实特性最好,适合作为路基填料.  相似文献   

8.
建立了加筋粉煤灰路堤的室内模型,通过不同层厚的碾压工艺,承载板,弯沉及冲击破坏等试验和检测,对加筋粉煤灰路堤的变形特性、稳定性、施工压实工艺及加筋的必要性和作用机理进行了研究,得出了层厚与碾压遍数的关系,强度和变形随养生时间的变化规律,松铺系数的推荐值.试验结果表明,粉煤灰路堤养生28天后强度明显提高,变形明显降低,3∶7粉煤灰的松铺系数在1.114~1.16之间.改良后的加筋粉煤灰路堤可满足二级以上公路设计技术要求,且水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9.
通过试验研究,本文论述了碾压混凝土的振动碾压,击实和表面振动的参数变换关系。根据这种变换关系,阐明了以简单的击实试验或表面振动试验,代替振动碾压试验,并由试验结果,选定碾压混凝土设计施工中所需的振动压实参数。  相似文献   

10.
土石混合料的结构分类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采用与振动压路机具有相关性的上置式表面振动器的成型法,探讨了振动三参数:离心力、激振频率和名义振幅对土石混合料振动压料效果的影响,提出了两种对比工艺。并根据土石混合料在同一振动工艺下的压实特性,指出土石混合料具有三种结构类型,以最大干密度为判据,含石量为指标进行了结构分类,给出了分类区间,并用体积法和沃尔克-霍尔兹公式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