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简要介绍了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的发展、生产及其应用.总结了国内外对PBT改性研究近况,内容包括无机材料填充改性、阻燃改性、共混改性、化学扩链和液晶改性.对PBT树脂进行改性,不仅保持了PBT本身固有的优点;而且可以提高其力学性能,并改善其加工流动性;同时扩宽了PBT树脂的使用范围,并可望降低材料的生产成本,增强产品的竞争力.最后,展望了对PBT的改性研究及其应用的发展趋势.本文引用参考文献34篇.  相似文献   

2.
以ABS、PBT为基体树脂,RC为增容剂,NBR为增韧改性剂,并加入其它助剂,制备了ABS/PBT共混合金。研究了PBT的含量、ABS的牌号、相容剂和NBR的含量对ABS/PBT共混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用35%的PBT去改性不同牌号的ABS,与不加相容剂的状况比较,相容剂对ABS/PBT共混合金增容后,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分别提高11.2%和12.2%,共混合金的相分散性好,形态结构稳定。弹性体与相容剂协同作用,显著提高材料的韧性。加入20份NBR时,共混合金的断裂伸长率提高412.1%,冲击强度提高72.5%。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增韧对材料拉伸强度等性能造成的损失,起到了优化材料性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以2,2’-双(2-噁唑啉)(BOZ)为扩链剂,对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进行扩链改性,考察了反应时间、扩链剂的质量分数对扩链效果的影响.用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仪和DSC分析研究了扩链改性后PBT的结构与性能.结果表明:BOZ的质量分数为0.89%,反应时间5min,PBT的特性粘数从0.83dL/g提高到1.18dL/g;扩链改性后PBT熔点有微小的下降趋势,但BOZ的引入没有改变PBT的结晶结构.  相似文献   

4.
聚苯醚改性氰酸酯树脂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氰酸酯树脂(BCE)具有优异的介电性能、优良的耐热性和工艺性,是电子领域和航空航天领域应用的一种新型的高性能树脂,但其韧性较差,需根据应用要求对其进行改性。文中以耐潮湿性好、价格较低的热塑性聚苯醚(PPO)利用溶剂共混法对BCE进行改性,研究了PPO的加入量时共混体系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利用扫描电镜研究了材料的增韧机理。结果表明:当PPO的加入量为10%时,在热变形温度基本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材料的冲击强度可提高30.6%,原因在于固化过程中PPO可与BCE形成双连续相结构。  相似文献   

5.
改性BMI树脂工艺、结构与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提出了前原位聚合(PI)刚性齐聚物改性BMI的新方法,以BMI的共聚单体(RS)为溶剂,前原位聚合了不同分子结构的PI齐聚物对BMI进行改性,研究了PI齐聚物的分子结构,混容工艺对改性BMI树脂性能的影响;为了证实这种改性新方法的优越性,研究改性BMI树脂工艺、结构与性能的关系.还采用传统方法合成聚酰亚胺齐聚物,并用热熔法使之在BMI共聚单体中混容并用于BMI树脂改性进行对比.在PI分子结构相同的条件下,前原位聚合法合成聚酰亚胺齐聚物改性得到性能较好的改性BMI树脂,特别是固化物在增韧的同时,其HDT高于未增韧树脂固化物.这一点与其它方法改性所得到的结果不同.采用前原位聚合PI聚物对BMI树脂改性,改善PI齐聚物分子结构的柔顺性,有利于提高BMI树脂的韧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了槚如酚改性酚醛树脂的合成及其在半金属摩阻材料上的应用。该树脂采用三条路线合成。测定了以槚如酚改性酚醛树脂制得的半金属摩阻材料的摩擦性能。讨论了合成中原料配比与摩擦性能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甲基丙烯酸改性F-44树脂的合成工艺条件,包括催化剂的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对甲基丙烯酸转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反应温度为95℃、催化剂的用量为单体质量的1.2%时,4小时之内反应即可完成;测试并证实了改性树脂具有优良的光学活性、力学性能、耐溶剂性、耐酸碱性等;采用FT-IR对所合成的树脂的结构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8.
纳米粒子对环氧-甲基丙烯酸酯树脂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增强、增刚、增韧齿科材料基体树脂,研究了SiO2、TiO2、Al2O33种纳米粒子及含量对改性的环氧-甲基丙烯酸酯(EAM)树脂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纳米粒子及含量对EAM树脂性能影响不同,SiO2与TiO2增强增韧效果显;SiO2含量为3%时,EAM树脂综合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9.
本文叙述了研制新型改性丙烯酸树脂的结果。作者应用了高分子理论,引入了多官能基,交联改性,摈弃甲醛致癌物,改变树脂内部结构;作者还提出一个新的乳化概念并用于研究,制得的两个新型树脂产品具有许多良好性能,如抗电介质,耐候性好,涂膜坚韧折裂牢度高,解快了“热粘”,“冷脆”,适用于多种轻革涂饰。  相似文献   

10.
丙烯酸类阻尼减震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丙烯酸类阻尼减震材料的原料的选择,配方设计,工艺制备的确定进行了研究;利用凝胶色谱法(GPC)测定了阻尼材料的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分析了树旨的温度-粘度曲线和流变曲线之间的关系,讨论了阻尼材料组成中各单体用量对树脂粘度的影响,并测定了树脂的基本性能。  相似文献   

11.
采用熔融缩聚的方法,以(HQ-TPA)为改性第三单体,合成了PHB/PBT/HQ-TPA三元液晶共聚酯。使用外推稀释法测定了该三元液晶共聚酯的特性粘度[η],并由单点法计算得到了相应的[η]值,结果表明两者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利用X4型熔点测定仪的恒温热台,在240~260℃范围内,制得了共聚酯的骤冷样品,然后于XPF-6型正交偏光显微镜下观察其液晶形态结构,结果表明,上述骤冷样品在正交偏光显微镜下具有向列液晶的典型织态结构,由于该改性液晶共聚酯在较宽温度(240~260℃)范围内具有热致液晶性,故其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热塑性新型聚酯材料异军突起,论述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PTT)、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和聚萘二甲酸丁二(醇)酯的新进展及其特点和应用。  相似文献   

13.
微生物燃料电池(Microbial Fuel Cell,MFC)是一种利用微生物将底物中的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理想产电装置,具有产电与废弃物处置双重功效.为探究非贵金属氧化物作为微生物燃料电池阴极催化剂可能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主要总结了近几年来两种主要非贵金属氧化物(二氧化锰、二氧化钛)作为微生物燃料电池阴极催化剂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分析了其可能的催化反应机制.随后,对其发展方向提出了自己的见解:1)阴极材料改性:包括金属氧化物替换、掺杂、形貌特征改变等;2)阴极材料结构形貌改性:水热合成、液相沉积、溶胶凝胶等方法.  相似文献   

14.
回顾了国内外生土建筑的发展现状,分析了目前生土基材料改性研究和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引入梯度概念进行改性的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5.
PBT/PET 共聚酯与 PBT/PET 共混聚合物流变性能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PBT/PET共聚酯和共混聚合物的流变性质,分析了流变性质和结构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与PBT/PET共混聚合物不同,PBT/PET共聚酯的非牛顿指数n较高,粘流活化能E值较低。组份比50/50的共聚酯和共混聚合物具有较低的n、E值。  相似文献   

16.
聚醚醚酮(Polyetheretherketone, PEEK)是一种半结晶的合成聚合物, 与传统修复骨缺损的生物材料相比, PEEK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化学稳定性、透光性和弹性模量与正常人骨相似等优点, 已被广泛应用于骨科移植。但PEEK的生物惰性使其在临床应用中存在局限性, 目前通过表面改性赋予PEEK材料表面生物活性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途径。本文综述了近年来PEEK表面改性方法的研究现状和发展方向, 其中着重介绍了物理改性、化学改性以及涂层改性, 并分析了不同改性技术对于提高生物相容性的作用, 最后指出PEEK表面改性骨移植材料在医学领域中继续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 要充分研究其在体内的每一阶段身体所做出的反应, 并保证其表面处理在整个生命周期内不会退化或磨损正常组织。  相似文献   

17.
大豆蛋白在工业上的开发利用及理化改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关于大豆蛋白在工业上的开发利用研究发展进程 ,综述了国内外最新关于大豆蛋白改性研究的理论成果 .  相似文献   

18.
对纺织领域常用的几种环糊精接枝纤维的改性方法及原理进行了综述.对纤维素纤维的改性可采用环氧氯丙烷活化纤维素法、一氯均三嗪改性环糊精、醛类交联剂和多元酸交联剂固载法等,根据不同的需求来选择相应的接枝方法;对于壳聚糖纤维的接枝改性可通过将环糊精改性制成环糊精醛来进行;对于聚酰胺纤维的接枝改性可使用含有磺酸基的β-环糊精衍生物来进行;对于羊毛、真丝纤维则利用其它的环糊精衍生物来进行改性处理.不同纤维,其化学改性方法不同;同一种纤维根据使用要求可采用不同的化学方法进行改性.整理后的纤维既能体现本身的优良性能,又可发挥环糊精包合性能,这为开发功能性纺织材料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DSC在研究聚合物共混体系酯交换反应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研究PBT/PC、PBT/PET合金中酯交换反应的可能性,并针对有无酯交换反应抑制剂体系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采用DSC通过2次循环扫描比较体系中熔点和结晶温度的变化,可以对合金中酯交换反应程度给出定性的判断.据此,可以针对聚酯共混体系给出合适的抑制剂,从而改变了DSC单纯的测试熔点和结晶温度的功能,拓展了DSC的应用深度.  相似文献   

20.
石油树脂生产及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评述了石油树脂的原料来源、生产工艺及应用;综述了石油树脂的改性及改性后的应用;对石油树脂的研究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