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一株海洋来源的微生物(Aspergillus fumigatus.)中的次级代谢产物进行了研究,采用硅胶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了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环-(丙-缬)(1),环-(色-脯)(2),N-[2-(4-羟基苯基)乙基]乙酰胺(3),对羟基苯乙酰胺(4),4,8-二羟基-1-四氢萘醌(5),3,4-二羟基苯甲酸甲酯(6),麦角甾醇(7)和过氧化麦角甾醇(8)。化合物1~8均首次从该菌株中分离。  相似文献   

2.
对海洋真菌桔青霉Penicillium citrinum MNP12010101的发酵液乙酸乙酯萃取部分进行化学研究,采用硅胶,Sephedax LH-20,ODS柱色谱和制备高效液相色谱进行分离和纯化,经过各种光谱方法鉴定,得到7个化合物,其中化合物Ⅴ为首次从自然界分离得到,其活性也属首次报道,化合物Ⅰ,Ⅱ,Ⅳ均为首次从该菌种中分离得到.在进行活性测定时发现,化合物Ⅰ和Ⅲ有较好的细胞毒性;化合物Ⅲ具有较强的胰蛋白酶抑制活性;化合物Ⅰ,Ⅲ,Ⅴ,Ⅵ表现出较高的DPPH清除率.  相似文献   

3.
从一株海南粗榧内生真菌S27发酵液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经波谱数据分析,鉴定其结构为细胞松弛素D(1)、麦角甾醇(2)、过氧化麦角甾醇(3)、2-hexylidene-3-meth-ylsuccinic acid(4)、邻苯二甲酸二正丁基酯(5)、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6)。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菌株中得到。  相似文献   

4.
对海洋真菌桔青霉Penicillium citrinum MNP12010101的发酵液乙酸乙酯萃取部分进行化 学研究,采用硅胶,Sephedax LH-20,ODS柱色谱和制备高效液相色谱进行分离和纯化,经过各种 光谱方法鉴定,得到7个化合物,其中化合物Ⅴ为首次从自然界分离得到,其活性也属首次报道,化 合物Ⅰ,Ⅱ,Ⅳ均为首次从该菌种中分离得到.在进行活性测定时发现,化合物Ⅰ和Ⅲ有较好的细胞 毒性;化合物Ⅲ具有较强的胰蛋白酶抑制活性;化合物Ⅰ,Ⅲ,Ⅴ,Ⅵ表现出较高的DPPH清除率.  相似文献   

5.
黄柏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黄柏树皮Phellodendron chinese Schneid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从中寻找有重要生物活性及药用前景的天然化合物.采用硅胶柱色谱法结合制备高效液相进行分离和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从黄柏树皮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为异阔果芸香碱(Ⅰ),γ-花椒碱(Ⅱ),茵芋碱(Ⅲ),铁屎米酮(Ⅳ),阿魏酸(Ⅳ),5-O-阿魏酰基奎宁酸(Ⅵ).化合物Ⅰ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通过溶剂萃取、硅胶柱色谱及制备HPLC等分离手段从海洋细菌(Pseudomonassp.)发酵产物中分离得到了5个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及波谱学手段进行化学结构鉴定。所得化合物分别为Cyclo-(Pro-Leu)(1)、Cyclo-(Pro-Val)(2)、Cyclo-(Pro-Phe)(3)、Cy-clo-(Tyr-Pro)(4)、Campeste(5)。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菌株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以红曲为主要成分的药品已成为市场份额最大的降血脂天然药物.采用95%的乙醇对红曲进行浸提,经薄层色谱、氧化铝柱层析和硅胶柱层析等分离纯化手段,从红曲中分离得到三种重要活性成分.经高效液相色谱、红外光谱、质谱和核磁共振确认所得三种化合物分别为麦角甾醇、洛伐他汀和豆甾醇.其中具有降血脂活性的豆甾醇为首次从红曲中分离得到,说明洛伐他汀并非红曲中唯一的降脂成分.  相似文献   

8.
从牡荆(Vitex negundo var.cannabifolia)种子的80%甲醇水提取液中分离得到15个已知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分别鉴定为vitedoin A(1),vitexdoin A(2),negundin B(3),vitrofolal F(4),vitexdoin C(5),vitrofolal B(6),vitexdoin D(7),vitrofolal E(8),vitexdoin B(9),vitrofolal A(10),detetrahydroconidendrin(11),4-(3,4-dimethoxyphenyl)-6-hydroxy-7-methoxy-naphtho[2,3-c]furan-1(3 H)-one(12),vitedoamine A(13),vitelignin A(14)和Paulownin(15),其中化合物4,6,8和10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运用DPPH自由基清除法对分离得到的部分单体化合物进行了抗氧化活性初步研究,结果显示分离到的化合物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其中vitexdoin A(2),vitrofolal F(4)和vitexdoin D(7)抗氧化活性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瓶梗青霉(Paecilon yaessp)次级代谢产物的化学成分。利用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方法及光谱分析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表明,从瓶梗青霉次级代谢产物中分离得到的6个化合物为麦角甾醇(1)、过氧化麦角甾醇(2)、邻苯二甲酸异丁酯(3)、3-羟基苯肽(4)、正十六烷酸(5)、3′-软脂酸甘油单酯(6)。  相似文献   

10.
玉米须脂溶性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吉林省吉林地区产玉米的花柱和柱头中,分别经石油醚和乙醇提取、柱层析粗分、制备性薄层板细分、混合溶剂重结晶得到两个化合物,通过高效薄层、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等分别确定为亚油酸(Ⅰ)和β-谷甾醇(Ⅱ),其中亚油酸(Ⅰ)是在玉米须中首次分离的化合物.  相似文献   

11.
研究山竹Garcinia mangostana L.果壳中具有拮抗细菌内毒素(endotoxin/lipopo-lysaccharide,LPS)作用的化学成分。以LPS生物学活性中心lipid A为靶点导向分离有效成分,根据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亲和生物传感器测定化合物与lipid A的亲和力常数,鲎试验检测内毒素对LPS的体外中和作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内毒素对LPS诱导RAW264.7细胞释放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从山竹果壳中分离得到3个化合物,经鉴定为表儿茶素(Ⅰ)、α-mangostin(Ⅱ)和γ-mangostin(Ⅲ);化合物Ⅰ与lipid A具有直接结合作用,可显著抑制LPS介导的鲎试剂凝集反应;化合物Ⅰ~Ⅲ均能选择性抑制LPS诱导RAW264.7细胞释放TNF-α,显示出抗LPS活性;首次发现化合物Ⅰ体外对LPS具有拮抗作用,是山竹中一种新的抗LPS活性物质。  相似文献   

12.
应用硅胶、Sephadex LH-20等柱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并运用现代波谱技术(EI-MS,ESI-MS,1 H NMR,13C NMR)进行结构鉴定,确定臀形果(Pygeum topengii)果实的化学成分。从臀形果中分离得到了6种化合物,其结构分别为山柰酚(kaempferol)(1)、槲皮素(quercetin)(2)、鼠李柠檬素(rhamnetin)(3)、tormentic acid(4)、儿茶素(cat-echin)(5)、niga ichigoside F1(6)。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臀形果果实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
在对角柱花生药学特征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对其全草95%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部位进行色谱分离,从中分离得到5种化合物,利用MS,1H-NMR,13C-NMR,DEPT及2D-NMR(HMBC,HSQC)谱等现代波谱技术,确定了它们的结构,分别为为蓝雪醌(Ⅰ),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Ⅱ),香草乙酮(Ⅲ),β-谷甾醇(Ⅳ),6,22-dien-3-hydroxy-5,8-epidioxy-(3β,5α,8β,22E,24R)-stigmasta(Ⅴ).以上化合物除蓝雪醌外均为首次从角柱花中分离得到.该研究为建立角柱花的药材品质评价标准,为临床用药安全和新药开发提供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14.
红树植物内生真菌是寻找结构新颖天然产物新药的重要来源.采用正相、反相硅胶柱色谱和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法,从海南特有红树植物海南海桑内生曲霉菌菌株Aspergillus sp.HS02的麦芽培养基发酵液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化合物1,该化合物为发酵液主要成分.利用高分辨电喷雾质谱、一维核磁共振波谱、异核单量子相关谱、异核多键相关谱和氢-氢质子同核相关谱对化合物1结构进行了鉴定,确定为一个新的吲哚生物碱,命名为quinadoline C.利用滤纸片琼脂扩散法评价了该化合物抗农业病原真菌活性.  相似文献   

15.
为从放线菌次生代谢产物中寻找结构新颖的活性先导分子,通过抗菌活性筛选,发现一株土壤链霉菌Streptomyces sp.的发酵提取物具有抑菌活性.对该菌进行大规模发酵,利用正相、反相硅胶柱层析和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法,从其发酵产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11,利用高分辨质谱、一维和二维核磁共振技术,分别将其结构鉴定为(E)-3-甲硫基丙烯酸(1)、(E)-3-甲硫基丙烯酰胺(2)、反式肉桂酸(3)、(E)-4-苯基-3-丁烯酸(4)、3-羟基-4-甲氧基肉桂酰胺(5)、3-indoleketol(6)、N-乙酰基-β-氧色胺(7)、2-乙酰基大黄素(8)、7-羟基-2-(2-羟丙基)-5-甲基色酮(9)、环(苯丙-脯)(10)和环(3-羟基酪-脯)(11).其中,化合物4—6、8、9和11是首次从链霉菌中发现,并且首次报道了化合物2的13C核磁数据.体外对化合物2—4、6、8和9进行了抗菌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3和6对枯草芽孢杆菌和耻垢分支杆菌具有弱抑菌活性,化合物8对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耻垢分支杆菌也具有弱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16.
研究畲药山里黄根的化学成分,从中寻找有重要生物活性及药用前景的天然化合物.采用硅胶和反相硅胶柱色谱分离化合物,运用波谱技术分析确定化学结构.从畲药山里黄根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4个苷类化合物,经波谱分析确定分别为10-O-反式咖啡酰基-6α-羟基京尼平苷(1),淫羊藿苷E5(2),6α-羟基京尼平苷(3),京尼平苷(4).化合物1,2均是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珊瑚菌石油醚部位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珊瑚菌为原料,采用GC-MS分析了该菌石油醚提取部位的化学成分,并对其进行了分离纯化和结构鉴定.结果表明:石油醚提取部位主要含有的可能性物质为棕榈酸、亚油酸、油酸、亚油酸乙酯和油酸乙酯;通过柱层析分离到的两个单体化合物,经核磁共振技术分别鉴定为麦角甾醇和麦角甾醇过氧化物.该结果为珊瑚菌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薇甘菊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硅胶柱色谱分离并结合Sephadex LH-20分离纯化方法,研究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 H.B.K)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通过理化鉴定和NMR等波谱法进行分析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表明,在石油醚部位分离得到2个倍半萜类化合物,结构鉴定为deoxymikanolide(I)和dihydromikanolide(Ⅱ);正丁醇部位分离得到3个黄酮类化合物、1个甾醇类化合物和1个有机酸,结构分别鉴定为mikanin(Ⅲ),eu- palitin(Ⅳ),豆甾醇-β-D-葡萄糖苷(V),3,4’,5,7-tetrahydroxy-6-methoxyflavone 3-O-β-D-glucopyranoside (Ⅵ)和绿原酸(VII).豆甾醇-β-D-葡萄糖苷和绿原酸为首次从该植物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9.
(Ⅰ)报导了由油菜花粉(Pollen of Brassin Campestris L)中分离鉴定了六个化合物.本文主要报导从油菜花粉中分离得到的另外四种成分.经化学分析和光谱分析分别鉴定为:5,24(28)—3β—豆甾醇(Q),熊果酸(S),8—羟基二十九烷酮—6(F),2,3—二羟基十六烷酸甘油酯(G).  相似文献   

20.
采用Sephadex-LH20、RP-18、MCI和反相高效液相等多种色谱分离方法,从水红木(Viburnum cylindricum)枝叶的纯甲醇提取物中共分离得到20个已知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应用NMR和MS等波谱技术并结合参考文献,这些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3,6-三羟基-8-甲基蒽醌(1),山柰酚(2),山柰酚-3-O-β-D-半乳糖苷(3),3,5,3',4'-四羟基-7-甲氧基黄酮(4),香橙素(5),间苯三酚甲醚(6),4-羟基苯甲酸(7),2-甲氧基间苯三酚(8),3,4-二羟基苯甲酸(9),对羟基桂皮酸(10),(E)-4-甲氧基肉桂醛(11),8-(β-D-吡喃葡萄糖基氧基)-9-羟基萘并[2,3-c]呋喃-1(3H)-酮(12),葡萄糖(13),橄榄脂素(14),落叶松树脂醇(15),七叶内酯(16),去氢二异丁香酚(17),(7S,8R)-4,5,9,9-四羟基-3-甲氧基-7,8-二氢苯并呋喃-1'-丙醇基新木脂素(18),丁香树脂醇(19),开环异落叶松树脂酚(20).其中化合物1,6~12和14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采用DPPH法对化合物1~12和14~20进行了抗氧化活性评价,发现化合物1和6~11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活性(EC50范围:1.6~22.5 mg/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